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益气滴丸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跃科 段钟平 +4 位作者 王宝恩 刘芳 赵军 刘道洁 谢贤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简称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内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及芪参益气滴丸组(简称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内注射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1型组织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和TIMP- 1的表达。结果干预组与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和TIMP-1mRNA水平及肝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和TIMP-1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模型组与对照组显著减轻与下降。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肝纤维化程度,抑制Ⅰ、Ⅲ胶原和TIMP-1的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肝纤维化 Ⅰ、Ⅲ型胶原 1型组织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下载PDF
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崇芳 郝娃 +4 位作者 李卓 孟欣 严艳 牛京勤 殷继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乙肝病毒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北京佑安医院住院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乙肝病毒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北京佑安医院住院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析,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慢性肝炎进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结果: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为B型17例(B2亚型),B/C混合型17例(B2/Ca亚型),C型58例(Ca亚型).17例HBV B型感染患者中病理诊断肝脏炎症活动分级为G1-G3期分别为35.29%,58.82%,5.88%;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1-3级分别为58.82%,29.41%,11.76%,17例HBV B/C型感染患者中病理诊断肝脏炎症活动分级为G1-G3期35.29%,52.94%,11.76%;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1-3级23.52%,52.94%,23.52%,58例HBV C型感染患者中病理诊断肝脏炎症活动分级为G1-G4期31.03%,24.14%,36.21%,8.6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1-4级25.86%,39.66%,5.17%,29.31%;HBV三组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有统计学意义(x^2=15.13,P<0.01).HBV B型与B/C型感染患者年龄在21-30岁组58%-76%,31-40岁组17.6%-29.4%,C型感染患者年龄在21-30岁组25%,31-40岁组46.6%,40岁以上有24.24%;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x^2=9.5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中C型比例明显高于B型与B/C型.HBV C型患者肝脏病理变化较B型与B/C型严重.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病理学 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HBsAg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血清中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殷继明 严艳 +4 位作者 李卓 张华 牛京勤 闫妙娥 柳馨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指导哺乳,减少母婴传播。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结果:血清高病毒血症组(≥108copies/ml)产妇初乳和新...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指导哺乳,减少母婴传播。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脐带血中HBV DNA含量。结果:血清高病毒血症组(≥108copies/ml)产妇初乳和新生儿脐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同时与血清HBeAg存在显著相关,血清HBeAg阳性组中产妇自身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在初乳和脐血中的HBV DNA也有差异。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相关,孕晚期高病毒血症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产妇血清高HBV DNA含量,乳汁HBV DNA阳性不适宜母乳喂养,HBeAg阳性者应加强监测,在科学的指导下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传播 实时定量PCR 乳汁 HBV DNA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重症化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道洁 刘芳 +1 位作者 谢贤春 谢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2期1385-1386,共2页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下载PDF
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建立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海燕 侯维 +5 位作者 卢静 温韬 闫丽 李胜利 王晶晶 朴正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以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3个月。其中,第1个月剂量为1.5 mL/kg体重,第2、3个月剂量为2 mL/kg体重。3个月后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2 g/kg体重D-氨基半乳... 目的研究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以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3个月。其中,第1个月剂量为1.5 mL/kg体重,第2、3个月剂量为2 mL/kg体重。3个月后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2 g/kg体重D-氨基半乳糖、100μg/kg体重脂多糖联合0.5 g/kg体重D-氨基半乳糖和5 mL/kg体重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通过观察大鼠饮食和体重变化,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来评价成模效果。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3个月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慢性肝损伤。其中,1个月后出现肝纤维化,2个月后表现为轻度肝硬化,3个月后出现明显肝硬化、腹水及黄疸症状。在前3个月的基础上再给予上述3种试剂后,短时间内诱导急性肝衰竭。结论四氯化碳腹腔注射3个月后大鼠出现明显肝硬化。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D-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均可成功诱导肝硬化基础上的急性肝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硬化 四氯化碳 D-氨基半乳糖 脂多糖
下载PDF
