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德红 张琴 +9 位作者 万林 曹梦璐 陈车 陈睿 陆治江 金天淑 李顺维 刘伟 王慧静 刘道生 《慢性病学杂志》 2020年第7期986-989,99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的初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pT1-2N0M0期)保乳术后...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的初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pT1-2N0M0期)保乳术后的6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F-SIB-IMRT组(32例)和常规放疗组(30例)。两组均采用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调强放疗,其中HF-SIB-IMRT组为大分割,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 40.5 Gy/15次,PGTV-tb (Planning Gross Tumor Volumetumor bed) 48 Gy/15次,总疗程为3周;常规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PTV 50 Gy/25次,PGTV-tb 2.4 Gy/次,总疗程5周。比较两组的局部控制率、复发率、美容效果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两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HF-SIB-IM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2级急性、晚期皮肤不良反应及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SIB-IMRT组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且具有缩短术后辅助放疗住院总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等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瘤床同期推量照射 大分割 临床效益
原文传递
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5
2
作者 柏小金 韩小松 +4 位作者 向柄彦 王知 王昭 杨灿 刘福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6-1460,共5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效果及骨代谢、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 目的分析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效果及骨代谢、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常规入路,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平衡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髋关节功能较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较好(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衡功能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改善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机体平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微创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骨代谢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及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程登贵 陈欢 +2 位作者 蒋其俊 张歆 文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及病原菌.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记录感染用药情况,同时观察脑脊液细胞学变化....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及病原菌.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记录感染用药情况,同时观察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结果脑脊液培养阳性率19.44%(7/36),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且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耐药.与渗出期比较,修复期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升高(P<0.05);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反复回升的患者18例,白细胞计数下降无回升患者18例两组进入修复期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期万古霉素使用总数占抗菌药物91.67%.修复期以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联合用药方案为主.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微生物培养阳性率较高;治疗期间白细胞计数反复回升的患者进入修复期时间更长;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主要治疗药物;脑脊液细胞学可反映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脑脊液 细胞学动态表现 病原菌 耐药性 用药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耐药性与免疫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正仕 文超远 李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与耐药性特点,探讨免疫与炎症指标在机体感染时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8例...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与耐药性特点,探讨免疫与炎症指标在机体感染时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4例设为A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4例设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C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比较A组、B组和C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结果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占62.50%,革兰阴性菌26株占32.50%,真菌4株占5.0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耐药率均>70%;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A组患者IgA、IgG分别为(0.37±0.03)g/L、(0.52±0.07)g/L与于B组(0.31±0.05)g/L、(0.57±0.05)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低于C组(P均<0.05)A组血清IL-10为(192.42±33.27)ng/L,高于B组(104.28±23.04)ng/L,B组高于C组(P均<0.05)。A组血清IFN-γ、TNF-α分别为(0.41±0.18)ng/L、(28.12±12.04)ng/L,低于B组(1.39±0.20)ng/L、(35.47±10.27)ng/L,B组低于C组(P均<0.05)。结论革兰阳性菌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体内Th1介导的促炎效应减弱、Th2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病原菌 耐药性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先伟 蒲亨萍 +3 位作者 杨光会 范延欣 郑启秘 姚青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调查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8月,在遵义市某特殊儿童康复机构,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赋能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需求量表及K10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调查... 目的调查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8月,在遵义市某特殊儿童康复机构,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赋能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需求量表及K10心理健康状况量表调查320名孤独症患儿家长。