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的应对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福荣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19-120,共9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投入疫情防控,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再一次感受了中华民族灾难治理传统和独特制度优势,又一度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再一次凝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上。但治理体系能力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投入疫情防控,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再一次感受了中华民族灾难治理传统和独特制度优势,又一度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再一次凝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上。但治理体系能力不完善、舆论宣教引导不充分、国际反应的心理预期和实际状况不对称,可能诱发民族主义情绪,必须防范其非理性化发展和表达。因此,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深入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中华民族认同 民族主义
下载PDF
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酉阳为中心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福荣 李德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3,共9页
近4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成为推动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深化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工作形式和重要成就,但重庆酉阳的国家-(省)市-(区)县一体化的特色村镇保护个案及相关文献表... 近4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成为推动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深化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工作形式和重要成就,但重庆酉阳的国家-(省)市-(区)县一体化的特色村镇保护个案及相关文献表明,在方向指引与统一规划、以民为本与人才聚集、项目管理与持续推进、全域旅游与差异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科学规划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建设过程中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深度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尊重参与民众的主体地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特色村镇民居,培育特色产业,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整体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村镇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特色村镇 建设
原文传递
在程序与实体之间:新时代中国司法正义的整体建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卫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135,共8页
由于司法在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主体张力,使其在追求"程序"与"实体"价值选择之间易产生"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受西方正义学说的影响,中国司法体制无法消弭因程序正义的有限性而致使其与社会诉求脱节的问... 由于司法在过程与结果之间存在主体张力,使其在追求"程序"与"实体"价值选择之间易产生"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受西方正义学说的影响,中国司法体制无法消弭因程序正义的有限性而致使其与社会诉求脱节的问题,同时也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正义优先于法律"中的"正义",是兼顾程序与实体并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的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强调在建构程序法治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在司法改革领域安排了一系列确保实质正义普遍化的制度,使得司法权威与社会正义的价值观得到整体建构,并真正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司法公正 程序法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视阈下改土归流的历程、原因及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良品 祝国超 廖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7,127,128,共9页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实施的改土归流,不仅彻底废除了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特权,将国家版图内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等悉数收归中央,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过渡的关键环节...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实施的改土归流,不仅彻底废除了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特权,将国家版图内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等悉数收归中央,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过渡的关键环节。明清改土归流经历了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土司利益与王朝利益的矛盾、各地土司与辖区民众的矛盾,也有中央王朝通过改土归流以增加税收、朝廷命官与乡村民众要求改土归流等现实动因。改土归流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目标、凸显明清国家治理能力的进步、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速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由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四者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改土归流的实施,不仅是推动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迈进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举措,而且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建设 改土归流 历程 原因 作用
