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与心肌梗死面积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俊蒙 苏瑞娟 +2 位作者 杨娅 李嵘娟 任学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0期964-966,共3页
目的 探讨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1只,分为假手术组、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各7只,低位结扎... 目的 探讨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21只,分为假手术组、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各7只,低位结扎组和高位结扎组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低位和高位实施结扎术,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前,但未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组术后2、6、12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水平,术后12h处死3组小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术后6、12h,低位结扎组小鼠血清cTnI水平[(31.84±4.52)、(105.03±23.43)μg/L]、高位结扎组[(35.18±7.47)、(132.06±40.95)μg/L]高于假手术组[(24.91±3.79)、(65.28±5.76)μg/L](P〈0.05),高位结扎组高于低位结扎组(P〈0.05);高位结扎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58.50±6.24)%]高于假手术组[(1.77±0.60)%]和低位结扎组[(38.88±7.97)%],低位结扎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2、6、12h血清cTnI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均呈正相关(r=0.452,P=0.009;r=0.662,P=0.001;r=0.713,P=0.0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小鼠血清cTnI水平快速升高,且cTnI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心肌梗死12h内,随时间延长,cTnI与心肌梗死面积的相关度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心肌梗死面积 冠状动脉结扎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8
2
作者 栾姝蓉 李治安 +5 位作者 陈小珠 张维君 章新新 孙琳 崔复霞 勇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栓塞的 82例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 1例 ,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栓塞 7例 ,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 ...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综合诊断为肺栓塞的 82例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发现右房内血栓 1例 ,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栓塞 7例 ,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 2 5例。周围血管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和 (或 )髂静脉内血栓 39例。结论 超声检查是急性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的首选 ,是急诊情况下重要、实用、及时的诊断方法 ,对临床决策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急性肺栓塞 诊断
原文传递
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亚林 张纯 李晓明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602-1605,共4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腺瘤患者48例(甲状腺腺瘤组)的... 目的 分析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腺瘤患者48例(甲状腺腺瘤组)的临床资料,2组患者分别于术前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血流参数.结果 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正确诊断率为92.3%(48/52),对甲状腺腺瘤的正确诊断率为89.6% (43/48).2组患者甲状腺大小、结节内部回声、包膜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节多发性、结节大小以及晕环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5.83、5.74,P<0.05).2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6、6.47、13.71、15.97,P<0.05).甲状腺腺瘤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1)cm/s比(6.3±4.1)cm/s、(0.47±0.08)比(0.13±0.11),P<0.05],而舒张末期最低流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为准确地在术前对甲状腺腺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做出诊断以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甲状腺腺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静脉导管缺如并脐静脉异常连接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烨 谷孝艳 +3 位作者 孙琳 刘晓伟 韩建成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静脉导管缺如(ADV)并脐静脉肝内、肝外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胎ADV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观察心脏大小、功能变化,并随访临床预后。结果 ADV的检出率为0.12%(14/11205),14胎中,5胎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 目的观察静脉导管缺如(ADV)并脐静脉肝内、肝外异常连接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胎ADV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观察心脏大小、功能变化,并随访临床预后。结果 ADV的检出率为0.12%(14/11205),14胎中,5胎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1胎与门静脉右支相连;8胎脐静脉未与门静脉相连,而与肝外静脉系统相连,5胎直接连接于右心房,1胎直接连接于下腔静脉,1胎连接于肝右静脉,1胎连接于冠状静脉窦引流入右心房。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能够明确诊断静脉导管缺如,且可以观察脐静脉肝内、肝外异常连接途径和管道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导管缺如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脐静脉异常连接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畸形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诗雅 韩建成 +3 位作者 张烨 孙琳 王慧芳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胎儿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8胎胎儿的超声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合并畸形,并随访其结局。结果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胎儿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8胎胎儿的超声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合并畸形,并随访其结局。结果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超声特征为三血管-气管切面于肺动脉左侧见一血管回声,追踪走行见其汇入增宽的冠状静脉窦,同时主动脉右侧未见右上腔静脉显示。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高分辨血流显像(HDF)可立体显示左上腔静脉与主动脉、肺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8胎均伴冠状静脉窦增宽,5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胎合并心外畸形。结论超声可在产前准确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及合并畸形。冠状静脉窦扩张是产前超声诊断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永存左上腔静脉 右上腔静脉缺如 胎儿