结果中文版特殊儿童家长赋能量表总分为(84.75±14.85)分,家庭管理维度得分为(21.50±3.78)分、自我效能维度得分为(18.27±3.68)分、利用服务的能力维度得分为(13.94±3.46)分、利用服务的行为维度得分为(11.49±2.98)分、对服务系统的了解维度得分为(10.38±2.94)分、倡导改善服务维度得分为(9.17±2.96)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儿康复治疗费用报销、照顾者负担、家长需求、心理健康状况是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现状有待改善,采用医保报销加残联补助方式报销的家长赋能水平较高;当家长照顾负担越重,需求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其赋能水平越低。未来可参照影响因素制订孤独症患儿家长赋能的干预措施,减轻患儿家长的照护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患儿 家长赋能 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文朋 程登贵 +2 位作者 蒋其俊 罗雪 陈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781-278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LZD)联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收集LZD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试验组)对比常规抗结... 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LZD)联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收集LZD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试验组)对比常规抗结核药物(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1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共计6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4.05,95%CI(2.26,7.26),P<0.00001]、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幅度[MD=0.48,95%CI(0.20,0.77),P=0.0008]、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变化幅度[MD=44.43,95%CI(20.06,68.81),P=0.0004]、脑脊液糖/同步血糖变化幅度[MD=0.09,95%CI(0.05,0.14),P<0.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变化幅度[MD=8.08,95%CI(-0.64,16.80),P=0.0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1.34,95%CI(0.57,3.11),P=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脑积液蛋白含量变化幅度、脑脊液糖/同步血糖变化幅度为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剔除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变化幅度、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变化幅度为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剔除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LZD联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TBM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由于敏感性分析结果不一致,且存在发表偏倚,故所得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抗结核药物 结核性脑膜炎 META分析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BCPNN法对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药物警戒信号的挖掘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欢 文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利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挖掘来迪派韦/索磷布韦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4年10月10日至2020年9月29日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 目的:利用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挖掘来迪派韦/索磷布韦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4年10月10日至2020年9月29日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中以来迪派韦/索磷布韦为首要怀疑对象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运用BCPNN法进行药物警戒信号挖掘,信号生成条件为信息因子(information component,IC)的95%CI下限>0且报告数a≥3。结果:共检索得到来迪派韦/索磷布相关ADEs 18492份,利用BCPNN法识别得到20个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药物警戒相关信号,其中有9个是药品说明书中未出现的可疑药物警戒信号,分别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脑病、耳鸣、便秘、血肌酐升高、流感样病例、异常做梦、口渴、色尿症。结论:挖掘来迪派韦/索磷布韦可疑药物安全警戒信号可为国内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迪派韦/索磷布韦 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 信号挖掘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智威(综述) 王彦(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337,共5页
输尿管狭窄是指各种疾病导致的输尿管管腔变窄,尿液引流受限,从而引起以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为影像学表现的上尿路梗阻,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肾区疼痛和上尿路感染,甚至患侧肾功能衰竭[1]。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开放重建手术和腔内微创手... 输尿管狭窄是指各种疾病导致的输尿管管腔变窄,尿液引流受限,从而引起以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为影像学表现的上尿路梗阻,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肾区疼痛和上尿路感染,甚至患侧肾功能衰竭[1]。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开放重建手术和腔内微创手术,不管哪种手术方式,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其具有支撑、引流尿液、促进输尿管重建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2,3],因此,输尿管支架在泌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支架 输尿管扩张 重建手术 尿液引流 肾区疼痛 上尿路感染 上尿路梗阻
下载PDF
膀胱癌干细胞标志物及相关信号通路:抗体靶向治疗思路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杰 廖成成 +1 位作者 陈智威 王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090-3096,共7页
背景: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膀胱癌干细胞的不断深入研究为膀胱癌治愈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近年来对膀胱癌干细胞重要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研究为膀胱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目的:综述近年... 背景: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膀胱癌干细胞的不断深入研究为膀胱癌治愈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近年来对膀胱癌干细胞重要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研究为膀胱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膀胱癌干细胞主要标志物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2004至2020年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膀胱癌,肿瘤干细胞”;英文检索词为“bladder cancer,cancer stem cells(CSCs)”,选择与膀胱癌干细胞标志物和信号通路方面相关的文章,并对重要标志物和信号通路在膀胱癌起始、复发、转移和耐药等行为中的作用进行总结、整理和论述。