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教师的影响力与诱导性育人途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建国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72,共2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指出,1989年的动乱,既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气候使然,也是教育的严重失误。反思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笔者认为,发挥教师的特殊影响力,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辩证关系,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指出,1989年的动乱,既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气候使然,也是教育的严重失误。反思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误,笔者认为,发挥教师的特殊影响力,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辩证关系,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行为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力是指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以某个个体品质的特定优势来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根据影响力的性质可分为两种:非自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所谓非自然性影响力是由社会组织或群体赋予个人的权力、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全文增补中
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教改的必然要求
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85年第2期46-49,共4页
(一)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问题。随着高等学校所承担的任务日益加重,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将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长期以来,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人员的单位所有制、... (一)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问题。随着高等学校所承担的任务日益加重,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将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长期以来,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人员的单位所有制、“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等方面。这些弊端所造成的主要后果是: 1.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坏干,工资一样提,职称一起升,奖金同样得。这就束缚了教师队伍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教师聘任制 教学效果 人事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 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 系主任 平均主义 科学管理
下载PDF
坚持不懈,逐步完善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
3
作者 饶开芹 马寿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87年第3期35-37,共3页
1984年,我校在定编定员、制订各级干部岗位责任制和各级各类教师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教学、科研、政工、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改革。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效益,必须打破师资管理上的... 1984年,我校在定编定员、制订各级干部岗位责任制和各级各类教师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教学、科研、政工、后勤等各方面的管理改革。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效益,必须打破师资管理上的“大锅饭”和“人员单位所有”。于是产生了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务聘任制 教师聘任制 中青年教师 教师队伍 岗位责任制 高校 积极性 管理改革 教学质量 师资管理
下载PDF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才
4
作者 马寿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88年第3期35-36,共2页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既德才兼备,又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较长时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多偏重智育,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后果是比较明显的。去年我们进行了毕业生质量调查,社会反馈信...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既德才兼备,又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较长时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多偏重智育,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后果是比较明显的。去年我们进行了毕业生质量调查,社会反馈信息表明,相对来说,近几届毕业生最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是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而且正是这些方面的弱点影响了他们智能的发挥。至于在校学生在学风、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众所周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健康 当代大学生 社会需要 心理品质 身心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毕业生 实践要求 选拔人才 思想政治素质
下载PDF
略论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及其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5
作者 李信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8,共4页
教育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及其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此做进一步的分析,并着重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纵向与横向结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经济结构 教育结构
全文增补中
工科本科专业教育计划结构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李信 饶开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39,共3页
教育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其任务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依据课程为核心,制定和实施以反映智育培养要求为主的教学计划,缺少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所制定和实施的综合教育计划。在... 教育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其任务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依据课程为核心,制定和实施以反映智育培养要求为主的教学计划,缺少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所制定和实施的综合教育计划。在过去的教学计划中,不仅德育和体育被挤压到一两门课程的次要地位,而且培养目标和各课程的关系不明确,技能和智能培养的要求也未充分体现。显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计划 理工科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