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时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贵平 周晖 +1 位作者 赵瑛 刘志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时神经电生理改变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病理、神经电生理检查对DPN诊断的意义。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经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诱导成DP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后两组动...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时神经电生理改变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病理、神经电生理检查对DPN诊断的意义。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经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诱导成DP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后两组动物分别以通络方剂0.5g/kg和2g/kg加2ml双蒸水配制成的溶液灌胃治疗8周,另设正常对照组(n=8)。8周后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神经电位波幅的变化,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尾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MCV、SCV减慢,神经电位波幅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治疗组SCV减慢无显著性,但小剂量治疗组SCV与对照组及大剂量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与髓鞘、轴突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治疗组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有髓神经纤维阳性面积和髓鞘面积在各组间的变化趋势与SC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剂量组髓鞘面积较正常组减小(P<0.05)。结论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是反映DPN病程、疗效的更敏感的病理指标;SCV与髓鞘病理改变的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DPN的电生理检测项目,但对亚临床或经足量药物治疗DPN患者的髓鞘病变敏感性尚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传导 病理学
下载PDF
胰岛素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民 张本立 +1 位作者 李庆籁 徐仁宝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04-507,共4页
在人体白细胞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3h 和24h 后以[~3H]标记的地塞米松([~3H] Dex)特异结合力为指标,研究了胰岛素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抑制作用。在基质中分别加入 20mU/L(生理浓度),200mU/L(生理调节时最高血浓度)及2000m... 在人体白细胞培养基质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3h 和24h 后以[~3H]标记的地塞米松([~3H] Dex)特异结合力为指标,研究了胰岛素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抑制作用。在基质中分别加入 20mU/L(生理浓度),200mU/L(生理调节时最高血浓度)及2000mU/L(药理浓度),3h 后和不含胰岛素的对照值比,[~3H] Dex 的特异结合力分别减少23.3±10.0,32.2±13.2及54.3±9.2%(P>0.05,P>0.05及P<0.01;24h 后,和对照值相比,特异结合力分别减少43.5±19.0,56.1±20.7和80.2±15.5(P<0.05,P7<0.01,P<0.01)。胰岛素对 GR 特异结合力的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它提示了胰岛素浓度在生理条件下对 GR 有紧张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糖皮质激素 受体 白细胞
下载PDF
通络方药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怀清 邹俊杰 +7 位作者 苏明丽 雷银雪 邹秀兰 赵瑛 石勇铨 刘先哲 吴以岭 刘志民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通络方药(TLR)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前8天开始给予TLR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结束时测血糖、体重;取胰腺测定胰腺匀浆中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透射... 目的研究通络方药(TLR)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前8天开始给予TLR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结束时测血糖、体重;取胰腺测定胰腺匀浆中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透射电镜检测胰岛β细胞。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TZ组胰腺内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糖明显升高。TLR预处理明显降低STZ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同时降低大鼠胰腺匀浆内MDA含量(P<0.05),升高GSH-Px活性(P<0.05)。透射电镜显示TLR预处理使胰岛β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TLR通过减轻胰腺内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完整并有效防止STZ诱导的糖尿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方药 链脲佐菌素 Β细胞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随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筛检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玉美 顾明君 +1 位作者 邹俊杰 刘志民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2年第2期99-101,共3页
