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裂叶豚草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曲波 薛晨阳 +3 位作者 许玉凤 高英美 陈鲜 王文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8-364,共7页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以葎草(Humulus scandens)、葶苈(Draba nemorosa)、藜(Chenopodium album)等1年生杂草为主,未入侵区域则加入了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两种多年生植物,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或许会影响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搭配,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由三裂叶豚草主导的退化状态,抑制了群落的演替;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葎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760和0.9640,显著高于其余植物。葎草是一种缠绕藤本,三裂叶豚草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葎草会加剧下部冠层中的光限制,所以葎草在三裂叶豚草入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与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间接充当了协助者;葶苈、鹅肠菜、藜和蔊菜(Rorippa indica)生态位宽度分别减少0.4456,0.7526,0.156,1.1603,入侵样地本地植物生态位重叠系数平均值为0.647,高于未入侵样地的0.583,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提高本地植物间生态位重叠系数,干扰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增强植物间的竞争;入侵样地植物Pielou均匀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入侵样地,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三裂叶豚草对植物群落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季与其重叠的植物群落,有可能在生态方面产生更为广泛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本地种 三裂叶豚草 撂荒农田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食物网的河流生物完整性评价——以辽河干流为例
2
作者 王迪 曲波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7,共7页
明确辽河干流生物完整性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为干流生物完整性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河流生物完整性内涵,从食物网复杂性和生物保有指数2个方面构建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辽河干流... 明确辽河干流生物完整性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为干流生物完整性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河流生物完整性内涵,从食物网复杂性和生物保有指数2个方面构建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辽河干流进行生物完整性评价。通过对比2012年与2015年评价结果发现,2015年辽河干流生物完整性总体评价为“差”,其中食物网复杂性总体评价为“良”,生物保有指数总体评价为“差”。与2012年相比,2015年辽河干流生物完整性有所好转但改善不显著,其中食物网复杂性有明显改善的点位共计13个,占评价区域的76.47%;生物保有指数有所提升,但除福德店外均不显著。对比2012年与2015年营养链和物种丰度结果,2015年营养链与物种丰度明显高于2012年,说明辽河干流食物网络复杂度增加,生物完整性有所提高。结合辽河干流食物网变化情况,得出影响辽河干流生物完整性的主要因素为生物保有率降低导致高营养级物种缺失和营养链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完整性 食物网 生物保有指数 营养级 辽河干流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齿突蟾属一新种记述(两栖纲:角蟾科)
3
作者 周圣博 关萍 史静耸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1-650,共10页
2020年5月在洛阳市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顶林场(33°38′37″N,111°50′01″E,海拔1882 m)采集到齿突蟾属(Scutiger)物种9号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及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联合构建的齿突蟾属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显示,采集... 2020年5月在洛阳市嵩县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顶林场(33°38′37″N,111°50′01″E,海拔1882 m)采集到齿突蟾属(Scutiger)物种9号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及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联合构建的齿突蟾属部分物种系统发育树显示,采集到的齿突蟾标本系一新种,命名为华夏齿突蟾Scutiger feiliangi Zhou,Guan and Shi,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体型中等,雄性体长45.7~50.2 mm,雌性体长48.9~51.5 mm;2)头宽略大于头长,鼓膜不显;3)前臂及手长略超过体长之半,后肢较短;4)背面粗糙,布满疣粒;5)指间无蹼,趾间微蹼;6)具两对胸腺,外侧者略小于内侧;7)背部有4行断续排列的纵行肤褶;8)肛周有多个近圆形腺体。同时,对新种华夏齿突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齿突蟾 系统学 分类学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陕西镇坪发现光雾臭蛙
4
作者 周圣博 张勇 +5 位作者 徐哲超 宋要强 刘平 胡自强 曲波 关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3-479,共7页
