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8例临床分析
- 1
-
-
作者
李小云
于永征
于中麟
-
机构
北京顺义妇幼医院内科
首医大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
-
出处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7-49,共3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预后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对8例EG患者的既往史,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骨髓细胞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黏膜型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肌层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伴有腹胀,恶心和呕吐,浆膜型以腹胀,腹水为主要症状,有时伴有低热,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内镜无特异性表现,表现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回肠末端炎症,全结肠溃疡性改变,活检大部分组织有大量嗜酸细胞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明显缓解,嗜酸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关键词
嗜酸细胞胃肠炎
嗜酸细胞
临床表现
-
Keywords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osinocy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分类号
R57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李鹏
张澍田
-
机构
首都医大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
-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3期169-170,共2页
-
文摘
主持人语: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有关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学方面的理论观点不断更新,治疗效果也大有提高,已逐步引起了临床上的高度重视。故本刊邀请有关知名专家撰编此胃食管反流病专栏,以飨读者。本专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深入地揭示该病是在机体正虚的内因基础上加上外邪的侵袭引起防御因子及损伤因子不平衡所致,为临床诊治指明了方向。根据有无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该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三种临床类型。因此,专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作了重点而确切的分析,提出对于有典型食管症状者,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NERD最为实用的方法。我国是胃癌和食管癌高发国家,对拟诊患者一般先行内镜检查,它是诊断BE的主要的便捷方法。24h食管PH监测能较准确显示酸反流规律,食管测压能预测抗反流的疗效,评估食管功能。食管胆汁反流测定可以反映是否存在胆汁反流及其程度。根据病情选用以上方法可以恰当而正确诊断病情。有关该病的治疗,医药虽有抑酸剂、动力剂及粘膜保护剂等可以应用,但目前看来,只有抑酸治疗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因为反流至食管的胃酸是根本的致病因素,抑酸药物中PPI抑酸能力强,起效快,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而间歇给药或按需服用停药后半年的食管炎及症状复发率分别为80%和90%,而且有时会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本专栏精辟论述了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认识、辨证分型和治则方药等,有很大的临床参考意义。中医治疗主要是调整全身状态和脾胃功能。贯彻辨证施治的精神,针对该病的基本病机"肝郁�
-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专题研究
-
分类号
R57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