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州榆林窟第3窟西夏属性申论
1
作者 梁红 沙武田 《宏德学刊》 2024年第1期195-220,共26页
瓜州榆林窟第3窟出现了大量元代各民族文字的游人题记,又有明显属于元代补绘的蒙古装供养人画像,加上洞窟深厚的汉藏并存、显密共融的图像风格与义理思想,可见是反映西夏佛教及其艺术最为典型的洞窟,洞窟营建的西夏时代关系是清晰的。... 瓜州榆林窟第3窟出现了大量元代各民族文字的游人题记,又有明显属于元代补绘的蒙古装供养人画像,加上洞窟深厚的汉藏并存、显密共融的图像风格与义理思想,可见是反映西夏佛教及其艺术最为典型的洞窟,洞窟营建的西夏时代关系是清晰的。针对学界提出的元代皇家窟说,有必要做些辨析,尤其是对其中的游人题记、供养人画像、所谓“酿酒图”、山水画、取经图等几点存疑的地方,做些讨论,发现持元代说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3窟 蒙古装供养人画像 元代皇家窟 酿酒图 取经图
原文传递
莫高窟第55窟重绘净土菩萨对敦煌晚期石窟断代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沙武田 《西夏学》 2021年第2期312-330,共19页
莫高窟第55窟甬道和主室重绘净土菩萨壁画的时代和定名问题,之前未引起学界关注,但是同类菩萨像在曹氏归义军晚期和西夏时期被广泛绘制在重修重绘的一批洞窟中。以第55窟清晰的营建史为背景,把重绘壁画的时代推定到西夏时期,而重绘菩萨... 莫高窟第55窟甬道和主室重绘净土菩萨壁画的时代和定名问题,之前未引起学界关注,但是同类菩萨像在曹氏归义军晚期和西夏时期被广泛绘制在重修重绘的一批洞窟中。以第55窟清晰的营建史为背景,把重绘壁画的时代推定到西夏时期,而重绘菩萨像所具有的浓厚净土图像元素和色彩,则是宋夏阶段敦煌石窟中流行简化版净土变的极致。第55、146窟此类菩萨行列群像与曹氏归义军时期同类图像在洞窟中主题搭配的显著差异,则又成为判断敦煌晚期石窟中一批以其他形式重绘洞窟中出现同类菩萨像时代的重要证据,进而可以对莫高窟第366、281、328、151、263、224、326、351、353、354窟和榆林窟第14、15、17、21、22、26窟等一批洞窟西夏重绘的时代提出新的证据。也使得之前处在宋夏阶段无法确立具体时代的一批洞窟的重修重绘时代有了新的分期研判的空间,西夏时期重修重绘洞窟的工程需要重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55窟 重绘壁画 净土菩萨 西夏洞窟
下载PDF
丝路成就敦煌 敦煌提升丝路——敦煌与丝绸之路关系的理论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沙武田 《丝绸之路》 2019年第1期89-96,共8页
丝绸之路是历史时期联通亚欧的人类文明大通道,通过这条道路,来自世界文明古国的希腊、罗马、波斯、大食、印度、中国的物质、文化、艺术、宗教得以互通,而敦煌留存下来的文化和艺术,则是历史时期这种文明互通的结果。因其在丝绸之路上... 丝绸之路是历史时期联通亚欧的人类文明大通道,通过这条道路,来自世界文明古国的希腊、罗马、波斯、大食、印度、中国的物质、文化、艺术、宗教得以互通,而敦煌留存下来的文化和艺术,则是历史时期这种文明互通的结果。因其在丝绸之路上的地理位置关系,敦煌也就成为这条通道上不同文化艺术最频繁融合的历史见证地。敦煌的文化和艺术,是丝绸之路交融的结果,也是丝绸之路艺术最厚重的历史呈现;敦煌不仅是丝绸之路明珠,更是丝绸之路奇迹;敦煌也是今天传播丝绸之路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最具说服力的文化宝库。因此,敦煌是解读丝绸之路最具先天条件的地方,敦煌在丝绸之路研究热潮中的使命被史无前例地摆在广大学人面前。本文对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敦煌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敦煌石窟六字真言题识时代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沙武田 李晓凤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9,共18页
9至10世纪,随着藏、汉两种文字《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译出,六字真言开始广泛流传,并对崇尚佛教的宋、辽、西夏产生深远的影响。元代统治者尤为推崇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则以多种文字形式广为传播。研究表明,敦煌石窟所有六字真言题识不... 9至10世纪,随着藏、汉两种文字《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译出,六字真言开始广泛流传,并对崇尚佛教的宋、辽、西夏产生深远的影响。元代统治者尤为推崇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则以多种文字形式广为传播。研究表明,敦煌石窟所有六字真言题识不大可能像传统的观点认为始于元代,而应是产生于西夏而流行于元代。就具体的时代作品而言,西夏主要包括莫高窟第464窟后室东壁门上方和第95窟六字真言团花中的文字;元代则包括莫高窟北区诸石窟中的题识和《莫高窟六字真言碣》。明确敦煌石窟六字真言题识产生的时代,对研究敦煌西夏元洞窟的分期断代、壁画内容、艺术风格、洞窟思想以及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六字真言 西夏
下载PDF