2022年6月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32°00′01″N,109°17′05″E,海拔1641 m)采集到1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臭蛙属(Odor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分子片段对臭蛙属35个物种的系统发育进行分... 2022年6月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32°00′01″N,109°17′05″E,海拔1641 m)采集到1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臭蛙属(Odor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分子片段对臭蛙属35个物种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其与模式产地四川南江的光雾臭蛙(O.kuangwuensis)在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支持率高达99%,且遗传分化较小,应属种内关系。综合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臭蛙属的光雾臭蛙,系陕西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此发现为光雾臭蛙在大巴山脉分布的连续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蛙属 分类学 系统学 陕西
原文传递
三裂叶豚草入侵对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机制——以辽河干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迪 冯玉龙 +1 位作者 刘明超 曲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0-531,共12页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系统之一,明确生物入侵对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探索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河岸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系统之一,明确生物入侵对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助于探索退化河岸带植被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因子及机制。以2012年开始实施围封管理的辽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沿辽河干流河岸带设置20个长期观测点位,对比分析2012~2017年优势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入侵与非入侵样地土壤养分、群落多样性和本地物种特征的差异,探讨三裂叶豚草入侵对辽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群落多样性、本地物种特征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及机制;通过比较分析辽河干流河岸带植被群落三裂叶豚草与本地物种植物有关叶片形态、养分和光合作用等叶片性状差异,从叶片功能性状角度揭示三裂叶豚草入侵对本地物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具有显著高于本地物种的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从而提升自身对光照资源的获取能力;三裂叶豚草具有显著低于本地物种的叶片碳含量和碳氮比,从而降低了叶片建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了自身的入侵性,表现为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本地物种的平均高度、总盖度和个体数量显著低于非入侵样地。三裂叶豚草入侵加剧了围封的退化河岸带土壤中SAN、SAP、STK的消耗,但与围封初期土壤养分相比,结果未表现出统计学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入侵 退化河岸带 植被群落演替 土壤养分变化
下载PDF
辽宁沈阳发现韩国林蛙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圣博 于梦竹 +3 位作者 苗青 翟强 徐树军 关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4-950,共7页
2021年11月在沈阳市辽中区蒲河湿地公园(41°30′55″N,122°78′30″E,海拔30 m)采集到2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对蛙属19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 2021年11月在沈阳市辽中区蒲河湿地公园(41°30′55″N,122°78′30″E,海拔30 m)采集到2号无尾两栖类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物种,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对蛙属19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其与韩国及中国山东文登昆嵛山分布的韩国林蛙(R.coreana)遗传距离最近,并在最大似然树中聚为一支,应属种内关系。综合形态分析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韩国林蛙,系辽宁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本次发现将辽宁省分布的蛙属物种增至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林蛙 辽宁省 蛙属 两栖动物 分布新记录种
原文传递
入侵草坪生态系统的2种蔊菜属植物的竞争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晏碧玉 余兰 +4 位作者 曲波 马永胜 徐树军 陈惠婷 邵美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2,共7页
