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 被引量:70
1
作者 党倩丽 陆学东 张小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09,共2页
测定38例慢性荨麻疹(其中12例为人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结果患者组IL-4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1)。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IGE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CD_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美芳 马静 +2 位作者 杨励 张洁 张小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206,23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照。结果带状疱疹患者血清CD4+T细胞显著降低,CD3+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有所下降;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间也存在T细胞亚群的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4+T细胞的降低和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CD4^+T细胞
下载PDF
2008-2010年住院患者隐性梅毒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晓燕 刘波 +2 位作者 党倩丽 马小萍 张美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发现隐性梅毒患者,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9744人,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 目的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发现隐性梅毒患者,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9744人,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结果三年共收集住院患者49744人,梅毒抗体阳性502例,各年度阳性率分别为0.81%,1.05%和1.09%,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阳性者275例,女性227例,男性阳性率1.12%,女性为0.90%。男女比例为1.21:1。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其中80~89岁阳性率最高,20岁以下阳性率最低。结论隐性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隐性 流行病学 血清学
下载PDF
梅毒实验室诊断及评价 被引量:31
4
作者 陆学东 张银辉 +1 位作者 党倩丽 张小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62-1263,共2页
关键词 梅毒 实验室诊断 苍白梅毒螺旋体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重睑成形术联合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41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9
5
作者 郭亚东 孙要文 李晓晴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重睑成形术联合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本院82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均行眼轮匝肌-...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重睑成形术联合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本院82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均行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重睑成形术,于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期行V-Y内眦赘皮矫正术,对照组同期行Z成形术。统计两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内眦间距、眼裂变化情况及术后1周、1、3个月瘢痕评分。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5.12%)与对照组(92.6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眦间距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眼裂长度较对照组长,眼裂角及倾斜度均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间术后1周、1个月瘢痕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瘢痕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2%)较对照组(24.39%)低(P<0.05)。结论对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联合采用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重睑成形术联合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中期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学 眼睑成形术 动眼肌 泪器 睑裂狭小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晓燕 张美芳 +1 位作者 马小萍 党倩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住院患者住院期间87例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 975例住院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带状疱疹87例(0.10%),其中50岁以上住院患者44 913例,...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本院住院患者住院期间87例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 975例住院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带状疱疹87例(0.10%),其中50岁以上住院患者44 913例,发生带状疱疹54例(0.12%);年龄<50岁的住院患者42 062例,共发生带状疱疹33例(发生率0.08%);87例带状疱疹患者所患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34例)、恶性肿瘤(18例)和糖尿病(10例)。结论年龄>50岁、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是住院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高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住院患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Th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美芳 马静 +2 位作者 杨励 张洁 张小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1-722,725,共3页
目的分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4);不同年龄和... 目的分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4);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血清Th细胞因子异常,外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失衡可能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年龄可能是带状疱疹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尖锐湿疣临床分布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小萍 王学良 +1 位作者 张美芳 王明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1-682,共2页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年间本院CA患者的病历资料,从时间、地点、人群分布、治疗后复发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CA的就诊时间主要分布在2月,5月,10月;本组以20~40岁为主...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年间本院CA患者的病历资料,从时间、地点、人群分布、治疗后复发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CA的就诊时间主要分布在2月,5月,10月;本组以20~40岁为主,男女比例1.24:1;以服务、营销、个体行业为主,以已婚,中学、大学文化程度,中等收入阶层者较多;感染方式主要是非婚性接触。与CA复发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40岁以上,男性,已婚,服务、个体、营销人员,包皮过长,非婚性接触,物理治疗不规范,亚,临床感染,未用抗病毒、免疫调节剂,合并其他STD,劳累饮酒,合并其他全身疾病等。结论 对易复发患者加强性知识教育,治疗中注意亚临床感染,合并其他STD及疾病等问题,要合理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临床特征 复发因素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左楠 崔莉 王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10,24,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SCs)对小鼠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裸鼠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后分为三组,实验组给予基底膜基...