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CT表现及病理对照(附3例报道)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红伟 祁佩红 +4 位作者 薛鹏 漆剑频 胡道予 夏黎明 李小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岁。2例表现为巨块型,并周缘见子灶,1例表现为弥漫多结节型,平扫均表现为类...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岁。2例表现为巨块型,并周缘见子灶,1例表现为弥漫多结节型,平扫均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界欠清晰。动态增强均呈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病灶内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更明显,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相对肝实质分别呈略高或略低密度灶,1例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相对肝实质三期均呈高密度灶;且强化方式均表现为病灶边缘及中间同时结节状、小斑片状或条索状强化,并向中心充填。肝内外胆管均未见扩张,门静脉充盈良好。结论肝原发性血管肉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肝癌、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他肝脏肿瘤时,应考虑血管肉瘤的可能性,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楚建军 姜旭红 +3 位作者 祁佩红 薛鹏 郑红伟 皇甫幼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29例PA患者年龄5-57岁,平均20.6岁,其中20岁以下21例,均为颅内单发病灶,幕上18例,其中鞍区8例,幕下11例,其中小脑9例。16例呈...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29例PA患者年龄5-57岁,平均20.6岁,其中20岁以下21例,均为颅内单发病灶,幕上18例,其中鞍区8例,幕下11例,其中小脑9例。16例呈偏实性肿块,均伴囊变、坏死,16例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13例呈囊实性肿块,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壁明显强化5例、囊壁轻度强化4例、囊壁无强化4例。MRI上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变或坏死长T1、T2信号。颅内病灶中12例伴瘤周轻度水肿、5例伴瘤内出血。结论 PA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最后确诊依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体层摄 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继伟 郑红伟 +2 位作者 祁佩红 漆剑频 胡道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单发18例,多发7例,共有43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单发18例,多发7例,共有43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偏一侧半球近中线部位分布,如胼胝体、基底节区、丘脑。肿瘤在CT上多表现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上多呈高信号。单个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多发病灶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且可见"缺口征"、"尖角征"、"握拳征"等淋巴瘤特征性表现,但出现率较低。瘤周轻度水肿14个、中度水肿21个、重度水肿8个。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红伟 胡秀荣 +6 位作者 祁佩红 薛鹏 马秀华 尹所 胡道予 王仁发 李小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及病理分析。结果 19例均为单骨发病,脊柱10例,骨盆6例,股骨3例。骨质均呈侵润性破坏,CT呈斑片状、虫蚀状溶骨性破坏,MRI呈稍长T1...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及病理分析。结果 19例均为单骨发病,脊柱10例,骨盆6例,股骨3例。骨质均呈侵润性破坏,CT呈斑片状、虫蚀状溶骨性破坏,MRI呈稍长T1、T2信号(抑脂序列),内可伴更长T2信号,周围均伴软组织病灶且范围多大于骨内病灶。CT增强3例中软组织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均匀强化2例。MRI增强15例中骨内病灶明显强化12例,其中呈"镶边征"10例,轻度强化3例;周围软组织病灶明显强化9例,伴坏死2例,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6例。病理上均为B细胞源性,且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PLB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好发部位及年龄,应考虑到PLB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原发性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软骨瘤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红伟 祁佩红 +4 位作者 许乙凯 陈燕萍 文戈 漆剑频 胡道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肺软骨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1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肺内软骨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11例(11/18),左肺7例(7/18),15例(15/18)位于肺周外围带,3例(3/18)位于肺门旁,16例(16/18)呈无分叶结节或肿块... 目的探讨肺软骨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1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肺内软骨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11例(11/18),左肺7例(7/18),15例(15/18)位于肺周外围带,3例(3/18)位于肺门旁,16例(16/18)呈无分叶结节或肿块影,2例(2/18)呈分叶状结节影,8例(8/18)伴钙化,16例(16/18)边缘光整,2例(2/18)边缘毛糙伴周围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肺内软骨瘤多发生肺周外带区,无分叶、边缘光整的结节影,多数伴钙化,根据其部位及CT征象应考虑肺软骨瘤的可能,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软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红伟 祁佩红 +4 位作者 陈燕萍 许乙凯 文戈 漆剑频 胡道予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11例。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4例行CT平扫,3例增强。结果 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内,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11例。9例行MRI平扫及增强,4例行CT平扫,3例增强。结果 8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内,2例位于髓外硬膜内;5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肿块(45.5%),5例(45.5%)呈分叶状肿块,1例形态不规则;CT上,4例均为高密度肿块,2例伴坏死,1例伴钙化,增强后3例均明显强化,2例伴脑膜增厚强化。