外来物种的高竞争能力已被提及是促进其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条件下两栖蔊菜(R.amphibian)和欧亚蔊菜(R.sylvestris)形态可塑性及其生物量的变化,明确二者种间竞争在草坪生态系统中优势程度,为合理利用和防控入侵草坪根蘖植物... 外来物种的高竞争能力已被提及是促进其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研究不同条件下两栖蔊菜(R.amphibian)和欧亚蔊菜(R.sylvestris)形态可塑性及其生物量的变化,明确二者种间竞争在草坪生态系统中优势程度,为合理利用和防控入侵草坪根蘖植物提供依据,并丰富入侵生态学研究。采用模拟草坪中2种蔊菜属植物生态重叠区的方法,通过设置单种和混种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2种蔊菜的生理生态指标和生物量,分析其相对生长速率和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在单种处理条件下,两栖蔊菜与欧亚蔊菜的株高、生物量、叶片数、茎粗都显著高于混种条件下,且两栖蔊菜的株高、SPAD值、叶片数、茎粗显著高于欧亚蔊菜,根系活力与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混种条件下,两栖蔊菜的SPAD值、根系活力、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欧亚蔊菜,株高与叶片数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竞争效应参数相对产量总和(RYT)小于1,欧亚蔊菜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综上,两栖蔊菜与欧亚蔊菜间存在竞争关系,且在单、混种处理条件下,种内竞争显著大于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对2种入侵植物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两栖蔊菜的抑制作用更强。欧亚蔊菜的相对竞争能力强于两栖蔊菜,欧亚蔊菜可能是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生化特征以适应种间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草坪 两栖蔊菜 欧亚蔊菜 竞争效应
下载PDF
入侵植物瘤突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种子萌发期表型代间传递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曲波 陈鲜 +1 位作者 张婷 成清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4-671,共8页
表型可塑性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一些可塑性表型可以由亲代通过种子传递给子代,使子代预知亲代的环境信息,从而提高子代对该环境的适应性。种子萌发是植物建立种群的关键环节,也是入侵植物爆发的起点,而种子萌发期代间传递的可塑性表型表... 表型可塑性在植物中普遍存在,一些可塑性表型可以由亲代通过种子传递给子代,使子代预知亲代的环境信息,从而提高子代对该环境的适应性。种子萌发是植物建立种群的关键环节,也是入侵植物爆发的起点,而种子萌发期代间传递的可塑性表型表现如何还不清楚。以自花授粉的入侵植物瘤突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为材料,收获不同养分处理亲代的种子,利用种子萌发袋模拟同质园试验,比较各亲代及子代种子萌发时相关指标在不同养分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亲代在高养分条件下生长时,其子代各指标(除侧根长度外)均高于低养分条件;当亲代在低养分条件下生长时,其子代在低养分条件下的发芽势、子叶宽度、子叶厚度、幼苗高度反而高于生长在高养分条件下的子代,这表明亲代可以通过种子把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传递给子代,而子代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子叶长度、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依然为高养分条件大于低养分条件。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表型都可以由亲代通过种子传递给子代,明确其亲代可代间传递的可塑性表型受环境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间传递表型可塑性 瘤突苍耳 种子 萌发 幼苗
下载PDF
基于SDMs-toolbox预测气候变暖趋势下辽宁省三裂叶豚草潜在入侵区域
9
作者 王迪 曲波 +2 位作者 周斌 张依然 刘智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2期66-74,共9页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三裂叶豚草的潜在适生区域的影响并揭示三裂叶豚草潜在扩散路径及规律,文章选取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模拟气候变暖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在2050年潜在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情况下(RCP4.5),三裂叶豚...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三裂叶豚草的潜在适生区域的影响并揭示三裂叶豚草潜在扩散路径及规律,文章选取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模拟气候变暖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在2050年潜在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拟合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的情况下(RCP4.5),三裂叶豚草扩散面积相比2019年增加了10919.9 km^(2),其中中度和高度适生区分别增加了3137.32 km^(2)和7782.58 km^(2),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1.24%和3.07%;拟合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情况下(RCP8.5),三裂叶豚草中高度适宜区面积相比2019年增加了6932.2 km^(2),中度和高度适宜区面积分别增加了2554.81 km^(2)和4377.11 km^(2),面积占比增加了1.01%和1.73%,说明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没有加速三裂叶豚草的快速扩张。高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情况下,扩张方向大致相同,均表现为为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其一为以中部平原地区为中心向西北方向的锦州、阜新扩张,由原来的低度适生区转变为高度适生区,西部沿大小凌河方向扩张;其二为沿辽宁中部河流向西南方向扩张,营口盘锦沿海地区扩散趋势明显。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高程对三裂叶豚草生境适宜度的贡献率最高,占47.4%,且高程处于0-200m的范围内、坡度处于0度左右的区域三裂叶豚草适宜性指数较高,说明三裂叶豚草适合分布在高程较低、坡度较缓的平原区域。该研究结果为三裂叶豚草在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入侵风险预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物种 预测 SDMs-toolbox MaxEnt模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中国无尾两栖类新记录种——朝鲜侧褶蛙
