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模式识别受体的检测与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利平 周华斐 +3 位作者 童夏生 王鑫华 赵美贞 江丹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模式识别受体的表达及易感因素,提高临床对手足口病的防治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56例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组)和3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胶原凝集素、Dectin及膜蛋白细...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模式识别受体的表达及易感因素,提高临床对手足口病的防治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56例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组)和3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胶原凝集素、Dectin及膜蛋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的表达,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年龄、外来流动人口、就学情况、住宿条件、个人卫生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组胶原凝集素、Dectin及CD14蛋白浓度依次为(83.11±44.38)ng/ml、(38.78±20.14)pg/ml、(2.16±1.11)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3岁显著高于<3岁,幼托儿童显著高于散居儿童,外来流动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住宿条件差的患儿显著高于住宿条件好的患儿,个人卫生习惯差的患儿显著高于卫生习惯好的患儿,不了解手足口病的监护人显著高于了解该疾病的监护人,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显著高于采取预防措施的(P<0.05);而患儿性别及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易感因素复杂,良好的个人卫生对疾病预防有着重要意义,胶原凝集素、Dectin及CD14在手足口病中表达提升,监测模式识别受体可能对病情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模式识别受体 易感因素
原文传递
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林丽君 毛伟君 娄昭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0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NMAS)合并肺动脉高压( PPH)患儿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NMAS合并PPH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高频振荡辅助通...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NMAS)合并肺动脉高压( PPH)患儿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NMAS合并PPH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高频振荡辅助通气、合适补液、抗生素等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内滴入PS,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及治疗后肺动脉压( PAP)。结果治疗后4,12 h两组患者氧合指数( 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36 h后,观察组患儿 OI 为(11.7±177;2.8),对照组为(19.1±17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2,P<0.01);观察组A-aDO2为(12.1±177;3.2)mmHg,对照组为(27.6±177;5.5)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2,P<0.01)。治疗24~36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P分别为(40.4±177;10.7) mmHg和(49.3±177;13.4) 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3,P<0.01)。两组均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西地那非联合PS,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及高频振荡辅助通气时气道护理,能进一步提高对NMAS伴PPH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8
3
作者 陶秀玲 管敏昌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3期2918-2920,共3页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黄岩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维生素C)与对照组(46例...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黄岩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维生素C)与对照组(46例,硫酸亚铁口服液+维生素C),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表达水平,并记录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67.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43)。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Hb、HCV、MCHC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0、0.190、0.120,P=0.830、0.850、0.910);治疗后观察组患儿Hb(t=56.110,P=0.000)、HCV(t=15.170,P=0.000)、MCHC(t=37.900,P=0.000)表达升高,对照组患儿Hb(t=8.770,P=0.000)、HCV(t=10.110,P=0.000)、MCHC(t=5.940,P=0.000)表达升高,观察组患儿Hb(t=6.520,P=0.000)、HCV(t=5.930,P=0.000)、MCHC(t=2.250,P=0.02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17.49%,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40,P=0.044)。结论缺铁性贫血患儿服用右旋糖酐铁联合维生素C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铁剂补充药物,能显著改善贫血的临床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维生素C 治儿童缺铁性贫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细化护理细节在保证小儿支气管镜术安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蔡玲芳 林丽君 +3 位作者 徐红 陈秀芳 管敏昌 汤卫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7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细化护理细节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FFB)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以完善护理流程,保证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的安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选择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细化护理细节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FFB)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以完善护理流程,保证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的安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选择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建立细化护理细节小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并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镜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进镜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患儿进镜成功率为88.52%,观察组患儿进镜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29);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03%,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4%,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4,P=0.018);观察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术操作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0±0.4)h/(1.5±0.7)h,(17.35±2.67)分/(15.32±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3.715,P=0.030,0.023)。