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霉素治疗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雷博程 高小波 +3 位作者 刘征宇 魏景健 薛雷 王绪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36例单侧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注射前均将病变内囊液吸出,再注射药物。病变范围较大时,采用分象限分次注射。用药量及治疗周期依病变大小及年龄而定...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36例单侧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者。注射前均将病变内囊液吸出,再注射药物。病变范围较大时,采用分象限分次注射。用药量及治疗周期依病变大小及年龄而定。随访时间为1~2 a。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4.4%(34/36)。无肺纤维化及严重不良发应发生。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可作为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颈部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
下载PDF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戚忠政 刘洁 +1 位作者 刘法昱 孙长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SACC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包,应用χ2检验和Spe...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的表达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SACC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包,应用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ACC组织中PTTG和bFGF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PTTG与bFGF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PTTG与bFGF在SACC组织中高表达,PTTG的表达与SACC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宫贺 徐大朋 +4 位作者 李越霄 程晨 王宏伟 李刚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3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A组),24例采用单纯...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3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A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B组),19例采用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C组),治疗后随访3-12个月。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结局数据进行Ridit分析,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及显效时间。结果: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为62.5%,C组有效率为68.4%。通过对3组患儿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复诊的显效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B组、C组相比,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P〈0.05)。3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单纯用一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尤其对于大范围及眶周血管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普萘洛尔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徐大朋 王绪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 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文就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动向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马来酸噻吗洛尔和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凯驰 徐大朋 +1 位作者 程沫沙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比较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50例表浅型血管瘤患儿,27例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为A组;23例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为... 目的:比较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治的50例表浅型血管瘤患儿,27例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为A组;23例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为B组。随访12个月,每个月定期复诊。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比较2组治疗效果、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随访12个月,A组显效率为63.0%,B组显效率为65.2%,2组治疗效果及显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B组(P<0.05),2组均未出现危及患儿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口服用药相比,本方法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推荐为一线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洛尔 普萘洛尔
下载PDF
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血管瘤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桦梁 席善龙 +3 位作者 魏景健 刘征宇 雷博程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应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的过程中,发现20例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3-6个月后产生耐...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应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的过程中,发现20例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3-6个月后产生耐药,继续服药,瘤体体积无变化。采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按普萘洛尔1.0 mg/kg,泼尼松0.5 mg/kg,每天1次,口服,随访1-3个月。收集患儿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变化,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血管瘤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评定Ⅳ级(优)6例,Ⅲ级(好)9例,Ⅱ级(中)5例,Ⅰ级(差)0例。结论: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普萘洛尔 泼尼松
下载PDF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丹 田玉楼 +3 位作者 周青 张扬 冯翠娟 郭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50-452,456,共4页
目的:通过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系统评价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目的:通过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系统评价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20例,全部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等4个时点分别测量患者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痛最大开口度、下颌前伸距离、左侧偏动距离、右侧偏动距离。结果:患者的CMI、VAS指数均显著性下降,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治疗期间患者的无痛最大开口度显著增加,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下颌前伸距离PE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的侧方运动距离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有利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增大下颌运动范围,解除开口受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治疗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桦梁 刘晓红 +2 位作者 席善龙 薛雷 王绪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对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9-10—2013-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30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普萘洛尔按1.0~1.5 mg/kg剂量,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至瘤体缩小75%以上,随访1~10... 目的:对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9-10—2013-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30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普萘洛尔按1.0~1.5 mg/kg剂量,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至瘤体缩小75%以上,随访1~10个月。收集每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的大小,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大部分腮腺区血管瘤的体积明显减小,家长满意度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评定结果Ⅳ级(优)18例,Ⅲ级(好)11例,Ⅱ级(中)1例,Ⅰ级(差)0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普萘洛尔 腮腺 儿童
下载PDF