MRI上,6例(66.7%)呈与脑白质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2例呈与灰质等信号的等T1信号,1例呈稍长T1信号;T2WI上,8例(88.9%)呈与灰质等信号的T2信号,1例呈稍长T2信号;6例(66.7%)伴囊变;8例(88.9%)与脑膜或脊膜相连,6例(66.7%)以宽基底相连,2例(22.2%)以窄基底相连;5例(55.6%)伴流空血管;增强后9例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无强化,8例(88.9%)邻近硬脑膜或脊膜均增厚、强化,4例(44.4%)见典型"脑膜尾征";8例(88.9%)颅内病灶伴水肿。3例伴骨质破坏。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案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尹所 李畅 +1 位作者 李永年 贺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3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对于骨关节创伤性疾病使用多层螺旋CT的不同重建方案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骨关节创伤性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和二维、三维重建方案CT的不同的特征,分别使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案显像结果,病理和随访诊断来诊断患... 目的分析对于骨关节创伤性疾病使用多层螺旋CT的不同重建方案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骨关节创伤性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和二维、三维重建方案CT的不同的特征,分别使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案显像结果,病理和随访诊断来诊断患者所患的疾病,经诊断与证实来分析骨关节创伤性疾病中使用多层螺旋CT的不同重建方案的重要意义。结果相比于其他的诊断方案,对于骨关节创伤性疾病来说,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方案的诊断效果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能使患骨关节创伤性疾病的患者减缓痛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重建方案 骨关节创伤性疾病
下载PDF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尹所 李畅 贺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9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病情,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年间收治的123位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后全部安排X线平片、CT、MRI等一般检测,确认病情后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 目的观察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病情,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年间收治的123位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后全部安排X线平片、CT、MRI等一般检测,确认病情后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 123例患者入院诊断后,手术所用时间(137.87±5.78)min、手术中出血量(118.76±11.45)ml、疼痛评分(3.30±1.47)分,经过手术随访,有2例轻微型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诊断后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提高术后生存有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柱创伤 临床诊断 治疗观察
下载PDF
MRI-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郑红伟 薛鹏 +4 位作者 皇甫幼田 弓莉 陈勇 漆剑频 胡道予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评价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CT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4例伴肝外胆管结石(肝总管6例,胆总管结石8例),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分别行薄层FRF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及FIEST... 目的:评价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CT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4例伴肝外胆管结石(肝总管6例,胆总管结石8例),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分别行薄层FRF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及FIESTA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检查,比较其对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所有病例后均经手术或ER-CP证实。结果:30例胆内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9例,符合率63%;MRCP+FIESTA组阳性26例,符合率87%,两者肝内结石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外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5例,其中假阳性1例,MRCP+FIESTA组阳性14例,两者符合率均近100%,肝外结石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FIESTA序列对胆道结石尤其是肝内结石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 胆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家才 梁金文 祁佩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FSP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均发生于皮肤或皮肤下,其中四肢4例、躯干5例。8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肿块,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FSP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均发生于皮肤或皮肤下,其中四肢4例、躯干5例。8例表现为皮下软组织肿块,6例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较清晰,2例呈分叶状肿块,并沿周围肌肉间隙生长,1例大部分边界模糊;1例悬吊于皮肤外,呈分叶状。2例CT平扫病灶呈中等略低密度,多均匀或略不均匀;MRI示7例病灶呈较均匀等或稍长T1信号,1例呈不均匀稍短T1信号,6例呈不均匀稍长T2信号,可伴小斑片状、条索状稍短T2信号或小斑片状长T2信号,2例呈长T2信号,1例伴环状稍短T2信号;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4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DFS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对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胃—小肠CT检查肠道准备过程中最佳护理方案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惺芳 尹所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7期1900-1901,共2页
