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狄奇 李三林 +3 位作者 张靖 于春欣 刘景 申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分为浅表组(30例)、... 目的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不同分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瘤发生部位的深度不同分为浅表组(30例)、深部组(28例)和混合组(30例)。比较3组患儿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浅表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深部组[96.7%(29/30)比75.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及血管-血流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浅表组和混合组患儿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深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浅表组、深部组和混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32.1%(9/28)、23.3%(7/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6,P=0.547)。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注射聚桂醇治疗血管瘤患儿的效果良好,其中治疗浅表型血管瘤的效果明显优于深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不同分型 普萘洛尔 聚桂醇
下载PDF
应用Ⅱ型Amplatzer血管塞治疗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Ⅴ型合并肝肺综合征1例
2
作者 熊祎 申刚 +1 位作者 李三林 陈程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畸形,其异常分流道连接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导致部分血液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高氨血症、高半乳糖血症等,严重者并发肝肺综合征、肺动脉高压、肝性脑病,治疗较为棘手。现报... 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畸形,其异常分流道连接肝内门静脉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导致部分血液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高氨血症、高半乳糖血症等,严重者并发肝肺综合征、肺动脉高压、肝性脑病,治疗较为棘手。现报道1例以肝肺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V型患儿,应用Amplatzer血管塞Ⅱ型成功介入栓塞的案例,术后1d复查血氨降至正常,术后6个月患儿缺氧症状消失,临床指标改善。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示介入治疗可作为部分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先天性门体分流 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导管未闭 介入栓塞
原文传递
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儿童巨大淋巴管畸形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李三林 熊祎 申刚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 评估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儿童巨大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的超声测量5 cm以上的巨大淋巴管畸形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随机数... 目的 评估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儿童巨大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的超声测量5 cm以上的巨大淋巴管畸形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采取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平阳霉素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及随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34例患儿,其中1例对照组患儿超声考虑为淋巴管畸形,但术中诊断静脉畸形被排除,最终纳入33例。包括男18例、女15例,所有患儿均因皮下肿物就诊,其中9例因肿物短期内突然增大就诊,超声结合术中液体性质,考虑并发囊内出血。病变位于颈部20例(60.6%),腋窝9例(27.3%),胸壁4例(12.1%)。研究组纳入17例,对照组纳入1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囊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治愈率、好转率和欠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单次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总手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热1例,胃肠道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0%(2/17);对照组发热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2/1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5 cm以上的巨大淋巴管畸形,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硬化治疗,平阳霉素硬化联合置管引流总体疗效相似,但患儿总治疗次数减少,复发率降低,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可作为优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淋巴管畸形 巨大淋巴管畸形 置管引流 平阳霉素硬化 儿童
下载PDF
595 nm 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狄奇 李三林 +6 位作者 张高磊 曹佳捷 熊祎 张靖 王昊 刘景 申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1064 nm钇铝石榴石晶体(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PYM)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48例IH患儿为... 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1064 nm钇铝石榴石晶体(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PYM)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48例IH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使用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YM局部注射治疗,均1次/月,共治疗3次。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血管瘤面积与厚度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2组的血管瘤面积、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果的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患儿的年龄、血管瘤厚度及血管瘤分期及治疗方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患儿年龄较小、血管瘤厚度较低及联合治疗方式是疗效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IH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 1064 nm Nd:YAG激光 平阳霉素
原文传递
肾动脉分支狭窄致肾性高血压介入栓塞治疗1例
5
作者 熊祎 申刚 +6 位作者 石琳 林瑶 张宏伟 李三林 狄奇 陈程浩 曹佳捷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2-744,共3页
