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闭锁术时年龄及肝脏病理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增萌 陈亚军 +3 位作者 张廷冲 彭春辉 庞文博 张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9-814,共6页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术时年龄、肝脏病理与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于我院普外科的胆道闭锁患儿进行Kasai术后6个月的近期预后随访,分为优秀组、良好组和不良组。每组随机抽取20例共计60例作...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术时年龄、肝脏病理与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于我院普外科的胆道闭锁患儿进行Kasai术后6个月的近期预后随访,分为优秀组、良好组和不良组。每组随机抽取20例共计60例作为样本。回顾样本病历资料获取术时年龄。获取样本病例Kasai手术术中取得并保存的肝脏病理标本,应用Masson染色评定肝纤维化程度;应用CK19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评定胆管反应程度。统计学分析术时年龄、肝脏病理学指标和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优秀组、良好组和不良组的平均术时年龄分别为(77.55±24.64)d、(90.30±24.13)d和(72.35±24.53)d,无术时年龄〈30d病例;优秀组、良好组和不良组的无肝硬化病例和肝硬化病例分别为11:9、11:9和16:4;优秀组、良好组、不良组平均胆管面积比例分别为(5.62±3.62)%、(8.50±4.08)%和(5.15±3.77)%。不同预后病例术时年龄、肝脏病理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较无肝硬化组术时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较无肝硬化组胆管反应程度严重;术时年龄与胆管反应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6个月近期预后和术时年龄、肝纤维化程度、胆管反应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近期预后可能受术者经验和手术技巧影响;术时年龄越大胆管反应越重,胆管反应对肝纤维化有促进作用,尽早手术对改善远期预后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年龄因素 胆管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腹胀和便秘的再手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春辉 陈亚军 +3 位作者 张廷冲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出现腹胀和便秘的再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出现腹胀和(或)便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再...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出现腹胀和便秘的再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出现腹胀和(或)便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再次手术治疗的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再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进行总结。结果再手术的原因可分为病理异常和解剖异常,前者包括无神经节细胞段残留(19例)和移行段残留(3例);后者包括远端结肠扩张(5例)、Soave肌鞘狭窄(2例,其中1例合并病理异常)、肛门狭窄(2例)、下拖肠管回缩狭窄(2例)和闸门综合征(3例)。其中1例患儿既有病理异常又有解剖异常。所有患儿再手术前均经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疗,腹胀和便秘无缓解。再手术方式包括经腹经肛门经直肠肌鞘结肠拖出术(Soave手术)(26例)、经肛门Soave手术(3例)、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1例)、Ikeda手术(2例)、膈膜和瘢痕夹除或切除(2例)和肛门成形术(1例)。5例再次根治手术前行肠造瘘术。3例(8.6%)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直肠膀胱瘘1例,手术后治愈;吻合口瘘2例,行小肠造瘘。33例患儿平均随访59月,其中1例患儿术后3—4d自主排粪1次,无腹胀、呕吐;余32例患儿术后腹胀和便秘缓解,其中5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污裤。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腹胀和便秘的原因主要包括病理异常和解剖异常,经腹经肛门Soave手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再次手术 肠造瘘 经直肠肌鞘结肠拖出术
原文传递
儿童消化道异物21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巍 王晓曼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78-784,共7页
目的总结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1例行腹部手术的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15±2.89)岁,年龄范围1... 目的总结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1例行腹部手术的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3.15±2.89)岁,年龄范围10个月至11岁4个月。结果哭闹、腹痛(11例,68.8%)和呕吐(10例,62.5%)是需手术治疗的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主要症状。所有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者13例,包括尖锐性金属异物3例、硬币1例、纽扣电池1例、单个磁性异物1例、多个磁性异物6例;X线平片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阴性者8例,包括泡发球5例、枣核2例、棒棒糖棍1例。超声检查对腹部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而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仅61.9%。所有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5例无消化道并发症患者中,4例行消化道切开异物取出术,1例(异物为钢针)开腹手术时发现钢针位于腹股沟疝囊,予以取出。16例存在消化道并发症的患者(胃穿孔1例,肠穿孔10例,肠梗阻5例)中,除1例泡发球致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肠外手法捏碎异物外,其余均行穿孔修补、肠切开或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吞食多个磁性异物及泡发球易引起消化道并发症,需要患者家长及儿科医生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外科手术 异物/外科学 异物/影像诊断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胆道闭锁的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增萌 陈亚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576-2582,共7页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锁,最终导致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症、免疫反应、母体因素、血管...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肝内外胆道纤维化闭锁,最终导致肝硬化.胆道闭锁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包括先天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炎症、免疫反应、母体因素、血管因素等.BA免疫炎症学说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且肝脏病理学改变支持这一学说.本文就近年胆道闭锁发病机制及肝脏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发病机制 肝脏病理 病因 免疫反应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亚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9期578-580,共3页