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SCs)对小鼠创面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裸鼠建立创面损伤模型后分为三组,实验组给予基底膜基质(Matrigel)复合hASCs注射治疗,细胞组给予hASCs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磷酸液缓冲液(PBS)注射治疗,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裸鼠都造模成功,无动物因麻醉或手术而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细胞组术后7 d与14 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的SOD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细胞组术后14 d的血清VEGF、EGF及bF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与细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SON染色结果为实验组创面完全愈合,表皮修复情况良好,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呈复层上皮排列;细胞组已修复部分的表皮修复情况良好,表皮呈复层上皮排列,仍有部分创面未能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良;对照组尚未愈合的创口周围可见有瘢痕组织增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仍有相当一部分创面尚未能愈合。结论:Matrigel复合hASCs在小鼠创面中的应用能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创面的氧化应激作用,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创面愈合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小鼠
下载PDF
ALA光动力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晓燕 王星武 +2 位作者 郭党学 言超英 张美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73-976,共4页
目的:观察ALA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ALA-光动力学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ALA对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ALA-光动力学治疗后瘢痕厚度显... 目的:观察ALA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ALA-光动力学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ALA对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影响。结果:ALA-光动力学治疗后瘢痕厚度显著变薄;微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明显稀疏,排列较规则有序。结论:ALA-光动力学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增生性瘢痕 微血管 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温斯健 胡彬 +8 位作者 杨励 宋昊 熊竞舒 张韡 徐秀莲 姜祎群 陈浩 曾学思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1998—2014年诊治的50例 DFSP 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50例患者发病年龄(29.5±15.9)岁,平均病程9.6年。皮损位于躯干部33例,占66.0%;其次为四肢和头颈部。典型皮损表现为,萎缩性斑片/斑块13例,占26.0%;在此基础上多发性大小不一结节30例,占60.0%;正常皮肤上单发或多发结节7例,占14.0%。组织病理学特征由单一编席样或车辐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表达 CD34和波形蛋白。20例患者皮损切除后原位复发,复发率43.5%,未见远处转移和死亡患者。结论 DFSP 皮损形态变化多样,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DFSP 切除后局部复发率高,可多次复发,但罕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皮肤纤维肉瘤 回顾性研究 神经纤维瘤 纤维肉瘤 组织细胞瘤 脂肪肉瘤 黏液样
原文传递
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晓晴 惠海英 骆志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3种中药单体体外抗念珠菌活性。方法先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对3种中药单体抗念珠菌活性进行初筛实验,再参照CLSI—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检测3种中药单体对61株临床分离致病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 目的探讨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3种中药单体体外抗念珠菌活性。方法先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对3种中药单体抗念珠菌活性进行初筛实验,再参照CLSI—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检测3种中药单体对61株临床分离致病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3种中药单体对61株临床分离念殊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念珠菌属的平均MIC分别为:香叶醇424.70±387.33μg/ml,β-香茅醇411.70±419.05μg/ml和丁香酚579.15±468.81μg/ml。结论香叶醇、β-香茅醇和丁香酚3种中药单体对临床常见条件致病性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LSI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适合于抗真菌中药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念珠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靳艳茹 杨帆 +5 位作者 刘孝兵 李雅琴 宋印娥 李锋 冯倩 惠海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100例作为带状疱疹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带状疱疹...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100例作为带状疱疹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带状疱疹组和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不同病情程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以及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程度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低于健康组,CD8+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带状疱疹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逐渐降低,CD8+水平逐渐升高,不同病情程度带状疱疹患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低于轻、中度带状疱疹患者,CD8+水平高于轻、中度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低于轻度带状疱疹患者,CD8+水平高于轻度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程度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低于健康人群,CD8+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 CD3+ CD4+ CD8+
下载PDF
34例湿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明轩 李前进 +1 位作者 刘景田 党小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9-280,共2页
34例湿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检测王明轩,李前进,刘景田,党小军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68)为了解湿疹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我们对34例湿疹病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测定,现报告如下。材... 34例湿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检测王明轩,李前进,刘景田,党小军陕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0068)为了解湿疹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我们对34例湿疹病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因子的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34例湿疹病人均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红细胞免疫功能 调节因子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Ig E、IL-4、IFN-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殷董 孙晓燕 +2 位作者 王星武 杨帆 崔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8期3494-3497,共4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本研究,随...