下载PDF
播州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福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5期81-85,144,共6页
古代中国国家认同是封建王朝臣民对国家权力权威、国体政体及法律制度的精神性归属与实践性行为选择。播州土司的国家认同是总体做到顺服权威而谨遵职衔承袭制度、恪尽臣职而履行朝贡纳赋义务、效忠纳诚而遣派土兵征调驻防、崇文向化与... 古代中国国家认同是封建王朝臣民对国家权力权威、国体政体及法律制度的精神性归属与实践性行为选择。播州土司的国家认同是总体做到顺服权威而谨遵职衔承袭制度、恪尽臣职而履行朝贡纳赋义务、效忠纳诚而遣派土兵征调驻防、崇文向化与认同共享中原文化等,但因独特自然人文环境、地方民族势力发展、土司私欲膨胀与误判形势、地域认同与家族认同强化等因素,发生国家认同危机,尤其中原文化认同共享的消极作为,使其在元明两代从政治归附走向悖逆反叛、反抗明朝,最终败亡其近八百年的家族基业,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强化国家整合和地方治理具有理论创新和应用实践价值,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土司 国家认同 政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历史演变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剑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西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堪称少数民族"文化摇篮"和"民族文化大熔炉"。农耕文化作为汉族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分支,在西南独特人文环境与地理单元的镶嵌下,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农耕文化在农具革新、... 西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堪称少数民族"文化摇篮"和"民族文化大熔炉"。农耕文化作为汉族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分支,在西南独特人文环境与地理单元的镶嵌下,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农耕文化在农具革新、务农观念、农耕礼教等方面都是对以儒道文化为枢纽的中华农耕文化的有益补充。因此,立足西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历史图景,在农耕文化变迁的规律中揭示西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的典范与精髓,从而为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探寻潜在的内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农耕 历史演变 农耕礼俗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视阈下元明清土官土司承袭制度的文书与信物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琨 李良品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9-65,共7页
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土官土司承袭制度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制作宗支图本和结状文书等各种承袭文书,中央王朝和地方政府也要制作告袭文簿、敕书等土官土司承袭文书;中央政府要赐予各地承袭土... 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土官土司承袭制度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制作宗支图本和结状文书等各种承袭文书,中央王朝和地方政府也要制作告袭文簿、敕书等土官土司承袭文书;中央政府要赐予各地承袭土司印信、虎符驿传玺书与金(银)字圆符、冠带、号纸等信物。元明清时期土官土司承袭制度不仅注重土官土官土司承袭的各级各类文书与信物的管理,而且加强土官土司承袭法规制度的建设,使土司制度逐渐从“因俗而治”向“依法而治”嬗变。明清中央政府不断完善土司承袭制度,旨在加强对土司权力结构及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树立绝对威望,使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法制化,以确保土司地区的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中央政府 国家治理 土官土司承袭制度 文书 信物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家”的法哲学表达与演变 被引量:7
8
作者 彭卫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8,共11页
与西方法理秩序中的"无家性"相反,传统中国人以缜密的家内秩序观与完备的家国儒学体系构建起其对"家"的认知图景:作为法哲学基本范式的礼法关系,呈现出"泛家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成为支撑中国传统社会"... 与西方法理秩序中的"无家性"相反,传统中国人以缜密的家内秩序观与完备的家国儒学体系构建起其对"家"的认知图景:作为法哲学基本范式的礼法关系,呈现出"泛家性"的特征,这一特征成为支撑中国传统社会"家者国之则"秩序体系的前提。"家"作为规范性秩序的源发地,不仅是成就身位的场所,更是维系国法的前提。中国传统国家与乡土共同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演变表明,"礼法"是家内法哲学的根基,家内秩序是政治世界构造的同质性延伸,"家本位"通过"移孝于忠、礼法共存"的介质来规范"家-国"关系中的基本要素。由"家"的法哲学秩序所传递的"先家""重家"观念,既是理解中国传统礼法关系的切入点,更是重建当代基层伦理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内秩序 礼法 法哲学
下载PDF
美国社区学院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邱德雄 盛正发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8-91,共4页
美国社区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分析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发展内在动力等基础上,阐述了其成功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宏观引导和扶植,推进高教体制改革... 美国社区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分析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发展内在动力等基础上,阐述了其成功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宏观引导和扶植,推进高教体制改革,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改革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及教学运作机制等对策,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区学院 教育理念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清代道光年间土司制度与滇南边疆治理研究——以《滇事杂档》史料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良品 祝国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道光年间,清王朝在滇南边疆地区的治理状况堪忧:一是王朝边疆治理体系存在弊端,二是土司乘机制造事端,三是"奸""匪"搅动社会稳定。因此,清王朝基于"固卫边圉""征收钱粮"和"就近管理"... 道光年间,清王朝在滇南边疆地区的治理状况堪忧:一是王朝边疆治理体系存在弊端,二是土司乘机制造事端,三是"奸""匪"搅动社会稳定。因此,清王朝基于"固卫边圉""征收钱粮"和"就近管理"三方面考虑在滇南地区继续推行土司制度。采取四种举措,即土司制度框架下"因地制宜"、力促土司"谨守疆土"、强力推进征收钱粮、尝试创新边疆治理模式,以促使滇南土司积极"内属"、减少"外附",客观上加速了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的历史进程。文章运用《滇事杂档》中地方流官、当地土司以及各族民众留下的底层历史文献,探讨清代滇南边疆治理的相关问题,为当下提升边疆治理能力与各民族共同保卫祖国疆域提供历史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事杂档》 土司制度 滇南地区 边疆治理