早在公元前1 500年,在古老的希腊雕像上即出现了腹股沟疝的艺术表现,同时期,在埃及人的著作(Ebers的草纸书)中也描述了由咳嗽引起的腹股沟突出物.罗马的Celsus医师被认为在公元50年左右实行了最早的疝手术[1].现代疝外科学开始于19世... 早在公元前1 500年,在古老的希腊雕像上即出现了腹股沟疝的艺术表现,同时期,在埃及人的著作(Ebers的草纸书)中也描述了由咳嗽引起的腹股沟突出物.罗马的Celsus医师被认为在公元50年左右实行了最早的疝手术[1].现代疝外科学开始于19世纪,当时医学界对腹股沟的解剖结构已有了准确了解.随着无菌手术的出现,有力推动了疝外科的发展.1871年Marcy施行的手术方法,今天小儿外科医师仍在沿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疝 治疗 外科医师 艺术表现 无菌手术 解剖结构 手术方法 外科学
原文传递
胆道闭锁术后肝脏FibroScan值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舒俊 陈亚军 +5 位作者 张廷冲 彭春辉 庞文博 张丹 王增萌 沈秋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术后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LSM与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评估胆道闭锁预后及序贯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的85例胆道闭...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术后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LSM与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评估胆道闭锁预后及序贯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的85例胆道闭锁患儿LSM和血液学指标。LSM和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在同-天测得,共计224份统计资料。LSM由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测定,血液学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P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把所收集到的224份统计资料按照接受检查的时间顺序分成12组。结果LSM与ALP、AST、GGT、TBIL、TBA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0.171、0.243、0.194、0.327,P值均〈0.01),与PLT、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7、-0.249,P值均d0.01)。胆道闭锁术后LSM先上升,至术后3个月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术后1年6个月,然后维持这-水平上下波动。术后血清ALT变化趋势与LSM基本-致。术后3个月血清TBIL和LSM均出现一个峰值。术后3个月LSM与其他各组LS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份统计资料中,LSM的最大值为75.0kPa,共出现5次,有4次出现在术后3个月,这4例患儿中的2例因胆管炎和/或顽固性腹水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8个月死亡。结论胆道闭锁术后LSM呈动态变化,LSM与肝细胞的损伤情况及肝纤维化密切相关,血清ALT和TBIL水平可能影响LSM评价肝纤维化的准确性,胆道闭锁术后3个月LSM最高,术后3个月较高的LSM可能预示着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硬化 瞬时弹性成像
原文传递
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邹丽敏 刘潇 +12 位作者 郜慧芳 张寒 贾荟 朱琳 金颖康 丁瑛雪 李乐 常贺生 罗珍 沈磊 徐俊梅 徐子刚 郑胡镛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年第4期552-553,558,共3页
目的探索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全面培养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13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为期3年的阶梯式英语培训,第1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第2年... 目的探索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全面培养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13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为期3年的阶梯式英语培训,第1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第2年培训学生应用英语的交流能力,第3年实施临床医学英语情景模拟教学,从而全面并循序渐进地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结果初步建立了以医疗实践为导向的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参与培训的研究生在医学英语应用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研究生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英语 研究生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谢川平 严佳虞 +6 位作者 陈亚军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张丹 吴东阳 王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接受Soave术后的远期排便功能情况,为HD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HD患儿临床资...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接受Soave术后的远期排便功能情况,为HD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HD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2(5.4,9.7)年;随访内容依据Rintala量表确定,包括排便控制能力、排便感觉、排便频率、污粪、便秘等。根据Rintala评分结果,将HD患者分为排便功能不良组(Rintala评分<12分)和排便功能一般或良好组(Rintala评分≥12分),分析远期排便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80例HD患儿Rintala评分为18(15,20)分,其中189例(189/280,67.5%)排便功能评分等级为良好(Rintala评分≥17分),65例(65/280,23.2%)排便功能评分等级为一般(Rintala评分12~16分),26例(26/280,9.3%)排便能评分等级为较差(Rintala评分<12分);90.0%(252/280)的患儿有相对正常的感知大便的能力;污粪频率大于1次/周者占35.0%(98/280);仅5.7%(16/280)的患儿出现便秘,术后需要泻药(如开塞露)辅助排便;4.3%(12/280)的患儿存在社交活动受限/障碍。单因素分析发现,巨结肠类型为短段型和再手术是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污粪是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损害的主要表现;短段型巨结肠和再手术与Soave术后远期排便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排便功能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东阳 陈亚军 +7 位作者 张廷冲 王大勇 王增萌 孙记航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凯 黄心洁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外科 病理性狭窄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胆漏
