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赫 孙元林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在超早期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脑梗死在超早期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研究组在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4h后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水平、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凝血功能,和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2.0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100β水平、NSE水平以及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效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超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早期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临床转归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志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合理选...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合理选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人尿激肽原酶0.15PNA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7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0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8例,无效1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7.06±3.64)分]显著优于治疗前[(15.03±5.77)分]和对照组治疗后[(9.85±4.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8.4±5.6)分]显著优于治疗前[(38.7±6.3)分]和对照组治疗后[(43.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hs-CRP水平[(2.13±0.30)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6.73±0.78)mol/L]和对照组治疗后[(3.73±0.43)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人尿激肽原酶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能力,降低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宗艳杰 刘冰冰 +2 位作者 谷玉静 刘富群 魏秀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2期6376-6378,6225,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15d。...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15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及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21%(41/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35.9%(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29±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7.0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甘油果糖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依达拉奉注射液 甘油果糖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金涛 朱广军 +1 位作者 韩光 李凤昌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行头颅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312例行DSA术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行头颅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312例行DSA术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5岁、女性构成比、卒中史、颈动脉斑块、空腹血糖≥11.1 mmol/L、FIB≥5.0 g/L、手术操作时间≥30 min、抗凝药物使用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为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SA致脑栓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严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脑梗死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脑栓塞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春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6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GCS评分、吸烟史、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史等情况,分析肺部感染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GCS评分、吸烟史、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史等情况,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较,感染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史、GCS评分、吸烟史、长期卧床史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GCS评分、吸烟史、长期卧床史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GCS评分、吸烟史、长期卧床史是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孙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我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0例)与实验组(n=30例),将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我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0例)与实验组(n=30例),将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P <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应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赫 孙元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9期71-73,共3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一种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主要是源于患者内耳的一种眩晕性疾病,当患者处于某一特定体位的时候就会引发短暂性眩晕,同时还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症状以及眼震现象[1],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都造成了较大影...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一种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主要是源于患者内耳的一种眩晕性疾病,当患者处于某一特定体位的时候就会引发短暂性眩晕,同时还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症状以及眼震现象[1],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都造成了较大影响。而在临床中一般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方案,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并不理想。而Brandt-Daroff习服训练则属于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临床意义较为明显[2]。本研究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探究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治疗 疗效观察 训练 习服 自主神经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前庭疾病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疗效情况。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参与实验观察的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为...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疗效情况。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参与实验观察的5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用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IHSSS、血清VEGF含量、血清Hs-CRP含量以及S100B蛋白含量的综合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29%,参照组为74.07%,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有效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0期98-99,共2页
目的将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就诊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 目的将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就诊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加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合计数据及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合计数据(97.50%)比较于参照组患者(82.50%),检验得到P <0.05,显著差异性存在,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数值比较于参照组患者,检验得到P<0.05,显著差异性存在。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得到良好疗效,改善患者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钙 脑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强化灌注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1期91-93,9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序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序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均在发病后的溶栓时间窗(4.50 h之内)内给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按照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进行强化灌注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及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溶栓后2 h的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共30例,在低分子右旋糖酐内加入5单位胰岛素注射液以中和葡萄糖,每日定期监测血糖,未发现血糖升高现象,也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之后序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强化灌注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强化灌注治疗
下载PDF
