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氨基半乳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宏涛 陈国民 《肝脏》 2004年第3期209-210,共2页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肝细胞膜 半乳糖胺 首次发现 细胞毒作用 软骨 肝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糖胺聚糖 谷胱甘肽
下载PDF
食物过敏儿童肠道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燕 黎海芪 +2 位作者 阳文琳 陈国民 瞿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通过双糖吸收试验评价食物过敏儿童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研究对象食物过敏患儿及正常儿童各19例,平均年龄(8·1±1·7)个月。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研究对象口服测试液... 目的通过双糖吸收试验评价食物过敏儿童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研究对象食物过敏患儿及正常儿童各19例,平均年龄(8·1±1·7)个月。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研究对象口服测试液2ml/kg(每100ml测试液含5g乳果糖(L)和2g甘露醇(M))后,5h内尿中甘露醇和乳果糖的浓度,并计算乳果糖和甘露醇尿中排出率及其比值(L/M)。结果食物过敏儿童5h尿中L/M(0·18±0·06)较正常儿童(0·05±0·03)显著增高(P<0·001)。其原因可能是患儿乳果糖透过肠粘膜被吸收入血增加,而甘露醇透过肠粘膜被吸收入血正常或略有下降。结论HPLC检测肠道通透性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是临床评价小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用方法。食物过敏儿童肠道屏障功能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肠粘膜通透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乳果糖 甘露醇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倪艳 周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功能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肝细胞移植的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移植 肝移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细胞黏附对干扰素、5-氟尿嘧啶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胡文艳 高建 +6 位作者 李璇 田绿 彭湃澜 王峰 高昌益 任红 唐开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作用对干扰素、5-氟尿嘧啶(5-Fu)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HepG2、HEK293细胞株,常规96孔板培养细胞,分为空白不加药(A组)、多聚赖氨酸包被预处理+贴壁后加药(B组)、贴壁后加药(C组)、未贴壁就加药(D组)、未贴壁就...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作用对干扰素、5-氟尿嘧啶(5-Fu)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HepG2、HEK293细胞株,常规96孔板培养细胞,分为空白不加药(A组)、多聚赖氨酸包被预处理+贴壁后加药(B组)、贴壁后加药(C组)、未贴壁就加药(D组)、未贴壁就加药和Fn抗体(E组)。选用干扰素、5-Fu分别作用各组细胞,MTT法测定各组增殖抑制率和DNA Fragmentation ELISA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素诱导各组PKR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经多聚赖氨酸包被预处理后,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弱,MTT法显示抑制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27.24±31.77)%、(39.04±14.88)%(P<0.05);5-Fu作用G2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30.61±11.26)%、(32.94±20.93)%(P<0.05);干扰素作用293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32.02±23.48)%、(46.22±25.20)%(P<0.05);5-Fu作用293细胞,B、C组抑制率分别为(14.07±21.91)%、(31.61±31.49)%(P<0.05)。DNAFragmentationELISA示凋亡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425±0.038)、(0.535±0.039)(P<0.05);5-Fu作用G2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337±0.016)、(0.417±0.075)(P<0.05);干扰素作用293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394±0.033)、(0.499±0.018)(P<0.05);5-Fu作用293细胞,B、C组凋亡率分别为(0.406±0.024)、(0.504±0.069)(P<0.05)。而阻断纤维黏连蛋白(Fn),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MTT法显示抑制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49.90±11.90)%、(66.86±24.66)%(P<0.05);5-Fu作用G2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45.96±21.27)%、(68.76±31.41)%(P<0.05);干扰素作用293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58.98±32.96)%、(76.72±21.69)%(P<0.05);5-Fu作用293细胞,D、E组抑制率分别为(47.02±26.84)%、(62.60±29.79)%(P<0.05)。DNAFragmentationELISA示凋亡率:干扰素作用G2细胞,D、E组凋亡率分别为(0.699±0.023)、(0.801±0.040)(P<0.05);5-Fu作用G2细胞,D、E组凋亡率分别为(0.581±0.023)、(0.721±0.027)(P<0.05);干扰素作用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药物敏感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包装信号ε研究进展
6
作者 陶鹏 唐霓 黄爱龙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包装信号ε(epsilon)的结构、变异、功能和研究意义作了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包装 研究进展 反转录 结构 变异 功能
下载PDF
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7
作者 贾蓓 黄爱龙 +1 位作者 陈压西 阮雄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937-940,共4页
现从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学、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药物干预试验等方面综述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
关键词 疱疹病毒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细菌多药外排系统及其研究方法的进展(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贾蓓 黄文祥 黄爱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3-210,共8页
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多药外排泵可将多种结构无关药物排出,本文综述了细菌主要外排泵包括初级和次级转运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外排蛋白结构与药物识别和转运上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对外排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的方法,包括定... 位于细菌细胞膜上的多药外排泵可将多种结构无关药物排出,本文综述了细菌主要外排泵包括初级和次级转运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外排蛋白结构与药物识别和转运上的关系;同时总结了对外排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主要的方法,包括定点诱变、螺旋空间排列和结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外排泵 多药耐药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脂类分子内佐剂Th/CTL多表位肽体内诱导HLA-A2转基因鼠HBV特异性CTL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任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探索如何在体内启动对外源性合成肽抗原的HLAⅠ类分子限制性CD8+T细胞应答。方法应用分子设计方法设计、合成基于免疫优势性HBcAg CTL表位、PreS2 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表位的多肽,并在氨基端导入脂类分子内佐剂,分别与以... 目的探索如何在体内启动对外源性合成肽抗原的HLAⅠ类分子限制性CD8+T细胞应答。方法应用分子设计方法设计、合成基于免疫优势性HBcAg CTL表位、PreS2 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表位的多肽,并在氨基端导入脂类分子内佐剂,分别与以完全弗氏佐剂(CFA)和不完全弗氏佐剂(IFA)乳化的多肽抗原相比较,在HLA-A2转基因小鼠体内对其诱导T细胞Th1型极化、CD8+CTL扩增及CD8+CTL介导的HBV特异性细胞毒活性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含脂质分子内佐剂的Th/CTL多表位肽可在HLA-A2转基因小鼠体内诱导强而有效的Th1型极化和CD8+CTL扩增及HBV特异性CD8+CTL介导的细胞毒活性,其免疫原性显著高于CFA和IFA乳化的多肽(P<0.05);而后二者其免疫原性未见显著差异。结论Th/CTL多表位肽设计并引入脂质分子内佐剂是在体内有效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并降低抗原制剂毒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TL 治疗性多肽 表位 分子内佐剂
