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在修复骨缺损中对血管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建军 赵群 +2 位作者 孙鸿斌 韩冬 徐莘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在修复骨缺损中对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移植修复1.5cm桡骨缺损。分为5组:①BMP-2基因转染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BCB);...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在修复骨缺损中对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BMP-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移植修复1.5cm桡骨缺损。分为5组:①BMP-2基因转染细胞+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BCB);②未转染细胞+重组BMP-2+BCB;③对照基因转染细胞+BCB;④未转染细胞+BCB;⑤BCB。术后48、、12周行微血管墨汁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组织学等检测。结果术后4周,基因治疗组骨间血管的密度在周边区域较高,通常每一个骨小梁孔隙中都有一支新形成的小血管;透射电镜见成骨细胞总是毗邻血管内皮细胞而存在,并随着微血管的增生而逐渐向骨细胞发展;间质细胞VEGF表达明显增强。结论BMP-2基因治疗可通过上调VEGF表达,间接诱导移植骨血管化,对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基因治疗 血管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治疗与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军 傅永慧 +3 位作者 孙鸿斌 韩冬 王海义 徐莘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 [目的]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治疗与生长因子缓释方法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骨缺损,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植入转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含重组BMP-2的PLA/PCL缓释载体的复合物;C组植入单纯MSCs与PLA/PCL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A/PCL。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和骨密度等检测。[结果]A组体内植入4周后,成骨细胞和间质细胞呈BMP-2强阳性表达;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12周时骨缺损完全修复。C组成骨能力较弱,而D组则无新骨形成,残留骨缺损。[结论]BMP-2基因治疗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自 基因治疗 缓释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节段性骨缺损 缓释载体 修复 骨髓间质干细胞 体内植入
下载PDF
缺氧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华 王稚英 +1 位作者 姚琦 张立海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通过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探讨缺氧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传代培养乳SD大鼠颅盖骨细胞并建立缺氧模型。用台盼蓝染色法分别计数培养1、3、5、7天的细胞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与缺氧1、3、5... 目的:通过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探讨缺氧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传代培养乳SD大鼠颅盖骨细胞并建立缺氧模型。用台盼蓝染色法分别计数培养1、3、5、7天的细胞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与缺氧1、3、5天的细胞凋亡率。结果:缺氧组的细胞数少于正常氧组;对照组与缺氧1、3、5天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结论:缺氧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脊神经前后根的应用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梅晰凡 王伟 +1 位作者 秦书俭 郎东彪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方法 在 15例 (30侧 )成人脊柱标本上 ,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 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 目的 探讨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方法 在 15例 (30侧 )成人脊柱标本上 ,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 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合而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后根一般可分为 10~ 18小束 ,前根一般分为 6~ 11小束 ,其小束的直径是基本一致 ,数值较为恒定。结论 在高选择性手术 ,脊神经前后根的分束标准应尽量细 ,这样有利于准确切断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 ,一般前根达到 6~ 11小束 ,后根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神经根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诱导异位成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军 段景柱 +2 位作者 孙鸿斌 韩冬 徐莘香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直接及间接转染诱导异位成骨的效果和机制。方法1.将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直接注射到裸鼠肌内诱导成骨;2.Ad-BMP-2体外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后种植异种骨支架(BCB)植入裸...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直接及间接转染诱导异位成骨的效果和机制。方法1.将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BMP-2)直接注射到裸鼠肌内诱导成骨;2.Ad-BMP-2体外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后种植异种骨支架(BCB)植入裸鼠皮下。实验分为5组:①BMP-2基因转染细胞+BCB;②对照基因转染细胞+BCB;③未转染细胞+重组BMP-2+BCB;④未转染细胞+BCB;⑤BCB。术后行X线、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BMP-2基因诱导下的成骨方式及成骨机制。结果1.裸鼠肌内注射后有异位成骨,其主要为软骨化骨。2.Y染色体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示踪植入细胞命运,见部分转基因细胞直接参与成骨;骨钙素免疫组化检测见基因表达产生的BMP-2诱导宿主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结论BMP-2基因转染的hBMSC不仅作为运载生长因子的工具,而且直接参与成骨,但BMP-2的诱导趋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腺病毒 骨再生
下载PDF
