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卡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71
1
作者 韩宝惠 修清玉 +14 位作者 王慧敏 沈洁 顾爱琴 罗以 白春学 郭述良 刘文超 庄志祥 张阳 赵怡卓 姜丽岩 施春雷 金波 周建英 金先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4-859,共6页
目的比较泰素、卡铂(TC)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与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126例晚期初治NSCLC患者入组... 目的比较泰素、卡铂(TC)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商品名恩度@)与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共126例晚期初治NSCLC患者入组,TC联合恩度治疗组63例,TC对照组63例。所有入组患者在研究结束后继续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死亡。结果恩度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9.3%,对照组的ORR为23.0%(P=0.078)。恩度治疗组和对照组24周的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3%和58.8%(P=0.017),疾病进展风险比为0.35(95%置信区间0.13~0.90,P=0.030)。恩度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1个月和6.3个月(P〉0.05)。恩度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mOS)为17.6个月(95%CI为13.4—21.7个月),对照组为15.8个月(95%CI为9.4—22.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LCSS患者量表)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在完成2个周期和3个周期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恩度治疗组完成1个周期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6),表明恩度治疗组在治疗初期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恩度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TC联合恩度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降低早期疾病进展风险比(24周),提高ORR(P=0.078)。TC联合恩度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好,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效果 恩度 紫杉醇 卡铂
原文传递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学论教视角 被引量:61
2
作者 王春杨 敖敏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第2期80-85,共6页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完善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问题表现为...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完善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问题表现为:评价理念滞后于现代教学观,指标设计体现"以教论教";评价指标设计缺乏科学性,导向功能薄弱;评价指标的可测性不强,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在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理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应从"以教论教"向"以学论教"转变。同时,提出以学论教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学术性、互动性、成长性、差异性、导向性和可测性等原则,并基于学生为本视角,构建了可供参考的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发展性 课堂教学评价 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高天敏 周全昌 +6 位作者 黄仕聪 舒成 罗黎 陈家华 余小容 李程旭 代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4514-451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为3组:治疗A组60例,利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治疗B组58例,行缩唇-鼓腮-腹式呼吸训练;对照组58例行常规内...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为3组:治疗A组60例,利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治疗B组58例,行缩唇-鼓腮-腹式呼吸训练;对照组58例行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A组训练前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增加,生活质量评分(QOL)减少(P<0.0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训练前后比较:QOL减少(P<0.01),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增加,QOL减少(P<0.01);治疗B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QOL减少(P<0.01),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基于此设备具有便捷的优点,在基层及肺康复大型设备不足的医院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 肺康复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马晓薇 罗永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4-906,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临床感染、标本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同时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当PCT<0.5ng/ml,真菌感染组36例占73.47%,细菌...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临床感染、标本培养结果阳性的患者,同时半定量免疫色谱法测定PCT。结果当PCT<0.5ng/ml,真菌感染组36例占73.47%,细菌感染组5例占9.62%;当PCT≥0.5ng/ml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90.38%,特异度为73.47%,阳性预测值78.33%,阴性预测值87.8%,PCT<0.5ng/ml可高度提示真菌感染。结论对于有临床感染征像的患者,PCT<0.5ng/ml时,高度提示真菌感染;PCT可以作为真菌与细菌鉴别的一个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5
5
作者 陈家华 郭述良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予以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吸入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吸烟稳定期COPD患者按入院先后交替分入常规治疗组(n=46),男40人,女6人,年龄(61.7±9.3)岁;18...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予以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吸入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吸烟稳定期COPD患者按入院先后交替分入常规治疗组(n=46),男40人,女6人,年龄(61.7±9.3)岁;18μg噻托溴铵观察组(n=45),男40人,女5人,年龄(63.4±8.5)岁;32μg噻托溴铵观察组(n=43),男39人,女4人,年龄(63.2±9.0)岁,3组予以相同常规治疗,18μg噻托溴铵观察组给予18μg/日噻托溴铵,32μg噻托溴铵观察组给予32μg/日噻托溴铵。治疗持续12w,在治疗开始后1d、1w、4w、8w、12w等不同观察时间点观测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困难较治疗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常规治疗组较,2观察组治疗后的圣乔治呼吸功能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与过度呼吸困难指数(transition dyspnea index,T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2μg噻托溴铵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18μg噻托溴铵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噻托溴铵能够通过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且服用剂量为32μg/d时,疗效优于18μ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3
6
作者 何炳灵 郭述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4期49-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45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VAP患者89例。根据...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45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VAP患者89例。根据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30例)、中危组(34例)和高危组(25例),按VAP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68例)及死亡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同时记录CPIS情况,分别比较各组PCT及CPIS水平的差异以及PCT与CPIS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CPIS对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VAP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CPIS明显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血清PCT水平和CP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CPIS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PCT水平及CPIS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CPIS呈正相关(r=0.81, P=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曲线下面积(ACU)为0.821(95%CI:0.781~0.903),其最佳工作点为1.75ng/ml,此时判断V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0.12%及特异性为84.51%;CPIS ACU为0.827(95%CI:0.775~0.914),其最佳工作点为7.1(分),此时判断VAP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85.72%及特异性为80.25%。结论 老年VAP患者血清PCT水平和CPIS呈现较好的相关性,PCT水平越高,CPIS越高,患者病情越危重,预后也越差,两者联合可作为预测老年V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老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赛肤润液体敷料对危重患者难免压疮预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2