原文传递
钡剂灌肠造影在先天性巨结肠诊疗及随访过程的应用发展现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佳虞 彭芸 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本综述介绍了钡剂灌肠造影在先天性巨结肠诊疗及随访过程中的应用发展现状,分别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剂灌肠造影的简介、规范操作、诊疗和随访过程中特征性影像表现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规范操作及仔细... 本综述介绍了钡剂灌肠造影在先天性巨结肠诊疗及随访过程中的应用发展现状,分别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钡剂灌肠造影的简介、规范操作、诊疗和随访过程中特征性影像表现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规范操作及仔细判读相关征象的重要性,确定其在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先天性巨结肠诊疗及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钡剂灌肠造影 规范操作 随访
原文传递
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1例报道及漏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向铭 陈亚军 +1 位作者 庞文博 黄金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的临床诊治过程,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患儿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对该病的诊治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本例患儿最终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的临床诊治过程,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患儿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对该病的诊治进行经验总结。结果本例患儿最终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黄色粘液溢出的异常开口,但前期就诊多家医院均未行该项检查,胸部CT、MRI检查结果也未能提供有力诊断依据;从临床表现上看,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易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重症肺炎、气管食管瘘、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相混淆。结论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临床上非常罕见,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瘘/先天性 支气管瘘/并发症 胆瘘/先天性 误诊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胃扭转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佳虞 庞文博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儿童胃扭转罕见,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根据扭转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占70%;根据扭转轴向又可分为3型。由于儿童胃扭转合并先天畸形的种类多样,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术前及时、准确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误诊、延诊。急... 儿童胃扭转罕见,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根据扭转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继发性占70%;根据扭转轴向又可分为3型。由于儿童胃扭转合并先天畸形的种类多样,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术前及时、准确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导致误诊、延诊。急性发作病例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胃壁缺血、坏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部分儿童胃扭转可得到及时处理,但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本文拟对儿童胃扭转的分型、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扭转/诊断 胃扭转/外科学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庞文博 张廷冲 +6 位作者 彭春辉 王增萌 邢国栋 舒俊 陈亚军 邱晓虹 张金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3-825,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普外科自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脾脏良性占位患儿(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19例患儿中有8例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 目的总结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普外科自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脾脏良性占位患儿(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19例患儿中有8例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瘤居多。其余11例多为真性囊肿。14例行脾切除术,5例行部分脾切除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儿童良性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主张行保脾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肿物的性质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 良性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杨庆林 郭卫红 +3 位作者 张潍平 杜京斌 严佳虞 何乐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S)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 目的探讨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S)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男,1个月13天,便血3周入院,术前增强CT提示右下腹异常强化团块,部分伸入肠腔内,行腹腔镜探查并完整切除病变肠管,病理检查结果为婴儿型纤维肉瘤。