不同浓度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征宇 薛雷 +3 位作者 袁尉力 魏景健 雷博程 王绪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总结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效果,为临床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静脉畸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6—2012年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的194例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部位的静脉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具... 目的:总结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效果,为临床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静脉畸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06—2012年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的194例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部位的静脉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具体为皮肤表面静脉畸形为8 mg/8 mL,黏膜及黏膜下静脉畸形为8 mg/5 mL。结果:皮肤静脉畸形有效率为94.9%,口腔黏膜静脉畸形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不同部位的静脉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浓度 静脉畸形
下载PDF
艾克刀联合平阳霉素在颌面部血管畸形治疗中周围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席善龙 薛雷 +1 位作者 郭忠军 王绪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艾克刀联合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过程中的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接受电化学治疗的血管畸形患者31例,血管... 目的探讨艾克刀联合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过程中的周围神经保护作用,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接受电化学治疗的血管畸形患者31例,血管畸形均位于腮腺区、眶下区、颏孔区及舌根部等距离知名神经较近部位。治疗过程中控制艾克刀通电时间和平阳霉素使用浓度,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对神经是否造成损伤。结果随访6~15个月,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愈率74.2%。术后常发生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2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1例术前面部运动不对称患者术后症状得到缓解,2例出现眶下区麻木,2例出现下唇麻木。术后给予抗炎和激素治疗,口服甲钴胺,术后1~6个月除1例患者外,神经损伤症状均得到恢复。结论电化学治疗是治疗血管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合理利用艾克刀和平阳霉素,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周围神经损伤 电化学治疗 平阳霉素
原文传递
TGF-β1上调MTA1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炜 姚远 +1 位作者 李彦姝 周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950-952,共3页
目的:研究TGF-β1上调MTA1能否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方法: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TGF-β1刺激或者不刺激的Tca8113细胞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β-actin作为实验的内参对照。光学显微镜拍摄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 目的:研究TGF-β1上调MTA1能否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方法: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TGF-β1刺激或者不刺激的Tca8113细胞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β-actin作为实验的内参对照。光学显微镜拍摄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形态。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结果:TGF-β1上调MTA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水平。Tca8113细胞是呈多边形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经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形态变成长梭形。同时,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与对照相比较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结论:TGF-β1信号能通过MTA1下调E-cadherin表达,这可能是促进舌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移相关蛋白1 E-钙粘素 侵袭转移
下载PDF
游离组织瓣修复全下唇及颏部大范围缺损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大朋 薛雷 +3 位作者 孙宁宁 李刚 刘子玫 王绪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全下唇及颏部大范围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13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下唇癌根治术后及2例外伤造成的全下唇及颏部缺损患者,应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全下唇及颏部大范围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13年3月,对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下唇癌根治术后及2例外伤造成的全下唇及颏部缺损患者,应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并对患者修复后下唇外观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4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下唇癌患者肿瘤未见复发,14例患者均可进行基本正常的语言交流;12例可进普食,2例进软食;1例流涎,均无小口畸形。下唇及颏部外观患者均能接受。结论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全下唇及颏部缺损,方法安全可靠且成功率较高,根据下唇及颏部缺损范围选择合适修复方式可获得较好的口腔功能和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全下唇及颏部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数字化与超声骨刀结合在正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芝竹 白晓峰 +7 位作者 刘强 啜文钰 张琦 徐超 朱彤 蒋优余 赵辰宇 卢利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32-536,共5页
目的在数字化外科的前提下,评价超生骨刀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超声骨刀组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牙畸形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经过数字化诊断设计,应用超生骨刀完成手术。所有患者行双... 目的在数字化外科的前提下,评价超生骨刀在正颌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超声骨刀组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牙畸形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经过数字化诊断设计,应用超生骨刀完成手术。所有患者行双侧下颌骨矢状骨劈开术(BSSRO),2例(5%)行颏成形术,11例(26%)行双颌手术(上颌骨Lefort Ⅰ型截骨+BSSRO)。传统组选择自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牙畸形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BSSRO术,4例(8%)行颏成形术,17例(38%)行双颌手术;术前患者均经过数字化诊断设计,应用传统往复锯及骨凿完成手术。评估只行BSSRO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双颌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观察所有患者术中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超生骨刀组的失血量为(190.9±45.8)ml明显低于传统组的失血量(242.6.5±70.4)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的术中神经及软组织损伤和术后3个月神经损伤情况均低于传统组(P<0.05);其余评估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外科可以对畸形的严重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及设计相对应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可预见性,超声骨刀具有不损伤软组织的特点,在正颌外科中将两者结合可以到达更加精确和减少创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数字化 超声骨刀 传统微动力系统 牙[牙合]畸形
原文传递
MIC-1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p53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桦梁 徐大鹏 +3 位作者 薛雷 孙宁宁 钟鸣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p53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MIC-1在血管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血管瘤组织标本中MIC-1和VEGF、p53的表达情况,分析MIC-1与VEGF、p53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MIC-1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19%和34.7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VEGF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0%和43.48%,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53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8%和30.43%,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MIC-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MIC-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3,P<0.01),与p53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MIC-1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53
