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输管道漏失监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华 王小兵 +1 位作者 李文华 惠会明 《石油规划设计》 2004年第2期29-31,共3页
介绍了长输管道漏失报警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泄漏点的定位公式、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及软硬件设计,同时介绍了管道检漏仪。并对它们的应用情况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长输管道 泄露点 监测技术 原油管道 管道检漏仪 报警定位系统 定位公式
下载PDF
长8储层直井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怡 马新仿 +1 位作者 张勇年 何举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189-193,共5页
长庆油田长8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借鉴国外体积压裂理念及改造经验,进行了直井体积压裂探索研究与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以改善长8低渗储层开发效果为目标,在分析长8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体积压裂井施工参数的合理... 长庆油田长8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借鉴国外体积压裂理念及改造经验,进行了直井体积压裂探索研究与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以改善长8低渗储层开发效果为目标,在分析长8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体积压裂井施工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前置液比例、排量、砂比等施工参数的优化.研究发现,长8储层适合的前置液比例15%~20%,合理排量为6~8 m^3/min,合理砂比为11%~13%,将优化结果用于同区的其他井,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低渗透油藏 直井 压裂施工参数 压裂效果 优化
下载PDF
中温堵水剂DQ-4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功 任雁鹏 +3 位作者 李勇 唐冬珠 荆建春 何志英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针对长庆油田中高温(≥70℃)油井水淹问题,以耐温耐盐的多元共聚物为主剂,配以交联剂和稳定剂,制得了耐温耐盐凝胶型堵水剂DQ-4。优选出了堵水剂DQ-4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0.6%主剂+0.2%交联剂+0.1%稳定剂。采用瓶试法成胶实验、流变实... 针对长庆油田中高温(≥70℃)油井水淹问题,以耐温耐盐的多元共聚物为主剂,配以交联剂和稳定剂,制得了耐温耐盐凝胶型堵水剂DQ-4。优选出了堵水剂DQ-4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0.6%主剂+0.2%交联剂+0.1%稳定剂。采用瓶试法成胶实验、流变实验和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DQ-4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Q-4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现场应用的要求。2010-2011年在长庆油田现场试验11口井,措施有效率72.7%,累计增油2 023.38t,初步实现了对水淹油井的降水增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剂 共聚物 凝胶 长庆油田
下载PDF
油井井筒蒸汽热洗清蜡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李杨 向蓉 +1 位作者 钱洪鹏 韦鹏 《石油知识》 2019年第3期58-59,共2页
针对油井井筒结蜡严重,治理难度大,修井作业占比高等突出矛盾,开展了蒸汽热洗清蜡技术研究。以现场试验为基础,在结蜡井四种分类的基础上,对蒸汽热洗技术参数、运行管理模式等进行探索,明确了热洗周期、热洗制度、适应井况等关键技术指... 针对油井井筒结蜡严重,治理难度大,修井作业占比高等突出矛盾,开展了蒸汽热洗清蜡技术研究。以现场试验为基础,在结蜡井四种分类的基础上,对蒸汽热洗技术参数、运行管理模式等进行探索,明确了热洗周期、热洗制度、适应井况等关键技术指标,并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的优缺点,构建了六种清蜡模式,形成以蒸汽热洗为主,自能热洗、井筒加药为辅的治理技术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热洗 技术参数 组合模式 效益效果
下载PDF
陇东油田小套管井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春龙 吴宗福 +4 位作者 李占营 蒋志辉 樊存社 樊红旗 李华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3年第B08期10-11,共2页
多年来陇东油田油水井的套管腐蚀问题一直是影响老油田稳产及井下作业质量和效益的一大难题 ,近几年来应用下小套修复技术治理套损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生产过程中小套管井易出现腐蚀失效问题。就陇东油田小套管腐蚀特征和机理进行... 多年来陇东油田油水井的套管腐蚀问题一直是影响老油田稳产及井下作业质量和效益的一大难题 ,近几年来应用下小套修复技术治理套损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生产过程中小套管井易出现腐蚀失效问题。就陇东油田小套管腐蚀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腐蚀原因应用了不同的防治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套损井 小套管 腐蚀 防腐 失效分析
下载PDF
分层酸化施工管柱失效机理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存社 吴宗福 +4 位作者 李占营 蒋志辉 杜春龙 樊红旗 陆梅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3年第B08期14-15,17,共3页
封隔器坐封失效问题长期困扰着分层酸化作业的成功率。通过对酸化管柱的受力、强度和失效原因分析 ,提出并初步实施了切合实际的工艺改进方案和行之有效的技术改进措施 。
关键词 分层酸化 管柱 失效分析 封隔器 座封
下载PDF
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器的研发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永军 王鹏月 +2 位作者 涂学万 孙守罡 杜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3期691-694,共4页