评价随机尿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选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能。 198例 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 ,完成其 2 4h尿样收集及白天随机尿收集。白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2 4h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2 4hUAER <2... 评价随机尿白蛋白浓度检测对筛选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能。 198例 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 ,完成其 2 4h尿样收集及白天随机尿收集。白蛋白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2 4h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2 4hUAER <2 0 μg/min ,10 2例 )及微量白蛋白尿组 (2 4hUAER 2 0 - 2 0 0 μg/min ,96例 )两组。并绘制随机尿白蛋白浓度 (UAC)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结果是 :UAC与UAER相关 (r=0 .92 ,P <0 .0 0 1) ,UAC ROC10 0 %敏感度截断点UAC值为 15mg/L(特异度为 74 % ) ,敏感度与特异度最佳截断点UAC值为 30mg/L(敏感度90 % ,特异度 89% )。随机UAC对于筛选微量白蛋白尿准确性较高 ,且较UAER简便、经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筛检 免疫化浊法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平 张立斌 +2 位作者 于嘉平 刘志民 徐沪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pravastati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糖尿病对照组(DM)、普伐他汀治疗组(DM+P)、褪黑素治疗组(DM+M),每组7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pravastatin)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糖尿病对照组(DM)、普伐他汀治疗组(DM+P)、褪黑素治疗组(DM+M),每组7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分别予普伐他汀和对照药物褪黑素(Mel)治疗,8周后检测大鼠血及肾组织中各项生化指标及各项抗氧化指标。结果:成功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与DM组比较,Mel治疗可使24 h尿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DM+P组尿蛋白排泄量降低更为明显(P<0.01);与DM组比较,DM+P组肾重/体质量比值有所下降(P<0.05)。与DM、DM+M相比,普伐他汀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血浆MDA含量、红细胞SOD活性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8周时明显升高(P<0.01)。普伐他汀和Mel处理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肾脏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普伐他汀还可使肾脏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这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普伐他汀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褪黑素的检测及其意义
6
作者 李岚 徐尔理 +3 位作者 许青 张征 魏巍 刘志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褪黑素(melatonin,MLT)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上海长征医院和第411医院成人行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30例,同时设甲状腺非肿瘤疾病2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褪黑素(melatonin,MLT)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上海长征医院和第411医院成人行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30例,同时设甲状腺非肿瘤疾病2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手术标本匀浆中MLT水平,其中23例甲状腺腺瘤旁1cm外甲状腺组织手术标本为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手术当日30例患者和两对照组患者外周血清标本MLT水平。结果:甲状腺肿瘤组织匀浆上清MLT浓度较自身外周血明显增高(腺癌组P<0.05,腺瘤组P<0.01)。各组组织匀浆上清MLT浓度的比较:甲状腺腺癌组高于腺瘤组(P<0.05)和瘤旁组织组(P<0.01);甲状腺腺瘤组高于瘤旁组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外周血MLT浓度的比较:腺癌组及腺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MLT浓聚,提示MLT与甲状腺肿瘤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甲状腺腺癌 甲状腺腺瘤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下载PDF
DPP-4抑制剂的用药安全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勇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I0010-I0011,共2页
用药安全性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关注话题。随着对于肠促胰素以及二肽基肽酶Ⅳ(DPP-4)等生理机制的深入,诞生了多种DPP4抑制剂。这类药物总体上安全性佳,使用者耐受性好,不发生低血糖,体重增加不明显,是一类安全性好的理想降糖... 用药安全性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关注话题。随着对于肠促胰素以及二肽基肽酶Ⅳ(DPP-4)等生理机制的深入,诞生了多种DPP4抑制剂。这类药物总体上安全性佳,使用者耐受性好,不发生低血糖,体重增加不明显,是一类安全性好的理想降糖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DPP4抑制剂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老年人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8
作者 赵瑛 邹俊杰 +1 位作者 石勇铨 邵福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改变。方法:选择健康人210例,分3个年龄组,其中男女各半,分别为A组(17~40岁)、B组(41~60岁)、C组(65~78岁),每组70人。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睾酮(T)浓度,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人... 目的:研究老年人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改变。方法:选择健康人210例,分3个年龄组,其中男女各半,分别为A组(17~40岁)、B组(41~60岁)、C组(65~78岁),每组70人。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睾酮(T)浓度,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人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判断男性性功能。结果:A组血浆T水平男性为(34.8±5.03)nmol/L、女性为(2.94±0.26)nmol/L;B组男性为(33.9±3.29)nmol/L、女性为(2.80±0.25)nm01/L;C组男性为(17.6±3.85)nmol/L、女性为(2.19±0.37)nmol/L。A组外周血白细胞AR男性为(924+136)位点/细胞、女性为(604±47)位点/细胞;B组男性为(814±78)位点/细胞、女性为(571±46)位点/细胞;C组男性为(561±114)位点/细胞、女性为(432±58)位点/细胞。老年人血浆T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AR也明显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AR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白细胞AR与勃起功能指数相关。结论:老年人外周血白细胞AR水平下降;血浆T与男性功能指数不相关,AR与之明显相关,提示检测雄激素反应性指标更能反映男性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外周血 白细胞雄激素受体 性功能