结果与结论:膀胱癌干细胞标志物和信号通路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耐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它们的深入研究能为进一步开展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抗体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物 膀胱癌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浓缩生长因子的应用优势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颐 刘笑言 向柄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1-1640,共10页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作为最新一代自体血小板浓缩生物制剂,因其具有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阶段存...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作为最新一代自体血小板浓缩生物制剂,因其具有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丰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近年来已成为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总结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研究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浓缩生长因子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方法:文章以“浓缩生长因子、干细胞、组织修复、组织再生”为中文检索词,以“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Stem cells,Tissue repair,Tissue 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EMbase、Medlin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收集归纳近10年来浓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证据,根据严格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96篇。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从浓缩生长因子制备和应用的具体方法,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原理,体外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以及体内对组织修复和重建4个方面详细总结了浓缩生长因子目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②浓缩生长因子是一个在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具有潜力的自体生物活性因子,制备方法简便,应用方式灵活多变,完全取自自体血液,无免疫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良好。③浓缩生长因子的核心结构包括天然的纤维蛋白支架和多种内源性生长因子,在体外能促进多种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浓缩生长因子与干细胞的复合体是干细胞治疗领域一种新的策略。④浓缩生长因子在体内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其与组织工程材料联合所构建的局部生长因子缓释系统是延长生长因子缓释时间的有效方法。⑤浓缩生长因子在促进软组织修复、抗皮肤光老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其已成为目前自体生物活性制剂个性化治疗的优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骨缺损 软组织 内源性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支架 干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局部缓释系统
下载PDF
超声参数及生化指标在老年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立梅 王正仕 +2 位作者 杨华军 杨礼 彭纪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及血清指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检测在老年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应用价值。方...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及血清指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检测在老年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老年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者5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的脑损伤患者53例为对照组。入院后均实施超声检查,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sIL-2R、NF-κ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I、PI、sIL-2R、NF-κB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超声参数RI(0.66±0.09)、PI(1.13±0.25),血清sIL-2R(354.19±45.63)U/L、NF-κB(43.15±8.06)μg/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RI(0.57±0.06)、PI(0.95±0.12)、sIL-2R(216.63±39.51)U/L、NF-κB(28.12±7.09)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与血清sIL-2R及NF-κB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超声参数及血清指标联合诊断颅内感染的AUC为0.850,敏感度为84.91%,特异度为71.70%,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RI、PI、sIL-2R、NF-κB在老年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水平较高,有望成为诊断老年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参数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核转录因子 脑损伤 术后颅内感染
原文传递
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洁 汤正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挖掘和评价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事件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JAK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JAK抑制剂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提取时间为药物上市至2021年第三季度,分析和评价性... 目的:挖掘和评价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事件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JAK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JAK抑制剂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提取时间为药物上市至2021年第三季度,分析和评价性别及年龄因素对JAK抑制剂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 PRR)进行血栓栓塞事件信号检测。结果:4种JAK抑制剂均能检测出血栓栓塞事件,芦可替尼(ruxolitinib)、托法替尼(tofacitinib)、巴瑞替尼(baricitinib)及乌帕替尼(upadacitinib)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总数分别为484,1 886,157,174;在年龄构成上,芦可替尼、托法替尼、巴瑞替尼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年龄多分布于65~85岁之间,乌帕替尼多分布于18~64岁之间,在性别构成上,女性均高于男性。信号结果显示肺血栓在托法替尼、乌帕替尼中可生成一个可疑信号,肺栓塞在巴瑞替尼及乌帕替尼中可生成一个可疑信号,门静脉血栓在乌帕替尼、巴瑞替尼中可生成一个可疑信号,深静脉血栓仅在巴瑞替尼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脑血栓在芦可替尼、托法替尼及乌帕替尼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结论:基于真实世界的JAK抑制剂在血栓栓塞不良反应的研究有助于药物安全性的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抑制剂 血栓栓塞 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原文传递