目的介绍临床护理工作中甘露醇水溶液在胃—小肠CT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CT图像质量并提高疾病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小肠CT扫描检查前肠道准备40例病例。两种准备方法次序基本相同,方法一,常规小肠肠道准备病... 目的介绍临床护理工作中甘露醇水溶液在胃—小肠CT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CT图像质量并提高疾病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小肠CT扫描检查前肠道准备40例病例。两种准备方法次序基本相同,方法一,常规小肠肠道准备病例20例;方法二,口服液体内加20%甘露醇40例。结果方法二胃—小肠管腔充盈良好,胃肠壁、胃肠腔及胃肠壁周围结果显示清晰,利于显示小病灶。结论甘露醇水溶液加快胃肠蠕动,缩短检查时间,增加肠管充盈程度进而增加胃—小肠影像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小肠 甘露醇 肠道准备
下载PDF
3.0T磁共振全身DWI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英杰 薛鹏 +2 位作者 尹所 张伟 张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DWI表现,并探讨全身DWI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怀疑或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用3.0T磁共振全身DWI扫描,扫描结果经3D MIP重建,黑白反转,形成类PET影像,并测量病变区域的ADC值。结果恶...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DWI表现,并探讨全身DWI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怀疑或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用3.0T磁共振全身DWI扫描,扫描结果经3D MIP重建,黑白反转,形成类PET影像,并测量病变区域的ADC值。结果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实性成份在DWI图像上均显示为明显的高亮信号,病变区域的ADC值较低,囊变及坏死部分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对比度明显高于常规扫描序列,较常规序列可以检出更多更小的病灶。结论磁共振全身DWI具有检查速度快,无需注射造影剂及接受辐射,可以用于肿瘤患者的检测及分期,及肿瘤治疗后的长期随访,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DWI(WB-DWI) 类PET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 肿瘤
下载PDF
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喻朋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0期86-86,88,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经临床手术或者穿刺病理确诊,给予CT影像学检查,对其影响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发现单发结节4例... 目的探讨和分析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经临床手术或者穿刺病理确诊,给予CT影像学检查,对其影响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发现单发结节4例,多发结节11例,弥漫性浸润17例;29例患者可见肾门旁及腹主动脉多发性淋巴结增大,7例患者出现淋巴结成串或成堆肿大者,3例患者表现为淋巴结广泛性肿大融合,出现淋巴结融合并包绕血管的腹主动脉淹没征;5例患者出现肾周筋膜浸润;7例患者经肾切除手术后病理确诊为B细胞型肾脏淋巴瘤或非霍奇金肾脏淋巴瘤,25例患者经肾组织穿刺活检证实为B细胞型肾脏淋巴瘤或非霍奇金肾脏淋巴瘤。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肾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肾脏的结节性病变等直接征象、肾门旁以及腹主动脉的淋巴结肿大、腹主动脉淹没征、肾周筋膜浸润等间接征象均可指导肾脏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淋巴瘤 CT检查 影像学 特点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筛选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喻朋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9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选对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1~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查体的326例早期肺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低剂量螺旋CT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结节性病变58例,检出率为17.79%,其中3mm以上肺结节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选对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1~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查体的326例早期肺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低剂量螺旋CT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结节性病变58例,检出率为17.79%,其中3mm以上肺结节12例,占20.69%;单发结节42例,占72.41%,多发结节16例,占27.59%;钙化结节38例,占65.52%,非钙化结节20例,占34.48%;病变类型为:炎性病变8例(13.79%),小细胞肺癌6例(10.34%),肺腺癌5例(8.62),支气管病变12例(20.69%),纵隔淋巴结病变27例(48.5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能够检查出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的病变,具有一定的检出率,因此对筛选早期肺对癌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筛选 早期肺癌 研究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CT检查时机选择
15
