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达唑仑口服液缓解儿童术前焦虑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月 张雪 +4 位作者 高睿嘉 黄雨 毛诗梦 王兵 冯继英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口服液缓解儿童术前焦虑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 min给予咪达唑仑口服液0.5 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5%葡萄糖溶液。...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口服液缓解儿童术前焦虑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 min给予咪达唑仑口服液0.5 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5%葡萄糖溶液。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进食-恶心-呕吐-查体-症状持续时间系统(I-FEED)评分、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SF)评分、父母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亲子分离评分、术后FLACC疼痛评分、术后行为恢复量表(PHBQ)评分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缩短,术后第1天时I-FEED评分降低,出等候区、走向手术室及麻醉诱导前mYPAS-SF评分及出等候区时父母STAI评分降低,出等候区时Ramsay镇静评分及亲子分离评分增加(P<0.05)。两组患儿术后第1、2、3天时FLACC疼痛评分和PH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咪达唑仑口服液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有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术前焦虑 胃肠功能 儿童
原文传递
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陈思 陈允安 +3 位作者 张洁 周莹 李明珠 刘琨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854-860,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心肌做功(MW)及心脏磁共振(CMR)晚期钆增强(LG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7例行急诊经皮冠状...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心肌做功(MW)及心脏磁共振(CMR)晚期钆增强(LG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室重构(LV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7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于术后24 h内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3D-STE、MW检查,测定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圆周、面积应变(GLS、GRS、GCS、GAS)及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术后7 d内完善CMR-LG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TTE、3D-STE及MW,定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增加≥20%为心肌梗死后LVR。分析各指标对STEMI后LVR的预测价值。结果按照LVR金标准分组,LVR组18例(23.4%),非LVR组59例(76.6%)。LVR组TTE-左室射血分数(LVEF)、GWI、GCW、GWE、GLS、GRS、GCS、GAS低于非LVR组(P<0.05),TTE-LVESV、GWW高于非LVR组(P<0.05)。CMR-LGE中LVR组梗死面积(IS)较非LVR组大(P<0.05),CMR-LVEF较非LVR组低(P<0.05)。术后3个月随访,LVR组GWI、GCW、GWE、GLS、GRS、TTE-LVEF低于非LV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DC分析显示,CMR-IS、GWI、GLS、GAS为LVR的独立预测指标(P<0.01),其AUC值分别为0.815、0.806、0.775和0.734。结论3D-STI及MW有助于预测STEMI患者PPCI术后LVR,尤其GLS及GWI,其价值相似,且不劣于CM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心肌做功 心脏磁共振 晚期钆增强成像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邵蔚 圣玉良 +3 位作者 王雨豪 张小寒 康秀文 胡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针对该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6例CRE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内...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针对该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6例CRE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将入组患者分成生存组136例和死亡组70例,分析CRE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菌株分类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等检测该风险模型对感染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CRE的检出主要集中在重症医学科(28.6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6.02%)等科室。分离到的CRE菌株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73.12%)、大肠埃希菌(10.85%)和阴沟肠杆菌(7.08%)。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感染性休克、气管切开以及血清白蛋白<30 g/L是院内CRE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95%CI:0.920~0.979),验证了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性能。结论APACHEII评分、COPD、感染性休克、气管切开和血清白蛋白<30 g/L是院内CRE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目菌 下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4
作者 龚洁 焦紫耀 +3 位作者 刘中凯 刘瑞金 王超 陈文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9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行非插管全身麻醉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下肢深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插管全身麻醉组(n=60)与清醒镇静组(n=60)。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行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非插管全身麻醉,清醒镇静组患者行清醒镇静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入室(T_(1))、靶血管穿刺(T_(2))、喷洒药物(T_(3))、喷洒药物后15 min(T_(4))、吸栓(T_(5))、手术结束5 min(T_(6))、术后1 h(T_(7))、术后4 h(T_(8))、术后12 h(T_(9))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输出量、心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血红蛋白尿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靶血管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医师满意度评分。结果:(1)T_(1)—T_(9)时,两组患者的SBP、DBP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SBP、DBP均在T_(3)时开始升高,T_(9)时恢复正常。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在T_(2)—T_(5)时的SBP、DBP较清醒镇静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_(1)—T_(6)时,两组患者的SVR、CO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_(3)—T_(6)时两组患者的SVR逐渐升高,T_(2)—T_(5)时两组患者的CO逐渐降低。在T_(2)—T_(6)各时间点,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的SVR较清醒镇静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T_(6)各时间点,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的CO较清醒镇静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插管全身麻醉组的医师满意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较清醒镇静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非插管全身麻醉组患者术中抗高血压药使用率、体动发生率、术中严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非插管全身麻醉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高血压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后视觉通路恢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张良嘉 周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38-42,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路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的变化,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采用DTI参数定量分析视觉功能结果与微观结构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此探究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诊断为垂体腺瘤...