热淋清颗粒对慢性尿路感染模型大鼠TXNIP/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钦钰 王彦(指导) +2 位作者 杨芳 陈杰 周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对慢性尿路感染模型大鼠TXNIP/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尿路感染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热淋清低、中、高剂量组、左氧氟沙星组、假手术组。热淋清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7、14、28 g...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对慢性尿路感染模型大鼠TXNIP/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尿路感染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热淋清低、中、高剂量组、左氧氟沙星组、假手术组。热淋清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7、14、28 g/kg热淋清颗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左氧氟沙星组灌胃20 mg/kg左氧氟沙星,连续给药14 d。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检测尿液量及尿白细胞数量;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IL-8、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TXNIP、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尿液量明显减少(P<0.05),尿白细胞数量、血清TNF-α、IL-6、IL-8、IL-1β水平及肾脏组织TXNIP、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肾脏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热淋清低、中、高剂量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尿液量明显增加(P<0.05),尿白细胞数量、血清TNF-α、IL-6、IL-8、IL-1β水平及肾脏组织TXNIP、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结论:热淋清颗粒对慢性尿路感染大鼠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能与抑制TXNIP/NLRP3炎症小体通路活化从而发挥炎症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淋清颗粒 慢性尿路感染 免疫功能 TXNIP/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血清CA19-9联合降钙素原对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迪 卢忠义 +2 位作者 唐钟灵 何学彦 王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36-22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A19-9联合降钙素原(PCT)对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急性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173例)和非... 目的探讨血清CA19-9联合降钙素原(PCT)对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8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急性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173例)和非胆管炎组(591例)。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采用χ2检验。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各指标的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胆管炎组CRP、PCT、CA19-9较非胆管炎组明显升高[(30.14±4.25)mg/Lvs(78.24±8.02)mg/L,t=3.730,P=0.038;(0.21±0.06)ng/mlvs(2.25±0.21)ng/ml,t=9.297,P<0.001;(24.15±3.87)kU/Lvs(87.52±7.95)kU/L,t=26.35,P<0.001]。血清PCT、CA19-9、CRP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825和0.643,敏感度分别为82.4%、85.2%和69.2%,特异度分别为86.1%、80.5%和54.3%;CRP的ROC曲线下面积<0.7,无诊断价值。血清CA19-9+PCT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7.11%,特异度为98.65%,漏诊率为2.89%,误诊率为1.35%。结论血清CA19-9及PCT对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管炎具有重要的早期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胆管炎 CA-19-9抗原 降钙素 诊断
下载PDF
儿童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锐 向柄彦 黄桂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术后咽喉疼痛(POST)是儿童全麻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儿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文章根据近年的研究对儿童POST的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诊断及预防儿童POST... 术后咽喉疼痛(POST)是儿童全麻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儿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文章根据近年的研究对儿童POST的评估方法、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麻醉医师在围手术期诊断及预防儿童POST提供参考,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目前儿童POST药物防治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未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为其提供更多的预防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麻醉 全身 术后咽喉疼痛
原文传递
小儿急诊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栋学 李德欢 +4 位作者 孙弈鸣 胡光忠 黄清 刘家骥 江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49-2356,共8页
目的 构建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整复失败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肠套叠患儿439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62例,失败77例,将总样本按照7∶3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308例和验证集131例。收集患儿空气灌肠参数和临床信息,使用单因素logistic... 目的 构建小儿肠套叠X线透视下整复失败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肠套叠患儿439例,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62例,失败77例,将总样本按照7∶3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308例和验证集131例。收集患儿空气灌肠参数和临床信息,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诺莫图,评价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决策曲线。结果 空气灌肠成功与失败组的除性别、肠梗阻外,其余变量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病程、肠梗阻、套头位置及空灌压力五个变量用于建模。模型预测灌肠整复失败的区分度良好,AUC=0.854(95%CI:0.799~0.909),截断值为0.2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8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Hosmer-Lemeshow检验χ~2=8.159,P=0.518;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临床适用性。结论 空气灌肠压力值结合临床信息对灌肠复位失败风险具有较好预测能力,可为急诊肠套叠患儿临床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儿童 空气灌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新型包皮缝合器在环切术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腾 赵伟 王彦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包皮吻合器及新型包皮缝合器3种术式的比较,观察新型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手术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门诊收治的397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的病例资... 