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甘斌 薛建球 +1 位作者 侯利朋 张志强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6-51,共6页
为了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基底起伏、构造发育的探测效果和定量... 为了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推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基底起伏、构造发育的探测效果和定量解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文地质勘查方面,根据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差异,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查明地下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和基底起伏等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查方面,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查明第四系岩性、厚度、基底埋深和构造发育情况。地形条件、接地条件和岩性电阻率差异及三者综合因素均制约定量解释精度高低。在水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勘查中,合理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差异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下载PDF
青海尖扎盆地寺门村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史立群 魏刚 +3 位作者 殷志强 袁材栋 武新宁 李振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15-21,共7页
滑坡形成演化及复活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尖扎盆地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和滑坡体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盆地内寺门村滑坡的变形过程、滑带土和堆积体特征,还原了滑坡的演化过... 滑坡形成演化及复活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尖扎盆地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和滑坡体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盆地内寺门村滑坡的变形过程、滑带土和堆积体特征,还原了滑坡的演化过程,厘定了滑坡复活因素,提出了黄河上游滑坡堆积体开发利用对策建议,认为(1)该滑坡是2005年之前发生的老滑坡因河流侧蚀和2018年春季人工灌溉引发的复活性滑坡;(2)滑坡体综合治理应与土地整治相结合且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地区的滑坡防灾减灾及滑坡体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门村滑坡 发育特征 成因 尖扎盆地 黄河上游
下载PDF
青海共和龙羊峡地质遗迹类型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婷婷 侯利朋 《中国锰业》 2017年第2期49-53,58,共6页
以龙羊峡各类地质遗迹的演化成因及主要特征为基础,依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地质遗迹评价标准及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对龙羊峡的地质遗迹进行定性、定量及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分为2大类、6亚类,共计有33处... 以龙羊峡各类地质遗迹的演化成因及主要特征为基础,依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地质遗迹评价标准及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对龙羊峡的地质遗迹进行定性、定量及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分为2大类、6亚类,共计有33处核心地质遗迹景点,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1个,省级地质遗迹景观10个,配套性景观22个。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泛、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地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分类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龙羊峡
下载PDF
黄河上游阿什贡滑坡群发育期次及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刚 殷志强 +1 位作者 马吉福 张婷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40,153,共9页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制约着该地区河谷城镇化建设。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划分了尕让河阶地序列,分析了阿什贡滑坡群的发育期次及与河道演变的宏观地质作用过程和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尕让河至少发育了...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制约着该地区河谷城镇化建设。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划分了尕让河阶地序列,分析了阿什贡滑坡群的发育期次及与河道演变的宏观地质作用过程和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尕让河至少发育了7级阶地,根据阶地与滑坡堆积体的披覆关系,厘定了滑坡发育的时间先后顺序;(2)阿什贡滑坡演化过程分为二期,Ⅰ期滑坡为巨型滑坡并触发了前缘革匝滑坡,发生时间为16 ka BP以来,阿什贡Ⅱ期滑坡为Ⅰ期的解体滑坡;(3)阿什贡滑坡群发育时间先后顺序为:尕让滑坡→尕让河Ⅲ级阶地形成→阿什贡滑坡Ⅰ期→革匝滑坡→堰塞湖及湖相层发育→尕让河Ⅱ级阶地形成→阿什贡滑坡Ⅱ期→现代河道;(4)阿什贡滑坡群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Ⅱ期滑体发生局部解体的可能性较大,须加强滑坡灾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贵德盆地 阿什贡滑坡群 演化过程
下载PDF