10
作者 周圣博 张芷赫 +4 位作者 王惠 苗青 徐树军 关萍 史静耸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446,共7页
2021年9月在沈阳市蒲河湿地公园(41°41′54″N,122°52′19″E,海拔35 m)采集到3号无尾两栖类动物,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侧褶蛙属(Pelophylax)金线侧褶蛙种组(P.plancyi species complex)的物种。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 2021年9月在沈阳市蒲河湿地公园(41°41′54″N,122°52′19″E,海拔35 m)采集到3号无尾两栖类动物,经形态特征比较确认为侧褶蛙属(Pelophylax)金线侧褶蛙种组(P.plancyi species complex)的物种。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联合构建的侧褶蛙属部分物种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显示,采集到的侧褶蛙标本与朝鲜侧褶蛙(P.chosenicus)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0.95)。综合形态和系统发育比较,确定采集到的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侧褶蛙属的朝鲜侧褶蛙,系中国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侧褶蛙 中国 无尾两栖类 侧褶蛙属 新记录种
原文传递
镉胁迫对瘤突苍耳、苍耳及其杂合体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薛晨阳 高英美 曲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5-355,共11页
入侵种与本地种杂交可能会改变其某些性状,影响其生理生化过程,增强其对一些重金属的耐受性。镉是目前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之一,为探讨杂交是否能够增强植物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不同浓度镉(0,10,40,80和... 入侵种与本地种杂交可能会改变其某些性状,影响其生理生化过程,增强其对一些重金属的耐受性。镉是目前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之一,为探讨杂交是否能够增强植物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不同浓度镉(0,10,40,80和120 mg/L)处理下瘤突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及二者杂合体(X.strumarium♀×X.sibiricum♂,X.sibiricum♀×X.strumarium♂)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入侵种瘤突苍耳与本地种苍耳之间存在杂交现象;2、镉促进了杂交瘤突苍耳(X.strumarium♀×X.sibiricum♂)种子的萌发,当镉浓度为80 mg/L时,其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3、杂交瘤突苍耳在80、120 mg/L镉处理下根长和叶绿素含量低于瘤突苍耳,但子叶受到的氧化胁迫并未高于瘤突苍耳。研究结果显示,杂交有可能提高了瘤突苍耳在高浓度镉胁迫时对重金属镉的转运能力,幼苗根系吸收大量的镉并向上运输给子叶,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抗氧化酶系统可能在降低子叶氧化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突苍耳 苍耳 杂交 镉胁迫
下载PDF
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及对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思邈 陈吉欣 +6 位作者 冯炜炜 张昶 黄凯 管铭 孙建坤 刘明超 冯玉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80,共9页
氮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相关研究多关注土壤氮水平的效应,较少考虑氮形态的作用。为从土壤氮形态利用的角度阐释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本文在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外来植物氮形态利用的偏好性及其对入... 氮是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相关研究多关注土壤氮水平的效应,较少考虑氮形态的作用。为从土壤氮形态利用的角度阐释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本文在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外来植物氮形态利用的偏好性及其对入侵性的影响。植物的氮形态利用策略有偏好性和可塑性两种,这可能与植物对土壤氮形态特性的长期适应有关;植物不仅可以对土壤氮形态做出响应,而且还能改造土壤氮形态,并对改变后的土壤氮形态做出反馈响应。很多外来植物入侵硝态氮占优势的干扰生境,偏好硝态氮的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硝态氮;而偏好铵态氮的外来植物通过抑制土壤硝化作用,营造铵态氮环境,促进自身生长,同时抑制偏好硝态氮的本地植物生长。然而,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复杂过程,今后应加强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外来入侵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更好地揭示氮形态利用策略,尤其是氮形态利用的可塑性与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氮形态利用策略 氮形态偏好 氮形态可塑性 土壤氮形态 适应进化 外来植物入侵
原文传递
辽宁省9种兰科植物根内与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玉玲 陈旭辉 +1 位作者 苗青 曲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9-1090,共12页