患儿男,9岁,因“血压升高13个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病初最高血压184/122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3种降压药物,血压仍在2级以上,腹部增强CT发现右肾中极楔形灌注减低区,肾动脉造影见右肾上前段的一支叶间动脉狭窄,行肾分支动... 患儿男,9岁,因“血压升高13个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病初最高血压184/122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3种降压药物,血压仍在2级以上,腹部增强CT发现右肾中极楔形灌注减低区,肾动脉造影见右肾上前段的一支叶间动脉狭窄,行肾分支动脉栓塞术,用微球及弹簧圈栓塞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 d患儿血肾素浓度恢复正常,心脏超声左心房内径恢复正常,左心室质量指数降至正常,肾功能正常。术后6个月随访,降压药物调整为2种,血压控制在2级以下,分肾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物 肾性高血压 肾动脉造影 叶间动脉 心脏超声 动脉栓塞术 左心房内径 弹簧圈栓塞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取栓治疗4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曹佳捷 狄奇 +5 位作者 申刚 李三林 陈程浩 熊祎 焦玉浩 郭向峰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通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儿童版(PedNIHSS)评分及治疗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及后期颅内出血等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中男3例,共进行了5次血管内取栓治疗;5例次起病年龄分别为4.6、13.8、7.8、8.0、8.9岁,从起病至血管内取栓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0、25.0、22.0、4.0、16.5 h。5例次均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级),治疗前PedNIHSS评分分别为39、14、25、39、24分,出院时分别为8、1、12、39、5分。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第2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合并严重脑水肿及脑疝,虽成功再通,但症状无改善,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3例患儿随访至术后6个月,均恢复良好,mRS评分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3、1、2分,6个月分别为2、1、1分。结论即使距起病超过6 h,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仍可能是有效的和安全的,但合并心脏疾病的患儿可能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儿童 血栓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狄奇 陈志平 +4 位作者 时胜利 张靖 胡靖 刘景 周崇臣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行TASE治疗的62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n=48)和疗效一般组(n=14),比较两组临床资...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行TASE治疗的62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分为疗效良好组(n=48)和疗效一般组(n=1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一般临床资料中年龄、病灶类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服用普萘洛尔、介入治疗次数等是否是疗效的影响因素。统计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不同疗效组患儿的治疗年龄、PSV、病灶类型、术后服用普萘洛尔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服用普萘洛尔是良好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而治疗年龄、PSV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少数患儿出现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TASE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年龄、血供特点及联合口服药物可能对其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 疗效 影响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与全身静脉-眼动脉联合化学疗法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狄奇 申刚 +5 位作者 时胜利 卢跃兵 张靖 刘景 胡靖 陈志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 目的比较静脉化学疗法(IVC)联合眼动脉灌注化学疗法(IAC)与单纯IAC治疗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眼内期RB患儿300例352眼进行随访。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2个组,其中IAC组140例160眼,接受IAC联合局部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IVC+IAC组160例192眼,接受IVC联合IAC治疗。对2个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保眼率)、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随访2~60个月,随访期内IAC组和IVC+IAC组保眼率分别为85.62%(137/160)和81.21%(154/1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组患儿RB复发率为18.75%(30/160),转移率为8.57%(12/140),分别高于IVC+IAC组的10.94%(21/192)和3.13%(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9,P=0.038;χ^(2)=4.143,P=0.042)。2个组患儿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6,P=0.184);随访截止时,IVC+IAC组患儿总生存率为95.00%(152/160),高于IAC组的88.57%(12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41)。Kaplan-Meier分析显示,IVC+IAC组患儿总体无复发、无转移及总生存率均优于IAC组(均P<0.05)。IAC组患儿眼睑水肿和/或下垂、眼底出血、眼球内陷及白内障发生率与IVC+I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AC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2.14%(45/140),低于IVC+IAC组的43.75%(7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与单纯IAC治疗比较,IVC联合IAC疗法能够降低RB患儿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儿生存率,但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化学疗法 眼动脉灌注 生存率 复发率 并发症
下载PDF
