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80
1
作者 闵福援 孙桂珍 +1 位作者 王健 辛永梅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 了解前S1蛋白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的关系 ,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对 32 4 3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检测 ... 目的 了解前S1蛋白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的关系 ,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对 32 4 3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检测 5 8例急性发病的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分析其不同病程的PreS1,HBeAg和HBVDNA三者间的关系。根据肝活检病理的肝组织炎症情况分为G1~G4级 ,对 4 9例PreS1和HBVDNA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检测 39例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分析PreS1和HBVDN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间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HBcAb)阳性组与PreS1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 86 %和 88% ,P >0 .0 5 ,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HBeAg和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与PreS1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 36 %和 35 % ,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和HBVDNA与ALT之间的关系 ,PreS1与ALT相比符合率高 ,P >0 .0 5。HBVDNA与ALT相比符合率较低 ,P <0 .0 1。病理肝组织G1~G4炎症分级与PreS1和HBVDNA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蛋白 乙型肝炎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6
2
作者 王健 闵福援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V 临床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测 首次发现 电镜 测序工作 基因克隆 DNA
原文传递
前S1抗原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时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1
3
作者 闵福援 王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在逐年增加,识别这些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有无病毒的复制,对于判断病情与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前s1抗原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目的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在逐年增加,识别这些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有无病毒的复制,对于判断病情与指导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前s1抗原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65例,均经肝活检病理检查证实。检测了血清乙肝标志物、PreS1Ag及HBVDNA。免疫组化法检测了HBsAg、HBcAg与PreS1Ag在肝组织的表达。结果HBsAg、PreS1Ag主要在胞质表达,HBcAg一部分在胞质内表达,一部分在胞核内表达。三者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4%(51/65),69.2%(45/65)与67.6%(44/65)。HBcAg与PreS1Ag的阳性表达率略低于HBsAg,PreS1Ag与HBeAg的表达几乎是平行的,经χ2检验,P=0.736,无统计学差异。以乙肝病毒HBVDNA≥103拷贝/毫升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复制的标准,HBVDNA与PreS1Ag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9),而HBVDNA与HBeAg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0)。30名HBeAg阴性的患者,18名患者HBVDNA阳性,14名患者PreS1抗原阳性。说明30名HBeAg阴性的患者有18名存在病毒复制,在此组患者中HBVDNA与PreS1Ag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4例发生前C区变异的患者HBVDNA含量≥103拷贝/毫升,PreS1Ag均阳性,HBeAg均阴性。结论PreSlAg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非常有价值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复制 前S1抗原 临床价值 诊断 HBeAg阴性 病毒性肝炎患者 HBV-DNA阳性 HBV-DNA含量 统计学差异 HBsAg HBcAg 血清乙肝标志物 免疫组化法检测 PRE-S1 乙肝患者 前S1抗原 阳性表达率 X^2检验 前C区变异 血清学指标
原文传递
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赵秀英 李宁 +1 位作者 丁惠国 姜菲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43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110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CH/LC)患者和219例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ROC曲线...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在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43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110例慢性肝炎或肝硬化(CH/LC)患者和219例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对HCC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CH/LC组和HCC组GP73分别为(22.1±8.5)ng/ml、(81.4±57.2)ng/ml和(271.5±202.3)ng/ml,HCC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CH/LC组(P<0.001).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57,以100 ng/ml作为cut-off值,GP73诊断HCC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3.2%.在149例甲胎蛋白(AFP)<400 ng/ml的HCC样本中,有108例(72.5%)GP73>100 ng/ml.对4例AFP<400ng/ml的HCC患者连续检测表明,GP73与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GP73可作为HCC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的指标,尤其对AFP<400 ng/ml的HCC患者有较好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 高尔基体糖蛋白73 甲胎蛋白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4
5
作者 郑俊福 蔡照华 +7 位作者 张鑫 娄金丽 赵文敏 李鹏 李冰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感染 腹膜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 血小板 诊断
下载PDF
AFP与PIVKA-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述婧 姜菲菲 +2 位作者 王颖 于艳华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134-1138,1128,共6页
目的探究甲胎蛋白AFP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1月至3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68例,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59例、肝硬化患者96例、其他肝病患者33例和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 目的探究甲胎蛋白AFP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1月至3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68例,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59例、肝硬化患者96例、其他肝病患者33例和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早期50例、晚期30例),对其AFP和PIVKA-Ⅱ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P<0.005);AFP和PIVKA-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926,两指标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血清AFP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0%和66.49%,PIVKA-Ⅱ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5.1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并联联检可将敏感性提高到97.50%;串联联测可将特异性提高到94.1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两指标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44(P=0.763),两者无相关性。结论血清PIVKA-Ⅱ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高于AFP;两指标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没有相关性,两指标联合可以明显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下载PDF