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及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异性免疫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 E、IL-4、IFN-γ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 E、IL-4及IFN-γ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 E、IL-4及IFN-γ的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确切,能够降低其血清Ig E、IL-4以及IFN-γ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疗法 慢性荨麻疹 疗效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的检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晓燕 牛妍艳 +4 位作者 张美芳 吴广华 杨励 惠海英 吴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4-686,695,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方法收集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分为患者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 目的探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方法收集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分为患者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组CD4+CD25+T细胞比例和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分别为(4.05±0.94)%和(0.05±0.02)%较对照组的(5.17±1.51)%和(0.11±0.06)%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组CD4+IL-17A+T细胞比例为(1.30±0.76)%,正常对照组为(0.74±0.58)%,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Treg)与CD4+IL-17A+Th17细胞(Th17)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种细胞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Th17/Treg免疫失衡可能参与进展期白癜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阿维A联合雷公藤及他卡西醇软膏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艳 韩丹 +4 位作者 牟宽厚 武萌 张志灵 赵恩兵 殷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雷公藤口服及他卡西醇软膏外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三组:雷公藤组23例、阿维A组26例以及阿维A联合雷公藤组30例,每组均外用他...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雷公藤口服及他卡西醇软膏外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79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三组:雷公藤组23例、阿维A组26例以及阿维A联合雷公藤组30例,每组均外用他卡西醇软膏。治疗前后均进行PASI评分,治疗后计算有效率,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三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三组PASI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治疗4周及8周,PASI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1)。治疗4周时联合组PASI分值与雷公藤组、阿维A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时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雷公藤组(P<0.05);治疗8周时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雷公藤组(P<0.05)及阿维A组(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维A联合雷公藤及他卡西醇软膏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效果优于单一治疗。而且这种联合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雷公藤 他卡西醇软膏 中重度银屑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12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心理状况及临床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晓晴 杨侠 +1 位作者 孙彦 孙杨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在躯体化、强迫、焦虑等因... 目的:探讨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在躯体化、强迫、焦虑等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临床特征以性活跃、文化程度较低、合并其他性病及非正规治疗等人群为主。结论: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复发与多种因素相关;对复发性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是降低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复发 心理状况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疱液病毒载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美芳 马学良 +3 位作者 杨励 惠海英 苏保凤 宫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6-567,共2页
目的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DNA载量与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8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疱液中VZV DNA载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不同... 目的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DNA载量与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8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疱液中VZV DNA载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不同病情组(F=16.599,P<0.05)、病程组(t=3.313,P<0.05)、年龄组(t=2.26,P<0.05)的VZV DNA载量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ZV DNA载量与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实时荧光定量PCR VZV DNA
下载PDF
盐酸奥洛他定改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瘙痒症状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丹 殷董 +5 位作者 王丽娟 葛睿 梁艳 牟宽厚 郑焱 周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评价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瘙痒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伴随瘙痒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在接受相同的常规抗银屑病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奥洛他定(n=29)和地氯雷他定(n=28)治疗,对照组未加抗组胺药(n=20),疗程1个月... 目的评价盐酸奥洛他定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瘙痒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伴随瘙痒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在接受相同的常规抗银屑病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分别给予盐酸奥洛他定(n=29)和地氯雷他定(n=28)治疗,对照组未加抗组胺药(n=20),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皮损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瘙痒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动态瘙痒评分(dynamic pruritus score,DP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奥洛他定组VAS评分的下降水平和DPS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地氯雷他定组(P<0.05),而地氯雷他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奥洛他定组(P<0.001)和地氯雷他定组(P<0.01)的DLQI评分下降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组胺药对减轻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瘙痒有一定疗效,盐酸奥洛他定抗银屑病瘙痒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洛他定 银屑病 瘙痒 VAS DPS DLQ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