结论建立细化护理细节对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安全进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化护理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 并发症 疗效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燕 陈剑英 +3 位作者 张仙飞 林莉 陈文泽 管敏昌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出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实施优质护理前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出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实施优质护理前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0.71±4.71)分、(40.63±4.53)分;观察组分别为(37.65±4.53)分、(37.57±4.41)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3.32、4.02,P〈0.01);出院后对照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为(23.78±2.65)分、(25.72±2.54)分,观察组分别为(19.81±2.52)分、(22.65±2.67)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7.68、5.88,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死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细胞学计数及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微 郏丽娜 +3 位作者 管敏昌 杭金国 汤卫红 汪官富 《中国医药》 2017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难治胜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计数及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下属3个医院(台州医院、中心医院、路桥医院... 目的探讨难治胜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计数及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下属3个医院(台州医院、中心医院、路桥医院)儿科病房诊断为RMPP的住院患儿45例(RMPP组)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住院患儿45例(MPP组),以同期行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并比较3组BALF中细胞学计数及MP耐药基因阳性率。结果RMPP组、MPP组和对照组患儿的BALF中有核细胞计数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0.8,2.6)×10^9/L、1.6(0.7,2.4)×10^9/L比0.8(0.4,1.4)×10^9/L,85.1%(71.5%,91.6%)、86.5%(79.8%,91.5%)比89.1%(81.6%,97.0%),10.5%(4.1%,18.3%)、6.5%(2.O%,14.0%)比2.6%(1.4%,4.1%)](均P〈0.01);3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MPP组和MPP组的MP耐药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6/45)、17.8%(8/45)比0.0%(0/45)],且RMPP组明显高于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及MP耐药基因检测对儿童RMPP早期识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计数 耐药基因
下载PDF
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 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阵 王恩洁 管敏昌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5期811-813,共3页
目的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受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哮喘患儿8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 目的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受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哮喘患儿8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哮喘组CD3^+、CD4^+、CD19^+、CD4^+/CD8^+[(62.13±11.24)%、(32.97±6.57)%、(24.35±11.21)%、(1.66±0.31)%]高于对照组[(71.16±12.64)%、(37.68±7.12)%、(13.87±8.46)%、(1.43±0.28)%,P<0.05],哮喘组CD8^+[(19.87±4.21)%]低于对照组[(26.37±4.65)%。P<0.05]。哮喘组Th2、Th17、Treg、Th17/Treg[(4.42±2.14)%、(1.71±0.97)%、(7.65±1.35)%、(0.22±0.05)%]均高于对照组[(1.96±1.25)%、(0.89±0.42)%、(5.91±1.28)%、(0.15±0.03)%,P<0.05],哮喘组Th1/Th2[(1.31±1.32)]低于对照组[(2.70±1.47),P<0.05],2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淋巴细胞[(36.57±13.24)%]低于对照组[(59.64±15.47)%,P<0.05],哮喘组单核细胞[(12.17±4.21)%]高于对照组[(3.68±1.74)%,P<0.05],2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与Th1、Th2、Th17呈负相关(P<0.05),单核细胞与CD3^+、CD4^+、CD19^+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可用于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淋巴细胞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玉屏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小裕 侯跃辉 +2 位作者 王鑫 管敏昌 郑贞苍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玉屏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 团)路桥医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120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玉屏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 团)路桥医院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共120例,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0.1~0.2 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 口服液10 ml/次,3次/d和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0 mg/次,1次/d。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FVC百 分比(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pH值、PO2 、P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3±0.8)L比(2.0±0.7)L,(1.6±0.5)L比(1.4±0.5)L,(71±5)%比(67±4)%,(7.41±0.05)比(7.40±0.04),(81±5)mmHg(1 mmHg=0.133 kPa)比(79±5)mmHg,(38.7±2.7)mmHg比(40.4±2.5)mmHg](P<0.05或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57/60)比80.0%(48/60)]( P<0.01)。 结论 玉屏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玉屏风口服液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下载PDF
续断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血清中IL-1β和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童静玲 陈雪芬 +2 位作者 朱让腾 汪官富 管敏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253-3255,共3页
目的探讨续断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动物分为3组,正常组、对照组和续断组各15只。对3组血清IL-1β和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续断组血清IL-1β和... 目的探讨续断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动物分为3组,正常组、对照组和续断组各15只。对3组血清IL-1β和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续断组血清IL-1β和VEGF浓度治疗第8周显著低于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9、14.02,P<0.01);3组两两比较,治疗第4周,续断组血清IL-1β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第8周,续断组血清IL-1β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续断组血清IL-1β和VEGF水平与续断治疗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0.95,P<0.01)。血清IL-1β与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1)。结论续断可降低KOA血清中IL-1β和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血清 白介素1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0
