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波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帆 张静华 +3 位作者 李平 唐琳 赵小建 赵洛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11-20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CSF患者(CSF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CSF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入选80例诊断为CSF患者(CSF组),同期冠脉造影血管正常且不存在CSF现象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的f QRS波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SF组各支冠脉TIMI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CSF组,合并心电图f QRS波患者比较无f QRS患者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示,CSF与f QRS波发生及Hcy水平有关(P<0.05)。结论 :心电图f QRS波是CSF的独立预测因子,Hcy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碎裂QRS波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长程24小时心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石曼君 安金斗 袁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6-667,共2页
本文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健康小儿心率变异(HPV)长程24 h时域分析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旨在探讨HRV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儿童 心肌炎 病毒性 心率变异
下载PDF
MTWA技术联合血清miR-130a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李培培 邵莹莹 +1 位作者 王莉 陈利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3345-3349,共5页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技术联合血清微小RNA-130a(miR-130a)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经CRT治疗的CHF患者... 目的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技术联合血清微小RNA-130a(miR-130a)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经CRT治疗的CHF患者,均于CRT前、CRT 6个月后进行MTWA检查和血清miR-130a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失访7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发生组26例和未发生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CRT前和CRT 6个月后的MTWA参数、血清miR-130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MTWA参数、血清miR-130a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TWA、血清miR-130a预测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结果CRT前、CRT 6个月后发生组V1导联MTWA_(max)、V1导联8:00 am MTWA、V5导联MTWA_(max)、V5导联8:00 am MTWA、miR-130a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CRT前、CRT 6个月后V1导联MTWA_(max)、V1导联8:00 am MTWA、V5导联MTWA_(max)、V5导联8:00 am MTWA及miR-130a均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T前、CRT 6个月后V1导联MTWA_(max)、V1导联8:00 am MTWA、V5导联MTWA_(max)、V5导联8:00 am MTWA及血清miR-130a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912、0.933(P<0.05)。结论MTWA参数、血清miR-130a与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存在一定线性关系,CRT治疗前后MTWA参数和血清miR-130a联合预测CHF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微伏级T波电交替 微小RNA-130a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病情的评估价值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李晓敏 杜卫国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EH-LVH)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96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EH-L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EH-LVH)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样选取96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EH-L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QRS波振幅参数[SV1+RV5振幅、所有导联QRS波群振幅之和(12∑QRSWA)、RⅠ+SⅢ振幅]、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QRS波振幅参数与病情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EH-LVH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不同病情患者入院时SV1+RV5振幅、12∑QRSWA、RⅠ+SⅢ振幅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均P<0.05);不同病情患者入院时LVPWT、IVST、LVMI比较:轻度<中度<重度,LVEF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均P<0.05);SV1+RV5振幅、12∑QRSWA、RⅠ+SⅢ振幅与病情程度、LVPWT、IVST、LVMI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SV1+RV5振幅、12∑QRSWA、RⅠ+SⅢ振幅对中度EH-LVH诊断AUC分别为0.806、0.836、0.771,联合诊断AUC为0.887,对重度EH-LVH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856、0.802,联合诊断AUC为0.919,均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SV1+RV5振幅、12∑QRSWA、RⅠ+SⅢ振幅较高(P<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对于EH-LVH病情程度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早期病情诊断、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病情程度
下载PDF
踏车运动试验对儿童早搏临床意义的再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曼君 杜卫国 曾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2-853,共2页
关键词 踏车运动试验 儿童 早搏 临床意义
下载PDF