佛教花供养在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表现 被引量:7
5
作者 沙武田 李玭玭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0-148,共19页
花象征着佛陀的慈悲清净,花又是体现佛国世界美妙景象的基本元素;鲜花供养是佛教诸多供养中最常见的形式,鲜花供养也是佛教理想世界不可或缺的内容。敦煌文献和图像有丰富的花供养内容,是研究佛教花供养最理想的资料。研究表明,唐五代... 花象征着佛陀的慈悲清净,花又是体现佛国世界美妙景象的基本元素;鲜花供养是佛教诸多供养中最常见的形式,鲜花供养也是佛教理想世界不可或缺的内容。敦煌文献和图像有丰富的花供养内容,是研究佛教花供养最理想的资料。研究表明,唐五代时期敦煌民众用来供养诸佛的花朵,既有合时令的鲜花,即真花;又有人造的假花,即仿生花或像生花,如花树、幡花、金银莲花等。莲花是诸多花供养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众多绘制在敦煌壁画上的莲花形象,尤其是红莲花,不仅是佛教花供养最庄重的形式,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佛教信众就鲜花供佛在种类、颜色上的选择与偏好。敦煌花供养个案探讨,实是中古时期佛教花供养的基本现象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花供养 花擎盘 仿生花 红莲
下载PDF
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阐释——以汉文化因素探析为中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人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沙州回鹘洞窟共有23个,其中有22个洞窟是在前代基础上重绘,莫高窟第409窟是23个沙州回鹘洞窟中唯一一个整窟重绘且绘有可汗可敦供养画像的洞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既体现回鹘本民族特征,又具有浓烈的... 沙州回鹘洞窟共有23个,其中有22个洞窟是在前代基础上重绘,莫高窟第409窟是23个沙州回鹘洞窟中唯一一个整窟重绘且绘有可汗可敦供养画像的洞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既体现回鹘本民族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汉文化风格,通过分析其中的仪仗队伍、团龙纹样等汉文化因素,联系现有历史材料,推测回鹘可汗可敦为沙州镇国王子夫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09窟 沙州回鹘 供养人 沙州镇国王子
下载PDF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冰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莫高窟第61窟是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西夏重修甬道时在南北两壁绘制大幅炽盛光佛出巡与回归图,北壁中间女性供养人像有改绘痕迹。有关其身份,学界有僧守朗说、西夏国师说、速来蛮西宁王说等三种观点。该供养人像配备持伞盖... 莫高窟第61窟是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西夏重修甬道时在南北两壁绘制大幅炽盛光佛出巡与回归图,北壁中间女性供养人像有改绘痕迹。有关其身份,学界有僧守朗说、西夏国师说、速来蛮西宁王说等三种观点。该供养人像配备持伞盖侍从,参考西夏史籍及黑水城出土佛经发愿文,其身份很有可能是西夏晚期的皇(太)后。另外,西夏仁宗及皇后罗氏笃信佛教,多次举行大规模法会活动,亲赴河西礼佛烧香。因而,该供养人可能是罗太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61窟 夏仁宗 罗太后
下载PDF
延安宋金石窟僧伽造像内涵探析——以清凉山第11窟和石泓寺第7窟僧伽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石建刚 万鹏程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7-22,共6页
延安宋金石窟共发现16例僧伽造像,内容颇为丰富,它们主要是依据《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的内容和僧伽是观音化身的观念镌刻而成。僧伽信仰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和功利性,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清凉山第1... 延安宋金石窟共发现16例僧伽造像,内容颇为丰富,它们主要是依据《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的内容和僧伽是观音化身的观念镌刻而成。僧伽信仰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和功利性,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清凉山第11窟和石泓寺第7窟僧伽造像组合所强调的末法、护法思想和对净土世界的构建,正是对延安地区宋夏金政权之间长期战乱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这是延安宋金石窟僧伽造像内涵最为核心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宋金石窟 僧伽造像 宋夏金战争 末法思想
