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2000年第1期64-67,共4页
参考文献3
-
1舒婷.《女祠的阴影》,《舒婷文集·3》,第85—86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2
-
2舒婷.《惠安男子》,《舒婷文集·2》,第273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2
-
3舒婷.《以忧伤的明亮彻沉默》,《舒婷文集·2》,第225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6
-
1基甫.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J].青年作家,2007(6):22-30. 被引量:3
-
2须一瓜.自然和健康是无法抵挡的魅力 ——小记舒婷[J].厦门文学,2005(1):16-17. 被引量:1
-
3谷力.穿过自身的陷阱 ——论舒婷90年代诗作[J].厦门文学,2005(1):19-22. 被引量:4
-
4刘登翰.会唱歌的鸢尾花——论舒婷[J].文学评论,1985(6):27-37. 被引量:14
-
5张闳.北岛,或关于一代人的“成长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8(6):86-94. 被引量:11
-
6赵威重.论舒婷的朦胧诗[J].社会科学辑刊,1993(3):135-139. 被引量:1
-
7谢冕.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论舒婷[J].文艺评论,1987(2):73-76. 被引量:8
-
8骆寒超.从情境的基质差异看新诗的情韵节奏[J].浙江学刊,1987(2):55-61. 被引量:1
-
9李黎.从舒婷看新诗潮的实绩——舒婷诗歌研究之六[J].当代作家评论,1986(2):104-109. 被引量:2
-
10露易斯·格丽克,柳向阳.露易丝·格丽克诗选[J].诗选刊,2010(9):58-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0
-
1陈飞鲸.鲜明的女性特征 迥异的作品风格——舒婷诗歌与散文比较赏评[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5-47.
-
2刘鸿宇.批评与叙事——舒婷诗多维视角解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4):13-14.
-
3赵树勤,陈超.舒婷与泰戈尔爱情诗创作比较[J].湖湘论坛,2014,27(5):83-87.
-
4方雪梅.舒婷的理想主义情怀与女性诗歌[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4):61-62. 被引量:2
-
5李淑霞,吴艳华.从舒婷到翟永明:新时期女性诗歌 女性意识的觉醒、强化与超越[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19-20.
-
6李长利,裔文军.孤独、坚韧、美丽的女子赞歌——《孤独的割麦女》与《惠安女子》比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6-19.
-
7施旸.舒婷诗歌中的女性独立意识[J].电影评介,2009(2):105-105. 被引量:1
-
8张立群,史文菲.舒婷论——“朦胧诗化”、女性意识的拓展与经典化[J].文艺争鸣,2011(6):100-105. 被引量:4
-
9贺孝恩.论舒婷诗歌的节奏美[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3):52-55.
-
10龙雪梅.浅析舒婷诗中的生活与美[J].中国校外教育,2013(6):39-39.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杜越洋.反抗与热爱——浅谈舒婷诗歌中的理想主义倾向[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5):166-166.
-
2朱燕颐.浅论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0):46-48.
-
3王丽娟.舒婷诗歌的理想主义精神内涵与诗意表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6):99-100.
-
4蒋建梅.《婴宁》中花草意象的文化意蕴[J].蒲松龄研究,2015(1):26-33. 被引量:1
-
5尹丽.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0(11):94-95. 被引量:2
-
6乔军豫.柳永词和舒婷诗的意象之比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4):108-112.
-
7熊辉.露易丝·格丽克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J].当代作家评论,2021(3):188-198. 被引量:5
-
8韩佳君.日常生活中的生死、爱与希望——浅析格丽克《村居生活》中的意象与主题[J].西部学刊,2021(11):118-120. 被引量:1
-
9孙晓娅.舒婷:女性诗歌的报春燕[J].诗刊,2023(3):50-60.
-
10白晨阳.舒婷、顾城诗歌的经典化及接受误区研究[J].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3(4):92-96.
-
1舒婷.《致橡树》[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0(5):77-77. 被引量:1
-
2舒婷,子川.《致橡树》[J].青春,2016,0(9).
-
3成君忆.两棵树的爱情[J].中国商人,2006(4):22-22.
-
4余玮.舒婷:心底有棵不老的“橡树”[J].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15,0(3):7-7.
-
5鲍怡菁.再读《致橡树》[J].科教文汇,2012(35):81-81.
-
6高原.我是一匹野马(组诗)[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4,0(8):176-177.
-
7韩庆成.睡,还是醒着——读王小妮《徐敬亚睡了》[J].诗歌月刊,2012(10):91-92.
-
8李玉娟.从东西方女性诗歌看当代妇女文学[J].丹东师专学报,2003,25(4):21-22.
-
9余玮.舒婷:朦胧诗人不朦胧的柔情[J].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0(4):36-36.
-
10吴思敬,李小雨,周瓒,蓝蓝,马策,穆青,安琪.当下女性诗歌的走向与其他——答《诗潮》编者问[J].诗潮,2002(2):34-4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