目的通过对传统包皮环切术、商环包皮吻合器及新型包皮缝合器3种术式的比较,观察新型缝合器在包皮环切手术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门诊收治的397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择手术方式,分别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传统组,134例)、商环包皮吻合器手术(吻合器组,153例)和新型包皮缝合器手术(PCSD组,110例)进行治疗,对其安全性、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3组在术后疼痛评分(F=86.901,P<0.001)、水肿评分(F=315.656,P<0.001)、外观评分(F=230.952,P<0.00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术后疼痛、水肿及外观评分方面PCSD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及吻合器组(P<0.05);3组在术后疼痛缓解时间(F=236.622,P<0.001)、术中出血量(F=115.375,P<0.001)、水肿消退时间(F=75.614,P<0.001)、手术时间(F=965.420,P<0.001)、切口愈合时间(F=42.584,P<0.001)方面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CSD组患者在疼痛缓解、水肿消退及切口愈合时间上亦优于传统组(P<0.05)及吻合器组(P<0.05);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上看,PCSD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和吻合器组(χ2=21.622,P<0.001;χ2=22.778,P<0.001)。但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上吻合器组与PC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79),传统组和吻合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12)。3种手术方式例数构成在每个半年有明显改变(χ2=18.721,P<0.001)。结论使用新型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在临床上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商环 包皮缝合器
原文传递
CYP1A2基因多态性与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尿路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5
18
作者 喻正波 罗雪松 +7 位作者 顾胜利 肖雅 丁园 陆建国 李熙 陈轶嘉 邱杰 袁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 分析CYP1A2基因多态性与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184例行一期无管化尿道板纵行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目的 分析CYP1A2基因多态性与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184例行一期无管化尿道板纵行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尿路感染组(n=26)及无尿路感染组(n=158),并纳入184名同期入院体检男童作为对照组(经年龄成组匹配)。比较三组基线资料及CYP1A2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尿道下裂患儿TI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尿路感染组年龄高于无尿路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组术前阴茎弯曲度≥20°、尿道缺损长度≥2 cm者较无尿路感染组占比高(P<0.05)。三组CYP1A2基因位点rs2069514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尿路感染组AA基因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尿路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尿道下裂患儿中,AA基因型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相对风险度OR=7.60,携带等位基因A患儿OR=1.8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道缺损长度≥2 cm、CYP1A2 rs2069514基因型为AA均为影响尿道下裂患儿TI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尿道缺损长度及CYP1A2基因位点rs2069514多态性与尿道下裂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有关,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术后 尿路感染 患儿 CYP1A2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利用全面触发工具监测药品不良事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欢 詹菊 +3 位作者 欧阳苍鸿 熊德庆 程登贵 文朋 《海峡药学》 2021年第9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构建医院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主动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 IHI》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文献并结合我院使... 目的探讨利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构建医院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主动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 IHI》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文献并结合我院使用情况制定触发器条目,利用我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V2)随机抽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出院病历。使用GTT的触发器条目对病历(用药情况、检验检测指标、病程记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触发器显示阳性患者是否发生ADE进行判定,并对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运用阳性预测值(PPV)评估触发器的实用性,根据病例审查结果对触发器进行修正。结果350例病历触发GTT中触发器阳性167例次,其中确定共63份病历发生65例次ADEs,ADE检出率为18.00%(65/350),20项触发器检出阳性(63.33%),有14项检出ADE,触发器阳性预测值(PPV)为41.4%(65/157)。检出的ADEs中E级伤害60例次,F级伤害5例次,共累及11个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占比最高(33.84%)。结论GTT对ADE的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医务人员对ADE的识别能力,提高药物安全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主动监测 药品不良事件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患者外固定针道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成莉 王锐霞 +4 位作者 刘林 姚山川 吴杰 周业红 刘颖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外固定治疗患者针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47例临时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无菌中药敷贴贴于针道处,7 d更换1次;对照组使用灭菌纱布覆盖针道,以75%乙醇将纱布浸... 目的探讨灭菌中药敷贴预防骨折外固定治疗患者针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47例临时外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无菌中药敷贴贴于针道处,7 d更换1次;对照组使用灭菌纱布覆盖针道,以75%乙醇将纱布浸湿,每天2次,每3天更换纱布1次。比较两组针道感染率、针道局部疼痛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值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针道感染率为4.17%,对照组为2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第3~7天针道局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第7天C-反应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2例发生针道周围皮肤过敏,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中药敷贴应用于外固定针道护理,可有效预防外固定针道感染,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中药敷贴用于外固定针道护理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 针道感染 中药敷贴 乙醇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