7
作者 何海燕 刘雨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观察赛肤润液体敷料对危重患者难免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44例有难免压疮高风险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1例,给予赛肤润液体敷料涂擦受压部位;对照组73例,给予透明敷贴保护。结果:观察组难免压疮... 目的:观察赛肤润液体敷料对危重患者难免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44例有难免压疮高风险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1例,给予赛肤润液体敷料涂擦受压部位;对照组73例,给予透明敷贴保护。结果:观察组难免压疮的发生率下降幅度较大,且压疮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结论:赛肤润液体敷料能有效地预防危重患者难免压疮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敷料 难免压疮 预防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0
8
作者 税莉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0例血清中CEA、C...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0例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的水平,计算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EA在肺腺癌、SCC在肺鳞癌、NSE在小细胞肺癌中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水平在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均具有临床意义,且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夏玉兰 李小莉 +2 位作者 刘雨村 唐运兰 孙明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020-3021,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目前,我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目前,我国约有4 000多万人罹患,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COPD,致残人数500~1 000万,COPD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颗粒 急性加重 生活质量 慢性炎症反应 康复护理 稳定期患者 家庭访视 护理干预 评估测试 家庭氧疗
下载PDF
PDCA管理方法在肺癌患者PIC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潘龙芳 杨相梅 洪跃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6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肺癌PICC穿刺患者作为实施PDCA前对照组,2013年7月~12月的肺癌PICC穿刺患者作为实... 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6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的肺癌PICC穿刺患者作为实施PDCA前对照组,2013年7月~12月的肺癌PICC穿刺患者作为实施PDCA后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在PICC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定位依从性、满意度等的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后,在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定位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将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用于肺癌患者PICC穿刺及维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分析问题并持续改进来增加PICC导管的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职业成就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肺癌 PDCA循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邹琳琳 黎友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免疫受损患者、肺结核患者、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180例,均行IGRA检测,测定其血浆中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比较,同...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免疫受损患者、肺结核患者、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180例,均行IGRA检测,测定其血浆中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并比较,同时对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者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检测入选者180例,其中免疫受损患者组40例,肺结核组50例,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组4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四组入选者血浆中IFN-γ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112、7.835、5.726、0.697 U/ml。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46,P〈0.001)。四组间两两比较,肺结核组与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该两组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健康对照组又高于免疫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组中,IGRA的检出率为65%,显著高于TST检出率的2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4,P=0.001)。结论:IGRA诊断方法在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中受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小,且较TST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受损 肺结核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下载PDF
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潘龙芳 洪跃玲 +1 位作者 唐丽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再根据穿刺先后顺序将观察组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X片定位法;观察组1采用心电定位技术结合术后X光片定位法双重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2采用心电定位技术根据术中P波振幅变化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对无明显P波变化的患者采用术后X片定位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在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耗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对照组和观察组1之间导管位于最佳位置比例的差异性,观察组1和观察组2之间置管及定位总耗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总耗时远高于观察组(z=6.364,P=0.000),导管一次到位率、置管满意度低于观察组(χ2=7.745,P=0.005;63.34%/96.67%,P=0.000);对照组患者PICC到达最佳位置的比例低于观察组1,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740,P=0.000);在导管相关并发症上,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安全、准确且能提高导管一次到位率、缩短患者从置管到输液的时间;对P波变化明显的患者,可不必行术后常规X光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尖端定位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娜 陈虹 陶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578,共3页
目的调查呼吸道分离的真菌种类、其耐药情况及在呼吸道检出病原菌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住院病例中呼吸道标本检出真菌的病例,采用病例回顾性... 目的调查呼吸道分离的真菌种类、其耐药情况及在呼吸道检出病原菌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住院病例中呼吸道标本检出真菌的病例,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系统阅读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呼吸道检出的所有病原菌中,真菌占17.63%,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6.79%),毛霉菌及曲霉菌少见(各占0.18%)。各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高于氟康唑、伊曲康唑,达99.17%以上。肺部真菌感染以临床诊断为主,确诊病例少;以氟康唑治疗为主,但治疗时间及用药欠规范。结论严格掌握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不足和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白色念珠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迟晶 白阳 陈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75-1177,1181,共4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6例NSCLC伴MPE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化疗方案为第1天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6例NSCLC伴MPE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化疗方案为第1天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卡铂剂量按曲线下面积6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0.9%Na Cl静脉滴注,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贝伐单抗5 mg·kg^(-1)。2组均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1%(P<0.05)。