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党燕 张立丽 +1 位作者 娄金丽 陈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诊断中的价值,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肝硬化腹水患者69例,其中确诊合... 目的探讨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诊断中的价值,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肝硬化腹水患者69例,其中确诊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28例,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41例,进行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与非SBP组相比,SBP组腹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腹水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腹水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和血浆PCT、全血WBC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患者同一病程时期腹水中PCT浓度与血浆PCT浓度基本一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7,P<0.01);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血浆PCT和腹水PC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和0.82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415 ng/m L和0.746 ng/m L。结论腹水及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腹水伴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血浆PCT的诊断价值优于腹水P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在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党燕 于艳华 +3 位作者 刘新 张立丽 陈铭 娄金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浓度在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的61例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和67例肝硬化腹水无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质量浓度...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浓度在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的61例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和67例肝硬化腹水无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水培养阳性的病原菌最常见的依次为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与非腹水感染组相比,腹水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结果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钙素原和内毒素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3和0.919;同时,在诊断腹水感染时,降钙素原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88.1%;内毒素的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97.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质量浓度在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中均升高,且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腹水感染快速而准确的辅助指标并应用于临床,尤其是降钙素原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更高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感染 降钙素原 内毒素
下载PDF
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用于肝癌的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孙桂珍 赵秀英 +3 位作者 李俊红 赵国庆 王绍祥 孔淑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986-1988,共3页
目的应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ACSC)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析AFP-13在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良性肝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32例临床检测AFP为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应用装有耦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 目的应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ACSC)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析AFP-13在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良性肝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32例临床检测AFP为阳性的肝病患者血清。应用装有耦联了小扁豆凝集素(LCA)的微量离心柱分离、洗脱获得AFP-L3,采用配套试剂在美国雅培AXSYM酶免疫分析仪检测AFP以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例即AFP-L3%。结果以ACSC法分离AFP—13操作简便;HCC患者血清AFP-L3%异常升高,其均值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P〈0.01);根据AFP-L3%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以AFP-L3%≥10%为临界值,分析79例HCC患者与53例良陛肝脏疾病患者,AFP-L3%异常的灵敏度为84、8%(67/79);特异性为92.5%(49/53),与临床总体符合率为87.9%。结论应用ACSC辅助检测的AFP-L3在HCC与良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甲胎蛋白异质体 小扁豆凝集素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差异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秀英 陈俊梅 +1 位作者 辛永梅 孙桂珍 《肝脏》 2008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差异。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8例,经雅培12000配套试剂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测定值COI〈50。依据HBsAg定量.将患者分为:A...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及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差异。方法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8例,经雅培12000配套试剂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测定值COI〈50。依据HBsAg定量.将患者分为:A组,HBsAg≥250IU/L,共16例;B组,HBsAg介于20~250IU/L,共10例;C组,HBsAg≤20IU/L.共12例。HBVM检测采用3种方法:(1)ARCHITECT12000型仝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2)ROCHEE1711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3)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结果两种进口发光方法检测HBsAg全部吻合.但ELISA检测C组有4份为阴性。三种方法检测HBeAg与抗HBe差异明显.国产ELISA试剂对HBeAg与抗HBe检出率远远为低于发光法.对A组26份标本HBeAg全部漏检。三种方法检测48份血样抗-HBc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在HBV—M的5项指标中如有低值,使用不同试剂检测出现不同模式的机会升高。建议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苕尽量选择存同一家医院并使用同一种试剂作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TP-ELISA、TPPA、RPR检测在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宇 娄金丽 +3 位作者 冯霞 刘意 魏虹娟 唐冬松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将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神经梅毒的患... 目的探讨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将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神经梅毒的患者按照神经梅毒的诊断标准分为神经梅毒组(38例)及非神经梅毒组(62例),均采集脑脊液、血清进行梅毒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TP-ELISA、TPPA、RPR检测,比较TP-ELISA、TPPA、RPR 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血清与脑脊液标本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脑脊液TP-ELISA、TPPA、RPR 3种方法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分别为94.7%、100.0%、55.3%,特异性分别为71.0%、85.5%、1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0.9%、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100.0%、78.5%。ROC曲线分析,TPPA的AUC=0.989,P〈0.000 1;TP-ELISA的AUC=0.961,P〈0.000 1。神经梅毒组与非神经梅毒组血清TP-ELISA的S/CO值分别为28.01±1.46和23.74±1.37,TPPA中位数分别为1:640、1:320,RPR中位数分别为1:6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脑脊液TP-ELISA标本的相关系数r=0.4,P=0.000;TPPA的相关系数r=0.3,P=0.001;RPR的相关系数r=0.4,P=0.000。结论脑脊液TPP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脑脊液TP-ELI-SA存在一定假阳性,应联合RPR作为筛查试验,TPPA作为确证试验。脑脊液梅毒3种检查方法与血清检测结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梅毒螺旋体 脑脊液 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下载PDF