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视路弥散张量成像(DTI)指标的变化,分析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采用DTI参数定量分析视觉功能结果与微观结构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此探究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诊断为垂体腺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术前、术后第一次检查、术后第二次检查三个时期的DTI检查和视力检查资料。比较患者不同时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弥散系数(ADC)值,分析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术前左右两眼FA平均值与视觉功能相关性。结果 患者术后第一次检查FA、ADC相比于术前,具有明显差异(P<0.05),左眼、右眼术前配对FA值分别提高0.09、0.08,左眼、右眼术前配对ADC值分别降低0.25×10^(-10)m^(2)/s、0.39×10^(-10)m^(2)/s。患者术前FA、ADC值相比于术后第二次检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左眼、右眼术前配对FA值分别提高0.13、0.11,左眼、右眼术前配对ADC值分别降低0.49×10^(-10)m^(2)/s、0.51×10^(-10)m^(2)/s。患者术后第一次检查FA、ADC值相比于术后第二次检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左眼、右眼术前配对FA值分别提高0.04、0.03,左眼、右眼术前配对ADC值分别降低0.24×10^(-10)m^(2)/s、0.12×10^(-10)m^(2)/s。以上结果显示随着患者术后视力视野的恢复,FA值明显增加,ADC值逐步减低。以右眼为例,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与患者术后视觉通路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对于患者术前的视觉功能,其中视觉功能1级有0例,2级有16例,3级有5例,4级有1例。持续检查患者术后各个时期的视觉功能评分,所有患者视力评分呈降低趋势,视觉功能处于持续好转的过程中。术后第二次检查时,视觉功能1级有14例,2级有7例,3级有1例,4级0例。对患者双眼进行视觉功能评分,术前左右两眼FA值平均值和术前视力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弥散张量成像 视觉通路 预后
下载PDF
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的影响及疗效
6
作者 孙雪纯 李公豪 +2 位作者 彭中兴 尹德录 赵云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12-1417,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低危组(Gensini积分1~30分,n=112)、...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低危组(Gensini积分1~30分,n=112)、中危组(Gensini积分31~60分,n=156)及高危组(Gensini积分61~90分,n=92),再将每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冠心病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不同分组患者FGF-4、炎症因子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Braunwald分级)。结果治疗后,低危观察组和中危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FGF-4水平均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5),高危观察组较其对照组FGF-4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水平均低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低危观察组与中危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高危组观察组与其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升高FGF4水平,进而降低TNF-α、IL-2、IL-6炎症因子水平,发挥抗炎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GENSINI评分
原文传递
空心加压螺钉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蔚俊飞 朱海泉 孙晓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7-12,共6页
目的在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对比股骨颈动力交叉钉(FNS)和空心加压螺钉(CCS)的疗效,得出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分析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据固定方式将患者... 目的在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对比股骨颈动力交叉钉(FNS)和空心加压螺钉(CCS)的疗效,得出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分析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据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CCS组(31例)和FNS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长、股骨颈长度改变、手术后部分和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偏心距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FNS组术后部分及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均优于CCS组[(2.4±0.2)周vs.(6.2±0.3)周、(6.6±0.2)周vs.(10.6±0.3)周](P<0.05);两组股骨颈短缩长度FNS组短于CCS组{[3.8(3.3,4.3)]mm vs.[3.8(3.6,6.3)]mm}(P<0.05);FNS组偏心距变化小于CCS组{[0.6(0.4,0.7)]cm vs.[0.9(0.8,1.5)]cm}(P<0.05);FNS组Harris评分高于CCS组{[93(92,93)]分vs.[86(84,90)]分}(P<0.05);FNS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CCS组(3.2%vs.25.8%)(P<0.05)。两组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S可减少偏心距变化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允许术后早期下地负重,并在股骨颈长度维护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有所帮助,尤其在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空心加压螺钉 偏心距 HARRIS评分
下载PDF
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龚洁 王超 +2 位作者 麻晓晨 岳增翔 陈文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3604-3612,共9页
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一种不进行气管插管,用麻醉药物使患者的意识消失,但保留自主呼吸,患者对手术刺激应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的一种麻醉方式。随着麻醉技术和手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ERAS理念的推广,使得该麻醉方法应用在部... 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一种不进行气管插管,用麻醉药物使患者的意识消失,但保留自主呼吸,患者对手术刺激应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的一种麻醉方式。随着麻醉技术和手术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ERAS理念的推广,使得该麻醉方法应用在部分手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该麻醉方式既保留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相比,难度更高,对麻醉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此方法使患者更舒适无记忆的同时,又能使创伤应激反应最小,恢复快。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分析,现将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 自主呼吸 麻醉药物 呼吸道辅助工具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四肢骨折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天宇 杜晶晶 +3 位作者 李梦 李梦雅 李雪 陈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小儿骨折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择期四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2μg·kg^(-1)舒芬太尼行PCIA;试验组给予1.0 mg&...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小儿骨折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择期四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2μg·kg^(-1)舒芬太尼行PCIA;试验组给予1.0 mg·kg^(-1)艾司氯胺酮复合1.5μg·kg^(-1)舒芬太尼行PCIA。2组背景剂量:2 mL·h^(-1),单次剂量每次2 mL,锁定时间15 min,总量100 mL。