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敏组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于业军 毕丽丽 +2 位作者 刘晓萍 王东岭 张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537,共3页
目的分析脱敏组方对大鼠被动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大鼠抗卵蛋白抗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为细胞模型,分别进行脱敏组方对其脱颗粒的抑制实验及释放组胺的抑制实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其5-羟色胺(5-HT)的释放。... 目的分析脱敏组方对大鼠被动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大鼠抗卵蛋白抗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为细胞模型,分别进行脱敏组方对其脱颗粒的抑制实验及释放组胺的抑制实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其5-羟色胺(5-HT)的释放。结果脱敏组方1.4g/mL,2.8g/mL均可明显抑制大鼠被动致敏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5-HT等炎症介质的释放。结论脱敏组方可以稳定和抑制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敏组方 Ⅰ型变态反应 肥大细胞 大鼠 组胺
下载PDF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海蓉 吴延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467,共3页
近 10年来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对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胶原代谢的分析研究 ,充分说明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异常性 ,通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并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 近 10年来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对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胶原代谢的分析研究 ,充分说明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异常性 ,通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并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在创面愈合领域的不断深入 ,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揭开瘢痕疙瘩形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胶原代谢 组织标本 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 免疫学 体外培养 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男男性行为者中大学生与同龄非大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丽欣 陈官芝 +3 位作者 张北川 李洋 李秀芳 于增照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HIV/AIDS侵袭的高危人群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接受高等教育者所占同龄人口百分率较低,大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其价值观念及行为与同龄非大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别。本研究旨在比较MSM中大学生与同龄非大学...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HIV/AIDS侵袭的高危人群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接受高等教育者所占同龄人口百分率较低,大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其价值观念及行为与同龄非大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别。本研究旨在比较MSM中大学生与同龄非大学生两亚人群的高危性行为等,以期发现教育水平不同对MSM中青年人群行为的影响,进而为制定更深入的AIDS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胸腺肽对扁平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0和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臧运书 吴梅 王青红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5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腺肽对扁平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技术检测扁平疣患者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IL-10、I... 目的研究胸腺肽对扁平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技术检测扁平疣患者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人血清IL-10、IFN-γ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扁平疣患者IL-10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人,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两组患者间IL-10、IFN-γ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胸腺肽组IL-10水平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疗效(总有效率8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结论扁平疣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胸腺肽可通过纠正此种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胸腺肽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血清白介素-10 干扰素水平 疗效分析 扁平疣 胸腺肽 患者 IFN-γ水平 血清IL-10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原文传递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葛红芬 臧运书 +1 位作者 汤占利 王建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不同部位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278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分为5组,A组疣体位于尿道口,B组疣体位于肛门及肛门周围,C组疣体位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道前庭,D组疣体位于龟头、冠状沟... 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不同部位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278例尖锐湿疣患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分为5组,A组疣体位于尿道口,B组疣体位于肛门及肛门周围,C组疣体位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道前庭,D组疣体位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内侧及阴茎体,E组疣体分散于≥2个上述部位。5组患者均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各组疗效。结果:33例因自身原因未完成治疗,余245例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总有效率85.7%,总复发率11.4%。A,B,C,D,E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4%,82.9%,84.0%,80.0%,73.3%,复发率分别为6.7%,14.3%,12.0%,12.5%,20.0%;A组有效率优于B,C,D,E组(P<0.05);B,C,D,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男男性行为者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对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心理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于增照 张北川 +3 位作者 李秀芳 汪宁 史同新 储全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儿童期性虐待(CSA)经历对其成年后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心理影响状况。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9城市2147例MSM的有效匿名问卷进行分析,比较CSA经历者与无此经历者艾滋病高危行...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儿童期性虐待(CSA)经历对其成年后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心理影响状况。方法采用定向抽样(“滚雪球”)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9城市2147例MSM的有效匿名问卷进行分析,比较CSA经历者与无此经历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心理影响差异。结果CSA经历者累计同性性伴数(中位数20.0个)、累计同性肛交性伴数(中位数10.0个)、累计女性性伴数(中位数3.0个)、近6个月同性肛交性伴数(中位数3.0个)均高于无此经历者;近1年曾参加群交百分率(30.8%)、向同性“买”性百分率(19.2%)、性交出血百分率(36.7%)、去外地并与陌生男性性交百分率(37.3%)均高于无此经历者;近一次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67.3%)低于无此经历者;认为暴露性取向会明显受到歧视和严重伤害百分率(75.6%)、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百分率(34.7%)、曾有过自杀行为百分率(24.3%)均高于无此经历者。结论CSA经历增加了MSM受害者成年后艾滋病高危行为,亦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亟需加强对有CSA经历的MSM心理健康干预,特别是艾滋病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儿童期性虐待 高危性行为
