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血管疾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缪中荣 凌锋 +5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王默力 张鸿祺 华扬 宋庆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86-889,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技术在治疗颅内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手术经验 ,探讨颅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 13例颅内血管病变包括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 7例 ,其中大脑中...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技术在治疗颅内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3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手术经验 ,探讨颅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 13例颅内血管病变包括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 7例 ,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 3例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1例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3例 ;颅内宽颈动脉瘤 5例 ,包括 1例基底动脉起始段宽颈动脉瘤 ,2例海绵窦段巨大宽颈动脉瘤以及 2例颈动脉 海绵窦瘘栓塞后海绵窦段宽颈假性动脉瘤 ;静脉窦狭窄 1例。结果  7例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狭窄血管明显扩张 ,从原来平均狭窄 83%下降到 5 %,其中 1例出现了与技术有关的并发症。 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 (包括 2例假性动脉瘤 )通过支架辅助成功地达到了囊内栓塞。横窦狭窄患者在其一侧置入支架后 ,颅内压力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减轻 ,8个月后随访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技术 ,可以成功地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的治疗 ,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和长期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动脉疾病 脑动脉瘤 脑血管疾病 适应证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宏川 郭海涛 +1 位作者 宋刚 鲍遇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无责任血管压迫时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越法核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压迫位置,采...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无责任血管压迫时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维时间飞越法核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压迫位置,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三叉神经全程,仔细辨识,判断致痛原因,如有压迫则在压迫点放置Teflon减压垫棉,未见责任血管压迫则将三叉神经完全松解游离;结果此21例病例术中均未发现血管直接压迫三叉神经,其中17例三叉神经与小脑幕之间蛛网膜粘连增厚,使得三叉神经走行成角、扭曲,17例中有5例术中剪开蛛网膜后发现走行成角的三叉神经通过蛛网膜与血管粘连,全程松解游离三叉神经使得三叉神经恢复正常形态后无需Tefflon垫棉;3例麦克氏腔入口下缘处蛛网膜外硬脑膜上有不知名的窦性静脉压迫三叉神经,将三叉神经和不知名的窦性静脉用Tefflon垫棉垫开;1例内听道上结节肥大,导致桥前池空间狭小,骨性结构直接压迫三叉神经,术中磨除肥大的结节,完全解除骨质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无需Tefflon垫棉;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24个月,随访期间暂没有复发病例。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但术中在没有发现任何压迫血管的情况下将三叉神经脑池段全程完全松解游离,并恢复三叉神经正常走行形态,可以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无责任血管压迫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庆 李铁林 凌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 ,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仍未完全明确。在各种影响因素中 ,血流动力学因素与该病的自然史密切相关 ,因而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肿瘤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无创性脑电阻抗测定在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丽旭 董为伟 +2 位作者 贾建平 王健 陈立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3-386,共4页
目的应用无创性脑电阻抗测定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0名健康志愿者和78例脑出血患者的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头颅 CT 上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并进行相关分... 目的应用无创性脑电阻抗测定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0名健康志愿者和78例脑出血患者的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及其动态变化,通过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头颅 CT 上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的体积,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健康志愿者左、右大脑半球扰动系数分别为(7.98±0.95)和(8.02±0.71),基本对称(P>0.05)。性别、年龄及3~6 h 连续检测前后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②脑出血患者的总体检测阳性率为73.1%。血肿位于基底节区时阳性率最高(83.3%),病灶体积大于20 ml 者阳性率(80.0%~88.9%)明显高于体积小于20 ml 者(48.1%)。③脑出血患者血肿侧扰动系数由低于血肿对侧至逐渐升高并超过血肿对侧,这个"交叉"时间平均为起病后(19.67±11.52)h,在该时间点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较前明显增大(P<0.05),同时扰动系数亦明显升高(P<0.01)。④起病24 h 内的血肿侧扰动系数变化与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无相关关系(P>0.05);而病后3 d 的血肿侧扰动系数变化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体积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977,P<0.01)。结论脑电阻抗测定可较敏感地反映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变化,扰动系数越高,则提示脑水肿越重。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时检测阳性率最高。该方法为临床上进行动态、床旁连续无创性脑水肿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意义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脑出血 电阻抗