下载PDF
46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临床表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郝晓艳 刘晓伟 +4 位作者 张烨 韩建成 李烨 孙海瑞 何怡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7-393,共7页
目的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2DS)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临床表型,以提高对22q11.2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 目的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2DS)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临床表型,以提高对22q11.2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遗传数据库中有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及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822例,从中选择46例测序结果为22q11.2DS胎儿为病例组,分析其表型、胎儿心脏超声特征及遗传学来源结果;再从中选择测序结果为阴性的68例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defects,CTD)胎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的心轴大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2例中,46例胎儿22q11.2DS,其中遗传性22q11.2DS为23.3%(7/30)。CTD中22q11.DS检出率高于非CTD,分别为14.8%(45/305)和0.2%(1/517),χ2=74.253,P<0.001。病例组胎儿的心轴较对照组胎儿左偏[(61.7±15.3)°与(55.7±13.4)°,t=-3.843,P=0.001]。结论22q11.2DS表型以CTD常见,胎儿心脏超声提示CTD尤其同时合并心轴左偏时可疑诊22q11.2DS,并应行相应的产前遗传学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EORGE综合征 全基因组测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晓伟 孙琳 +5 位作者 赵映 谷孝艳 韩建成 张烨 韩玲 何怡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包括抗SSA、抗SSB、抗SSA-52抗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2例超声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伴母亲抗干燥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包括抗SSA、抗SSB、抗SSA-52抗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12例超声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伴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的胎儿的影像学、病理学等相关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12例胎儿中,母亲抗SSA-52抗体阳性者8例,抗SSA-52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阳性者3例,抗SSA和抗SSB抗体均阳性者1例。12例胎儿的心脏超声表现为以左心房为主的双心房壁、瓣环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其中8例伴心律失常。最终,3例新生儿出生,9例胎儿终止妊娠。结论超声发现胎儿心房壁及瓣环回声增强与母亲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有关,应及时对母亲进行自身免疫抗体检查,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抗体阳性 超声检查 左心房 胎儿 母亲 回声 抗SSB抗体
原文传递
fetal HQ软件定量评价不同原因所致胎儿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双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小雪 韩艳丽 +1 位作者 张烨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利用fetal HQ技术评估不同原因导致胎儿三尖瓣中重度反流时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比较其与正常胎儿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右心室容量过重18例胎儿和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31例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选取与右心室容量过重组孕... 目的利用fetal HQ技术评估不同原因导致胎儿三尖瓣中重度反流时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比较其与正常胎儿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右心室容量过重18例胎儿和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31例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选取与右心室容量过重组孕周相符的18例胎儿为对照组1,与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组孕周相符的31例胎儿作为对照组2。应用fetal HQ软件测量胎儿四腔心切面,并自动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LV/RV-FAC)和左、右心室整体应变(LV/RVGS),比较右心室容量过重和压力负荷过重时对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1比较,右心室容量过重组LV-GS、LV-FAC及LVEF较低(P均<0.05);而RV-GS和RV-F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比较,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组RV-GS及RV-FAC较低(P均<0.001),而LV-GS、LV-FAC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原因导致胎儿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对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影响不同,右心室容量过重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时,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闭锁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斑点追踪成像 胎儿 心室功能
下载PDF
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肿瘤 被引量:8
9