原文传递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P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检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庆毅 史同新 +1 位作者 王建英 王本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神经生长因子 P物质 检测 血清 患者 FACTOR CIU 发病机制 NGF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当今男同/双性爱者心理卫生与相关状况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北川 李秀芳 +3 位作者 吴绍文 史同新 胡铁中 曹宁校 《中国性科学》 2003年第3期16-18,15,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当今男同/双性爱者的心理与行为,评估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邮寄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与本项目组建立通信联系并接受健康干预者。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950份,同性爱80.40%,双性爱19.60%。67.32%经常感到孤独,63.32%感到压... 目的:了解中国当今男同/双性爱者的心理与行为,评估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邮寄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与本项目组建立通信联系并接受健康干预者。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950份,同性爱80.40%,双性爱19.60%。67.32%经常感到孤独,63.32%感到压抑,34.52%因性取向有过自杀念头,10.63%有过自杀行为。92.84%有口交史,83.47%有肛交史,80.6%最近一年内有吻肛行为,10.42%有拳交行为,37.53%参与过群交,48.42%曾与女性性交。干预后97.1%认为有助于促进心理卫生,94.55%认为有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结论:在当代中国,尽管学界对gay/Bi的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但其负性心理仍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比例的人存在自杀念头和行为。通过健康干预,能够改善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双性爱 心理卫生 性关系 性行为 健康干预 中国
下载PDF
5%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大军 仇爱华 +1 位作者 吴秀华 臧运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1-422,共2页
目的观察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在物理治疗尖锐湿疣后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46例符合尖锐湿疣诊断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物理治疗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对照组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疗程均... 目的观察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在物理治疗尖锐湿疣后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46例符合尖锐湿疣诊断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物理治疗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对照组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6%,42.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疗效更佳,能预防CA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咪喹莫特 复发
下载PDF
光老化皮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增高的信号转导机制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柏建 牛兆山 王国英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4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光老化皮肤 基质金属蛋白酶增高 预防 治疗 信号转导机制 医学美容
原文传递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及皮损组织T细胞亚群及IL-2R的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成玉 周海燕 王桂芝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①目的 观察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5 7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淋... ①目的 观察银屑病病人外周血与皮损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变化 ,以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形成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APA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 ,检测了 5 7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可溶性IL 2R(sIL 2R)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37例银屑病病人皮损组织和非皮损组织及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T细胞亚群CD+ 4,CD+ 8,CD+ 2 5的原位表达。③结果 银屑病病人外周血CD+ 4,CD+ 4/CD+ 8水平明显下降 ,sIL 2R ,CD+ 8水平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 =7.92~ 2 2 .16 ,P <0 .0 1) ;进行期CD+ 4,CD+ 4/CD+ 8,sIL 2R较静止期变化更明显 (t =5 .476 .95 ,P <0 .0 1)。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CD+ 4,CD+ 8,CD+ 2 5细胞原位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非皮损组织 (t =7.1117.36 ,P <0 .0 1) ;且进行期各指标表达较静止期明显 (t=2 .2 2 4.5 1,P <0 .0 5 )。④结论 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可能与局部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T细胞亚群 IL-2R
下载PDF
点滴型银屑病与链球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桂芝 崔艳霞 +2 位作者 肖君刚 王君 陈宏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检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菌感染与点滴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 目的检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水平及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探讨链球菌感染与点滴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2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组ASO阳性率和TLR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银屑病患者ASO阳性者TLR2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P<0.05)。结论链球菌感染可能通过TLR2基因表达上调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OLL样受体2 抗链球菌溶血素“O”
下载PDF
银屑病早发型和晚发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永年 汤占利 邵长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银屑病是否也存在早发型、晚发型的差别以及这种分型方法的合理性。方法统计16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年龄的分布,按照就诊时病情轻重、随访时病情轻重及是否有家族史,做统计学分析。并结合我国1984年全国调查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中国人银屑病是否也存在早发型、晚发型的差别以及这种分型方法的合理性。方法统计16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年龄的分布,按照就诊时病情轻重、随访时病情轻重及是否有家族史,做统计学分析。并结合我国1984年全国调查资料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资料和1984年全国大规模调查资料均显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年龄只有一个高峰,没有双峰现象。本组资料虽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有家族史的患者多,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也有一定关系,但都没有比较明确的年龄分界。结论银屑病按照发病年龄分型除了说明早发者有较高的家族史外,对指导临床并无多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发病年龄 家族史 中国人
原文传递
扇贝多肽保护中波紫外线损伤HeLa上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业军 刘晓萍 王春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下HeLa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UVB(辐照强度为7.15×10-5J/cm2)对HeLa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HeLa上皮细胞随机分为6组,未辐射对照组、辐射损伤组犤损伤对照组、0.5%扇贝多肽(P...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下HeLa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UVB(辐照强度为7.15×10-5J/cm2)对HeLa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HeLa上皮细胞随机分为6组,未辐射对照组、辐射损伤组犤损伤对照组、0.5%扇贝多肽(PCF)组、1%PCF组、2%PCF组、1%维生素C组犦。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死亡率和胞内游离Ca的含量;酶法测定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离体条件下扇贝多肽:①显著增强HeLa上皮细胞的活性;②降低HeLa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和死亡率;③显著提高HeLa上皮细胞内游离Ca的含量;④提高细胞上清液中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呈量效正比关系。结论扇贝多肽在体外有抗UVB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扇贝多肽通过提高抗氧化酶含量、清除自由基等,以减轻细胞凋亡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 紫外线 HELA细胞 抗氧化药 辐射损伤 皮肤损伤