HIV/AIDS病人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丁秀荣 于艳华 +2 位作者 陈铭 李虹曼 娄金丽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7-319,323,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血流感染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血培养阳性的HIV/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普通病人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期间,共...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血流感染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血培养阳性的HIV/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普通病人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血培养阳性菌株1263株,其中79株分离自HIV/AIDS病人的血培养标本,1184株分离自普通病人的血培养标本。HIV/AIDS病人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分枝杆菌最常见(22.8%),其次是马尔尼菲青霉菌(21.5%)和新型隐球菌(11.4%);普通病人血培养病原菌则以大肠埃希菌(23.1%)、肺炎克雷伯菌(13.3%)和屎肠球菌(6.6%)最常见。两组病人真菌感染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01),且真菌的菌种分布明显不同。结论 HIV/AIDS病人易发生由分枝杆菌和马尼菲青霉菌等引起的血流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HIV/AIDS病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监测,积极防治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血培养 病原菌
原文传递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莹 闫惠平 +9 位作者 廖慧钰 孙丽梅 黄云丽 黄春洋 张海萍 张小丹 边新渠 任美欣 杜晓菲 刘燕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分析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阳性肝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6年住院及门诊患者中抗-LKM-1阳性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中特殊病例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阳性肝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6年住院及门诊患者中抗-LKM-1阳性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中特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检测相关自身抗体117452例次,发现抗-LKM-1阳性15例,其中诊断为2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7例,年龄(11.0±9.0)岁,均为青少年,多急性起病;诊断为丙型肝炎患者8例,年龄(51.5±9.0)岁,其中7例为中年患者,1例12岁儿童患者,均隐匿起病。AIH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3.9土904.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0.7±660.3)U/L、总胆红素(98.0±191.0)μmol/L,明显高于丙型肝炎患者的(57.0±84.1)U/L、(34.9±42.9)U/L、(15.4±6.0)μmol/L,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较基线值降低。8例丙型肝炎患者中共6例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5例完全应答,其中4例治疗后抗-LKM-1水平下降。但1例12岁儿童应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肝衰竭,最终病死。结论抗-LKM-1阳性患者主要见于2型AIH和丙型肝炎,但两组患者年龄、起病方式、肝功能、抗-LKM-1水平等存在差异;对诊断明确,可以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丙型肝炎患者,即使存在抗-LKM-1阳性,在密切监控下使用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良好应答;对伴有抗-LKM-1阳性的青少年丙型肝炎患者,需进一步除外合并A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炎 丙型 诊断 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
原文传递
肝炎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与肝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冯岩梅 陈铭 +3 位作者 李娟 刘雪梅 戴璐 孟庆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8-469,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方法 测定4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PCT水平并检测ALT、AST、TBIL、ALB、CHE、CHOL、PTA等指标,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 以PCT>0.5μg/L为阳性阈值,...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方法 测定4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PCT水平并检测ALT、AST、TBIL、ALB、CHE、CHOL、PTA等指标,并进行Child-pugh分级.结果 以PCT>0.5μg/L为阳性阈值,阳性组患者ALT、TBIL明显高于阴性组,CHOL、PTA明显低于阴性组.随着PCT水平的增加,ALT、AST、TBIL水平均逐渐升高,PTA逐渐下降.PCT阳性组以Child-pugh B、C级者为主,而PCT阴性组以Child-pugh B级者为主.患者PCT阳性者淋巴计数较PCT阴性者低.结论 肝功能损伤使得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风险增高,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进展为重度感染危险逐渐增加.重视肝功能的保护,结合PCT水平的监测,有助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的早期发现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 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HIV抗体不确定带型与临床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霞 娄金丽 +3 位作者 刘翠娥 刘意 马红丽 李健维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48-450,45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 WB)检测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转归及其与疾病分期的规律,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1例首次HIV抗体WB检...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 WB)检测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转归及其与疾病分期的规律,为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31例首次HIV抗体WB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带型的临床转归,及其与初筛S/CO值、CD4^+ T细胞计数以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WB不确定带型共10种,按条带个数分为1条带、2条带和3条带3种类型,其HIV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P=0.00);WB不确定病按例临床转归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者初筛S/CO值分别为30.70±28.39和2.82±5.74(F=25.81,P=0.00),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为(328.83±250.63)个/μl和(569.92±143.06)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P=0.03);将阳转病例分为急性期组和艾滋病期组,急性期组的不确定带型为p17、p24、gp160、p51p66、p24gp160、p17p24gp160,艾滋病期组带型为gp120gp160和gp41gp120gp160,两组初筛S/CO值和CD4^+ T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IV-1 RNA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B不确定带型随条带数增加,阳转率增高,结合初筛S/CO比值和CD4^+ T细胞计数,根据WB不确定带型可判断其临床转归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印迹实验 不确定结果 转归