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装置是集抽油机电机节能、间歇性采油、抽油机变矩平衡节能于一体的抽油机综合节能装置。该装置不仅节能效果好、增加油井的产量,同时能实时地获得泵的"示功图",及时地了解井下工况,便于故障诊断和油井... 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装置是集抽油机电机节能、间歇性采油、抽油机变矩平衡节能于一体的抽油机综合节能装置。该装置不仅节能效果好、增加油井的产量,同时能实时地获得泵的"示功图",及时地了解井下工况,便于故障诊断和油井管理。该多功能抽油机节能控制装置是目前油田最有效、最先进的抽油机节能装置,是其它以往抽油机节能装置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抽油机节能装置 研发
下载PDF
致密油藏液测应力敏感特征及微观作用机理 被引量:6
8
作者 田虓丰 程林松 +5 位作者 薛永超 毛文辉 张苗怡 侯涛 杨彦柳 王翊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7,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藏岩心(K<0.1 m D)为研究对象,采用煤油和氮气作为实验流体,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分析了致密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的微观作用机理。从实验结果发现,致密油藏孔喉越细微...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藏岩心(K<0.1 m D)为研究对象,采用煤油和氮气作为实验流体,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分析了致密油藏应力敏感特征的微观作用机理。从实验结果发现,致密油藏孔喉越细微,铁方解石胶结和石英加大作用越强烈,对孔喉的支撑作用越明显,因此液测应力敏感渗透率损失程度随着岩心渗透率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但是恢复程度一直减小,最终出现完全不恢复的现象。同时,由于边界层的作用导致液体的临界孔喉半径远大于气体,而临界孔喉的影响导致液测应力敏感的渗透率损失程度和恢复程度与气测的差异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本文实验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产能预测及开发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应力敏感 液测 渗透率损失 渗透率恢复 孔喉结构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高温高压固井第一界面径向胶结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鹏 李杨 +2 位作者 李东 范华冰 刘冬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4,共6页
针对水泥环在高温高压井工况下的受力状况,研制了全尺寸高温高压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评价试验装置,运用气窜法开展了高温高压下围压变化和套压变化对固井水泥环第一界面径向胶结强度的影响试验,揭示了围压变化和套压变化对第一界面窜流压... 针对水泥环在高温高压井工况下的受力状况,研制了全尺寸高温高压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评价试验装置,运用气窜法开展了高温高压下围压变化和套压变化对固井水泥环第一界面径向胶结强度的影响试验,揭示了围压变化和套压变化对第一界面窜流压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套压为10 MPa时,窜流压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长,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窜流压力在围压70 MPa时达到最大值6.76 MPa,窜流压力随围压的减小呈非线性减小,窜流压力始终比同围压下加载时的窜流压力大;窜流压力在套压50 MPa时达到最大值6.43 MPa,最后趋于稳定;窜流压力随着套管压力的卸载而减小,卸载过程中窜流压力小于同套压状态下加载过程中的窜流压力。因此,在对油井开采及后续施工时要避免因较大的围压变化和套压变化而削弱第一胶界面的径向胶结强度,从而使井筒的密封完整性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径向胶结强度 窜流压力 水泥环 密封完整性
下载PDF
页岩气井油基钻屑新型环保无害化处理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惠心 周庆元 +3 位作者 陈容 林辉 李邵楠 王博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3,共4页
页岩气井使用油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室内通过大量处理剂的优选及评价,研究出一种适用于页岩气井油基钻屑的新型化学复合... 页岩气井使用油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室内通过大量处理剂的优选及评价,研究出一种适用于页岩气井油基钻屑的新型化学复合清洗液体系,其主要由高效除油剂SCY-6、生物表面活性剂SWS-3和润湿反转剂STJ-2组成,室内对其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评价。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3:1,实验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3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min时,新型化学复合清洗液对页岩气井油基钻屑的除油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3口页岩气井现场油基钻屑使用新型化学复合清洗液处理后,除油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处理后的钻屑各种污染物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能够实现页岩气井油基钻屑的环保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油基钻屑 化学清洗 无害化处理 环保
下载PDF