原文传递
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增照 徐敬星 +4 位作者 史同新 李亚婷 李民 李永喜 曲才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连续14d;青霉素组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400万U/次静脉滴注,每4h一次,连续14d。结果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CSF 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CSF RPR同时转阴;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CSF RPR转阴,各有1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青霉素 神经梅毒 疗效
原文传递
扇贝多肽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彩梅 张红梅 +1 位作者 于业军 刘晓萍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PCF)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地塞米松(DE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通过形态学、细胞功能学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研究PCF腹腔注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PCF腹腔注射能够明显改善DEX所致的免...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PCF)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地塞米松(DE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通过形态学、细胞功能学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研究PCF腹腔注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PCF腹腔注射能够明显改善DEX所致的免疫低下反应,脾脏白髓组织明显增大,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对ConA诱导的转化能力明显提高。结论PCF腹腔注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外周成熟的免疫细胞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 地塞米松 胸腺 脾脏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扇贝多肽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彩梅 刘晓萍 +2 位作者 张红梅 于业军 程桂芹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PCF)对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地塞米松(DE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和吞噬鸡红细胞法分别检测PCF腹腔注射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证...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PCF)对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地塞米松(DE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和吞噬鸡红细胞法分别检测PCF腹腔注射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证明PCF腹腔注射能够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P<0.05),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结论PCF腹腔注射对DEX所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 地塞米松 NK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糖尿病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跃伟 刘晓萍 +1 位作者 于业军 郭菲菲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分离骨髓,贴壁培养并纯化和扩增BMSCs。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取2×10^5个第3代BMSCs,对模型鼠分别进行胰腺内多点注射、尾静脉移植...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分离骨髓,贴壁培养并纯化和扩增BMSCs。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动物模型。取2×10^5个第3代BMSCs,对模型鼠分别进行胰腺内多点注射、尾静脉移植以及肾被膜移植。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的血糖、体质量及行为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胰腺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和肾被膜移植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有所改善,血糖明显降低(F=32.58-48.35,q=10.06-14.98,P〈0.05),以胰腺移植组血糖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3种途径BMSCs移植对小鼠糖尿病均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骨髓移植 糖尿病 小鼠
下载PDF
药疹病人EB病毒和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检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婷婷 朱桂芝 +1 位作者 陈官芝 罗兵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47-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药疹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药疹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HV6 DNA,并对HHV6阳性标本进行酶切分型;采用ELISA法...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药疹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药疹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HV6 DNA,并对HHV6阳性标本进行酶切分型;采用ELISA法检测EBV VCA-IgM;采用RT-PCR-Southernblotting检测EBV即刻早期基因BZLF1 mRNA。结果药疹病人EBV DNA阳性率(77.42%,24/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77.84,P<0.01),但HHV6阳性率(32.26%,10/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0,P>0.05)。10例HHV6阳性药疹病人全部为HHV6A亚型,未检测到HHV6B亚型;而正常对照组73例HHV6阳性标本中有13例为HHV6A亚型。药疹病人EBV VCA-IgM阳性率(19.34%,6/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4.61,P<0.05)。10例HHV6阳性药疹病人中有9例检出EBV DNA,5例BZLF1 mRNA阳性病人中有4例检出HHV6 DNA,药疹病人BZLF1 mRNA检出率与HHV6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P<0.05)。结论药疹病人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且EBV和HHV6可能有相互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疱疹病毒4型 疱疹病毒6型
下载PDF
扇贝多肽对UVB损伤无毛小鼠皮肤结构及其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业军 李政敏 +1 位作者 刘晓萍 王玉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 本文探讨扇贝多肽 (PCF)对中波紫外线 (UVB)照射下小鼠皮肤的氧化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 建立UVB(辐照强度为 5 .15× 10 - 2 J cm2 × 30天 )对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模型。昆明种无毛小鼠 ,随机分为双蒸水未照射组... 目的 : 本文探讨扇贝多肽 (PCF)对中波紫外线 (UVB)照射下小鼠皮肤的氧化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 建立UVB(辐照强度为 5 .15× 10 - 2 J cm2 × 30天 )对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模型。昆明种无毛小鼠 ,随机分为双蒸水未照射组和UVB模型组 (双蒸水对照组、5 %PCF组、2 0 %PCF组、10 %维生素C组 )。光镜下测表皮平均厚度及成纤维细胞数目 ;电镜观察皮肤组织超微结构。酶法测定皮肤匀浆上清液中抗氧化酶 (谷胱甘肽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 -AOC)。结果 : ①UVB损伤的对照组小鼠皮肤光镜下可见表皮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 ;电镜下表皮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形成 ,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囊泡状扩张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减少。②PCF能增加表皮的平均厚度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数量 ;超微结构显示PCF组表皮细胞结构正常 ,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 ,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③PCF可提高UVB辐射损伤小鼠皮肤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结论 : 扇贝多肽与VitC一样具有抗UVB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扇贝多肽提高抗氧化酶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 UVB损伤 无毛小鼠 皮肤结构 抗氧化剂 中波紫外线照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