下载PDF
环孢素对大鼠葡萄糖代谢及β细胞功能的作用
9
作者 顾明君 张本立 +2 位作者 叶朝阳 刘一民 杨秀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给大鼠环孢素(CsA)20mg/kg,2次/d灌胃共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腹及葡萄糖(GS)灌胃后各时相血浆GS浓度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均增高,其中1 h血浆GS及其AUC明显增高(P<0.01);空腹血浆胰岛素(In)水平无明显变化,GS灌胃后各时相血浆In水... 给大鼠环孢素(CsA)20mg/kg,2次/d灌胃共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腹及葡萄糖(GS)灌胃后各时相血浆GS浓度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均增高,其中1 h血浆GS及其AUC明显增高(P<0.01);空腹血浆胰岛素(In)水平无明显变化,GS灌胃后各时相血浆In水平及其AUC均下降,其中1 h血浆胰岛素及其AU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1和0.05);胰腺组织In含量及体外培养In释放也明显下降(P<0.01和0.001)。结果表明经口给予大鼠CsA可损害葡萄糖代谢及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免疫抑制剂 葡萄糖代谢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被引量:206
10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33 位作者 宁光 李光伟 单忠艳 李焱 孙子林 李延兵 赵家军 王卫庆 朱大龙 洪天配 童南伟 周智广 邹大进 刘超 李强 郭立新 彭永德 陈璐璐 肖新华 余学锋 王佑民 姬秋和 李启富 李春霖 李全民 时立新 李益明 石勇铨 翟所迪 赵志刚 杨婉花 纪立伟 赵荣生 吴久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1-884,共14页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 自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以来,该共识已成为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文献。近两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临床证据,如2016年发表的中国最新二甲双胍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无论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均能有效降低HbA1c;2015年ADA/EASD立场声明,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T2DM患者的限制;欧洲版说明书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2015年,中国研究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能有效改善IR、更好地控制体重及成本-效益比更佳等。因此,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2014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共识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被引量:94
11
作者 纪立农 邹大进 +11 位作者 洪天配 陈璐璐 姬秋和 郭立新 李延兵 郭晓蕙 李红 石勇铨 李强 杜建玲 杨刚毅 肖新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361,共9页
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 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动剂 GLP-1 临床应用 专家 循证医学证据 T2DM 胰升血糖素 类药物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84
12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31 位作者 宁光 李光伟 单忠艳 李焱 孙子林 李延兵 赵家军 王卫庆 朱大龙 洪天配 童南伟 周智广 邹大进 刘超 李强 郭立新 彭永德 陈璐璐 肖新华 余学锋 王佑民 姬秋和 李启富 李春霖 时立新 李益明 石勇铨 赵志刚 杨婉花 纪立伟 赵荣生 吴久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81,共9页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有多种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有多种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以及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其都有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共识 糖尿病
原文传递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74
13
作者 母义明 纪立农 +22 位作者 杨文英 洪天配 朱大龙 单忠艳 郭立新 陈璐璐 童南伟 李焱 李延兵 李启富 彭永德 肖新华 姬秋和 余学锋 石勇铨 孙子林 李益明 李强 冉兴无 李全民 尹士男 吕肖锋 祝开思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5-392,共8页
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_1c达标非常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 中国T2DM伴餐后血糖(PP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HbA_1c达标非常重要。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一部分中国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及临床经验,制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了餐后高血糖的定义和危害,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餐后高血糖的管理策略,以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餐后 糖尿病并发症 共识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3
14