原文传递
颅内外血管搭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文锋 凌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颅内外血管搭桥已开展30多年。目前对不能手术夹闭或栓塞的颅内动脉瘤的病例,术前已普遍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是否有效仍存在争议。文章介绍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适应证、方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搭桥 缺血性脑血管病 适应证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检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叶明 华扬 +2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凌锋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5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对91例患者的182支血管行颈动脉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Strandness、Washington、Faught、 Bluth、Caroll和我院的多普勒血流参数标准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行... 目的探讨不同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对91例患者的182支血管行颈动脉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Strandness、Washington、Faught、 Bluth、Caroll和我院的多普勒血流参数标准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行分级诊断,并与血管造影的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ECST)的测量结果比较,计算不同多普勒狭窄分级指标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Kappa值。结果我院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的SEN、SPE、PPV、NPV及Kappa值明显高于其他分级标准。结论不同研究机构应当建立适合自身临床应用的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多普勒血流参数的分级指标。目前,我院超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诊断标准的准确性较高,得到临床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狭窄程度 血流参数 颈内动脉 标准检测 多普勒 准确 血管造影检查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赞 王坤 +2 位作者 吴浩 胡鹏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4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腰椎JOA和VAS评分和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4例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腰椎JOA和VAS评分和腰椎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无神经损伤发生,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事件等合并症出现,2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5.23d。术后3个月腰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患者满意度为92%,术后1年患者无腰椎失稳加重。结论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椎管狭窄 椎板开窗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大鼠动脉内局部低温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和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沃华 吉训明 +3 位作者 凌锋 吴浩 赵洪洋 朱贤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中空管线栓大脑中动脉(MCA)梗塞模型,并观察经中空管灌洗冷生理盐水达到局部低温的效果。方法30只大鼠,分为经典线栓组、中空管线栓组和低温盐水灌洗组。后者是在血液再灌注前10 min,通过特制的中空管注入6 mL 20℃生理盐水... 目的建立大鼠中空管线栓大脑中动脉(MCA)梗塞模型,并观察经中空管灌洗冷生理盐水达到局部低温的效果。方法30只大鼠,分为经典线栓组、中空管线栓组和低温盐水灌洗组。后者是在血液再灌注前10 min,通过特制的中空管注入6 mL 20℃生理盐水到MCA缺血区。结果48 h后中空管线栓组脑梗死体积(41.81±2.88)%与经典线栓组(41.92±2.1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22)。经中空管注入冷生理盐水,供血区皮质温度从(37.0±0.1)℃降低至(32.8±0.2)℃,髓质温度从(37.5±0.1)℃降低至(33.2±0.3)℃;脑梗死体积(22.37±1.86)%同中空管线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特制中空管替代传统线栓,能够制作稳定的MCA梗塞模型。在血液再灌注之前,经动脉内注入冷生理盐水,能够诱导缺血脑组织局部轻度低温,并减少脑梗死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低温 脑梗死 大鼠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遗传性朊蛋白病一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叶静 刘峥 +6 位作者 朴月善 卢德宏 李存江 贾建平 徐庚 谌燕飞 董秀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2-735,共4页
目的报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朊蛋白病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并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和脑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一个家族性痴呆家系中先证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头颅 CT 和头颅 MRI 资料;先证者在知情同... 目的报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朊蛋白病一家系的基因突变,并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和脑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一个家族性痴呆家系中先证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头颅 CT 和头颅 MRI 资料;先证者在知情同意下经立体定向行脑活体组织检查术,取右额叶皮质,观察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改变;提取外周血白细胞 DNA,PCR 直接测序,分析先证者和家族部分成员的朊蛋白基因(PRNP)异常,以1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验该基因异常是否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脑电图和脑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符合朊蛋白病诊断;先证者和部分家族成员检测出 PRNP 基因 G114V 错义突变,129密码子均为甲硫氨酸/甲硫氨酸(M/M)基因型;150名健康志愿者不具有 G114V 突变。结论我们发现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朊蛋白病的 PRNP 基因 G114V 突变,可能为病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亚综合征 朊病毒 突变 系谱