下载PDF
口服普萘洛尔对增殖期血管瘤患儿尿液bFGF、MMP-2和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尉力 王绪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住院的增... 目的:探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住院的增殖期血管瘤患儿34例。分别在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留取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另外收集21例正常婴幼儿(年龄<12个月)的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bFGF的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口服普萘洛尔后2个月,患儿尿液中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患儿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患儿体内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检测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患儿口服普萘洛尔用药过程中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增殖期 尿液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婴幼儿血管瘤中livin和caspase-3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景健 袁尉力 +3 位作者 谭海松 薛雷 钟鸣 王绪凯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基因livin和caspase-3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变化对血管瘤病程演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血管瘤组织标本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基因livin和caspase-3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变化对血管瘤病程演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血管瘤组织标本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同时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TUNEL)技术检测血管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SPSS17.O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spase-3阳性表达率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分别为42.31%和81.82%,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Caspase-3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Livin阳性表达率在增殖期和消退期血管瘤分别为88.46%和31.82%,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Livin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9,P<0.01)。血管瘤消退期细胞凋亡显著高于增殖期,在血管瘤内皮细胞中,Livin与凋亡呈负相关(r=-0.640,P=0.004),而caspase-3与凋亡呈正相关(r=0.471,P=0.042)。结论:Livin和caspase-3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细胞凋亡 LIVIN CASPASE-3
下载PDF
舌鳞癌Tca 8113细胞过表达Twist1促进其侵袭 被引量:1
17
作者 代炜 张恩礁 +1 位作者 段维轶 周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构建人Twist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舌鳞癌Tca8113中过表达Twist1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从Tca8113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PCR引物扩增Twist1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pcDNA3.1-myc-hisA载体,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命名为Myc-Twi... 目的:构建人Twist1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舌鳞癌Tca8113中过表达Twist1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从Tca8113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PCR引物扩增Twist1基因,将其定向克隆至pcDNA3.1-myc-hisA载体,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命名为Myc-Twist1。将Myc-Twist1转染到Tca8113细胞系中,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Twist1在Tca8113细胞中的定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yc-Twist1对上皮性钙粘素(E-cadherin)启动子活性调节。Transwell检测稳定表达Myc-Twist1的Tca8113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Myc-Twist1,Western blot法检测到Myc-Twist1融合蛋白表达。人Twist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少量定位于细胞质。Twsit1明显抑制E-cadherin的启动子活性,增强细胞侵袭能力。结论:Twist1能通过调控E-cadherin的表达促进Tca8113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1 真核表达载体 免疫荧光 侵袭转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大朋 薜雷 +4 位作者 佟爽 程晨 宫贺 王宏伟 王绪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45-548,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月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82例淋巴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月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82例淋巴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具体如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 mg/8 mL;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为8 mg/5 mL;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 mg/3 mL。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结果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43.3%;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93.3%;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88.9%;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的治愈率为60.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出现全身发热4例,出现局部溃疡1例,均未见肺纤维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适宜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治疗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口腔颌面部 淋巴管畸形
原文传递
骨组织工程中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佟爽(综述) 王绪凯(审校)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57-761,共5页
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尝试利用生物材料复合技术,通过调节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相应的组合方式使其发挥各自的优点,进... 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尝试利用生物材料复合技术,通过调节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相应的组合方式使其发挥各自的优点,进而制作出理想的支架材料。本文分别就丝素蛋白、壳聚糖以及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壳聚糖支架 骨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唾液腺ECT在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孟族 郗红 +1 位作者 吴传彬 周青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腺ECT在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30例,颌下腺结石15例,舍格伦综合征7... 目的探讨唾液腺ECT在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30例,颌下腺结石15例,舍格伦综合征7例。所有患者常规检查及唾液腺ECT检查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检查结果,以明确唾液腺ECT在该类涎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唾液腺ECT回报患侧腺体排泌功能不同程度降低,提示导管不同程度阻塞;涎石症患者唾液腺ECT回报患侧腺体排泌功能显著降低,提示导管重度阻塞,其中5例腺体摄取功能亦显著降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ECT回报4个腺体(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摄取及排泌功能均有异常。结论唾液腺ECT在非肿瘤性涎腺疾病中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能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瘤性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ECT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