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作为教师课程理解的说课及其心理转换 被引量:22
1
作者 余宏亮 石耀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7,共6页
作为教师的课程理解,说课之"说"有"理解"与"表达"两重内涵;说课之"课"有"课程文本"、"课程理解"与"课程话语"三个层面。说课心理过程以理解为前提、以语言为中... 作为教师的课程理解,说课之"说"有"理解"与"表达"两重内涵;说课之"课"有"课程文本"、"课程理解"与"课程话语"三个层面。说课心理过程以理解为前提、以语言为中介,需要历经两次转换:首先在"教师视域"与"课程视域"融合的基础上生成"课程理解",然后将教师的"课程理解"外化为教师的"课程话语"。准确把握说课的心理转换,有利于解释诸多课程与教学现象,促进教师知识的重构与重组,建构更具解释力的说课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说课 课程理解 视域融合 心理转换
下载PDF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公共性、可能性与实践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宏亮 吴海涛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知识分子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介入公共领域,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坚守人类的基本价值的专业性社群或个体。然而,作为拥有知识的教师群体,当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专业主义取向,他们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发展方向,从公... 知识分子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介入公共领域,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坚守人类的基本价值的专业性社群或个体。然而,作为拥有知识的教师群体,当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专业主义取向,他们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发展方向,从公共生活退居于专业领地,满足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事实上,教师日常生活的公共情怀、求真批判的公共责任和专业发展的公共伦理,都在召唤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复归。而确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则需沿着前提性追问、必要性探析和可行性论辩这一逻辑线索展开;以此为基础,澄明角色向度、解析意识结构和廓清行为路向,则是践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知识分子 公共性 可能性 实践性
下载PDF
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证分析——以A省F师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房厚信 余宏亮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为做好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设计,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以A省F师院为例,从教师上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实践、课后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现状调查,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困难、最迫切希望提升的教学能力和最愿意参... 为做好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设计,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以A省F师院为例,从教师上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实践、课后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现状调查,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困难、最迫切希望提升的教学能力和最愿意参加的教师教学发展项目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结果发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学发展需求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强、自主学习特征明显、教学特性鲜明、追求教学价值实现等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组合菜单和系列服务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发展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教师教学现状 教学发展需求 调查分析
下载PDF
卓越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的困境及其消解 被引量:1
4
作者 房厚信 余宏亮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直接给高师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质量标准体系不全、组织管理运行不力、质量主体参与不够和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等新的质量保障困境,高师院校应借鉴戴明PDCA质量管理理论,树立改进质量的...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直接给高师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质量标准体系不全、组织管理运行不力、质量主体参与不够和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等新的质量保障困境,高师院校应借鉴戴明PDCA质量管理理论,树立改进质量的长期目标,完善配套措施,瞄准核心环节,总结提炼特色亮点等相应对策,以持续改进卓越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教师培养 质量保障 戴明循环
下载PDF
双重文化视角下的身份认同与人物命运——伍慧明小说《望岩》中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澜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5-28,共4页
身份认同问题始终困扰着华人和华裔。伍慧明的小说《望岩》叙述了在中美截然相反的文化背景下,杰克、乔伊斯、维达等几代华人(华裔)努力生活,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伍慧明利用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通过作品向读者表明... 身份认同问题始终困扰着华人和华裔。伍慧明的小说《望岩》叙述了在中美截然相反的文化背景下,杰克、乔伊斯、维达等几代华人(华裔)努力生活,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故事。伍慧明利用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通过作品向读者表明,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必须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文化差异和冲突中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去构建自己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岩》 身份诉求 人物命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