试验组治疗各疗程胸腔积液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显著降低,试验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贝伐单抗能够显著降低NSCLC合并MPE患者肿瘤标志物,在减少胸腔积液生成的同时提高化疗治疗的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卡铂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娜 陈虹 陶娟 《西部医学》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住院病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系统阅读并分析120例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资料。对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住院病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系统阅读并分析120例病人肺部真菌感染的资料。对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均长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糖皮质激素、体内保留导管、有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恶性肿瘤、肺结核患病率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的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非真菌感染组。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恶性肿瘤,肺结核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恶性肿瘤、肺结核是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相关患病危险因素,可能是防治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预防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潘龙芳 段均 +1 位作者 张祖莉 刘雨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某医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实施PICC穿刺的971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某医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实施PICC穿刺的971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530例共计3 780使用日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41例共计3991使用日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PICC导管堵塞、堵塞后再通失败致非计划拔管及其他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患者PICC完全堵管率(χ~2=4.522,P=0.038)、不完全堵管率(χ~2=5.897,P=0.020)、因堵塞致非计划拔管率(χ~2=13.749,P=0.000)、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χ~2=6.869,P=0.011)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堵塞、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堵塞
下载PDF
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1
17
作者 罗艳 杨相梅 +4 位作者 徐小萍 丁敏 李赵兰 胡良安 张帆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3-57,共5页
目的构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分析、参考相关量表及指南的基础上,以质性访谈、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构... 目的构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分析、参考相关量表及指南的基础上,以质性访谈、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构建的指标体系为依据,编制自评式问卷,采用此问卷对160名呼吸专科护士进行调查,以检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构建的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呼吸专科理论知识、呼吸专科实践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呼吸专科拓展能力)、15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61,总体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0,一级指标与指标体系总体相关系数为0.790~0.943(均P<0.01)。结论构建的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考核和评价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解读 被引量:21
18
作者 段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78,共3页
1背景机 械通气是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为患者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但不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反而会增加患者病死率。近年来,随着临床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 1背景机 械通气是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为患者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但不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反而会增加患者病死率。近年来,随着临床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ARDS病理生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ARDS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通气策略 DISTRESS 病理生理学 PEEP 小潮气量 平台压 肺保护性通气 无创通气 气管插管率
下载PDF
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樊丽平 赵庆华 +4 位作者 肖明朝 任洪艳 刘丽萍 周发春 杨荣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应急准备和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40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应急准备和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40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普查。结果:(1)应急人员准备方面:70.3%的医院可以确保相应人员储备,75.4%的医院使用临时雇员或志愿者等解决人力资源的不足。(2)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方面:67.2%的医院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相应的应急医疗设备,24.8%的医院有储存和处置用过的净化用品/有害废物的方法。(3)应急物资储备方面:72.8%的医院有备用的应急资源;36.8%的医院有药品优先分配方案。(4)应急方法与制度方面:全部医院均制定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69.6%的医院有成批收治病人的能力。(5)院际间应急沟通协作方面:86.4%以上的医院与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其它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三级医院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优于二级医院(P<0.05),综合医院间沟通协作优于非综合医院(P<0.05),教学医院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方法与制度方面优于于非教学医院(P<0.05)。结论: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应对能力及应急准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在应急人员准备、设备供给及消毒净化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及院际间沟通协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能力
下载PDF
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效果及安全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熊蕾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6-982,共7页
目的:探索利用间歇充气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重症内科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有效利用气压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关... 目的:探索利用间歇充气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重症内科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有效利用气压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研究IPC预防重症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文献19篇,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IPC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R=0.25,95%CI=0.15~0.41,P=0.000),尽管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63%,P=0.000),但其亚组分析显示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17,95%CI=0.11~0.27,P=0.000)、(RR=0.23,95%CI=0.16~0.33,P=0.006),在肺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方面并没有明显降低(RR=0.66,95%CI=0.43~1.02,P=0.060);在与使用对照组的比较中,IPC组在预防VTE发生率也明显降低(RR=0.37,95%CI=0.17~0.79,P=0.010),但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73%,P=0.005),按IPC干预时间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能消除其异质性(RR=0.76,95%CI=0.66~0.88,P=0.000),(RR=0.15,95%CI=0.07~0.35,P=0.000)。与使用抗凝剂比较,IPC组在预防下肢DVT发生并无统计学差异(RR=2.47,95%CI=0.79~7.75,P=0.120),但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RR=0.45,95%CI=0.22~0.92,P=0.030)。结论:IPC能够有效地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下肢DVT和总的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与药物抗凝相比,IPC除了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以外,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产生与药物抗凝相当的抗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压力泵 静脉血栓栓塞症 内科重症患者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