黄河上游康杨滑坡堆积体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刚 殷志强 +2 位作者 罗银飞 万利勤 李春孝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滑坡堆积体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是进一步研究滑坡防治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上游群科—尖扎盆地内的康杨滑坡属于典型的巨型古滑坡,其堆积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在该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滑坡堆积体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是进一步研究滑坡防治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上游群科—尖扎盆地内的康杨滑坡属于典型的巨型古滑坡,其堆积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在该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结合工程地质钻孔资料,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粒度分析等方法对康杨滑坡形态特征、形成年代、滑坡体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认识如下:(1)康杨滑坡为晚更新世晚期发生的泥岩滑坡,体积约为12.59×10^(8)m^(3),为一典型巨型古滑坡,后壁高耸直立;(2)滑坡前缘曾滑移至黄河北岸,堆积体可能堵塞黄河,后被黄河从中部侵蚀切穿,目前在黄河北岸仍存留有古滑坡堆积体;(3)高原抬升和黄河下蚀等作用可能是滑坡发生的背景条件,降水入渗形成软弱滑带和黄河侧蚀作用可能是触发康杨滑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杨滑坡 发育特征 成因机理 群科—尖扎盆地 黄河上游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弘宇 王灏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3期29-32,48,共5页
为了研究某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分别从植被、降雨、土壤和地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降雨侵蚀力因子在一年内夏季较高、冬季较低;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坡度坡长因子和维持水土保持需要的最小植被... 为了研究某高寒高海拔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分别从植被、降雨、土壤和地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降雨侵蚀力因子在一年内夏季较高、冬季较低;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坡度坡长因子和维持水土保持需要的最小植被盖度最大值均出现在东南部附近,该处被侵蚀较为严重,生态承载力较弱,需要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高海拔 水土保持 生态承载力 植被盖度
下载PDF
矿山高陡岩壁绿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董顺德 邓亚男 许丽艳 《低碳世界》 2017年第21期73-74,共2页
随着我国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呈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作为基础资源重要来源的矿山来说,其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原材料以及能源,但是在开采的过程中也造成... 随着我国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呈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作为基础资源重要来源的矿山来说,其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原材料以及能源,但是在开采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十分大的负面影响,例如:植被破坏、土壤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以及景观破坏等等,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的话,不但容易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针对矿山高陡岩壁的绿化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高陡岩壁 绿化方法
下载PDF
山西省阳曲县城区坍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世新 陈菊红 魏刚 《山西建筑》 2011年第26期78-80,共3页
根据山西省阳曲县城区坍塌地质灾害勘查成果,综合分析了坍塌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坍塌类型,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提出了初步防治建议,为坍塌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坍塌地质灾害 基本特征 相关性
下载PDF
新型水闸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甘俊 《信息记录材料》 2017年第7期59-60,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带动水利工程也在快速地发展和进步,建设规模不断地增大,对工程设计自主创新的要求也在逐步地提升。针对于沿湖河口和引河以及港口等一些建筑物而言,不但要对排涝和防洪以及引水的要求进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带动水利工程也在快速地发展和进步,建设规模不断地增大,对工程设计自主创新的要求也在逐步地提升。针对于沿湖河口和引河以及港口等一些建筑物而言,不但要对排涝和防洪以及引水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满足,还要对各种船只的通航条件进行满足,并且,对于工程防震和抗震的要求也应该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水闸 水利工利 应用
下载PDF
青海西山2号滑坡稳定性及变形分析
10
作者 李文斌 杨绍康 巴瑞寿 《中国锰业》 2019年第5期113-115,共3页