作者 喻朋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讨论急性胰腺炎CT检查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72例,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3个时间段进行检查,3个时间段为:第1组在发病12 h内,第2组在发病后12~24 h,第3组在发病后48~72 h。为了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在发病12 ... 目的讨论急性胰腺炎CT检查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72例,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3个时间段进行检查,3个时间段为:第1组在发病12 h内,第2组在发病后12~24 h,第3组在发病后48~72 h。为了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在发病12 h内进行检查的患者在72~120 h再进行一次CT检查,以确定最佳检查时间。结果随着时间不断延长,经过CT检查后发现,胰腺炎的阳性率不断增加,88.6%的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12~24 hCT检查的阳性率要高于12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发病后48~72 h和72~120 h进行CT检查的结果却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不断延长,检查出为D和E级的逐渐增多,48~72 h检出率明显高于发病后12 h内以及12~24 h。结论急性胰腺炎CT检查在发病后12~24 h,可以比较早的检查出胰腺炎的变化,检查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可选择在48~72 h进行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检查 最佳时机
下载PDF
肺原发性软骨瘤的CT表现
16
作者 冒晋宇 郑红伟 尹所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105-3106,共2页
目的探讨肺内软骨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4例肺内软骨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8例,左肺6例,12例位于肺周外围带,2例位于肺门旁,12例呈无分叶结节或肿块影,2例呈分叶状结节影,7例伴小... 目的探讨肺内软骨瘤的CT表现。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4例肺内软骨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8例,左肺6例,12例位于肺周外围带,2例位于肺门旁,12例呈无分叶结节或肿块影,2例呈分叶状结节影,7例伴小斑片状钙化,12例边缘光整,2例边缘毛糙伴周围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肺内软骨瘤多发生肺周外带区,无分叶、边缘光整的结节影,多数伴有明显钙化,根据其部位及CT表现应考虑本病诊断的可能,病理检查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软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骨血管内皮瘤CT影像学表现(附1例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
17
作者 汪春红 尹所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7期2113-2114,共2页
目的探讨骨血管内皮瘤的CT影像征象。方法搜集核心杂志6例并本院1例共7例具有CT影像资料的骨血管内皮瘤病例,总结肿瘤发生部位及CT影像表现。结果发生于下肢长骨2例、上肢1例、肋骨1例、胸椎1例、全身多发2例;病变区域骨质破坏并伴有少... 目的探讨骨血管内皮瘤的CT影像征象。方法搜集核心杂志6例并本院1例共7例具有CT影像资料的骨血管内皮瘤病例,总结肿瘤发生部位及CT影像表现。结果发生于下肢长骨2例、上肢1例、肋骨1例、胸椎1例、全身多发2例;病变区域骨质破坏并伴有少量肿瘤组织,肿瘤组织无骨化、钙化;肿瘤边缘骨质破坏呈虫蚀状,无骨质硬化及骨膜刺激征、Godman三角。结论骨血管内皮瘤为恶性肿瘤,预后差,CT检查对早期发现肿瘤瘤灶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瘤 CT影像
下载PDF
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的CT、MRI影像诊断
18
作者 尹所 祁佩红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6期191-192,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的CT、MR1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58例CT、MRI影像表现。结果咽旁神经鞘瘤42例,增强31例呈明显强化,11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7例合并局部坏死、囊变;咽旁神经纤维瘤16... 目的总结分析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的CT、MR1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58例CT、MRI影像表现。结果咽旁神经鞘瘤42例,增强31例呈明显强化,11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7例合并局部坏死、囊变;咽旁神经纤维瘤16例,均呈轻度较均匀/不均匀强化,2瘤灶合并坏死、囊变。结论均匀强化(明显/不明显)、边界光滑是咽旁神经源性肿瘤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临床正确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 咽旁间隙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
19
作者 张斯佳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患者的MRI资料。结果MRI检查4例病灶位于幕上结构,其中颞叶2例,额叶1例,同时累及额叶、岛叶、颞叶1例。1例病变位于小脑和脑干,向下累及第3颈...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患者的MRI资料。结果MRI检查4例病灶位于幕上结构,其中颞叶2例,额叶1例,同时累及额叶、岛叶、颞叶1例。1例病变位于小脑和脑干,向下累及第3颈髓水平。病灶主要累及皮层,以囊性成分为主,在T1W呈等低信号,在T2W呈高信号,内有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和分隔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幕上病变多呈倒三角征。结论DNET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癫痫 脑肿瘤
原文传递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分析
20
作者 张斯佳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4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CT和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诊断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且7例均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结果 2例患者CT未发现异常,而MRI发现异常,5例患者CT和MRI均发现异常,主要...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CT和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诊断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且7例均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结果 2例患者CT未发现异常,而MRI发现异常,5例患者CT和MRI均发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的颞顶枕部为主的白质脑水肿,1例累及脑干,1例累及小脑.结论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CT和MRI主要表现为颞顶枕部为主的白质水肿,适当的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CT和MRI头部扫描及定期复查对其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高血压 脑水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