缺氧对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琦 张元和 +1 位作者 姜华 王继芳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人成骨细胞,探讨缺氧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手术中取得的成人髂骨骨块,使用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当细胞传至第2代时,建立成骨细胞缺氧模型,用MTT法观察各组成骨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用骨... 目的: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人成骨细胞,探讨缺氧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手术中取得的成人髂骨骨块,使用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当细胞传至第2代时,建立成骨细胞缺氧模型,用MTT法观察各组成骨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用骨钙素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骨钙素含量;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两组培养前3d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光密度值作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细胞增殖活力较缺氧组强;缺氧组细胞VEGF的光密度值及骨钙素含量均高于正常组。结论:缺氧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缺氧(1—3d)诱导成人成骨细胞VEGF的高表达并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缺氧诱导成骨细胞VEGF的表达及其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华 王稚英 +2 位作者 姚琦 刘洪臣 张立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对成骨细胞分化 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传代培养乳SD大鼠颅盖骨细胞并建立缺氧模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的表 达;骨钙素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 目的:研究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对成骨细胞分化 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传代培养乳SD大鼠颅盖骨细胞并建立缺氧模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的表 达;骨钙素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含量。结果:在培养的前3d,缺氧组细胞VEGF的光密度值及骨钙素含量均高于 对照组。结论:缺氧(1~3d)诱导成骨细胞VEGF的高表达并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化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支架协同纤维蛋白凝胶运载BMP-2基因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军 王恩波 +6 位作者 孙鸿斌 韩冬 王欢 白伦浩 李雷 刘学勇 徐莘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5-349,共5页
将BMP-2腺病毒载体(Ad-BMP-2)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后复合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移植修复骨缺损。于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 cm骨缺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Ad-BMP-2+纤维蛋白凝胶+PLA/PCL;B组:重组BMP-2+纤... 将BMP-2腺病毒载体(Ad-BMP-2)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后复合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支架,移植修复骨缺损。于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 cm骨缺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Ad-BMP-2+纤维蛋白凝胶+PLA/PCL;B组:重组BMP-2+纤维蛋白凝胶+PLA/PCL;C组:对照基因(Ad-Lacz)+纤维蛋白凝胶+PLA/PCL;D组:纤维蛋白凝胶+PLA/PCL。结果表明,术后12周A组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其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C、D两组均不能产生骨性愈合。PLA/PCL协同纤维蛋白凝胶运载BMP-2基因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治疗 组织工程 骨愈合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BMP-2转基因诱导成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正 刘丹平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5年第2期37-41,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具有成骨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腺病毒载体介导的BMP2转基因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BMP2转基因诱导成骨手段。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有关英文文献,从BMP2腺病毒载体及其介导的BMP2转基因基本途径、成骨诱... 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具有成骨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腺病毒载体介导的BMP2转基因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BMP2转基因诱导成骨手段。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有关英文文献,从BMP2腺病毒载体及其介导的BMP2转基因基本途径、成骨诱导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重点回顾了近五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前景进行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介导 BMP-2 诱导成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细胞分化 间充质细胞 转基因方法 分化潜能 英文文献 基本途径 成骨诱导 研究所
下载PDF
胎盘因子对冷应激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国贤 肖志洁 +1 位作者 刘丹平 王晨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胎盘因子 (PF )对冷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超滤法从健康产妇胎盘中提取PF ;强迫小鼠在 ( 10± 0 .5 )℃水中游泳制备冷应激模型 ;检测免疫器官重量、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E花环形成率、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目的探讨胎盘因子 (PF )对冷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超滤法从健康产妇胎盘中提取PF ;强迫小鼠在 ( 10± 0 .5 )℃水中游泳制备冷应激模型 ;检测免疫器官重量、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E花环形成率、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活性。结果PF能明显改善冷应激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抑制 ,使脾脏重量及脾脏溶血空斑形成增多 ,E花环形成率及T淋巴细胞转化提高 ,并使IL 2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因子 应激 溶血空斑 E花环 淋巴细胞转化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可否为简便高效的技术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品端 王伟 梅晰凡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38-40,i001,共4页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一般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本实验观察了采用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方法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6~...