下载PDF
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河西走廊》纪录片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沙武田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河西走廊这块土地的历史积淀过于厚重,其所承担的历史担当也是沉重的,这里有丝路古道的重重辙痕,有汉长城烽燧的弥久记忆,也有敦煌石窟惊人的历史画卷和藏经洞宝藏巨大的历史诱惑。汉唐时期,河西走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qu... 河西走廊这块土地的历史积淀过于厚重,其所承担的历史担当也是沉重的,这里有丝路古道的重重辙痕,有汉长城烽燧的弥久记忆,也有敦煌石窟惊人的历史画卷和藏经洞宝藏巨大的历史诱惑。汉唐时期,河西走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的河西走廊,仍然是亚欧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至于她所蕴藏着的深厚历史启迪和文化魅力,更是不容忽视。《河西走廊》纪录片,以大视觉的语言试图唤起人们对这块土地的追寻和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 国家经略
下载PDF
敦煌壁画汉唐长安城相关问题申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70,共16页
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 敦煌壁画中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分别出现在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昙延法师灵异故事",莫高窟盛唐第217、103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序品"中,另有以莫高窟第85窟为代表的晚唐五代时期华严经变中的里坊图像。这些唐五代宋初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有关汉唐长安城的图像,是目前所知仅存的以彩色壁画形式记录汉唐长安城相关信息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仔细梳理和解读几处敦煌壁画中与汉唐长安城有关的画面,可以看到长安城在中古时期绘画史中蛛丝马迹的影像,使得曾经极其宏伟壮观、令世人无限向往的汉唐国际大都会长安城,通过敦煌壁画的片断式记载而展现在世人眼前。虽然目前揭示出来的仅是宏大的长安城的一个个小场景,但也初步展现长安城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彰显敦煌壁画研究的价值及其美妙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汉唐长安城 甘泉宫 西明寺 里坊
下载PDF
延安宋金石窟地藏造像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建刚 杨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8,共10页
本文对延安宋金石窟中的16例地藏、十王及地狱图像进行了详细考察。根据图像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地藏二尊像、地藏三尊像和地藏与天藏像三类,其中,金地藏与道明、闵公组合图像的揭示,将金地藏信仰及相关故事、图像的形成时间由明代提前... 本文对延安宋金石窟中的16例地藏、十王及地狱图像进行了详细考察。根据图像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地藏二尊像、地藏三尊像和地藏与天藏像三类,其中,金地藏与道明、闵公组合图像的揭示,将金地藏信仰及相关故事、图像的形成时间由明代提前到了北宋中期。对地藏十王造像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宜川贺家沟石窟的十王地狱图像进行了考释。对地藏十王与观音十六罗汉、涅槃图像的组合分别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认为劝恶向善、救度生人、救拔亡者是延安宋金石窟地藏造像的核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石窟 地藏造像 金地藏 闵公 地狱变
下载PDF
武周时期沙州保卫战的图像记忆——以莫高窟第332窟“八王分舍利图”为中心
12
作者 蔡艺源 沙武田 《形象史学》 2024年第1期145-165,共21页
按《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志》记载,长寿二年(693)到延载元年(694),吐蕃对沙州发动了猛烈进攻,“狡虏数万,来犯城池”,沙州刺史、豆卢军经略使李无亏率领军民奋起抵抗,直至伤重身死。1四年后的圣历元年(698),敦煌李氏建成了莫高窟第332... 按《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志》记载,长寿二年(693)到延载元年(694),吐蕃对沙州发动了猛烈进攻,“狡虏数万,来犯城池”,沙州刺史、豆卢军经略使李无亏率领军民奋起抵抗,直至伤重身死。1四年后的圣历元年(698),敦煌李氏建成了莫高窟第332窟,沉寂了近百年的涅槃经变再次出现在其南壁,其中的“八王分舍利图”画面十分独特,是莫高窟现存唯一一幅表现游牧族骑兵互相冲击搏杀的“八王分舍利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州刺史 经略使 李无亏 莫高窟 涅槃经变 舍利 保卫战