作者 杨文英 刘晓民 +14 位作者 马建华 徐向进 刘志民 杨刚毅 单忠艳 卜瑞芳 姬秋和 郑少雄 朱大龙 陈璐璐 董吉祥 李成江 李强 文重远 郭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观察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的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476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4组:利拉鲁肽(0.6、1.2或1.8mg,每日1次)联用二... 目的观察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进行的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476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4组:利拉鲁肽(0.6、1.2或1.8mg,每日1次)联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4mg,每日1次)联用二甲双胍(1g,每日2次)。主要疗效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改变,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体质量、空腹血糖、7时点白测血糖谱、血压和p细胞功能等。各组疗效指标比较采用协方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476例受试者入组,其中男246例、女230例,平均年龄(54±9)岁,平均HbAlC8.3%±1.1%,平均体质指数(25±3)kg/m2,平均糖尿病病程6.9年。与基线相比,治疗后利拉鲁肽各治疗组HbAlC下降1.1%~1.2%,格列美脲组下降1.3%。利拉鲁肽1.2mg和1.8mg组中HbAlc的降低均非劣效于格列美脲组(95%C1分别为-0.15~0.31和-0.13~0.33,均P〈0.01)。治疗后利拉鲁肽各组体质量和收缩压的改变均显著优于格列美脲组:利拉鲁肽组体质量下降1.1~1.8kg,收缩压下降1.8~2.6mmHg(1mmHg=0.133kPa);格列美脲组体质量增加0.6kg,收缩压升高2.1mmHg(均P〈0.05)。各利拉鲁肽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格列美脲组(分别为0.03、0、0.10和1.47次/人年,均P〈0.01)。结论利拉鲁肽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整体耐受性良好,其降糖作用与格列美脲相当,并具有降低收缩压、减轻体质量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胰高糖素样肽-1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姚军 吴文源 +4 位作者 李春波 顾明君 韩玉麒 张秀珍 张稀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试验组)进行抗抑郁治疗12周,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其与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试验组)进行抗抑郁治疗12周,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评定;对社区中46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抑郁症患者(社区组)采用SF36进行评定。结果(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生命质量因子分与多项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HAMD:r=-0.42,-0.18,-0.37,-0.48,-0.42,-0.23,-0.18,-0.33;HAMA:r=-0.40,-0.19,-0.37,-0.30,-0.29,-0.13,-0.13,-0.08,P<0.01)。(2)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因子分的提高与HAMD、HAMA总分减分及各因子分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3)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生命质量各因子分与社区组患者生命质量各因子分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其抑郁情绪密切相关,随着抑郁情绪的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较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抑郁症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血清游离睾酮水平和睾酮分泌指数随年龄老化而降低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江源 李小鹰 +5 位作者 李明 张高魁 马芳玲 刘志明 张南雁 孟萍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调查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雄激素水平随年龄老化而发生的变化,寻找部分性缺乏的雄激素界限值。方法: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重庆四城市调查健康成年男性1080人,年龄20岁以上,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黄体生成素(LH)... 目的:调查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雄激素水平随年龄老化而发生的变化,寻找部分性缺乏的雄激素界限值。方法: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重庆四城市调查健康成年男性1080人,年龄20岁以上,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总睾酮(T)、游离睾酮(c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雌二醇(E2)、游离睾酮指数(FTI)和睾酮分泌指数(TSI)。结果:cFT、TSI和FTI随年龄的老化而逐渐下降,并与年龄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T没有明显变化。cFT、TSI和FTI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40—49岁轻度下降,50岁以后下降的幅度加大,并维持相对稳定约20年,70岁以后又有进一步的下降。以20—39岁的10%位数为切点,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的界限值为cFT0.3nmol/L,TSI2.8nmol/IU,FTI10.4。由cFT界限值计算的男性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的患病率为:40—49岁13.0%,50—59岁31.8%,60—69岁30.1%,I〉70岁46.7%。结论:健康男性在40岁以后血清cFT、TSI、FTI水平随年龄老化而下降,而T没有明显变化。TSI随年龄而下降的规律与cFT非常接近,可以作为一个临床指标使用。由于TSI是根据临床常规检测的T和LH计算,因而可以免去复杂的非常规检测,降低费用,使用方便,比需要检测SHBG才能计算出来的FTI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睾酮 睾酮分泌指数 老年男性
下载PDF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被引量:42
17
作者 母义明 杨文英 +14 位作者 朱大龙 余学锋 童南伟 石勇铨 李焱 郭立新 姬秋和 陈璐璐 肖新华 李延兵 尹士男 李全民 徐向进 向光大 祝开思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1期5-12,54,共9页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 磺脲类药物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在国内外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磺脲类药物可以与多种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且可作为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之一长期使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磺脲类药物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内分泌专家基于循证证据的进展,对2004年版《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新版共识采用问答的形式阐明了当前磺脲类药物的临床地位、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药物 共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38
