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明燕楠 曹秋梅 +2 位作者 李夏 孙辉 于梦萍 《临床研究》 202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分析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模式,统计对比两组遵医行为、家属疾病认知度及干预前后家属心理状况[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评分、照顾者负担问卷(CBI)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BI分值、MUIS-FM分值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前后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模式应用于学龄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可增强患儿遵医行为,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度,改善家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环境改良-功能干预模式 学龄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 遵医行为
下载PDF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珊珊 《青岛医药卫生》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患儿的临床症状检出率、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的并...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及性别患儿的临床症状检出率、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患儿发热、淋巴结炎、咽峡炎扁桃体渗出、眼睑浮肿、皮疹和肝肿大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肿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临床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血清ALT、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病毒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及综合性护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未见其他不适症状。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及肝损害均与患儿年龄有关,在临床上有必要加强对症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理特征 护理
下载PDF
应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患者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燕 《口岸卫生控制》 201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应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患者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接诊的86例小儿发热患者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3)与对照组(n=43),予以对照组小儿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小儿患者在接受常... 目的探究应用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小儿发热患者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接诊的86例小儿发热患者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43)与对照组(n=43),予以对照组小儿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小儿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家长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小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小儿患者家属相关护理知识(体温测量、降温措施、药物选择、发热初期处理、小儿发热知识)的总及格率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家属互补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发热患者中,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小儿发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小儿患者家属正确了解小儿发热后的各项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互补式 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小儿发热患者 干预效果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日昇 郭燕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4期6371-6374,共4页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ARDS T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RMPP患儿作...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ARDS T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R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RMPP组),另选择同期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CARDS TX、TNF-α水平,分析CARDS TX、TNF-α与RMPP患儿Fib、APTT、PT水平的关系。根据所测CARDS TX相对表达量及TNF-α中位数值,将RMPP患儿分为CARDS TX高水平组和CARDS TX低水平组、TNF-α高水平组和TNF-α低水平组,对比其肺内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MPP组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TT短于对照组(P<0.05),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CARDS TX、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MPP患儿CARDS TX、TNF-α水平与Fib、D-D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APTT呈负相关(P<0.05),与PT无相关性(P>0.05)。CARDS TX高水平组胸腔积液、肺不张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CARDS TX低水平组(P<0.05),肺实变、心肌损害、心包积液和皮疹发生率与CARDS TX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高水平组胸腔积液、肺不张、皮疹发生率高于TNF-α低水平组(P<0.05),肝功能异常、肺实变、心肌损害和心包积液发生率与TNF-α低水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DS TX、TNF-α水平与RMPP患儿血液高凝状态及肺内外并发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液高凝状态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6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家属防范知...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家属防范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3.06%)低于对照组(16.33%),坠床发生率(1.02%)较对照组(9.18%)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防范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及坠床发生率,提高家属防范知识掌握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儿 集束化管理策略 跌倒 坠床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的护理
6
作者 张慧慧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2期44-45,共2页
本文就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分对照组36例,女14例,男22例,年龄37~62(42.3±5.... 本文就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分对照组36例,女14例,男22例,年龄37~62(42.3±5.66)岁,病程3~12(5.2±2.3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旁路手术 胃旁路术 资料与方法 腹腔镜下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胞浆型磷脂酶A2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及孟鲁司特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青 沈照波 +2 位作者 孙晓敏 陈丹 康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究胞浆型磷脂酶A2(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128例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基因... 目的探究胞浆型磷脂酶A2(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128例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病例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方案治疗2个月。比较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LTB4)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和γ-干扰素(IFN-γ)、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结果 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及不同严重程度哮喘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A型患儿总有效率高于G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基因型患儿血清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GG型患儿血清IL-4水平高于AA型,IFN-γ的水平低于AA型。治疗后,各基因型患儿的肺功能参数升高,其中AA型患儿显著高于GG型;而FeNO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其中AA型患儿明显低于GG型。病例组治疗前血清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病例组血清LTB4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中GG基因型患儿LTB4水平高于AA型(P<0.05)。结论 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易感性及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影响LTB4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胞浆型磷脂酶A2 基因多态性 白三烯B4 孟鲁司特 儿童
下载PDF
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扬 《青岛医药卫生》 202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26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9例和观察组1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儿26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29例和观察组1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憋喘、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PEF、FEV1、FEV1%预测值、SpO2)以及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干预 小儿 支气管哮喘 雾化吸入 疗效 肺功能 依从性
下载PDF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的疗效及临床护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梦萍 宋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8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患儿的疗效,以及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将该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患儿的疗效,以及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将该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和护理配合干预。对疗效、症状缓解效果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给予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患儿孟鲁司特治疗的同时,实施积极的护理配合干预,有利于尽快消除症状,提高疗效和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 肺炎支原体 咳嗽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冰 张广超 李夏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276例MPP并发肺外并发症患儿临床资料。将276患儿依据首个疗程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69例)和预后不良组(107例)。记录分析患儿...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肺外并发症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276例MPP并发肺外并发症患儿临床资料。将276患儿依据首个疗程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169例)和预后不良组(107例)。记录分析患儿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分析不同系统损害临床特征。将可能影响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患儿肺外并发症包括消化系统症状等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入院前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贫血、白蛋白<30 g/L、阿奇霉素起始使用时间、肺实变影、并发症累及多个系统等因素为影响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P可能引发多系统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入院前病程、CRP、ESR、贫血、白蛋白<30 g/L、阿奇霉素起始使用时间、肺实变影、并发症累及多个系统等因素为影响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预后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肺外并发症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毛细支气管炎及哮喘患儿分泌型磷脂酶A2水平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青 沈照波 +2 位作者 孙晓敏 陈丹 康平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水平的意义及其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各80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患...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sPLA2)水平的意义及其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各80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患儿40例(对照组),毛支组和哮喘组均采用孟鲁司特药物方案进行治疗。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sPLA2、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和尿白三烯E4 (leukotriene E4,LTE4)水平并比较;分析sPLA2与各指标相关性;比较不同sPLA2水平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毛支组和哮喘组s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LA2水平与白三烯及炎症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毛支组不同sPLA2水平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21),高sPLA2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发热和咳嗽消失时间以及复发比例均高于低sPLA2组(P<0.05);哮喘组不同sPLA2水平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0,P=0.186),但高sPLA2组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高于低sPLA2组(P<0.05)。两组的低sPLA2组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高sPLA2组。结论 sPLA2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密切相关,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程度相关,但与其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磷脂酶A2 白三烯 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