兰科植物的生存及生长高度依赖其根中的共生真菌,其中的菌根真菌更是对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与后续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尤其是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辽宁省... 兰科植物的生存及生长高度依赖其根中的共生真菌,其中的菌根真菌更是对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与后续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尤其是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辽宁省境内的9种属于极小种群的兰科植物的根、根际土和根围土中的真菌群落和菌根真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群落和根际土、根围土中的真菌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兰科植物根中的总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远小于根际土和根围土中的总OTU数目。同时,兰科植物根中菌根真菌的种类和丰度与根际土、根围土中菌根真菌的种类与丰度没有明显联系。FunGuild分析结果显示,丛枝菌根真菌在根际土与根围土中的丰度非常高,但在兰科植物的根中却数量极少。这些结果表明,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群落与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菌根真菌 土壤 内转录间隔区(ITS)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辽宁省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et Pav.)植物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翟强 王维斌 +1 位作者 曲波 邵美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作者明确这两种牛膝菊属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冠毛:前者的舌状花无冠毛或冠毛为细短毛,管状花的冠毛羽筛状,先端钝;后者的舌状花和管状花的冠毛均呈羽筛状,先端尖。该性状差异可为准确鉴别该属杂草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菊属 牛膝菊 粗毛牛膝菊
下载PDF
不同氮添加对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杂交种的生长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荀挚峰 白龙 +4 位作者 曲波 许玉凤 李光海 詹忠浪 石九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61,共11页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 土壤养分对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影响是入侵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杂交后代植株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改变土壤养分,比较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两者的杂交种(杂交瘤突苍耳和杂交苍耳)在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分配、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与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瘤突苍耳、苍耳和杂交种的茎粗、总叶面积、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降低了4种植株的叶根比;瘤突苍耳各指标随氮含量增加而变化明显,苍耳和杂交苍耳的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下降显著;瘤突苍耳的净同化速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均显著高于苍耳,但叶面积比均显著低于苍耳;杂交后代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速率和平均叶面积比在各氮处理间均高于各母本的后代植株,同时杂交瘤突苍耳植株的各生物量指标和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杂交苍耳植株。由此可见,1)当养分是限制条件时,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相对于本地植物苍耳将较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这种分配策略反映入侵植物对低养分环境有较高的适应性;2)以瘤突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较以苍耳为母本的杂交后代植株具有较强生长能力和繁殖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突苍耳 氮处理 杂交 入侵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瘤突苍耳、苍耳及其杂交种形态、光合及生长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薛晨阳 许玉凤 曲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4-563,共10页
入侵种与本地种杂交可能会改变其入侵性。为探讨入侵种与本地种杂交是否能促进植物入侵,我们通过盆栽实验比较了高、中和低3种氮水平下入侵植物瘤突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本地近缘种苍耳(X.sibiricum)及两者杂交种(X.strumarium♀... 入侵种与本地种杂交可能会改变其入侵性。为探讨入侵种与本地种杂交是否能促进植物入侵,我们通过盆栽实验比较了高、中和低3种氮水平下入侵植物瘤突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本地近缘种苍耳(X.sibiricum)及两者杂交种(X.strumarium♀×X.sibiricum♂)的形态、光合及生长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种的总生物量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显著低于瘤突苍耳而高于苍耳。然而,杂交种的茎粗在低氮水平下显著高于两个亲本,叶绿素总含量和蒸腾速率在高氮水平下显著高于瘤突苍耳,相对生长速率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显著高于两个亲本。此外,在3种氮水平下瘤突苍耳的株高均显著小于苍耳,而杂交种的株高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均与苍耳无显著差异。这些特性有可能提高了杂交种对资源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使其不仅能适应贫瘠的养分环境,还能在有利条件下扩大自身优势。杂交带来较高的生长速率可能与瘤突苍耳的入侵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突苍耳 苍耳 入侵植物 杂交