青海省西山2号滑坡为特大型古滑坡,现形成三级台坎,为三期滑动形成。由于强降雨作用,前缘局部发生垮塌,严重影响该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渗流、稳定性和变形耦合计算,分析其稳定性及变形特征... 青海省西山2号滑坡为特大型古滑坡,现形成三级台坎,为三期滑动形成。由于强降雨作用,前缘局部发生垮塌,严重影响该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的渗流、稳定性和变形耦合计算,分析其稳定性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一期滑坡、二期滑坡在各不利工况下均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三期滑坡在大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039,最大变形位移量为0.096 m,处于欠稳定状态,受人类不良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影响下有发生滑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入渗 稳定性分析 变形 GEO-Studio软件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地区河道生态恢复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灏 《陕西水利》 2019年第6期111-112,共2页
高寒高海拔地区气候异常寒冷,交通不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对青海省某处污染比较严重地区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气候地质特点,从河道的恢复治理、防洪堤、泥石流的防治和植被恢复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 高寒高海拔地区气候异常寒冷,交通不便,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对青海省某处污染比较严重地区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气候地质特点,从河道的恢复治理、防洪堤、泥石流的防治和植被恢复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介绍技术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提出该区域修建后会对该地区的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结果可为实际施工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高海拔 河道 生态恢复 关键技术 研究
下载PDF
锚索加压调控辅助纠倾技术研究
12
作者 赵文强 张小兵 +1 位作者 汪生斌 寇丽娜 《中国锰业》 2018年第3期170-174,共5页
预应力锚索技术源于国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滑坡、隧道、矿山、水利水电等岩土加固工程中,但锚索作为一种控制技术应用于纠倾工程中,极为少见。为了提高建筑纠倾的可控性,降低纠倾风险,在青海某师大3号楼纠倾加固工程中,创造性的应用了... 预应力锚索技术源于国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滑坡、隧道、矿山、水利水电等岩土加固工程中,但锚索作为一种控制技术应用于纠倾工程中,极为少见。为了提高建筑纠倾的可控性,降低纠倾风险,在青海某师大3号楼纠倾加固工程中,创造性的应用了预应力锚索技术,与放射状水平掏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纠倾方法——"放射状水平取土与锚索加压调控纠倾"新技术,实现了纠倾过程的人为可控,而且提高了纠倾精度,降低了成本。工程竣工后,大楼的倾斜率降低至0.87‰,且通过工后5年的跟踪监测,大楼的沉降变形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纠倾 锚索 掏土 加固
下载PDF
水利工程的景观化设计研究
13
作者 甘俊 《工程技术研究》 2018年第1期221-221,228,共2页
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水电需求,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十分重要,受科学发展观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在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事先对建设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充分利用,设计建设相应的生态景观,使... 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水电需求,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十分重要,受科学发展观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在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事先对建设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充分利用,设计建设相应的生态景观,使其在高效运作的同时,具备可欣赏的生态美学价值。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景观设计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和类型的角度切入,以四川鸭嘴河布西水电站为例,指出现阶段大多数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 水利水电工程 设计 类型 方法
下载PDF
基于动态残余强度的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占玺 谢东武 +3 位作者 毋远召 马文礼 李元 李万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长时降雨会引起斜坡发生累进性破坏,在此过程中,滑带土将随含水率的变化达到不同含水状态下的残余强度。传统应变软化模型不能准确表达这一变化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动态特征,而引入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能更加真实地模拟含水... 长时降雨会引起斜坡发生累进性破坏,在此过程中,滑带土将随含水率的变化达到不同含水状态下的残余强度。传统应变软化模型不能准确表达这一变化过程中滑带土残余强度的动态特征,而引入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能更加真实地模拟含水率变化时滑坡稳定性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四川中江县垮梁子滑坡开展了野外调查工作,通过现场竖井获取滑带土,采用环剪试验研究了滑带土力学参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动态残余强度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在滑带土处于不同含水率阶段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增加使得滑带土抗剪性能显著衰减,峰值及残余抗剪强度呈近乎线性降低,残余强度参数则表现出三次函数型衰减特征。应用基于残余强度参数衰减规律建立的应变软化模型模拟了垮梁子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在滑带土含水率低于20%时,斜坡仅在前缘局部产生塑性区;当含水率达到22%时,斜坡中上部开始产生塑性区及未贯通滑动面;当含水率达到24%时,塑性区趋于贯通,滑坡进入加速变形状态,并于坡表产生张拉裂缝;当含水率达到26%时,滑坡处于失稳状态,坡表张拉塑性区及破坏面的发展与滑坡现状破坏特征高度吻合。该成果可为相关滑坡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残余强度 含水率 应变软化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官亭地区2.6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殷志强 魏刚 +1 位作者 秦小光 赵无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1190,共10页