下载PDF
HBV X蛋白和HCV核心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臻 陈国民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1-444,共4页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可通过影响肝细胞内信号传导及细胞凋亡等机制,调节某些基因的转录及表达,参与HCC的发生,两者可能存在协同致癌作用。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肝细胞
原文传递
HMGB1在脓毒症中的致病机制及靶向治疗前景 被引量:19
11
作者 饶小龙 孙航 吴传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8-461,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近年来,因发现其在脓毒症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胞浆中HMGB1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坏死细胞释放,其本身可...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近年来,因发现其在脓毒症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胞浆中HMGB1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坏死细胞释放,其本身可作为炎症介质并通过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刺激多种炎症介质释放,使机体炎症反应增强。HMGB1随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其靶向治疗有望在脓毒症临床治疗中取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致病机制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超玄 孙航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4-794,共11页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人们为研究基因的功能和寻找新的治疗人类疾病的靶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因打靶和基因捕获是两种通过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构建基因敲除小鼠的技术。基因打靶通过同源重组替换内源基...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人们为研究基因的功能和寻找新的治疗人类疾病的靶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因打靶和基因捕获是两种通过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构建基因敲除小鼠的技术。基因打靶通过同源重组替换内源基因从而敲除目的基因,而基因捕获则有启动子捕获和polyA捕获两种方法对目的基因进行敲除。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基因敲除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包括Cre/loxP系统、CRISP/Cas9系统以及最新的ZFN技术和TAILEN技术,都有望取代传统基因敲除手段。文中简要阐述了如今新出现的几种基因敲除小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基因靶向 基因敲除技术 同源重组 胚胎干细胞
原文传递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静 王姣焦(综述) 孙航(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深部真菌感染(DFI)是临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深部真菌感染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提高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临床应寻找早期快速、... 深部真菌感染(DFI)是临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深部真菌感染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提高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临床应寻找早期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随着医疗技术迅猛发展,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其早期诊断方法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本文就目前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DFI) 早期诊断 分子生物学 血清学
下载PDF
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插入突变体的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古柏燕 任红 张定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研究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进程相关的两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插入变异体的免疫学性状,以阐明在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体外PCR诱变方法,构建重组HBsAg的插入突变体... 目的研究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进程相关的两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插入变异体的免疫学性状,以阐明在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体外PCR诱变方法,构建重组HBsAg的插入突变体;借助EB病毒载体pCEP4和逆转录病毒载体PXT1将重组插入变异S基因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利用ELISA及Westernblot方法,探讨变异抗原与抗HBs的结合力。结果(1)构建了HBsAg的插入突变体(分别在HBsAg的第122位与123位氨基酸间插入Arg,Ala和第123位与124位氨基酸间插入Arg,Gly,Ala)的真核表达载体;(2)将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最终建立了能表达野生型和变异型HBsAg的HepG2细胞系;(3)这些细胞系能在体外稳定地连续传代培养;(4)野生型HBsAg可与抗HBs结合,变异型HBsAg不能与抗HBs结合。结论研究表明这两种插入变异体影响了HBsAg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失去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结合力,因而可能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而持续存在于体内形成慢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HBV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突变体 插入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在肝再生增强因子免疫抑制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桃 刘杞 +3 位作者 孙航 王娜 石小枫 李小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体外活化的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增殖、分化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LR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分离... 目的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体外活化的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增殖、分化及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ALR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onA刺激组(ConA组)和人ALR(hALR)干预组(ConA+hALR组)。ConA组和ConA+hALR组分别给予ConA(5μg/mL)和hALR(30μg/mL)处理,对照组不处理。各组作用60 h后,2-对磺酸基苯基-3-(4,5-二甲基噻唑)-5-(3-羧甲氧基苯基)-二氢四唑嗡盐[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 salt,MTS]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和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各组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浓度。