新型温度自适应性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勇 樊红旗 +5 位作者 向荣 东野升富 彭国勋 李静瑞 蒋筑阳 于小荣 《合成化学》 CAS 2021年第10期878-883,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HEPG)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温度自适应性驱油剂PMHA,其结构和微观形貌经IR和SEM等表征。采用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PMHA的... 以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甲基丙烯醇聚氧乙烯醚(HEPG)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温度自适应性驱油剂PMHA,其结构和微观形貌经IR和SEM等表征。采用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PMHA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PMHA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观形貌呈网状结构;PMHA溶液浓度为2000 mg/L时,粘度为100.8 mPa·s;温度为100℃时,总体粘度保留率超过50%;PMHA驱油效果良好,提高采收率约2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自适应性 驱油剂 耐温 抗盐 采收率 合成 聚合物
下载PDF
应用大数据改善油井措施效果的方法
12
作者 姜晨瑞 李杨 +1 位作者 李静瑞 余建国 《化工管理》 2018年第30期132-133,共2页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措施类型、不同措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明确了影响措施效果的主控因素为储层物性、油层厚度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提出了应用大数据构建油井措施模型的思路,建立了措施井储层参数、措施改造方...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措施类型、不同措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明确了影响措施效果的主控因素为储层物性、油层厚度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提出了应用大数据构建油井措施模型的思路,建立了措施井储层参数、措施改造方式及参数优化模型,提高了后期措施选井、参数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措施效果奠定了基础,该方法也得到了矿场试验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 措施改造模型
下载PDF
煤层气井用新型活性水压裂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钰莹 韩同方 +2 位作者 何亚锐 张温 应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6-99,共4页
为解决常规活性水压裂液在煤层气储层压裂施工中存在水锁损害及煤粉沉积堵塞损害的问题,室内通过防膨剂、防水锁剂以及煤粉悬浮剂的优选及评价,研制了一种适合煤层气井的新型活性水压裂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 为解决常规活性水压裂液在煤层气储层压裂施工中存在水锁损害及煤粉沉积堵塞损害的问题,室内通过防膨剂、防水锁剂以及煤粉悬浮剂的优选及评价,研制了一种适合煤层气井的新型活性水压裂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的pH值、密度、表面张力、残渣含量以及对地层水的配伍性等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与干燥煤样相比,经过新型活性水压裂液处理过的煤样对煤层气的解吸量影响不大,说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水锁损害性能;当温度为60℃时,支撑剂在新型活性水压裂液体系中的沉降速度为0.795mm/s,说明体系具有较好的携砂性能;另外,该压裂液体系对煤岩心的渗透率损害率小于15%,远小于常规胍胶压裂液的30%左右,具有良好的低损害特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5口煤层气井使用新型活性水压裂液施工后,日产气量均在1000m^(3)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压裂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水力压裂 活性水 性能评价 低损害
下载PDF
长8储层直井井网体积压裂影响产能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勇年 马新仿 +3 位作者 王怡 何举涛 王伟 郭宇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采用常规重复改造增产措施难度大,现采用滑溜水与冻胶交替注入的混合水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基于长8储层的地质特征,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单元井网缝网模型,对储层改造体积大小、...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采用常规重复改造增产措施难度大,现采用滑溜水与冻胶交替注入的混合水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基于长8储层的地质特征,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单元井网缝网模型,对储层改造体积大小、缝网长宽比、裂缝间距和裂缝导流能力等体积压裂主要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现有井网对于混合水体积压裂的适配性.同时,在优选的各影响因素条件下,探讨了注水井压裂对于油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混合水压裂 产能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高含水井油套管碱性缓蚀技术
15
作者 吴宗福 李仲恺 +3 位作者 黄宏权 南天界 王平 王大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3-66,共4页