根据粉尘搬运的动力学原理,利用温湿度组合、风力强度变化和粉尘源区收扩演变特点,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官亭地区黄土的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反映2.6万年以来的气候波动、区域环境变化以及冬夏季风关系等,划分了主要气候演化阶段,... 根据粉尘搬运的动力学原理,利用温湿度组合、风力强度变化和粉尘源区收扩演变特点,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官亭地区黄土的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反映2.6万年以来的气候波动、区域环境变化以及冬夏季风关系等,划分了主要气候演化阶段,取得了以下重要认识:1)山脉阻挡是造成循化-官亭盆地黄土剖面记录气候波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拉脊山东南段是亚洲冬季风和高原冬季风系统的重要分割线;2)循化盆地和官亭盆地约26kaB.P.气候变化主要分为2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亚阶段;3)青藏高原东北缘官亭-循化地区全新世适宜期时间可能为6.0~3.7kaB.P.,官亭盆地和循化盆地黄土粒度磁化率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受风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循化盆地 官亭盆地 黄土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化隆-循化盆地含水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世平 吴萍 +3 位作者 胡学达 郭华明 赵振 袁有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538,共13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成因的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前人对高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高氟含水层沉积物特征及其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化隆-循化盆地黄河河谷高氟区含水层地下...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成因的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前人对高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高氟含水层沉积物特征及其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化隆-循化盆地黄河河谷高氟区含水层地下水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含水层沉积物的元素组成和可溶组分、含水层沉积物总氟和可溶态氟含量,探究了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F^(-)-浓度为0.51~3.78 mg/L(平均值:1.38 mg/L),且随着井深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高氟地下水主要以Na^(+)为主,且F^(-)-浓度与N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中总氟含量为460~1030 mg/kg,可溶态氟的含量为0.53~19.9 mg/kg。萤石未达到饱和状态的地下水中,F^(-)-与Ca^(2+)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萤石等矿物持续溶解向地下水中提供F^(-)-,而地下水中F^(-)-与Si和Al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含氟硅酸盐风化也促进了地下水氟的富集。沉积物可溶态提取液和地下水pH值、HCO_(3)^(-)以及Na^(+)/Ca^(2+)均与F^(-)-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解吸以及离子交换是高氟地下水形成的重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中可溶态氟与总铁、总锰的正相关关系表明,F^(-)-的解吸来源于铁、锰氧化物矿物表面的吸附态氟。此外,地下水盐度对地下水氟的富集有着积极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揭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隆-循化盆地 高氟地下水 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青海省都兰县某锰矿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碧云 胡兴旺 +2 位作者 曹智鹏 曹成刚 王一点 《中国锰业》 2022年第2期37-44,共8页
青海省都兰县某锰矿为一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处在祁连山、东昆仑及柴达木陆块三角交会部位,使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铁、锰、铜、铅、锌、金、钨、锡成矿聚集。矿床形成受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地层控制,长度100~1000 m,已控制倾向延伸50~... 青海省都兰县某锰矿为一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处在祁连山、东昆仑及柴达木陆块三角交会部位,使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铁、锰、铜、铅、锌、金、钨、锡成矿聚集。矿床形成受奥陶-志留纪滩间山群地层控制,长度100~1000 m,已控制倾向延伸50~220 m,平均厚度0.51~10.50 m,平均品位15.17%~26.69%,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形式展布,矿体走向、倾向上连续,稳定性较好。主要矿物为蔷薇辉石,矿化蚀变为蔷薇石化、锰矿化、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等。随着上世纪本矿床发现至开采,浅部矿石资源量局部减少,矿山存在资源枯竭,面临可持续发展难题,急需寻找接替资源量。研究综合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区内控矿地质条件与区域上一致,预测深部和矿区外围存在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都兰 锰矿 沉积-变质型 硅质板岩 蔷薇辉石