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芳 谢贤春 +4 位作者 吉中和 段钟平 赵秀英 赵军 韩大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当飞利肝宁胶囊对实验性高血脂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鼠按体重0.5ml/100g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植物油混合液(60%植物油,40%四氯化碳),每周2次,共3周。正常对照组同法... 目的:研究当飞利肝宁胶囊对实验性高血脂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鼠按体重0.5ml/100g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植物油混合液(60%植物油,40%四氯化碳),每周2次,共3周。正常对照组同法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3周末从模型组分出40只大鼠按给药不同分为4个治疗组,每组10只,该4个组停止注射四氯化碳与植物油混合液,开始每日灌胃不同的治疗药物,持续3周;以另外10只模型组大鼠作对照,该组亦停止注射四氯化碳与植物油混合液,与正常对照组均每日灌胃生理盐水,持续3周。于6周末在戊巴比妥钠麻醉条件下分批处死相应组别大鼠取血,测定血清ALT、TG、CHO、LDL、VLDL、Cr、BUN、GS含量,另取肝组织分送普通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组大鼠的血清ALT、TG、CHO、LDL、VLDL水平明显降低,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细胞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血脂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飞利肝宁胶囊 四氯化碳 脂肪肝 大鼠
下载PDF
MALDI-TOF-MS技术应用于非肝癌肝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任锋 段钟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9-63,共5页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技术主要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主要包括MALDI-TOF-MS和SELDI-TOF-M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目前我国慢性肝病主要是以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慢性肝炎、肝...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技术主要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主要包括MALDI-TOF-MS和SELDI-TOF-MS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目前我国慢性肝病主要是以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等为主,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癌中的研究较多,而对非肝癌肝病文献较少也比较零散。因此,本文从MALDI-TOF-MS技术在该领域研究应用方面对肝病蛋白质组学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肝病 质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肝脏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朴正福 赵丹 +6 位作者 张海燕 郭素珍 卢静 王晶晶 李胜利 温韬 戴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肝病基础上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肝脏组织病理学动态特征。方法购入雄性SD大鼠,以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3个月(第一个月1.5 mL/kg体质量,第2、3个月2.0 mL/kg体质量),建立大鼠...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肝病基础上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肝脏组织病理学动态特征。方法购入雄性SD大鼠,以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每3天1次,连续3个月(第一个月1.5 mL/kg体质量,第2、3个月2.0 mL/kg体质量),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植物油溶液。肝硬化模型成立后,腹腔注射2 g/kg体质量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建立肝硬化基础急性肝衰竭模型,并动态进行病理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制备良好,所有大鼠出现明显的腹水及黄疸症状,出现假小叶结构及细胞凋亡等。D-Gal急性攻击后,短时间内出现组织水肿、脂肪变性明显,大片嗜酸性变性。电镜上开始胞浆疏松、亚细胞器变形、糖原减少等,逐渐出现细胞器变少、异性结构、核固缩等现象。最终整个细胞器形态结构破坏,碎屑样小体出现及细胞溶解坏死。结论肝硬化基础上药物急性攻击时除了细胞凋亡外,中毒所引起的溶解坏死后期参与大量肝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D-氨基半乳糖 细胞凋亡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北京市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娃 赵晨燕 +5 位作者 陈俊梅 殷继明 牛京勤 严艳 李卓 王佑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1-1362,共2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散发性戊型肝炎(HEV)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患者17 32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HEV IgM/IgG的戊型肝炎感染标志物。结果2002-2007年的抗-HE... 目的了解北京市散发性戊型肝炎(HEV)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患者17 32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HEV IgM/IgG的戊型肝炎感染标志物。结果2002-2007年的抗-HEV检测阳性率分别是6.26%,8.83%,11.30%,8.38%,9.36%,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9,P<0.000);17 324例患者血清抗-HEV共有1 541例阳性(8.94%);抗-HEV阳性患者中男性为1 256例(81.51%),女性285例(18.49%);单纯抗HEV IgM阳性617例(40.04%),单纯抗HEV IgG阳性329例(21.35%),抗-HEV IgM与HEV IgG阳性均为阳性595例(38.61%);戊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中单纯急性戊型肝炎1 067例(69.24%),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乙型肝炎患者350例(22.71%),戊型肝炎重叠其他型肝病患者感染124例(8.05%);随着年龄增长抗-HEV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北京市2002-2007年散发性戊型肝炎发病率有波动,并呈明显的年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戊型肝炎 抗-HEVIgG 抗-HEVIgM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法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道洁 孙琳 +3 位作者 刘芳 王延军 谢贤春 李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7期768-769,共2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HA、PⅢP、Ⅳ.C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P<0.0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HA、PⅢP、Ⅳ.C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P<0.01)、0.753(P<0.01)、0.742(P<0.01),说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HA、PⅢP、Ⅳ.C血清水平逐渐升高;而LN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ⅢP、Ⅳ.C水平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检测结果具有高灵敏性、高稳定性、无交叉污染、报告时间大大缩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抗病毒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雁翔 马丽娜 +5 位作者 李卓 林尊慧 郭向华 靳海英 谢放 陈新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诱导的黏病毒抵抗蛋白(Mx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调节区2(eIF-2α-reg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对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216例CHC患者,在接受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诱导的黏病毒抵抗蛋白(Mx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调节区2(eIF-2α-reg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对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216例CHC患者,在接受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至停药后24周时,评价疗效[分为持续性应答(SVR)和非持续性应答(NSVR)]。