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3对HepG2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思聪 石永杰 +2 位作者 周强 嘉红云 申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讨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3(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3, IQGAP3)对人肝癌HepG2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冻存HepG2细胞株,其中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IQGAP3组细胞转染IQGAP3,shIQGAP3组细胞转染shIQGAP3,采用... 目的探讨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3(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3, IQGAP3)对人肝癌HepG2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冻存HepG2细胞株,其中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IQGAP3组细胞转染IQGAP3,shIQGAP3组细胞转染shIQGAP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IQGAP3蛋白相对表达量。3组细胞均加入顺铂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培养第1-5天细胞存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Nanog mRNA、Oct4 mRNA、Bmi1 mRNA、c-Myc mRNA、cyclinD1 mRNA相对表达量,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O、KEGG数据库肝细胞癌样本数据中IQGAP3表达与Wnt/β-catenin通路的关系,采用Top/Fo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β-catenin激活程度(Top/Fop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β-catenin核浆比例。shIQGAP3组细胞再分为shIQGAP3-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 LiCl)组和shIQGAP3对照组,其中shIQGAP3对照组加入顺铂进行培养,shIQGAP3-LiCl组加入顺铂+LiCl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2组培养第1-5天细胞存活率,采用Top/Fo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细胞β-catenin激活程度(Top/Fop比值)。结果 IQGAP3组细胞IQGAP3蛋白相对表达量(9.13±0.42)均高于对照组(1.08±0.25)和shIQGAP3组(0.42±0.07)(P<0.05),对照组高于shIQGAP3组(P<0.05)。培养第3-5天,IQGAP3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和shIQGAP3组(P<0.05),对照组高于shIQGAP3组(P<0.05);培养第1-5天,IQGAP3组、shIQGAP3组、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依次降低(P<0.05)。IQGAP3组细胞Nanog mRNA、Oct4 mRNA、Bmi1 mRNA、c-Myc mRNA、cyclinD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shIQGAP3组(P<0.05),对照组高于shIQGAP3组(P<0.05)。GO、KEGG数据库肝细胞癌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活化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IQGAP3表达上调的样本中富集(富集分数=0.497,P<0.001;富集分数=0.527,P<0.001);IQGAP3组细胞β-catenin核浆比例(3.61±0.24)和Top/Fop比值(2.61±0.29)均高于对照组(0.98±0.14、1.13±0.08)和shIQGAP3组(0.25±0.03、0.57±0.1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3 顺铂耐药 肿瘤干性基因 WNT/Β-CATENIN通路 HEPG2细胞
原文传递
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狄奇 李三林 +3 位作者 张靖 于春欣 刘景 申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4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 目的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4例富血供型血管瘤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儿行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TA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E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血管瘤严重程度、瘤体深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每例行3~5次TAE治疗,平均3.6次;而观察组患儿每例行1~2次TAE治疗,平均1.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观察组患儿血管瘤严重程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在瘤体深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TAE治疗儿童富血供型血管瘤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富血供型 经导管动脉栓塞 聚桂醇
原文传递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青少年血栓栓塞症三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宇 李三林 +9 位作者 董洪洋 申刚 狄奇 陈程浩 曹佳捷 熊祎 王胜升 于春欣 尹旭 李嘉雯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少年时期(10~19岁)是其第二个发病高峰。本文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2021年7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3例青少年急诊VTE病例,均完成AngioJet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PMT),2例存活,... 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少年时期(10~19岁)是其第二个发病高峰。本文报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2021年7月至8月连续收治的3例青少年急诊VTE病例,均完成AngioJet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PMT),2例存活,1例死亡。同时对AngioJet装置在青少年VTE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机械血栓清除治疗 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狄奇 曹佳捷 申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3-1176,共4页
儿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一种对儿童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目前,成人AIS通过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取得了卓越的临床效果,但儿童患者多个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病因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将成人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儿童患者时需要重新评... 儿童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一种对儿童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目前,成人AIS通过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取得了卓越的临床效果,但儿童患者多个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病因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将成人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儿童患者时需要重新评估,谨慎权衡获益与风险。本文针对儿童AIS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儿童患者 脑血管疾病 AIS 发育成熟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