原文传递
吴宓日记中的武昌起义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太云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 吴宓有作日记的习惯,持“日记之性质,无殊历史与小说”的日记观。他笔下对武昌起义的书写,从武昌革命军的动态到清朝政府的反应,从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黎元洪到普通百姓,从京城市面的慌乱到清华园师生的惶惑,范围广泛,内容丰实,体现出个人书写的特点。这其中,又蕴藏吴宓“非暴力”的革命观和开放的民族观。吴宓的日记是关于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私人记录,与正史形成参照、印证和互补的关系。他的叙述手法和文字特点呈现出日记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以时代烛照个人,以个人凸显时代,是吴宓日记中武昌起义书写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日记 武昌起义 革命观 民族观 历史价值 文学意义
下载PDF
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价值、突破及创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良品 袁娅琴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7-33,121,共8页
整理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献可为叙述中华民族历史演进提供丰富、翔实的文献材料,也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民族共创中华"等民族理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证据。本文从史料、理论和现实3... 整理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献可为叙述中华民族历史演进提供丰富、翔实的文献材料,也可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民族共创中华"等民族理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证据。本文从史料、理论和现实3个方面探讨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价值;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整理方法和资政服务4个方面分析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突破;并讨论改土归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文献整理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土归流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文献
下载PDF
话语即权力:通事何能参与中国土司政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福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8-202,共15页
元明清王朝利用土司制度整合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国家,延续历朝通事传统,促使通事成为国家与土司、中央政府与土司政权和各民族交往交融中的必要纽带。中央政府、地方流官和土司政权运用权力形塑通事,使其熟练掌握族际自然人文、历史文化... 元明清王朝利用土司制度整合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国家,延续历朝通事传统,促使通事成为国家与土司、中央政府与土司政权和各民族交往交融中的必要纽带。中央政府、地方流官和土司政权运用权力形塑通事,使其熟练掌握族际自然人文、历史文化及语言文字,形成具有排他性但又被中外上下认同接受的中介话语,参与王朝国家整合与边疆民族事务治理,能在语言翻译、文书译写中,传达国家意志、中央政令和地方权益诉求,不同程度地参与中国土司政治。由此可见,通事是元明清王朝国家整合、治理体系能力建构完善、各民族交往交融深化和边疆事务处置的影响因素之一,通事与中国土司政治具有桥接关联,通事制度与中国土司制度具有耦合机制,通事在中国土司政治中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因此,深入研究通事为何能参与土司政治,具有理论创新与应用指导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权力 通事 通事制度 土司政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学”的六点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良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3-160,共8页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和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构建"中华民族学"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构建"中华民族学"的依据有三:一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术话语体系的需...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和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构建"中华民族学"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构建"中华民族学"的依据有三:一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术话语体系的需要,二是叙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的内在需求,三是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现实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学"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价值。"中华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华民族,学术结构是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三者融为一体。"中华民族学"包括学科的系统性、史料的多样性和研究的现实性等特点。"中华民族学"是研究中华民族相关的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的一门新学科,并在学科思想、学术观点、历史文献等方面具有创新之处。构建"中华民族学"是理论建设和时代发展之所需,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中华民族学 思考
下载PDF