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检测患者MxA启动子-88(G/T)、-123(C/A)及eIF-2α-reg2(A/G)位点的SNP,并比较SNP与IFN疗效的关系。结果MxA88位点:GT与GG型患者SVR(57.43%对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P<0.01);TT与GG型患者SVR(66.67%对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P<0.01)。而GT与TT型患者SVR比较(57.43%对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P>0.05);MxA-123位点、eIF-2α-reg2位点基因型与IFN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87,P>0.05;x2=1.66,P>0.05)。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载量(OR=3.178,95%CI:1.463~6.904,P=0.003)、干扰素种类(OR=3.117,95%CI:1.484~6.544,P=0.003)对SVR的独立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MxA-88基因型(OR=1.470,95%CI:0.646~3.345,P=0.358)对SVR的独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C患者MxA-88为TT或GT型者比GG型者对IFN-α应答好,但不是影响SVR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Α-干扰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黏病毒抵抗蛋白A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继明 李卓 +3 位作者 刘芳 刘道洁 郝娃 牛京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下载PDF
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娃 赵晨燕 +4 位作者 李卓 严艳 牛京勤 殷继明 王佑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8期4285-4286,共2页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抗原诊断试剂在临床诊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试剂,对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EV RNA、抗HEV-IgM、抗HEV-IgG检测。结果:38...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抗原诊断试剂在临床诊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抗原(HEV-Ag)试剂,对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EV RNA、抗HEV-IgM、抗HEV-IgG检测。结果:38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HEV-Ag 140例(36.18%)阳性;单纯抗HEV-IgM阳性组的HEV-Ag阳性率最高;12例患者早期血清HEV-Ag阳性,随访过程中抗HEV-IgM与抗HEV-IgG阳转。结论:通过HEV-Ag检测,可以提高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戊型/诊断 肝炎病毒 戊型/免疫学 肝炎抗原/分析 急性病 人类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继明 赵晨燕 +6 位作者 李卓 严艳 樊金萍 郝娃 马红霞 牛京勤 王佑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9-99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方法采用荧光PCR检测93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粪便标本,并用逆转录(RT)-PCR方法扩增HEVRNA开放读码框架2(ORF2)部分序列,进...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方法采用荧光PCR检测93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粪便标本,并用逆转录(RT)-PCR方法扩增HEVRNA开放读码框架2(ORF2)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型和亚型分析。结果93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粪便标本经荧光PCR检测41份阳性(44.09%)。RT-PCR获得41个克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3%~100.0%,与Ⅰ型、Ⅱ型、Ⅲ型、Ⅳ型HEV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77.O%~80.5%,78.6%~81.2%,76.7%~81.0%,83.3%~93.7%,41例均属于基因Ⅳ型。进化树分析提示41例可能属于3个基因亚型,6例为1Va亚型,34例属Ⅳb亚型,1例(ya30)属于Ⅳ型,但单独形成一个亚型分支,可能为一个新的亚型。结论北京地区的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中HEV属于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戊型 肝炎病毒 戊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血清抗HBx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锋 靳海英 +4 位作者 郭向华 林尊慧 丁美 武志明 周育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应用表达蛋白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x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HBV X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PET32a-HBX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经切胶透析纯化后,应用重组蛋白HB... 目的应用表达蛋白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x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HBV X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PET32a-HBX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表达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经切胶透析纯化后,应用重组蛋白HBx建立检测血清中抗-HBx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中的抗-HBx抗体。结果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HBx融合蛋白;ELISA检测表明,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抗-HBx抗体的水平均高于急性肝炎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在三组之间,慢性肝炎组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的抗-HBx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患者血清中抗-HBX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特异性抗体,是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乙型肝炎肝炎患者病情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基因 HBX蛋白 抗-HBx抗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16
作者 谢放 林尊慧 +7 位作者 靳海英 郭向华 黄雁翔 殷继明 严艳 郝娃 牛京勤 李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 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核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