原文传递
北宋时期于阗史事新探
13
作者 葛启航 《暨南史学》 2024年第1期15-36,共22页
北宋前期于阗被喀喇汗王朝征服后,史书关于于阗本土的记载罕见。本文拟结合穆斯林史料和当地出土的这一时期文书,讨论11世纪于阗历史若干情况,支持于阗被喀喇汗王朝征服后,当地政权依旧存在,虽名义上隶属喀喇汗王朝,但是依旧保持相当的... 北宋前期于阗被喀喇汗王朝征服后,史书关于于阗本土的记载罕见。本文拟结合穆斯林史料和当地出土的这一时期文书,讨论11世纪于阗历史若干情况,支持于阗被喀喇汗王朝征服后,当地政权依旧存在,虽名义上隶属喀喇汗王朝,但是依旧保持相当的独立性的看法,并兼论这一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在于阗渐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 喀喇汗王朝 北宋 西辽
原文传递
唐长安佛教寺院布局影像研究——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钟楼、经楼为中心
14
作者 白日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8-116,142,I0006,共11页
盛唐至五代敦煌莫高窟石窟的多处壁画中出现了钟、经楼,究其根本应是唐长安的寺院建造布局随着丝绸之路传播至敦煌所致。对长安寺院布局的文字描述及图案绘制使得佛教寺院样式得到广泛流传并逐渐形成了粉本,其影响体现在敦煌石窟壁画的... 盛唐至五代敦煌莫高窟石窟的多处壁画中出现了钟、经楼,究其根本应是唐长安的寺院建造布局随着丝绸之路传播至敦煌所致。对长安寺院布局的文字描述及图案绘制使得佛教寺院样式得到广泛流传并逐渐形成了粉本,其影响体现在敦煌石窟壁画的画面结构及空间概念的建构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楼 经楼 敦煌壁画 寺院布局
下载PDF
西夏佛经版画再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士珊 杨冰华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7年第1期279-309,354,共32页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使中国中古时期征服王朝的丰富材料与视觉文化趋于明朗。大体上,艺术史家已经发表了关于契丹—辽、女真—金的多元物质文化,如中国北方、东北地区辽代、金代墓葬及佛教遗址发现大量绘画艺术品的丰富研究成果,其对西夏(1...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使中国中古时期征服王朝的丰富材料与视觉文化趋于明朗。大体上,艺术史家已经发表了关于契丹—辽、女真—金的多元物质文化,如中国北方、东北地区辽代、金代墓葬及佛教遗址发现大量绘画艺术品的丰富研究成果,其对西夏(1038—1227)处于中国中古时期多元视觉文化次要地位的传统观点提供了进一步讨论的可能。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延安宋金石窟玄奘取经图像考察——兼论宋金夏元时期玄奘取经图像的流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建刚 杨军 《西夏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延安的宋金石窟中保存有14例玄奘取经图像,这是目前所见这一图像最为集中,且时代最早的地区,川渝、甘肃、山西等周边地区的玄奘取经图像直接受其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传承性。本文将文本与图像相结合,勾勒出宋元时期玄奘取经故事的演变过程... 延安的宋金石窟中保存有14例玄奘取经图像,这是目前所见这一图像最为集中,且时代最早的地区,川渝、甘肃、山西等周边地区的玄奘取经图像直接受其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传承性。本文将文本与图像相结合,勾勒出宋元时期玄奘取经故事的演变过程,为部分没有纪年的图像及其所在洞窟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也为判断《取经诗话》的成书年代提供一定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宋金石窟 玄奘取经 《取经诗话》 猴行者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与形象史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沙武田 《形象史学》 CSSCI 2017年第2期8-18,共11页