比较2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面部表情、腿部活动、活动度、哭闹和可安慰性评估量表(FLACC)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入组40例,脱落1例,最终有39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40例,脱落2例,最终有38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术后2、4、6、12、24、48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4.75±0.93)、(2.50±0.97)、(1.75±0.93)、(2.06±1.18)、(1.13±0.62)和(0.50±0.63)分,对照组分别为(6.13±1.13)、(3.80±1.21)、(2.87±0.64)、(3.47±1.13)、(1.87±0.92)和(1.27±0.80)分,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25±0.45)和(1.47±0.52)分,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4.25±3.94)和(8.13±5.71)次,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量分别为(52.38±9.11)和(61.47±12.82)mL,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量分别为(88.81±14.31)和(94.60±5.93)mL,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头晕和恶心呕吐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5%和84.2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小儿骨折术后自控泵镇痛可降低术后疼痛强度,提高镇痛镇静效果,降低镇痛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注射液 舒芬太尼注射液 小儿骨科 术后镇痛 自控静脉镇痛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CYP17A1基因突变致17α羟化酶缺陷症1例
10
作者 王英 吴燕辉 +3 位作者 张美玉 骆培良 白华 袁迎第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1临床资料患者,31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因“身高持续增长31年、近1年身高增长2~3cm左右”于2022年7月30日至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要求进行骨龄测定。患者17岁时因“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无月经初潮”至当地医院就诊,考... 1临床资料患者,31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因“身高持续增长31年、近1年身高增长2~3cm左右”于2022年7月30日至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要求进行骨龄测定。患者17岁时因“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无月经初潮”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性发育异常?”,但未诊断明确,未予治疗。患者18岁时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疑诊“肾病综合征?”,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水肿消退,尿蛋白转阴,后未再服药及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羟化酶缺陷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CYP17A1基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杨腾 王国凤 +1 位作者 赵仁豪 王娜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首次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2周以内是否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分为发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首次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2周以内是否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分为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组(A组,40例)和未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组(B组,1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前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MI低于B组(P<0.01),而年龄、T2DM病程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比例高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是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BMI水平是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MI和既往消化道疾病史联合预测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AUC为0.887[95%CI(0.838~0.936),P<0.01],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0%与79.5%。结论BMI、年龄及既往消化道疾病史与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T2DM患者应用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治疗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胃肠道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H19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杨腾 王娜 +3 位作者 冯秀丽 张桐毓 郑之陈 王国凤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 探讨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表达及与T2DM合并OP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176例,根据双能X线测量的骨密度... 目的 探讨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表达及与T2DM合并OP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176例,根据双能X线测量的骨密度(BMD)分为单纯T2DM组(n=76)和OP组(n=10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lncRNAH19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H19对T2DM合并OP的诊断价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ncRNAH19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T2DM组比较,OP组女性占比、年龄、HbA1c、TC、TGF-β1升高(P<0.05),BMI、SUA、BMD、lncRNAH19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ncRNAH19表达与BMI、SUA、BMD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HbA_(1)c、TGF-β1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TC、TGF-β1、lncRNAH19是T2DM合并OP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ncRNAH19诊断T2DM合并OP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86.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GF-β1及有无OP是lncRNAH19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合并OP患者PBMCs的lncRNAH19表达降低,通过糖代谢、lncRNAH19/TGF-β1通路参与T2DM合并O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基于CTA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分布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13
作者 赵艺楠 顾艳 +1 位作者 刘颖 郭中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 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CTA轴位测量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特征参数(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和重塑指数)和斑块分布位置,根据斑块是否具有高危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溃疡等),将斑块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析两组斑块的特征与分布位置的差异。结果 根据斑块高危特征,144条颈动脉中高危组79条,低危组65条。两组间的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横断面分布位置中,高危组较低危组相比更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壁背侧(P=0.002),且分布在背侧的斑块,其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低危组更大(P<0.05);低危组更倾向于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外侧壁(P<0.01),且其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高危组小(P<0.05),而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重构方式及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的背侧,且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厚度、横断面积及斑块负荷越大,斑块越倾向于不稳定,而低危斑块倾向于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斑块易损性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分布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