下载PDF
地热水氢氧同位素控制因素识别与定量计算:以青海贵德盆地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戴蔓 蒋小伟 +3 位作者 罗银飞 张鸿 雷玉德 童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0-427,共8页
氢氧同位素在地热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过程通常缺少全面认识。本文以贵德盆地周边两条断裂带上五处温泉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热水之间的水化学差异和热储温度差异,建立了不同地热水... 氢氧同位素在地热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过程通常缺少全面认识。本文以贵德盆地周边两条断裂带上五处温泉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热水之间的水化学差异和热储温度差异,建立了不同地热水的水岩反应程度与氢氧同位素是否偏离大气降水线的关系。在前人识别并定量出扎仓寺地热水存在冷水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冷水混合比例估算了冷水混合和水汽分离引起的氢氧同位素的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氧漂移”规律恢复了扎仓寺地热水在发生水岩反应前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本文关于三个过程对氢氧同位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其他地区地热水的氢氧同位素成因,从而加深对地热水循环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水岩反应 水汽分离 扎仓寺
下载PDF
可种植式截水盲沟作用下边坡降雨入渗规律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立群 金鹏 +2 位作者 刘青和 王延伦 屈宏飞 《中国矿业》 2023年第7期62-71,共10页
降雨入渗作为滑坡最主要诱因之一,研究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渗流规律可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南山隧道边坡以水敏性土体为主,遇水前后物理力学特性差异极大,在灌溉或降雨条件下,现有的工程技术均会造成水分入渗,导致坡体自重增大,岩... 降雨入渗作为滑坡最主要诱因之一,研究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渗流规律可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南山隧道边坡以水敏性土体为主,遇水前后物理力学特性差异极大,在灌溉或降雨条件下,现有的工程技术均会造成水分入渗,导致坡体自重增大,岩土体强度衰减,不利于坡体稳定。借助GeoStudio软件开展可种植式截水盲沟作用下边坡降雨入渗规律特征模拟,得到如下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降雨强度的递增,在水分渗流过程中,坡体内所形成的局部饱和带位置逐渐远离坡面。当降雨量随时间呈递增趋势时,在降雨强度较小情况下,坡体所形成的局部饱和带位置随时间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缓慢上移趋势。随着降雨强度的逐步增加,局部饱和带位置呈下移趋势。当降雨量随时间呈递减趋势时,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坡体所形成的局部饱和带位置随时间变化速度有所提升,具有较明显的上移趋势。随着降雨强度的减小,局部饱和带位置也呈现一定的下移趋势。通过模拟过程可以看出,可种植式截水盲沟在所设立的五种降雨条件下,沟内营养土体积含水量保持恒定,可为护坡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与此同时,盲沟两侧水分始终保持向沟内运移,且进入沟内的水分始终保持向沟底运移排泄的趋势,其具有良好的截水排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降雨条件 数值模拟 渗流特性 截水盲沟
下载PDF
缓倾斜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数值分析研究
20
作者 查春雷 袁二军 +2 位作者 史立群 彭红明 屈宏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75,共7页
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深度对防治矿井底板水害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避免了因现场条件复杂而无法进行实测的情况,可以在煤层开采前模拟和预测破坏深度,为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以梁北煤矿32021工作面为例,基于统计规律的经验公式进... 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深度对防治矿井底板水害具有重要意义,数值模拟避免了因现场条件复杂而无法进行实测的情况,可以在煤层开采前模拟和预测破坏深度,为开采工作提供参考。以梁北煤矿32021工作面为例,基于统计规律的经验公式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的底板破坏深度分别为27.05 m、25.63 m、23.56 m,其中,考虑采深和煤层倾角的27.05 m更接近实际情况。使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并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和底板破坏深度。在数值模拟的过程中,煤层底板的垂直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顶底板应力增大,采空区两端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影响范围不断增大,同时底板破坏深度也会随之增加;煤层底板的塑性破坏结果表明,底板破坏深度随工作面的推进而不断增大,当工作面推进至100 m时,底板破坏深度达到最大,之后破坏深度保持不变,破坏范围会一直随之增加;工作面推进100 m时,煤层底板下不同深度的塑性破坏结果表明,随着深度增加,破坏范围不断减小,可判断出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约为25.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底板破坏深度 缓倾斜煤层 FLAC^(3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