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未见复发和转移。回顾本例及文献报道的19例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多发病于生后7 d内(16/20,80.0%),以肠穿孔(9/20,45.0%)和肠梗阻(5/20,25.0%)为主要表现,1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例行开腹肿瘤切除+肠造瘘术,1例行开腹手术切除+二次手术+辅助化疗。病理学诊断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结果,发现肠道IFS的ETV6-NTRK3异位阳性率为46.1%(6/13)。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肠道婴儿型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多于新生儿早期发病,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后整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纤维肉瘤/外科学 纤维肉瘤/病因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致急性肠坏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巍 王晓曼 +3 位作者 刘婷婷 王大勇 张廷冲 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12岁因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的急性肠坏死女性患儿,体重14 kg,身高115 cm,曾有6年餐后腹痛病史,以持续性腹痛3 d,伴呕吐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中见空、回肠总长约150 cm(无肠旋转不良),小肠远端约80 cm肠管缺血性坏死,并2处穿孔。行坏死肠管切除,近端空肠造瘘术。术后待病情稳定后,行肠系膜上动脉超声、腹部增强CT及腹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19年10月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行关瘘术后,给予经口饮食并于关瘘术后14 d出院。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儿可进普食,但餐后腹痛症状无缓解,体重不增。术后半年,餐后腹痛症状缓解,体重未增长。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患儿急性小肠缺血坏死由慢性肠系膜缺血所致。文献检索,共有59例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病例报道。患儿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不适或腹痛19例(51.4%),生长发育停滞或体重下降5例(13.5%),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3例(8.1%),消化道出血并出血性结肠炎1例(2.7%),缺血性胃炎伴溃疡1例(2.7%),无明确症状17例(45.9%)。狭窄受累的血管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髂外动脉、前支主动脉。治疗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血管成形术和介入治疗下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绝大部分有症状的患儿,一次或多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儿童慢性肠系膜缺血诊断困难,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较好,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缺血 血管成形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结肠癌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佳虞 陈亚军 +5 位作者 何乐健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7-592,共6页
目的报告3例儿童结肠癌(pediatric coloncarcinoma,PCC),回顾相关文献了解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例结肠癌患儿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孩,平均年龄12岁... 目的报告3例儿童结肠癌(pediatric coloncarcinoma,PCC),回顾相关文献了解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例结肠癌患儿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孩,平均年龄12岁4个月:病例1急诊入院,临床表现腹痛、发热及排便困难,B型超声检查提示结肠穿孔;余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B型超声、腹部CT及结肠镜检查考虑为降结肠肿物。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截至2018年4月1日关于儿童结肠癌的相关文献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病例1行回肠造痿术,术后出现中毒性休克放弃治疗,于术后1周死亡,病理检查结果为印戒细胞癌,临床分期ⅣC期。对病例2和病例3行左半结肠癌扩大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降结肠印戒细胞癌和腺癌,临床分期分别为ⅢC期和ⅢB期。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病例2化疗10个疗程,术后半年复发,1年半死亡;病例3化疗3个疗程(结合中药辅助治疗),术后8个月未见复发。通过文献检索,共检索到40篇文献,对于确诊后生存时间超过1年的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结肠癌患儿1年生存率<50%,肿物位置及临床分期对患儿生存率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儿童结肠癌是临床罕见的肿瘤,漏诊误诊率高,目前主要依靠增强CT和结肠镜进行诊断。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完整切除加术后化疗,部分晚期患儿联合靶向治疗。患儿总体预后不佳,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儿童 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川平 严佳虞 +6 位作者 陈亚军 彭春辉 庞文博 张丹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究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M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哑铃型M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7±2.8)岁;多以腹... 目的探究哑铃型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M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式。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哑铃型M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为(4.7±2.8)岁;多以腹痛(13例)和呕吐(11例)为主要症状,术前进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15例均提示腹部包块,9例诊断为ML;9例完善腹部CT检查的患儿中6例诊断为ML;患病时间范围为21 h至2年。