面对被誉为“世界艺术长廊”的敦煌石窟群和百年来敦煌学界丰富的学术成果,来谈对“形象史学”的思考,表面上看不缺少资料的支撑,但恰恰是研究内容过于丰富,使得对此问题的梳理有较大的困难,有千头万绪的感觉,似乎敦煌洞窟中任何一幅壁... 面对被誉为“世界艺术长廊”的敦煌石窟群和百年来敦煌学界丰富的学术成果,来谈对“形象史学”的思考,表面上看不缺少资料的支撑,但恰恰是研究内容过于丰富,使得对此问题的梳理有较大的困难,有千头万绪的感觉,似乎敦煌洞窟中任何一幅壁画拿来都是形象史学盛宴中的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而相似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同的研究理路、思想与方法被学术界广泛运用,也使得今天多少有些历史回头看式的方法论总结显得有些苍白。但为了推动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敦煌 理路 方法 敦煌石窟 形象 史学
原文传递
敦煌石窟弥勒经变剃度图所见出家仪式复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沙武田 李玭玭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6-36,25,共12页
对于欲入佛门的拟出家者而言,剃发仪式是由俗人到僧尼身份转变的重要标志。留存于唐、五代、宋初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的剃度图,是历史时期剃度场景的形象资料,生动地刻画了由世俗男女到沙弥、沙弥尼的出家过程。将此类画面与唐代道宣... 对于欲入佛门的拟出家者而言,剃发仪式是由俗人到僧尼身份转变的重要标志。留存于唐、五代、宋初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的剃度图,是历史时期剃度场景的形象资料,生动地刻画了由世俗男女到沙弥、沙弥尼的出家过程。将此类画面与唐代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和道世《法苑珠林》等佛教律典中记载的僧尼出家时所历经的“摩羯告众”“发心请师”“庄严道场”“辞亲易服”“灌顶皈依”“剃发”“受袈裟”“受三归五戒”等环节仪式进行对照分析,可知敦煌壁画中的剃度图像是现存较为完整的有关唐、五代、宋佛教出家剃度仪式和过程的图像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相关佛典,从形象史学的角度,可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解和复原中古时期佛教出家剃度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弥勒经变剃度图 剃度仪程
原文传递
鹦鹉观音图像探源——以陕西蓝田水陆庵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冰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陕西蓝田水陆庵中心佛坛背面为文殊、普贤与观音三大菩萨像。其中,观音胁侍中出现了鹦鹉图像,其为明清时期流行的新样式。不过,观音胁侍中出现鹦鹉并无经典依据,此前学界多认为受到明清时期流行俗文学作品《莺哥行孝义传》、《鹦哥宝卷... 陕西蓝田水陆庵中心佛坛背面为文殊、普贤与观音三大菩萨像。其中,观音胁侍中出现了鹦鹉图像,其为明清时期流行的新样式。不过,观音胁侍中出现鹦鹉并无经典依据,此前学界多认为受到明清时期流行俗文学作品《莺哥行孝义传》、《鹦哥宝卷》的影响。然而,在陕北延安清凉寺石窟、钟山石窟、福建泉州开元寺等造像可知,鹦鹉与观音图像组合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唐宋时期流行鹦鹉因缘故事为观音度化鹦鹉提供了文学素材,同时明代书籍出版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莺哥行孝义传》、《鹦哥宝卷》等观音度化鹦鹉故事的流传,为鹦鹉观音图像的普及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田水陆庵 鹦鹉观音 《鹦哥宝卷》 陕北石窟 出版业
下载PDF
西夏贺兰山白草谷五台山的新罗因素蠡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冰华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7-20,共4页
西夏极度崇奉五台山信仰。宋夏交恶后西夏无法再朝拜五台山,于是将境内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并仿效山西五台山大肆兴建北五台寺、大清凉寺等。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绘制大幅五台山图是对山西五台山的真实描绘,相传其中绘制的新罗... 西夏极度崇奉五台山信仰。宋夏交恶后西夏无法再朝拜五台山,于是将境内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并仿效山西五台山大肆兴建北五台寺、大清凉寺等。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绘制大幅五台山图是对山西五台山的真实描绘,相传其中绘制的新罗王子塔乃初唐新罗王子慈藏所建。唐玄宗时期另有新罗王子无漏在贺兰山白草谷修行,在其影响下,白草谷成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僧侣修行圣地。西夏将贺兰山白草谷认定为五台山或许也有新罗因素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五台山 新罗王子 慈藏 无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