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遗工坊的生成逻辑、基本意涵与实践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刘智英
马知遥
刘垚瑶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45,160,共1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非遗区域整体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2JDD850010)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岚皋县传统手工艺工坊调查、完善与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ZD062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非遗工坊是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举措,是在指导思想、法律保障、政策依据、理论依托、历史传承、直接动因与现实基础的共同关照下的应然而生。其本质意涵是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精神”双重性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具有五个基本意涵,它们分别为:个体与集体的统一性,保护、传承与创造的相生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性,产业、就业与创业的同步性,以及社会、文化与生态的叠加性。目前,非遗工坊经历了雏形期、试点期、建设期与调整期四个发展阶段。在新时期,由于实践主体-理念-手段的不同,非遗工坊已形成行政主导式、公司主导式与个人主导式三种实践模式,它们具有本土性、传承性、产业性与共同性四位一体的实践特点。
-
关键词
非遗工坊
生成逻辑
生产力
实践
-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orkshop
generation logic
productivity
practice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论“以文为诗”看钱钟书的文体观念
- 2
-
-
作者
任竞泽
崔德全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日韩诗话的文体史料与文体观念”(19FZWB042)。
-
文摘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二是《宋诗选注》所论宋人“以文为诗”。体现了钱钟书对于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瘦硬生新风格的肯定,这一宋诗风格的形成与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继承陶渊明、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创作原则和破体理论息息相关。三是“同光体”与清代“以文为诗”。涉及“同光体”与清初宋诗派及其吕留良的渊源、论“同光体”成员及其与“桐城派”的关系以及论“同光体”所谓“学人之诗”的特征及源流等。四是论“以文为诗”之“革故鼎新”和“演变之原”的发展规律。涉及钱钟书为何肯定“以文为诗”,其原因在“文体递变”的文体发展规律;《中国文学小史序论》所论“以文为诗”,可见他的文学史发展观念;称“艺术之宫是重楼复室、千门万户,绝不仅是一大间敞厅”,体现了他的文体通变观等。
-
关键词
钱钟书
以文为诗
韩愈
宋诗选注
谈艺录
同光体
-
Keywords
Qian Zhongshu
Writing Poems in Prose Styles
Han Yu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Selection and Annotation
Notes on Literature and Art
Tongguang Style
-
分类号
I024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