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短期内进展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期(14 d内)进展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和以颈内动脉系统TIA形式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86例。对以上患者在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期(14 d内)进展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和以颈内动脉系统TIA形式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86例。对以上患者在1周内完善我院头部磁共振检查,根据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病例组(TIA进展成脑梗死组):DWI图像上定位区有责任病灶;对照组(TIA未进展成梗死组):未发现责任病灶。对以下内容进行分层研究:血胆固醇升高(≥6.00 mmol/L)、血三酰甘油升高(≥2.00 mmol/L)、血低密度胆固醇升高(≥2.60 m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年龄<60岁,>15 mg/L;年龄>60岁,>20 mg/L)、血浆纤维蛋白原(≥3.50 g/L);吸烟史:戒烟时间还不到6个月,或者每日吸烟1支或1支以上,且持续1年以上;饮酒史:每7天至少饮酒2次,摄入酒精量平均每次要大于24 g,且持续1年以上;TIA的发作次数:入院前1个月内发作次数≥3次;TIA的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对于多次发作的TIA患者,取其发作时间最长的一次作为评价时间);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检测情况比较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结果病例组TIA的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入院前1个月内TIA的发作次数≥3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测情况比较:病例组患者中共54例检测出易损斑块,检出率为49.43%,对照组共59例检测出易损斑块,检出率为33.64%,病例组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将TIA的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入院前1个月内TIA的发作次数≥30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个危险因素纳入SPSS20.0软件中,可以得出:TIA的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入院前1个月内TIA的发作次数≥30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期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奥扎格雷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杜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7期103-105,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联合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入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联合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入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采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用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评估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65.32±5.17)岁。在NIHSS评分方面,治疗前观察组的患者NIHSS评分为(15.73±5.24)分,对照组的患者NIHSS评分为(16.34±4.81)分;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NIHSS评分为(4.89±2.02)分,对照组的患者NIHSS评分为(8.24±2.55)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DL评分方面,治疗前观察组的患者ADL评分为(33.58±8.83)分,对照组的患者ADL评分为(35.74±7.11)分;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ADL评分为(69.82±12.18)分,对照组的患者的ADL评分为(48.89±6.02)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32/42)](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系统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离子、心电图等动态监测未发生明显异常。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的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宗艳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疗前提下给予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对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疗前提下给予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以及血细胞比容分别为(5.35±0.25)、(1.71±0.09)mPa·s、(4.32±0.43)mPa·s、(8.48±2.15)mPa·s、(35.04±3.01)%;对照组分别为(6.12±0.22)、(1.80±0.14)mPa·s、(5.39±0.51)mPa·s、(13.02±2.06)mPa·s、(39.22±3.2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素B2(TXB2)、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以及D-二聚体(DDI)分别为(14.31±0.51)s、(63.55±5.75)pg/ml、(3.16±0.25)g/L、(8.32±2.15)ng/ml、(0.52±0.24)μg/ml;对照组分别为(11.51±0.48)s、(82.32±5.61)pg/ml、(3.72±0.27)g/L、(11.45±2.29)ng/ml、(0.85±0.26)μg/ml;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PT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脉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脉胶囊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40例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钱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MRI在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0例住院确诊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多发性硬化的特征性MRI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内病灶常<1.0 cm,散在分布于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与小... 目的分析MRI在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0例住院确诊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多发性硬化的特征性MRI表现为脑白质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内病灶常<1.0 cm,散在分布于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与小脑,少数灰白质交界处。脊髓多发性硬化以胸段多见,形态多样,多为散在小点状,斑块状,圆形或椭圆形,多分布于脊髓外周白质部分,病灶直径>3 mm,但长度很少超过2个椎体节段。结论多发性硬化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多时相病程,可作出诊断并可判断其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MRI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对策
15
作者 祖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5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2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各31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2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各31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治疗效果为74.19%(23/31)、护理满意度为70.97%(22/31),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十分满意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尿激酶 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
下载PDF
品管圈方法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祖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8期21-22,共2页
目的分析品管圈方法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58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给予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的29例患者... 目的分析品管圈方法对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58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给予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100%)高于参照组(69.0%),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研究组更优,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实施品管圈并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健康教育知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也会有所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方法 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
下载PDF
4例家族性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特点分析
17
作者 赵志斌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6期129-130,共2页
多发性硬化病(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特点,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多发性硬化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磁共振等现代检查技术的应用而出现诊断率上升有关。亚洲有家族的MS患者明显少于欧美... 多发性硬化病(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特点,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多发性硬化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磁共振等现代检查技术的应用而出现诊断率上升有关。亚洲有家族的MS患者明显少于欧美国家,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现将同一家系的4例MS患者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病 遗传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8
作者 钱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多发性硬化(MS)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40例MS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MS在MRI上有特征性影像改变。结论 M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多发性硬化(MS)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40例MS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MS在MRI上有特征性影像改变。结论 M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但MRI在诊断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
19
作者 祖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7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中抽取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78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差异性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入选39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中抽取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78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差异性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入选39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用时少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全程优质护理 应用体会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miR-29b水平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黎黎 王君兰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98-604,共7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miR-29b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8例作为病例组,将同期体检的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miR-29b水平,比较...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miR-29b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08例作为病例组,将同期体检的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BNP、miR-29b水平,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病例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根据出院90d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n=39)与预后良好组(mRS≤2分,n=69),分析缺血性脑卒中BNP、miR-29b与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患者短期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血BNP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9b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BNP浓度及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miR-29b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年龄、合并高血压、梗死面积、NIHSS评分、BNP及miR-29b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NP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r=0.467、0.523,P<0.05),miR-29b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0.375、-0.413,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血浆BNP增高、miR-29b降低特点,且两者异常改变与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缺血性脑卒中 miR-29b 神经功能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