下载PDF
G试验对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述婧 陈铭 +5 位作者 代芳芳 于艳华 丁秀荣 冯霞 娄金丽 李宏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及G实验对其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4月至9月感染病区收治的83例临床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对其G试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及G实验对其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5年4月至9月感染病区收治的83例临床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对其G试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咳嗽、憋喘进行性加重,胸部影像结果为典型毛玻璃状阴影改变,G试验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36,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84.61%,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84.61%。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G试验可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诊断提供一定实验室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试验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诊断
下载PDF
2016―2018年某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及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宁 张立丽 +3 位作者 赵艳明 佟暄 孙桂珍 娄金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84-186,190,共4页
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抗原检测与核酸PCR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10例疑似流感患者,采集其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研究2种检测方... 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抗原检测与核酸PCR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10例疑似流感患者,采集其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研究2种检测方法流感以12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为高发季节,甲、乙型流感病例分别为26例和11例,在性别和是否合并肝脏基础疾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抗原检测与核酸PC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P>0.05)。甲型流感抗原检测敏感性低于核酸PCR检测(抗原阳性CT值为24.63~39.35),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与核酸PCR检测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12月份至1月份为流感高发季节,甲、乙型流感发病率在性别和有无肝脏基础疾病中无差异,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低于PCR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乙型流感 流行特征 抗原检测 核酸PCR检测 一致性分析
下载PDF
流感患者TNF-α和IL-10水平以及与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覃岭 代艳超 +3 位作者 孙坚萍 赵艳 孙焕芹 张永宏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5期415-417,421,共4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TNF-α和IL-10与流感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通过Luminex平台多因子检测系统对40例健康对照者和36例流感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TNF-α和IL-10与流感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通过Luminex平台多因子检测系统对40例健康对照者和36例流感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6例流感患者体内流感病毒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36例流感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L-10水平随流感病毒载量的增多而升高。结论细胞因子TNF-α和IL-10水平在流感病程中显著增高,IL-10水平与流感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TNF-Α 流感病毒载量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对肝癌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琦 李建军 +3 位作者 孙坚萍 李康 赵艳 张永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2781-2784,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初治患者消融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1至12月行消融术的81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初治患者,男66例、女1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肝功能指标、肿瘤相关指...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初治患者消融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1至12月行消融术的81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初治患者,男66例、女1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肝功能指标、肿瘤相关指标以及消融方式等信息。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预测效能。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根据风险比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分,根据得分高低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结果肿瘤个数、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肝细胞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PLR和Fib-PLR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9%、71.5%和81.8%。低危组6个月、1年和2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9%、7.3%和29.3%;高危组为14.6%、43.9%和78.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个数、纤维蛋白原和PLR三者联合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消融技术 复发 预测
原文传递
不同免疫方法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海萍 闫惠平 +6 位作者 陈小三 柳乐 李庆春 马胤雪 李丽娟 李纪阳 娄金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M2)、抗糖蛋白210抗体(anti-gp210)和抗核蛋白体100抗体(anti-sp100)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共收集北京佑...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M2)、抗糖蛋白210抗体(anti-gp210)和抗核蛋白体100抗体(anti-sp100)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共收集北京佑安医院就医的91例PBC、67例肝脏疾病对照(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和40名健康体检对照的血清样本,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AMA-M2,同时采用CLI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ti-gp210和anti-sp100。不同方法之间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CLIA和ELISA检测AMA-M2对PBC诊断准确度的比较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CLIA与ELISA检测AMA-M2的总符合率为88.4% (Kappa=0.765,P〈0.01)。而CLIA与LIA检测anti-gp210和anti-sp100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6.5%(Kappa=0.852,P〈0.01)和98%(Kappa=0.884,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LIA和ELISA检测AMA-M2曲线以下面积(AUC)分别为0.965(P〈0.01)和0.928(P〈0.01)。结论应用CLIA和ELISA在检测AMA-M2时,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符合率和一致性。而CLIA和LIA在检测anti-gp210和anti-sp100时,同样表现出良好的符合率和一致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203-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抗线粒体2型抗体 抗糖蛋白210抗体 抗核蛋白体100抗体 线性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