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一般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本实验观察了采用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方法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6~8周龄的SD大鼠,雌雄不限,从其股骨、胫骨中取材,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用剪刀分别剪去股骨胫骨的两端,暴露骨髓腔,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Dulbecco改良培养基从骨髓腔中冲出骨髓于平皿中,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培养基培养,用消化控制及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生长状态,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贴壁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椭圆型、短梭型、长梭型、多角型等。纯化、扩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型,第6代前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传代周期为7d,每次传代时细胞活力测定均>97%,传代后24h内贴壁率99%。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第3代细胞均匀表达CD54(ICAM-1)、纤维连接蛋白。结论:实验建立了一种可行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纯化、扩增方法。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细胞活力强,生物学性状稳定。本实验通过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要求低等优点,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大鼠 分离培养
下载PDF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阳 王岩峰 +2 位作者 屠冠军 张元和 董明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近十几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目前已在脊髓损伤患者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气管切开是预防、治疗高位截瘫呼吸系统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如何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 近十几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目前已在脊髓损伤患者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气管切开是预防、治疗高位截瘫呼吸系统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如何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气管切开的时机,以达到降低死亡率,提高高位截瘫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时机 脊髓损伤患者 呼吸系统并发症 颈髓 急性 高位截瘫 治疗效果 降低死亡率
原文传递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健 席焕久 +1 位作者 张元和 韩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20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注射内毒素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 mg/k...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20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注射内毒素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 mg/kg。B组(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注射后24h、72h、7d、14d及21d,进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及血脂测定,21d取股骨头和肝脏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用药后24h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血脂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用药后72h、7d、14d及21d,持续异常,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21d时病理切片见股骨头骨细胞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引起血栓前状态,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血液流变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及其诊断学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冬 席焕久 +5 位作者 张元和 李建军 孙鸿斌 王健 刘冬梅 王国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栓前状态的出现及其诊断学意义。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0只。A组 :间隔 2 4h耳缘静脉内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每次 4 0 μg kg。B组 :注射方法同A组 ,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立即注射一...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栓前状态的出现及其诊断学意义。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0只。A组 :间隔 2 4h耳缘静脉内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每次 4 0 μg kg。B组 :注射方法同A组 ,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立即注射一次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C组 :一次耳缘静脉内注射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D组 :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注射后 2 4h、7d及 2 1d ,进行血小板、血脂和血浆粘度测定 ,2 1d取股骨头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A及B组用药后 2 4h血小板计数减少 (P <0 0 1) ,血浆粘度、血脂升高 (P <0 0 1) ,用药后 7d、2 1d ,A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 ,B组持续异常 ,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C组用药后 7d及 2 1d血小板降低 (P <0 0 1)、血浆粘度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B组 2 1d股骨头病理切片见骨细胞变性、坏死 ,较A、C组为重。结论 激素通过增强由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内毒素
下载PDF
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促进伤口的愈合(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建中 王伟 罗永湘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9-181,F0003,共4页