原文传递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与后路减压对神经根及轴性症状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坤 陈赞 +1 位作者 吴浩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 评估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与后路减压对神经根及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NDI及VAS评分,Nurick分级。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85例患者分成前路及后路手术两组,并对手术疗效进行统... 目的 评估多节段颈椎病前路与后路减压对神经根及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NDI及VAS评分,Nurick分级。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85例患者分成前路及后路手术两组,并对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路手术组JOA评分分别提升3.33分、3.77分,JOA改善率分别为(62.79±41.12)%、(50.86±50.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采用中位数M(25%、75%)表示,前后路两组术前分别为(1、3、3)和(1、3、4),术后分别为(0、0、2)和(0、1、3),均比术前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NDI、VAS评分方面,经非参数检验后,结果显示前路组改善优于后路组。但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在前路组。结论前路减压手术在改善根性症状及轴性疼痛等方面可能优于后路减压,但应注意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根病变 轴性疼痛
原文传递
急性重复性低氧暴露对小鼠脑内乳酸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秒 方海侠 +4 位作者 吉训明 吴浩 于顺 李尧华 吕国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复性低氧对小鼠脑内乳酸脱氢酶(LDH)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急性重复性低氧模型,并将其分为急性缺氧1次(H1)组、急性重复缺氧3次(H3)组和急性重复缺氧5次(H5)组,未经低氧暴露的对照组用 H0表示。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急性重复性低氧对小鼠脑内乳酸脱氢酶(LDH)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急性重复性低氧模型,并将其分为急性缺氧1次(H1)组、急性重复缺氧3次(H3)组和急性重复缺氧5次(H5)组,未经低氧暴露的对照组用 H0表示。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急性重复性低氧对小鼠脑内乳酸脱氢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T-PCR 和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H1、H3和H5组海马的 LDH mRNA 表达分别为 H0组的(1.55±0.09)、(2.79±0.25)和(1.24±0.06)倍,皮质的为(1.89±0.32)、(3.04±0.46)和(1.23±0.18)倍;H1、H3和 H5组海马的 LDH 蛋白表达分别为 H0组的(1.55±0.23)、(2.79±0.39)和(1.24±0.12)倍,皮质的为(1.90±0.32)、(3.04±0.48)和(1.23±0.19)倍。小鼠海马和皮质LDH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在重复低氧中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在低氧暴露1次(H1)至3次(H3)时呈逐渐升高趋势,但5次(H5)后又向正常水平回落。与乳酸脱氢酶基因的这种先升高后回落的变化相比较,小鼠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却成倍增强。结论急性重复性低氧改变小鼠脑内 LDH 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乳酸脱氢酶类 小鼠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手术后视网膜动脉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冉 唐一杰 +3 位作者 彭晓燕 游启生 焦力群 Jost B. Jonas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测量评价颈动脉狭窄(CAS)手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压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50位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18例,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32例。所有患者均于CAS手术前和手术后1d使用配置有Goldmann接触镜... 目的测量评价颈动脉狭窄(CAS)手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压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50位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施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18例,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32例。所有患者均于CAS手术前和手术后1d使用配置有Goldmann接触镜的新型视网膜血管血压计(ODM)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压(diastCRAP),比较CAS手术前后diastCRAP的差异。结果CAS手术前手术侧眼平均diastCRAP为(37.8±13.04)mmHg(1mmHg=0.133KPa),非手术侧眼平均diastCRAP为(44.62±15.51)mmHg,CAS手术后手术侧眼平均diastCRAP为(59.01±10.70)mm-Hg(1mmHg=0.133KPa),非手术侧眼平均diastCRAP为(44.22±15.04)mmHg。CAS手术侧眼手术后diastCRAP较手术前显著升高(t=1.87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手术前后非手术侧眼diastCR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3,P=0.895)。结论利用新型的ODM可以观察和评价CAS手术对于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管灌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压 手术 颈动脉狭窄 视网膜血管血压计
原文传递
颈椎伸屈位MRI诊断颈椎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韬 高勇安 +1 位作者 董会卿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48,共3页
患者男,44岁。主诉“双臂麻木1年,双手肌肉萎缩6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侧前臂麻木,10个月前出现双手麻木,不伴肢体无力、疼痛,未予重视。
关键词 MRI诊断 颈椎病 屈位 手麻木 肌肉萎缩 肢体无力 患者