作者 谷孝艳 陈健 +5 位作者 韩玲 郝晓艳 张烨 韩建成 刘晓伟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遗传学检测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胎心脏肿瘤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观察其超声特征。对终止妊娠胎儿行病理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测;对新生儿取外周血行遗传学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 55胎心脏...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遗传学检测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5胎心脏肿瘤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观察其超声特征。对终止妊娠胎儿行病理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测;对新生儿取外周血行遗传学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 55胎心脏肿瘤胎儿中,37胎终止妊娠,7胎出生,11胎失访;其中单发心脏肿瘤14胎,多发心脏肿瘤41胎。28胎接受病理学检查,其中心脏横纹肌瘤27胎,血管瘤1胎。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超声表现为类圆形肿物,略高回声,附着于心房或心室壁并突入心腔内,肿物内无血流信号。对24胎终止妊娠胎儿行结节性硬化症(TSC)基因测序,19胎阳性,5胎阴性。7例出生患儿中,4例肿瘤自然消退,3例肿瘤持续存在;TSC基因阳性2例,阴性1例。结论横纹肌瘤是最常见的胎儿心脏肿瘤,多发者应高度怀疑TSC,并建议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心脏肿瘤 产前诊断 预后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效果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姚璐婵 科雨彤 +2 位作者 张海波 刘巍 张纯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禁忌而行TAVI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39例,其中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作为A组...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外科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禁忌而行TAVI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39例,其中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作为A组(1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作为B组(10例),重度AS合并中重度AI患者作为C组(12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操作成功率、术前及术后30 d的超声心动图参数、临床总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状动脉病变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A组术后30 d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AV Vmax)、最大跨瓣压差(PGmax)低于术前[(2.3±0.5)m/s比(5.2±0.6)m/s、(21±10)mmHg(1 mmHg=0.133 k Pa)比(109±25)mmHg],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AVA)大于术前[(1.62±0.46)cm^2比(0.50±0.19)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30 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主动脉瓣反流面积(AR area)、主动脉瓣反流缩流径(AR width)、主动脉瓣有效反流口面积(AR EROA)、主动脉瓣反流量(AR volume)均低于术前[(138±68)ml比(230±58)ml、(77±44)ml比(116±40)ml、(1.5±0.8)cm^2比(11.4±2.1)cm^2、(1.0±0.9)mm比(9.4±3.0)mm、(0.02±0.02)cm^2比(0.54±0.21)cm^2、(2.2±2.1)ml/搏比(136.3±53.9)ml/搏](均P<0.05)。C组术后30 d AV Vmax、PGmax、AR area、AR width、AR EROA、AR volume均低于术前,AVA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总成功率为74.4%(29/39),随访1年内无患者死亡。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于监测不同类型主动脉瓣膜疾病的心功能指标,对于TAVI手术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下载PDF
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技术评估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肺体积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勇 刘晓伟 +4 位作者 张烨 孙琳 谷孝艳 韩建成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采用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VOCAL)技术观察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CHD-DPBF)对胎儿肺体积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41胎法洛四联症(TOF)胎儿(TOF组)和110胎正常胎儿(对照组),以二维超声估测胎儿孕周、体质量及心胸比(CTR),... 目的采用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VOCAL)技术观察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CHD-DPBF)对胎儿肺体积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41胎法洛四联症(TOF)胎儿(TOF组)和110胎正常胎儿(对照组),以二维超声估测胎儿孕周、体质量及心胸比(CTR),以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胎儿肺体积,计算超声肺重比(肺体积与体质量的比值)和肺体积与孕周比值,比较2组间的差异;评估胎儿肺体积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TOF组胎儿孕周、估算体质量和肺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OF组胎儿CTR大于对照组(P<0.001),胎儿肺体积与孕周比值及超声肺重比小于对照组(P均<0.05)。TOF组及对照组胎儿肺体积与孕周均呈正相关(r=0.611、0.547,P均<0.001)。结论 CHD-DPBF胎儿超声肺重比及肺体积与孕周比值均低于正常胎儿,提示CHD-DPBF胎儿肺脏发育受到一定程度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陷 先天性 肺体积测量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胎儿孤立完全性血管环常见类型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烨 何怡华 +6 位作者 孙琳 赵映 谷孝艳 刘晓伟 朴雪梅 李烨 郝晓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6年第8期577-581,共5页
目的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观察孤立完全性血管环(CVR)的特征,测量气管横截面积(TA)和血管环面积(VRA),以期为围产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心动图二部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会诊中心... 目的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观察孤立完全性血管环(CVR)的特征,测量气管横截面积(TA)和血管环面积(VRA),以期为围产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心动图二部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胎儿数据库资料中诊断孤立完全性血管环胎儿9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正常胎儿92例作为对照组,于三血管气管观观察超声特征并测量主动脉弓水平气管横截面积(TA)和血管环面积(VRA)。结果病例组92例孤立完全性血管环胎儿气管横截面积测值(2.39±1.26)mm2小于对照组正常胎儿(5.27±1.49)mm2测值,病例组92例孤立完全性血管环胎儿血管环面积测值为(48.92±19.10)mm2,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胎儿77例,表现为"U"字形血管环,双主动脉弓胎儿15例,表现为"O"字形或"λ"形血管环。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能诊断孤立完全性血管环,孤立完全性血管环对胎儿气管有一定程度受压,气管横截面积测值小于对照组正常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胎儿 血管环 气管
原文传递