18
作者 林炜栋 陆树良 +9 位作者 青春 姚敏 陈向芳 向军 乔亮 刘英开 董叫云 施桂英 廖镇江 史济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在糖尿病难愈创面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 (AGE HSA)在体外共同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锥虫蓝排斥实验和活...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在糖尿病难愈创面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 4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 (AGE HSA)在体外共同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锥虫蓝排斥实验和活细胞计数检测AGE HS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VFitc和碘化丙啶 (PI)染色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 ,同时应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凋亡或死亡细胞AnnexinVFitc和PI的荧光染色 ;利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AGE HSA对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 内皮细胞经 12 .5、2 5和 5 0 μg/mlAGE HSA干预 2d后 ,各干预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均P >0 0 5 ) ,而于 4d和 6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 ,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上升。内皮细胞经 10 0或 2 0 0 μg/mlAGE HSA干预 6、12、2 4、4 8h后 ,MTT法测其吸光度A值在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同时内皮细胞出现特异性的凋亡形态学变化 ,AnnexinVFitc阳性和 /或PI阳性的细胞逐渐增多 ,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各时相点凋亡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凋亡或死亡细胞数量随AGE HSA作用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多。结论 AGE HSA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并可以诱导其凋亡 ,而且与作用时间及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糖基化终产物 修饰 血清白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 被引量:32
19
作者 贾伟平 陆俊茜 +9 位作者 高鑫 邢惠莉 刘伟 刘志民 盛正妍 胡仁明 宁光 邹大进 冯波 项坤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评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敏感性。方法对3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分为胰岛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来评估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状况。结果(1)胰岛功能正常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 目的评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相胰岛素分泌与胰岛素敏感性。方法对3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结果分为胰岛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来评估其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的状况。结果(1)胰岛功能正常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股围、空腹血清真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胰岛功能异常组(均P<0.01);(2)校正性别、年龄、BMI和腰臀比后,胰岛功能正常组的真胰岛素增值(△T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胰岛功能异常组(均P<0.01);(3)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不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不伴胰岛素抵抗的个体分别占总人数的35.11%、5.02%、29.78%和30.09%。结论2型糖尿病个体可分为单纯胰岛功能异常、单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异常伴胰岛素抵抗3类,其诊断和治疗需依据此病理生理状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精氨酸刺激试验 一相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 真胰岛素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糖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毛晓明 刘志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13,共2页
高血糖引起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加强及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活性氧化物质(ROS)产生增加主要原因,同时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明显减低,使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 高血糖引起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作用加强及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活性氧化物质(ROS)产生增加主要原因,同时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也明显减低,使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会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此外,氧化应激还会加剧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细胞数目减少,降低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使糖代谢异常进一步加剧,因此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病理衍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糖尿病 糖代谢 高血糖 自由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