背景:生长因子开创了伤口愈合研究与应用的新纪元,祖国医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尚在探索中。目的:用中药白芨胶作为外源性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的载体,观察促进大鼠伤口愈合的作用。设计: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活性鉴定采用单... 背景:生长因子开创了伤口愈合研究与应用的新纪元,祖国医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尚在探索中。目的:用中药白芨胶作为外源性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的载体,观察促进大鼠伤口愈合的作用。设计: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活性鉴定采用单一样本观察;观察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对伤口愈合的作用采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深圳市布吉人民医院骨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骨科。材料:90~120d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80g;牛精液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1mg/支,冻干制剂。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12在深圳市布吉人民医院骨科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实验分两部分进行:①将生理盐水、白芨胶、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及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白芨胶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对鸡胚背根神经节的影响。②选用SD大鼠40只,分为4组,每组大鼠均为10只。空白对照组,伤口不用药;白芨胶组、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白芨胶组,在各大鼠背部切取2cm的切口,分别给予外用白芨胶、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及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白芨胶,用药1次/d。在用药后第3天及第10天测量伤口面积,并用图像分析仪计算伤口面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渗出类型和数量,并观察伤口愈合时间。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活性鉴定。②伤口愈合速率的观察。③伤口愈合时间观察。④光镜组织学观察。结果:①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活性鉴定:鸡胚背根神经节培养24h后,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与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白芨胶的稀液倍数以1∶106~1∶108神经节周围有突起生长反应最明显。而生理盐水及白芨胶,均未见神经节有突起生长。②伤口愈合速率的观察: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白芨胶组伤口愈合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白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白及 伤口愈合 白芨胶
下载PDF
改良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免疫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长江 王伟 +2 位作者 李宏义 李政 高志安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供体组(实验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供体组(对照组)15只。另取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 目的观察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供体组(实验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供体组(对照组)15只。另取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受体组15只,新鲜异体神经受体15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1cm长缺损,用供体组的两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神经分别与相应受体组进行移植物桥接。植入4周后,将移植段取出,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记数上述CD4+、CD8+淋巴细胞变化。结果CD4+、CD8+淋巴细胞变化新鲜异体神经组明显多于冻融法联合改良化学法(P<0.01)。结论经冻融联合改良化学法制备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具有免疫原性低,作为同种神经移植物不会被排斥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坐骨神经 周围神经 神经移植 排异反应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改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神经分束的应用解剖(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梅晰凡 王伟 +1 位作者 秦书俭 张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78-180,共3页
背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的神经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分束越多越利于电刺激选择,利于准确地切断阈值低的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也越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根中的感觉神经纤维。目的:根据限制性和高选择性脊神经... 背景: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中前后根的神经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分束越多越利于电刺激选择,利于准确地切断阈值低的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也越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根中的感觉神经纤维。目的:根据限制性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要求,对脊神经前后根进行显微解剖,确定神经小束的分束标准和数目,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新的手术标准。设计:以成人尸体标本为观察对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和锦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对象:实验于1999-12在锦州医学院解剖学实验室进行。以志愿捐献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为观察对象,男11具,女4具,生前均签署志愿捐献书。方法:①在15具(30侧)成人脊柱标本上,对L1~S2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②取新鲜尸体的L5脊神经前后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将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3个部位切片,分别测定神经纤维总数、引起痉挛的Ia类神经纤维的数目及其占神经纤维总数的百分率,比较3个部位Ia类神经纤维的分布规律和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脊神经根神经分束情况及神经小束的直径。②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计数100μm2神经纤维总数及Ia类神经纤维占神经纤维总数的百分率。结果:①脊髓圆锥部脊神经根是由根丝逐步汇合而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后根一般可分为10~18小束,前根一般分为6~11小束,其小束的直径是基本一样,数值较为恒定。②脊神经后根起始部、中间部和椎间孔外部计数100μm2总的神经纤维数为(3243±143)根,Ia类神经纤维为(1702±85)根,占总神经纤维数的52.5%。