Wilson病患者驱铜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桂芝 张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Wilson病(W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于入院3 d内及治疗8周后对28例WD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治疗前常规心电图异常10例(35.7%);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6例,新出... 目的观察Wilson病(W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于入院3 d内及治疗8周后对28例WD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治疗前常规心电图异常10例(35.7%);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6例,新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4例,无明显变化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动态心电图异常的18例(64.3%);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8例,新出现窦性心动过速4例,新出现ST-T改变3例,无明显变化6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135.79±57.30,57.36±34.19)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和全程相邻两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与治疗后(139.64±35.33,58.50±29.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WD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儿童良性、病理性早搏长程24小时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石曼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33-333,330,共2页
目的 观察儿童良性及病理性早搏长程 2 4h心率变异 (HRV)时域分析。方法 对良性早搏患儿 (A组 ) 39例 ,病理性早搏 (B组 )患儿 4 2例及对照组 (C组 ,健康儿 ) 4 4例 2 4h时域分析 :SDANN(计算 2 4h内连续每5min内的正常R R间期平均值... 目的 观察儿童良性及病理性早搏长程 2 4h心率变异 (HRV)时域分析。方法 对良性早搏患儿 (A组 ) 39例 ,病理性早搏 (B组 )患儿 4 2例及对照组 (C组 ,健康儿 ) 4 4例 2 4h时域分析 :SDANN(计算 2 4h内连续每5min内的正常R 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单位为ms[1] )、SD(计算 2 4h内连续每 5min内的正常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 ,单位为ms[1] )、rMSSD(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单位为ms[2 ] )、PNN50 [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 >5 0ms计数占总R R间期数的百分比 (% ) [2 ] ]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组与C组HRV各项指标有显著的差异性 ,P值均 <0 0 5 ,B组与C组时域分析各项指标相比 ,均有显著 (或非常显著 )的差异 ,P值 <0 0 5或 <0 0 0 1。A组与B组HRV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良性与病理性早搏HRV之间无明显差异的可能原因 :①两者可能均属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相应降低或降低 ) ,交感神经增高 (增高或相应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良性早搏 病理性早搏 心率变异性 时域分析
下载PDF
128例健康儿童动态心电图窦性心率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曼君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为探讨健康儿童24h动态心电图的各年龄组正常窦性心率范围。方法对128例健康儿童穴0.5~14岁雪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各年龄组的昼夜最高和最低窦性心率及全天心搏总数、全天24h平均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结果正常窦性心率与... 目的为探讨健康儿童24h动态心电图的各年龄组正常窦性心率范围。方法对128例健康儿童穴0.5~14岁雪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各年龄组的昼夜最高和最低窦性心率及全天心搏总数、全天24h平均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结果正常窦性心率与年龄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各年龄组之间心率的正常范围不同,并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健康儿童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率的正常范围,因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不能沿用及参考成年人动态心电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
下载PDF
左前分支末梢纤维传导阻滞
9
作者 袁圆 吕培生 《临床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为探讨左前分支下的末梢纤维传导阻滞。方法:对6例心电图共同表现为心电轴显著左偏≥-45°以上与典型的左前分支阻滞图像特点外,并伴有QRS波时间明显延长≥0.12S以上继发性的ST—T改变。结果:表明均系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对心... 目的:为探讨左前分支下的末梢纤维传导阻滞。方法:对6例心电图共同表现为心电轴显著左偏≥-45°以上与典型的左前分支阻滞图像特点外,并伴有QRS波时间明显延长≥0.12S以上继发性的ST—T改变。结果:表明均系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对心室内区域性末梢传导纤维的损害,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前分支 末梢传导纤维 心电轴
原文传递
深S_Ⅱ心电图综合征探讨
10
作者 袁园 杜卫国 《河南医药信息》 2002年第1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深SⅡ心电图综合征 心电图 心电轴左偏 胸导联顺时针转位
原文传递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梅俊霞 晁献召 +2 位作者 张晓 李燕 苏新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5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形态)。结果:15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5例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电图(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形态)。结果:15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delta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房颤动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心房内阻滞和心房颤动的关系
12
作者 梅俊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67-1767,共1页
心房内阻滞是由Bachmann束电学异常造成的左房传导延迟,是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一个电生理因素。在体表心电图上.心房内阻滞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110ms)。本研究探讨心房内阻滞和发生房颤的关系。
关键词 心房内阻滞 心房颤动 BACHMANN束 体表心电图 生理因素 P波时限 传导 左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