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中远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阮燕萍 刘晓伟 +2 位作者 来永强 李全 何怡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减容治疗即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手术组125例)或... 目的:探讨室间隔减容治疗即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手术组125例)或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介入组41例)的HOCM患者,并在手术前、术后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6天(136~1 617天),获取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上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变化。结果:手术组患者125例,年龄中位数48岁,男性70例(56.0%);介入组患者41例,年龄中位数50岁,男性28例(68.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386天,失访26例患者(15.6%),手术组和介入组分别失访18例和8例。与术前相比,术后手术组室间隔厚度(16.0 mm vs 21.0 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8 mmHg vs 73 mmHg,1 mmHg=0.133 kPa,P<0.05)均下降;介入组室间隔厚度(15.0 mm vs 20.0 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1 mmHg vs 66 mmHg,P<0.05)均下降,以手术组残余压差更低(P<0.05)。随访过程中手术组1例患者死亡,两组均有1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无明显改善。结论:两种室间隔减容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远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室间隔切除术患者术后残余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室间隔 左心室流出道压差 疗效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国文 杨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对心肌力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超声领域的焦点之一,斑点追踪技术的出现给这一研究方向带来了突破。除了可以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斑点追踪技术还可以获取各种病理生理学信息,包括各层心肌的扭转、旋转以及同步性等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调... 对心肌力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超声领域的焦点之一,斑点追踪技术的出现给这一研究方向带来了突破。除了可以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斑点追踪技术还可以获取各种病理生理学信息,包括各层心肌的扭转、旋转以及同步性等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调查,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所获取的数据已经被证实是可靠、可行的,并且3D-STE相比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的优势正逐步被发现。3D-STE可以为更精准地评估整体或局部的心肌功能,提供全新的形变数据。本篇综述主要介绍3D-STE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斑点追踪技术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基于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肌分层应变技术评估HeFH患者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琳 李嵘娟 +5 位作者 冷昭廷 李宜嘉 王月丽 杨娅 蒲利红 刘国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射血分数正常的亚临床症状杂合子型FH(HeFH)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HeFH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4例(HeFH组),另收集同期29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choPAC软件,获得心内膜层纵向应变(L... 目的观察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射血分数正常的亚临床症状杂合子型FH(HeFH)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为HeFH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4例(HeFH组),另收集同期29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choPAC软件,获得心内膜层纵向应变(LS_(endo))、心肌层纵向应变(LS_(myo))和心外膜层纵向应变(LS_(ep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FH组LS_(endo)和LS_(my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LS_(endo)和LS_(myo)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分层评估左心室应变在分析HeFH患者早期心肌损伤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子 遗传学 高胆固醇血症 应变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定位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电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谨捷 张俊蒙 +3 位作者 王月丽 张涵 李嵘娟 杨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 目的总结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电极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电极距三尖瓣隔瓣距离(DTV-L)等指标定量评价起搏电极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LBBP术的患者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65±16)岁。总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术中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将病例分为高位间隔组(14例)、中位间隔组(17例)和低位间隔组(1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电极植入位置(DTV-L)及植入深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可在超声心动图中显示电极尖端位置,LBBP电极植入室间隔的深度平均为(8.13±2.10)mm,距左心室面距离平均为(2.25±1.79)mm,不同组间电极植入深度及距左心室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病例DTV-L结果比较,高位间隔组电极明显小于中位间隔组[(10.79±6.62)mm vs(17.59±5.23)mm,P<0.05],中位间隔组则明显小于低位间隔组[(17.59±5.23)mm vs(32.83±8.99)mm,P<0.0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73,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用于LBBP电极的定位评价,DTV-L等参数可作为LBBP电极定位评价的量化指标,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起搏电极 超声心动描记术 X线透视
原文传递