太山遍雨:明清时期东亚国家“家礼”文献的刊刻与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卫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家礼"即"冠、昏、丧、祭"四礼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兼采《周礼》《仪礼》及唐宋礼家的士庶仪而成《家礼》一书。该书除了作为明清时期民间社会规范礼法伦常的日用之书外,同时与朱子学其他学说一并东传,以"... "家礼"即"冠、昏、丧、祭"四礼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兼采《周礼》《仪礼》及唐宋礼家的士庶仪而成《家礼》一书。该书除了作为明清时期民间社会规范礼法伦常的日用之书外,同时与朱子学其他学说一并东传,以"太山遍雨"的姿态广泛为朝鲜(李氏朝鲜)、日本(江户时代)、越南(后黎/阮朝时期)等周边国家所继受。所谓"家礼"文献,即在上述国家、朝代所形成的《家礼》校刊本(如日本浅见絅斋跋刊本)或依此书而有所发挥与创改的礼经(如朝鲜《家礼辑览》、越南《寿梅家礼》等)。明清之际东亚"家礼"文献的刊刻及其影响呈现出以《家礼》为代表的朱子礼学体系与"先王道统"思想向东亚周边国家播迁的文化进路,也凸显了周边国家在儒教文明的浸润之下建构自身礼法体系及华夷观的历史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家礼》 明清时期 东亚 “家礼”文献
原文传递
70年来我国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钰 沈洲伦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对维护国家领土统一、实现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都极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民族政策对国... 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对维护国家领土统一、实现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都极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民族政策对国家认同影响的分析,分析不同阶段民族政策的价值偏向性以及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不同影响。新时期民族政策对于国家认同的再强化,须加强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建设。重视民族干部培养,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关系问题,强化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包容性大、凝聚力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传承人的视角:重庆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继平 余仙桥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0-26,共7页
通过对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彭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政府提供经济资助,公益性组织或个人对非遗传承人提供帮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 通过对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彭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政府提供经济资助,公益性组织或个人对非遗传承人提供帮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产实践性保护,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加强非遗传承教育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发展困境 彭水
下载PDF
朱子《家礼》思想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卫民 《国际汉学》 CSSCI 2019年第4期95-100,201,共7页
江户时代的知识人在摆脱佛教丧葬礼轨的束缚后,将死生观建立在朱子《家礼》仪式的日常实践上,这是日本社会容受朱子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使儒家生命仪式进一步本土化,知识人注重从“天理”“道统”“水土”三个层面对《家礼》思想进... 江户时代的知识人在摆脱佛教丧葬礼轨的束缚后,将死生观建立在朱子《家礼》仪式的日常实践上,这是日本社会容受朱子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使儒家生命仪式进一步本土化,知识人注重从“天理”“道统”“水土”三个层面对《家礼》思想进行“日本化”的改造。“天理观”确保了名分与人伦之间的融合;“道统观”从日用伦常的角度论证了礼制容受的合法性;“水土观”则强化了《家礼》思想在日本社会的自我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 《家礼》 天理 道统 水土
原文传递
道光年间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及清廷治理探析——以《滇事杂档》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良品 祝国超 袁娅琴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7,M0006,共9页
清道光年间,滇南地区车里、猛喇、纳更、猛丁等土司与戛于腊、“老挝”、缅子等“边外夷人”之间的纷争,危害清王朝边疆治理与滇南地区社会稳定。清朝以“绥安夷众、永靖边疆”为目的,对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采取了治策。然而,由... 清道光年间,滇南地区车里、猛喇、纳更、猛丁等土司与戛于腊、“老挝”、缅子等“边外夷人”之间的纷争,危害清王朝边疆治理与滇南地区社会稳定。清朝以“绥安夷众、永靖边疆”为目的,对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采取了治策。然而,由于土司与“外夷”,土司内部,以及滇南社会错综复杂关系的影响,这些治策成效不佳。本文利用清人所编《滇事杂档》,分析道光年间滇南土司与“边外夷人”纷争的史实,探讨清廷处置纷争的治策及其效果,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年间 滇南土司 边外夷人
原文传递
打工经济对农村散杂居民族关系的影响及调控——基于鄂渝边区两个蒙古族村落的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莫代山 王希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8,共7页
打工经济背景下,社会矛盾触发点减少,团结互助范围扩大,平等和谐能力提升,共同繁荣发展意愿增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多元社会权威显现、文化消解和重构步伐加速、部分民族精英的民族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时代发展环... 打工经济背景下,社会矛盾触发点减少,团结互助范围扩大,平等和谐能力提升,共同繁荣发展意愿增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多元社会权威显现、文化消解和重构步伐加速、部分民族精英的民族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可以从新兴社会权威引导、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管理、外出打工人员民族意识教育和传统社区规范挖掘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民族 民族关系 打工经济 蒙古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