Ia类神经纤维在后根内呈均匀分布,没有集中分布区。结论:改良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的最大特点即脊神经前后根的分束标准应尽量细,这样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 神经根 显微解剖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成年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梅晰凡 王伟 +1 位作者 刘品端 刘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和条件,为神经细胞的再生和脊髓内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和条件,为神经细胞的再生和脊髓内移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鼠龄1个月SD大鼠1只,拉颈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除去骨周围的肌肉组织,剪开骨两端,显露骨髓腔,以IMDM培养液从一端冲洗骨髓腔,将骨髓冲到平皿中,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传至第5代的骨髓基质细胞用于实验。诱导前24h先用含1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的DMFM培养液培养,以促进细胞分裂,然后用神经生长因子作诱导剂,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丝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等特异性标志物情况。结果:①原代和传代培养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情况:原代培养2~4d细胞处于静止状态。第五六天可见有贴壁细胞开始伸展为椭圆型、短梭型、长梭型等,这些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4天骨髓基质细胞基本铺满瓶底,此时即可传代。传代后2~4d第1代细胞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第5天开始缓慢增殖,约在第8天长满瓶底,传代周期为六七天。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2h后,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胞体变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12h后,部分细胞分化,胞体向胞核收缩呈锥形,类似神经细胞,细胞突起之间呈渐进性变化,但无明显增殖现象。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后的鉴定和转化率的测定:神经样细胞的胞体与突起,神经元烯醇化酶(γ-γ)和神经丝蛋白染色呈强阳性,而未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为阴性。定量计数分析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γ-γ)为(69.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生物医学工程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 骨髓细胞/细胞学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应用新型可降解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伟 刘品端 +1 位作者 梅晰凡 智晓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4036-403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的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Poly(DL-lactide-co-ε-caprolac-tone)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Poly(DL-lactide-co-ε-caprolactone)用特殊方法制成长10mm,内径1.3mm,壁厚0.5mm的神经套管。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 目的:探讨新型的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Poly(DL-lactide-co-ε-caprolac-tone)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Poly(DL-lactide-co-ε-caprolactone)用特殊方法制成长10mm,内径1.3mm,壁厚0.5mm的神经套管。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实验组用Poly(DL-lactide-co-ε-caprolactone)神经套管,对照I组用自体神经移植,对照II组用硅胶管桥接。3组均修复5mm长坐骨神经缺损,术后3个月分别观察3组大鼠的足跟溃疡时间、步态、关节活动,计算坐骨神经指数(sciaticnervefunctionindex,SFI),测量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并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规ABC法),以及运动终板的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各组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和传导速度与对照I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E染色显示神经套管桥接处神经结构连续性良好,移植段可见神经纤维通过,同时可见新生的血管。S-100免疫反应阳性的雪旺氏细胞沿神经纤维分布成条带状。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加深,于腓肠肌的中上部形成终板带,经结合镀银染色可见再生神经束及发出的分支与运动终板相连。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接近正常的运动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生物相容性材料 大鼠
下载PDF
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BMP2^+-IRES-hrGFP-1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正 刘丹平 +2 位作者 蒲勤 郭韬 张男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4,10,共5页
目的 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 -BMP2 + -IRES -hrGFP - 1,为构建表达具有抗原表位标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BMP - 2 ) ,并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 tein ,GFP)报告分子的腺病毒真... 目的 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 -BMP2 + -IRES -hrGFP - 1,为构建表达具有抗原表位标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2 ,BMP - 2 ) ,并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 tein ,GFP)报告分子的腺病毒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打下基础。方法 对目的基因供体质粒pcDNA3-BMP2携带的BMP2基因测序和序列内部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进行分析,利用PCR (polymeraschainreaction ,PCR)技术对pcDNA3-BMP2携带的BMP2基因突变,以去除翻译终止密码子后的基因序列并添加新的酶切识别位点XhoⅠ。测序检测突变情况,将突变后的BMP2基因(BMP2 + 基因)定向连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 -IRES -hrGFP - 1,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鉴定获得的重组质粒。结果 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图谱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pShuttleCMV BMP2 + IRES hrGFP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穿梭载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