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原发灶 18F-PSMA-1007 PET/CT检测假阴性2例
1
作者 时璐 于进洋 王志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患者1,男,69岁,因“检查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1周”于2021年7月20日入院。患者1周前在当地医院检查PSA升高,2天前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右侧外周带异常信号,为明确诊断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 患者1,男,69岁,因“检查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1周”于2021年7月20日入院。患者1周前在当地医院检查PSA升高,2天前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右侧外周带异常信号,为明确诊断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患者入院后即行 18F-脱氧葡萄糖(fluordexyglucose,FDG)PET/CT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右侧9点钟方向有1个稍低密度小结节(图1A),大小约0.90 cm×0.72 cm,代谢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为7.0(图1B);右侧锁骨、右侧耻骨局部骨质密度增高,轻度代谢增高,SUVmax分别为1.3、1.7(图1C、1D)。患者次日行 18F-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1007 PET/CT检查显示:前列腺右侧9点钟方向本底样代谢,SUVmax为2.7(图1E);右侧锁骨、右侧耻骨代谢增高,SUVmax分别为11.2、8.8(图1F、1G)。实验室检查:PSA 7.0 ng/mL。 18F-FDG联合 18F-PSMA-1007 PET/CT检查结果提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入院后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显示:前列腺腺癌,腺泡型;标本1,肿瘤占60%、Gleason评分7分、2016 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y pathology,ISUP)预后分组为3组;标本2,肿瘤占70%、Gleason评分8分、WHO/ISUP预后分组为4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SA(弱+)、P504S(+)、p63(基底-)、高分子角蛋白(high cytokeratin,HCK)(基底-)、突触素(-)。依据病理检查,患者确诊前列腺癌伴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成像
原文传递
急性肾损伤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臧传飞 于美言 牛铁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135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n=37)和无AKI组(n=98),比较两...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135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n=37)和无AKI组(n=98),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毒载量、基础疾病、应用利巴韦林情况、病程、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多脏器衰竭及死亡率等。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的死亡率高于无AKI组(P<0.01),发生AKI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60岁、病毒载量>104(拷贝/ml)、血小板计数<30×10^(9)/L、基础肌酐值>80μmol/L、基础eGFR值<60 ml/(min·1.73m^(2))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出现AKI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病情较重,死亡比例高,发生AKI是其危险因素。高血压、年龄、病毒载量、血小板计数、基础肌酐值、基础eGFR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出现AKI有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小板减少 新型布尼亚病毒 死亡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肝素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崔连顺 于美言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8期3114-3117,共4页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肝素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肝素治疗...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肝素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WBC与CRP水平、PCT与ESR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BC、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CRP水平分别为(4.1±2.2)×10^9/L、(5.1±2.3)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CT、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ESR水平分别为(0.8±0.2)μg/L、(19.3±3.2)mm/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TG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TG指标分别为(16.1±6.3)μg/L、(35.1±8.5)ng/L、(4.5±2.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肝素对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WBC与CRP水平、PCT与ESR水平,同时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指标,提高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左氧氟沙星与肝素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肝素 血液透析 导管感染 血清PCT水平 血清CRP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