分析总结该类型ML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进行了急诊手术,5例选择行择期手术;其中7例进行腹腔镜囊肿切除术,3例进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5例进行开腹手术。术中可见15例患儿有11例合并并发症,其中9例合并肠扭转,3例合并囊内出血、感染,3例合并肠梗阻。13例患儿将肠系膜囊肿及所属肠管一并切除,切除肠管长度范围为5~50 cm;1例予肠系膜囊肿大部分切除+残余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单纯切除肠系膜囊肿。对肠扭转患儿予扭转复位后均未见肠管坏死。出院后对所有患儿随访6~54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哑铃型ML多以急腹症就诊,常合并并发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淋巴管瘤 哑铃型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肝脏硬度测量值预测胆道闭锁术后五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秋龙 陈亚军 +4 位作者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王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86-490,512,共6页
目的探索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预测胆道闭锁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Kasai手术治疗的31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 目的探索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预测胆道闭锁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行Kasai手术治疗的31例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其中男童11例,女童20例。收集患儿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以及术后8周的LSM和血生化指标,并对术时肝脏病理进行肝纤维化分级。随访终点为发生死亡、肝移植或术后自体肝生存满5年。以术后5年是否自体肝生存分为5年自体肝生存组和5年非自体肝生存组,采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获得术后早期LSM预测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的截点值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5年自体肝生存组16例(男童8例,女童8例),5年非自体肝生存组15例(男童3例,女童12例)。两组手术日龄、手术时肝脏病理分级、术前LSM、术后2周LSM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LSM分别为(11.3±4.3)kPa和(19.6±9.7)kPa,术后8周LSM分别为(14.6±7.7)kPa和(38.2±22.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4周和术后8周用于预测5年自体肝生存的LSM截点值分别为13.2 kPa(ROC曲线下面积=0.871,灵敏度=81.8%,特异度=75.0%)和21.6 kPa(ROC曲线下面积=0.898,灵敏度=81.8%,特异度=91.7%)。结论LSM可预测胆道闭锁Kasai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情况,术后4周LSM>13.2 kPa和术后8周LSM>21.6 kPa均预示5年自体肝生存的可能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移植 自体 肝移植 超声检查 肝/组织学和解剖学 预测
下载PDF
儿童结直肠血管畸形的诊治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春辉 陈亚军 +4 位作者 张廷冲 王大勇 庞文博 王增萌 吴东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总结儿童结直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结直肠血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和随访.本组男女之比为3.7... 目的 总结儿童结直肠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结直肠血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和随访.本组男女之比为3.7∶1,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平均误诊时间为4.1年.11例为独立的病变,3例为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便血、贫血.所有患儿术前均行结直肠超声、结肠镜检查,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13例,行MR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1例.结肠镜下可见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晰,13例患儿可见受累肠管肠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1例患儿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紫疱.12例患儿经腹肛门行Soave手术,1例仅行畸形重复血管结扎,1例腹腔镜探查、经肛门Soave手术.结果 本组术后住院时间4~25 d,平均15d.开始扩肛时间14~25 d,平均为20 d.除1例失访外,余者术后获门诊及电话随访,平均16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4例患儿有血便,其中2例患儿偶尔大便带血丝;1例术后4个月出现臀部感染,行抗感染和切开引流后治愈.结论 结直肠超声、CTA以及结肠镜的联合应用,可明确了解本病,降低误诊率;经腹肛门Soave手术,能安全完整地切除病变肠管,有效的治愈或改善便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结肠 直肠 诊断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单中心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总结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秋龙 陈亚军 +5 位作者 彭春辉 庞文博 张丹 王增萌 王丽 吴东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年龄分布、病史时间(从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相关症状到诊断肠套叠的时间...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年龄分布、病史时间(从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相关症状到诊断肠套叠的时间)及发生肠管坏死相关因素。本组男69例,女29例;中位年龄5岁4个月。继发于梅克尔憩室27例,淋巴瘤和P-J息肉均为17例,幼年性息肉15例,紫癜13例,肠重复畸形4例,其他5例。有腹痛表现85例,呕吐65例,血便25例,肠管坏死23例。结果 本组大于3岁者77例,小于1岁者7例。继发于淋巴瘤及紫癜者,均大于3岁。继发于淋巴瘤、紫癜和P-J息肉患儿中大于5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2.4%(14/17)、84.6%(11/13)和82.4%(14/17)。继发于梅克尔憩室患儿病史时间小于48 h者占74.1%(20/27)。继发于息肉(幼年性息肉和P-J息肉)及淋巴瘤患儿病史时间大于48 h者占比较高分别为65.6%(21/32)和82.4%(14/17)。病史时间在24~48 h者和继发于紫癜者的肠管坏死占比最高,分别为70.6%(12/17)和46.2%(6/13),而便血及电解质紊乱对肠套叠发生肠管坏死的指示意义并不大。结论 继发性肠套叠的继发因素以梅克尔憩室和息肉为主。随年龄增大,息肉、淋巴瘤及紫癜继发的可能性越大。紫癜继发者最易发生肠管坏死,需及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儿童 病因概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