300例马方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BN1基因突变谱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贡鸣 许士俊 +11 位作者 付煜伟 王欣 孙海瑞 吴子宁 李磊 韩露 兰峰 何怡华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张宏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检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FBN1基因突变谱,并探讨其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300例马方综合征及具有马方综合征样表现的患者及其亲属,收集并评估患者眼部、心血管、骨骼及其他累及系统的临床表现。留取患者血样,通过设计遗传... 目的检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FBN1基因突变谱,并探讨其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300例马方综合征及具有马方综合征样表现的患者及其亲属,收集并评估患者眼部、心血管、骨骼及其他累及系统的临床表现。留取患者血样,通过设计遗传性主动脉疾病基因Panel对每位患者进行DNA测序,测序结果通过一代Sanger验证,通过Illumina官方GATK分析软件与正常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使用UnifiedGenotyper生物分析软件分析FBN1基因突变类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基因型-临床表型分析。对进行外科手术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术中取其主动脉壁组织,通过比对各基因型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病理标本,进一步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300例马方综合征及具有马方综合征样表型的患者及家属中共检测出92个FBN1基因突变,占31%,其中18例为新发突变。在这些突变中,有49个错义突变,13个剪切位点突变,17个移码突变,13个无义突变。根据主动脉病变分为主动脉夹层组和主动脉根部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出现移码突变(29.17%对4.00%,P=0.017);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多出现错义突变(72.00%对37.50%,P=0.015),且多合并晶状体脱位(41.67%对8.33%,P=0.008)。结论患有主动脉夹层的马方综合征患者较主动脉根部瘤患者中移码突变较多见,其主动脉壁结构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细胞含量与错义突变患者相比,数量较少且排列相对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瘤 原纤蛋白-1 马方综合征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踝臂指数与左室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傲亚 余振球 +2 位作者 章新新 王文化 杨晓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臂踝指数(ABI)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对578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ABI、LVMI值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24h平均收缩压(r=0.245,P=0.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臂踝指数(ABI)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对578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ABI、LVMI值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24h平均收缩压(r=0.245,P=0.000)、24h平均舒张压(r=0.158,P=0.000)正相关;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r=-0.104,P=0.012)、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132,P=0.001)负相关;与ABI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收缩压(P=0.000)是LVM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LVMI与ABI不存在相关性,而与24h平均收缩压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动态血压 左室质量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超 赵映 +3 位作者 谷孝艳 张烨 韩建成 何怡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总结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二维超声、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TIC)及血管铸型特点,分析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母胎医... 目的总结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二维超声、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TIC)及血管铸型特点,分析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共61例。总结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特征、遗传学检测及预后结果。结果①61例胎儿中,下腔静脉缺如51例,肝段缺如46例,左位下腔静脉肝段缺如5例;左位下腔静脉9例(包括左位下腔静脉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5例);双下腔静脉5例;回流入右肝静脉1例。②61例胎儿中,10例为单纯下腔静脉畸形,不合并其他畸形。合并其他静脉畸形包括:右上腔静脉缺如及永存左上腔静脉7例,静脉导管缺如2例,持续性右脐静脉3例,其中2例单纯合并右脐静脉;49例合并心内结构畸形及心律失常。③38例孕妇行唐氏筛查或者无创DNA检测,均为低风险,4例行羊水穿刺未见异常。其中16例引产后行尸检及全基因组测序,1例为单基因异常(ZFPM2经典突变)。④20例胎儿采集了STIC图像,19例显示满意。⑤4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行血管铸型,可立体清楚地显示血管走形。⑥11例胎儿出生,超声证实产前诊断,随诊患儿一般状况良好;16例胎儿引产;33例胎儿失随访;1例胎儿出生后死亡(心律失常)。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结合STIC技术可以明确诊断下腔静脉异常,血管铸型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下腔静脉异常,单纯下腔静脉畸形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产前 胎儿 下腔静脉畸形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血管铸型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可莹 李小燕 +4 位作者 刘旭霞 王月丽 李同勋 刘爱 张晓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10期70-74,共5页
目的对临床表型疑似马凡综合征的5例妊娠期女性进行基因检测,鉴定其致病突变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控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发展。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由外院转诊至北京安贞医院的5例妊娠合并AA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临床表型疑似马凡综合征的5例妊娠期女性进行基因检测,鉴定其致病突变基因,辅助临床诊断和监控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发展。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由外院转诊至北京安贞医院的5例妊娠合并AAD患者的临床资料。遗传学分析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利用一代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5名体征疑似马凡综合征的患者在妊娠早期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全外显子测序鉴定出患者存在FBN1基因的罕见变异(FBN1 c.T7754C;FBN1 c.T7465C;FBN1 c.G2638A;FBN1 c.C6169T;FBN1 c.A7048T)。患者年龄为27~33岁,AAD的发病孕周为8~38周。5例患者均接受了主动脉置换手术,恢复佳。2例提前终止妊娠,3例新生儿发育健康。结论妊娠合并AAD发病凶险,针对临床疑似马凡综合征的孕妇,需要提前进行基因诊断,以便能早期识别致病原因,为早期预防和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主动脉夹层 妊娠结局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