原文传递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3,共3页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由于专科知识及培训背景的不同,骨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骨及连接组织,而神经外科医生关注更...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由于专科知识及培训背景的不同,骨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骨及连接组织,而神经外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脊髓及神经,进而决定了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外科医生更多地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疾病 神经根 外科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骨质增生 压迫脊髓 外科医生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显微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由于可以对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赘进行切除,对受压的脊髓及神经根直接减压,加上可以同时植骨融合,自1950年以来,颈椎前路一直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
关键词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盘切除 颈椎前路 退行性疾病 直接减压 手术方式 神经根
原文传递
小脑后下动脉瘤24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晓奇 齐猛 +1 位作者 徐跃峤 陈文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284-286,共3页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o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eurysms,PICA)动脉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低,大约占颅内动脉瘤的0.5%~3%,在后循环动脉的发生中约占20%,且好发于近端[1]。PICA靠近脑干及小脑,周围存在重要颅神经,手术入路及手术...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o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eurysms,PICA)动脉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低,大约占颅内动脉瘤的0.5%~3%,在后循环动脉的发生中约占20%,且好发于近端[1]。PICA靠近脑干及小脑,周围存在重要颅神经,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选择存在困难,并且和相同大小的前循环动脉瘤相比破裂可能性更大[2],因此PICA动脉瘤的治疗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研究回顾了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3-2018年收治的24例PICA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瘤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前循环动脉瘤 手术方式 PICA 颅内动脉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珈玛刀(Gamma—knife)对颅脑疾患治疗的进展
17
作者 丁育基 《医师进修杂志》 1995年第11期2-5,共4页
珈玛刀(Gamma-knife)对颅脑疾患治疗的进展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00053)丁育基珈玛刀是60年代末由瑞典LarsLeksell教授开发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治疗,近十余年来应用日广,逐渐发展为现... 珈玛刀(Gamma-knife)对颅脑疾患治疗的进展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00053)丁育基珈玛刀是60年代末由瑞典LarsLeksell教授开发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治疗,近十余年来应用日广,逐渐发展为现代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新领域中治疗颅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脑肿瘤 放射疗法 珈玛刀
下载PDF
后方经椎弓根入路脊髓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18
作者 吴浩 洪韬 +2 位作者 陈赞 聂庆彬 菅凤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 探讨后方经椎弓根入路脊髓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后方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术的7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通过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和手术疗效对比,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后方经椎弓根入路脊髓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后方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术的7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通过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和手术疗效对比,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3.7个月,5例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1例术后一过性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左下肢瘫痪。神经根性症状和二便功能术后均有较好缓解。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提高2.9分,术后复查脊柱稳定性良好。结论后方经椎弓根人路脊髓减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经椎弓根 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气管插管对颅内占位病人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19
作者 王巧恒 左明章 +1 位作者 郑义林 张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63-664,共2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血流速率 脑血流动力学 颅内肿瘤 麻醉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脊液的表达
20
作者 王亚冰 凌锋 +2 位作者 张鸿祺 张鹏 陈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是否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在手术中留取56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脑脊液标本,其中动静脉畸形(SCAVM)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9例,海绵状血管瘤(CM)14例;以我...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是否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在手术中留取56例脊髓血管畸形的脑脊液标本,其中动静脉畸形(SCAVM)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9例,海绵状血管瘤(CM)14例;以我院12例蛛网膜下腔阻滞病人脑脊液作为对照组,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脊髓血管畸形脑脊液中VEGF含量。结果SCAVM脑脊液中VEGF浓度为(277±66)pg/ml、SDAVF为(318±54)pg/ml、CM为(146±32)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3±27)pg/ml。术前栓塞和出血均可导致脑脊液VEGF升高。结论VEGF与脊髓血管畸形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出血和栓塞均可影响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