原文传递
辽宁省八种兰科植物根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玉玲 苗青 +1 位作者 陈旭辉 曲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01-3009,共9页
兰科植物的生存强烈依赖菌根真菌,研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辽宁省的无柱兰(Amitostigma gracile)、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蜻蜓兰(Tulotis fuscescens)、山兰(O... 兰科植物的生存强烈依赖菌根真菌,研究兰科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的保护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辽宁省的无柱兰(Amitostigma gracile)、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蜻蜓兰(Tulotis fuscescens)、山兰(Oreorchis patens)、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长苞头蕊兰(Cephalanthera longibracteata)和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 8种属于极小种群的野生兰科植物为例,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其根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柱兰、二叶舌唇兰、小斑叶兰和山兰都偏好与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真菌共生,羊耳蒜偏好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共生;长苞头蕊兰主要与革菌科(Thelephoraceae)和蜡壳耳科(Sebacinaceae)真菌共生;绶草不仅能与丝核菌属(Rhizoctonia)真菌共生,还能与蜡壳耳科真菌共生;同种兰科植物的不同植株在同一生境下所选择的菌根真菌有差异,而同一地点的不同兰科植物的菌根真菌群落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兰科植物根中菌根真菌的组成并非完全受植物自身控制,但主要菌根真菌仍取决于兰科植物的选择;这8种兰科植物根中的真菌绝大多数为非菌根真菌,而菌根真菌的丰度通常很低,这可能是辽宁地区兰科植物稀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菌根真菌 多样性 ITS
原文传递
紫叶小檗刺的形态与发生——对小檗属植物刺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苗青 翟强 +3 位作者 曲波 时免免 晏碧玉 邵美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针对目前人们对小檗属植物刺的来源存在不同见解,本研究通过实体解剖及石蜡切片技术,以紫叶小檗为代表研究小檗属植物刺的形态和发生,结果表明,紫叶小檗的刺均为叶刺,而非茎刺,明确了小檗属的刺为叶的变态。
关键词 紫叶小檗 来源
下载PDF
广西华珊瑚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19
作者 周圣博 孟佳瑶 +4 位作者 智歆然 周滋航 彭杰 覃再林 关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本研究对眼镜蛇科广西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peinani)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并探究其与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华珊瑚蛇线粒体基因组是一条全长19477 bp的环状DNA,基因组碱基构成为A(33.4%)、T(28.1%)、C(26.6%... 本研究对眼镜蛇科广西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peinani)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并探究其与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华珊瑚蛇线粒体基因组是一条全长19477 bp的环状DNA,基因组碱基构成为A(33.4%)、T(28.1%)、C(26.6%)和G(11.9%)。共编码38个基因,包含2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22个转移RNA(t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及1个线粒体基因控制区(D-loop)。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采用AUG作为起始密码子,UAA和UGA作为终止密码子;蛋白质编码基因编码频率较高的氨基酸分别为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苏氨酸(Thr)和丝氨酸(Ser);相对密码子使用度(RSCU)频率最高的4个密码子依次是CGA、UGA、CUA和CCA。22个tRNA,除tRNASer(一臂两环)外其他均可形成典型三叶草结构。基于眼镜蛇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广西华珊瑚蛇关系最密切的是中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其次是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与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华珊瑚蛇 线粒体基因组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红斑高山蝮卵胎生繁殖报道
20
作者 周圣博 房以好 关萍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3,共2页
高原蝮类群隶属于亚洲蝮属Gloydius Hoge and Romano-Hoge,1981,分布海拔较高,数量较少,基础生物学资料较少。我国学者曾对高原蝮G.strauchii、雪山蝮G.monticola、若尔盖蝮G.angusticeps的卵胎生繁殖进行过报道(赵尔宓,2006;杨典成,黄... 高原蝮类群隶属于亚洲蝮属Gloydius Hoge and Romano-Hoge,1981,分布海拔较高,数量较少,基础生物学资料较少。我国学者曾对高原蝮G.strauchii、雪山蝮G.monticola、若尔盖蝮G.angusticeps的卵胎生繁殖进行过报道(赵尔宓,2006;杨典成,黄松,2014;张勇等,2020)。本文对高原蝮类群中的红斑高山蝮卵胎生繁殖进行报道,补充其基础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资料 高原蝮 赵尔宓 卵胎生 亚洲蝮属 若尔盖 红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