针对中高含水油井采出水矿化度高、SRB(硫酸盐还原菌 )发育及H2 S、CO2 含量较高易在油井井筒形成酸性环境 ,导致油套管腐蚀速度加剧的情况 ,研究了经济实用的非对称性NYS - 9碱性防腐技术 ,在长庆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评价试... 针对中高含水油井采出水矿化度高、SRB(硫酸盐还原菌 )发育及H2 S、CO2 含量较高易在油井井筒形成酸性环境 ,导致油套管腐蚀速度加剧的情况 ,研究了经济实用的非对称性NYS - 9碱性防腐技术 ,在长庆陇东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室内评价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这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能有效抑制含H2 S、CO2 及SRB的高矿化度水中N80油套管的腐蚀 ,同时通过添加硫脲及表面活性剂对目标分子的复配 ,使缓蚀效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油井 油管 套管 碱性缓蚀技术 腐蚀 含氮杂环化合物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水源区液位自动监控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李庆荣 马振昌 +1 位作者 王飞 黄俊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5年第6期280-281,共2页
油田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水源并,但由于水源井受季节,下潜深度,底层涌水量不稳定,电潜泵选型等因素影响,在进行抽水作业时面临着水位降低,电潜泵空抽的问题,由于无法进行液面监测,容易造成潜水电机烧毁,导致昂贵的检泵费用。针对以上问题... 油田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水源并,但由于水源井受季节,下潜深度,底层涌水量不稳定,电潜泵选型等因素影响,在进行抽水作业时面临着水位降低,电潜泵空抽的问题,由于无法进行液面监测,容易造成潜水电机烧毁,导致昂贵的检泵费用。针对以上问题,研发了水源井液面监测仪。该仪器是一套高精度、数字式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作温度不大于85℃的水源井,下井时通过将油管、仪器及潜水电泵连接后一起下放预定采水深度,通过测试泵深处压力值,采用电力线载波技术进行信号传输,在井口可以实时监测电潜泵沉没度值,还可将监测得到的数据与井场数字化网络连接,在终端进行曲线绘制、分析等。为现场合理的使用潜水电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能够迅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延长水源井电潜泵使用寿命,减少修井作业次数,降低维护管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面监测 电力线载波技术 井场数字化网络
下载PDF
油田集输管线及设备腐蚀检测技术发展方向浅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亮 张文龙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5期10-10,共1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集输管道内的腐蚀检测方法,如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等,这些技术都在不同的油田进行实际应用;本文针对其中的检测方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结合近年来... 本文主要介绍了油田集输管道内的腐蚀检测方法,如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等,这些技术都在不同的油田进行实际应用;本文针对其中的检测方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同时结合近年来防腐蚀的基本技术,预测了油田管道防腐蚀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输管线 检测技术 发展方向与趋势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泡沫压裂的基本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文耀 王博 +2 位作者 刘亭 东野升富 颜廷涧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9期36-36,共1页
国内泡沫技术研究较早,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将泡沫作为压裂液流体。四川石油管理局于1985年开始泡沫酸液的基础研究和泡沫酸酸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压裂中心于1990年开始N_2和CO_2泡沫压裂液的室内研究实验。目前为止,国内对泡沫压裂液... 国内泡沫技术研究较早,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将泡沫作为压裂液流体。四川石油管理局于1985年开始泡沫酸液的基础研究和泡沫酸酸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压裂中心于1990年开始N_2和CO_2泡沫压裂液的室内研究实验。目前为止,国内对泡沫压裂液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泡沫 压裂
下载PDF
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与应用
19
作者 霍征光 张艳 +1 位作者 陈作明 彭明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1期99-99,共1页
不动管柱换层采油技术在油田采油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较为广泛,能够有效提高境内的勘测效果,在进行开采过程中,需要对不动管柱的位置进行详细测量,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通过分析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在油田中的具体... 不动管柱换层采油技术在油田采油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较为广泛,能够有效提高境内的勘测效果,在进行开采过程中,需要对不动管柱的位置进行详细测量,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通过分析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在油田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管柱 换层采油工艺技术 应用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压裂排采机理研究
20
作者 刘亭 东野升富 +2 位作者 袁斌 张红岗 周长顺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270-270,共1页
应用节点系统分析的原理,将基质-裂缝-井底-井口的整个流动作为大系统,初步建立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排采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压裂 排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