结果 hALR能明显抑制ConA活化的PBMCs的增殖(P<0.01);与ConA组和Control组相比,hALR能显著增加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P<0.01)和FoxP3 mRNA的表达(P<0.01),并且hALR能够解除ConA引起的Treg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P<0.01)。此外,与ConA组和Control组相比,ConA+hALR组上清中TGF-β1和IL-10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hALR可以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促进TGF-β1和IL-10的产生,从而达到免疫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小星 吴传新 +3 位作者 孙航 龚建平 刘杞 郭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4-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高迁移族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LPS(100 ng/mL)组及LPS(100 ng/mL)+EP(5 mmol/L)组,刺激后0、6、12、18、24、30、36 h提取总RNA...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高迁移族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LPS(100 ng/mL)组及LPS(100 ng/mL)+EP(5 mmol/L)组,刺激后0、6、12、18、24、30、36 h提取总RNA及胞质胞核蛋白,用RT-PCR法测细胞培养液中HMGB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测胞质和胞核HMGB1蛋白含量;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HMGB1、TNF-α和IL-6的含量;用免疫细胞化学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HMGB1的转位分布。结果:LPS+EP组HMGB1 mRNA基因表达于24、36、48 h比LPS组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示,LPS+EP组HMGB1蛋白含量胞质明显低于LPS组,而胞核明显高于LPS组;ELISA结果示,LPS+EP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低于LPS组;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示,LPS+EP组细胞质内绿色荧光染色明显弱于LPS组,细胞核内绿色荧光染色明显强于LPS组。结论:EP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的表达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LPS 丙酮酸乙酯
下载PDF
登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但妍(综述) 郑建(审校) 黄爱龙(审校)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07年第6期181-185,共5页
登革病毒是一种蚊媒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属,所致疾病主要有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I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在临床上,登革热主要表现为高热... 登革病毒是一种蚊媒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属,所致疾病主要有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I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在临床上,登革热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同时伴有白细胞减少;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是登革热的严重类型,多发生于登革热地方流行区的当地居民,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登革病毒 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 蚊媒急性传染病 FEVER 肌肉关节痛 白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槐耳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作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8
作者 李锴 吴传新 +1 位作者 王娜 孙航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864-1869,1877,共7页
目的对槐耳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文献,运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改良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 目的对槐耳颗粒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系统评价的文献,运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改良的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量表和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总样本量8040例。在报告质量的27个条目中完全符合的比例分别为66.67%、62.96%、66.67%和70.37%。AMSTAR2量表显示4篇文献质量均为极低。GRADE系统工具评价显示中等质量证据9个,低等质量证据8个,极低质量证据18个。结论目前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在报告完整性、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的证据强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耳颗粒 原发性肝癌 PRISMA声明 AMSTAR2量表 GRADE工具 系统评价再评价
下载PDF
miRNA在脓毒症细胞焦亡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慧玲 孙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5-930,共6页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焦亡密切相关。miRNA执行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周期、凋亡和分化等。最近... 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焦亡密切相关。miRNA执行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周期、凋亡和分化等。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在调节细胞焦亡中发挥了重要功能,细胞焦亡是一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许多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miRNA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焦亡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参与脓毒症的调控。本文就miRNA在脓毒症细胞焦亡中的调控和功能进行总结,为脓毒症细胞焦亡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细胞焦亡 MIRNA
下载PDF
LPS通过P38MAPK-CBP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和释放HMGB1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林祥 孙航 +3 位作者 吴传新 龚建平 刘杞 郭晖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目的检测LPS刺激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和相关信号分子P38 MAPK、NF-κB、CBP的表达,探讨脓毒症时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 目的检测LPS刺激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MGB1和相关信号分子P38 MAPK、NF-κB、CBP的表达,探讨脓毒症时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采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在不同的时间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相关信号分子P38 MAPK、NF-κB、CBP的变化,ELISA检测培养上清HMGB1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培养细胞HMGB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质和胞核内HMGB1的含量。结果随着LPS的刺激,胞质内P38 MAPK的绿色荧光逐渐增强,NF-κB的绿色荧逐渐减弱,而胞核内NF-κB绿色荧光逐渐增强,CBP的绿色荧光逐渐增强,3者均于刺激后6 h达高峰。LPS刺激后12~48 h培养细胞胞质和上清中HMGB1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12~24 h胞核内HMGB1含量逐渐减少,36 h后又逐渐增多,各不同时间点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细胞内HMGB1 mRNA表达在LPS刺激后0~12 h无明显变化,24、36和48 h明显增高,与0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PS通过依次激活巨噬细胞内信号分子P38 MAPK、NF-κB及CBP来诱导HMGB1的合成、转位和释放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