作者 施弦 管敏昌 +4 位作者 孙杰 汤卫红 郁峰 杭金国 王惠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方法选择医院PICU重症肺炎患儿12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留取深部痰液送细菌培养,观察组给予BAL,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方法选择医院PICU重症肺炎患儿12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留取深部痰液送细菌培养,观察组给予BAL,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对两种标本的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液培养阳性率为49.2%,BALF培养阳性率为68.3%;对照组住院(18.44±3.80)d、发热(10.27±4.11)d、使用抗菌药物退热(9.13±4.12)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11.06±3.94)d,观察组分别为(14.33±3.56)d、(7.29±4.17)d、(5.43±3.43)d、(6.33±2.97)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8%,观察组总有效率88.9%,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LF直接取材于病变部位,培养阳性率高,可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同时BAL可促使肺泡液排出,有利于炎症吸收,对重症肺炎的恢复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患儿 支气管肺泡灌洗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单建聪 吴彩芬 +2 位作者 管丽芬 丁佳君 汤卫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3期91-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小儿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2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颗粒每日20 mg/kg,分3次给予及氨溴索口服... 目的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小儿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患儿22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颗粒每日20 mg/kg,分3次给予及氨溴索口服溶液2~5岁:儿童:每次2.5 m L,每日3次;1~2岁儿童:每次2.5 m L,每日2次;观察组采用头孢克洛颗粒每日20 mg/kg及氨溴特罗口服溶液,1次2.5~15 m L,每日2次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每日1次,每次1片(4 mg),疗程均7 d,两组治疗7 d后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5.08,P〈0.01);对照组发热时间,咳嗽时间,喘息时间及肺部啰音时间分别为(4.16±1.16)d、(6.41±1.34)d、(5.26±1.15)d、(6.28±1.31)d,观察组咳嗽时间,喘息时间及肺部啰音时间分别为(3.12±1.03)d、(5.36±1.71)d、(4.39±1.28)d、(5.26±1.26)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显著缩短急性支气管炎发热时间、咳嗽时间、喘息时间及肺部啰音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急性支气管炎 喘息时间 肺部啰音时间
下载PDF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孔洁 管敏昌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50-52,55,共4页
目的研究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儿童9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入院后采... 目的研究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儿童9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入院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小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FVC比值(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残气量(RV)及残气量/肺总量(RV/TLC)指标。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检查中FEV1、FVC、FEV1/FVC及PEF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检查中RV及RV/T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典型哮喘患儿中肺功能检查确诊率为93.3%,显著高于常规检查的80.0%(P〈0.0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确诊率为91.1%,显著高于常规检查的60.0%(P〈0.05)。结论与常规检查相比,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肺功能检查效果理想,能了解患儿肺功能变化情况,提高患儿临床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检查 小儿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常规检查
下载PDF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俞慧君 孙颖 +2 位作者 单建聪 杭金国 管敏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观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20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侵袭性肺...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观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20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采用纸片扩散法联合E-test分析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观察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00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年龄以5岁以内多见占89.5%,其中<2岁患儿为128例占64.00%;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占87.50%,冬春季发病为主占74.50%,有基础疾病占25.00%,诊断为败血症占42.50%;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占32.00%,皮疹占11.50%;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占79.00%,治疗后,治愈患儿占72.00%,好转占23.00%,死亡占5.00%;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未出现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患儿以5岁以下多见,有季节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败血症最常见,耐药问题严峻,血清hs-CRP、TNF-α、IL-4、IL-6、PCT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 耐药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病毒性脑炎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sICAM-1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白春峰 管敏仓 +3 位作者 吕静 邵森 张少华 王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43-2947,共5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脑炎患儿48例设为脑炎组,另选择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毒性脑炎患儿与对照组S100B、NSE、MBP、TNF-α、IL-6和sICAM-1水平;比较轻症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入院时、入院第7天、入院第14天以上指标。结果脑炎组患儿随着治疗的延长,S100B、NSE、MBP TNF-α、IL-6和sICAM-1呈下降的趋势,入院第7天及入院第14天低于入院时,入院第14天低于入院第7天(P<0.05)。入院时、入院第7天及入院第14天,轻症患儿S100B、NSE、MBP、TNF-α、IL-6和sICAM-1均低于重症患儿(P<0.05)。入院时脑炎组患儿血清S100B、NSE、MBP、TNF-α、IL-6和sICAM-1分别为(1.38±0.26)ng/L,(15.32±5.12)ng/L,(1.42±0.26)ng/ml,(122.10±33.61)ng/L,(123.12±30.50)ng/L和(481.82±98.43)μg/L高于对照组(P<0.05)。脑炎组患儿入院第7天、第14天血清S100B、NSE、MBP、TNF-α、IL-6和sICAM-1呈下降趋势(P<0.05)。入院时、入院第7天、入院第14天,轻症患儿血清S100B、NSE、MBP、TNF-α、IL-6和sICAM-1低于重症患儿(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神经功能指标、TNF-α、IL-6和sICAM-1均升高,且重症患儿升高更明显,治疗后,血清、脑脊液神经功能指标、TNF-α、IL-6和sICAM-1均呈下降的趋势,因此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神经功能指标、TNF-α、IL-6和sICAM-1可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血清 脑脊液 髓鞘碱性蛋白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105例小儿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汤卫红 江雪娟 +3 位作者 姚泽忠 管敏昌 杭金国 石庆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率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76例细菌性感染肺炎住院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05株肺炎克雷伯菌及药敏结果进...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率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76例细菌性感染肺炎住院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05株肺炎克雷伯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33株,检出率为31.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7.1%、81.9%,显著高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程初次使用抗菌药物患儿产ESBLs检出率仅为17.1%,而非初次使用抗菌药物产ESBLs检出率高达3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小儿克雷伯菌肺炎的首选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严重感染者尤其是合并有基础疾病患儿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氨溴索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俞庆 王海英 +2 位作者 梁艳 管敏昌 金小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氨溴索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肺炎患儿130例,对照组65例给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7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 目的探讨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氨溴索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选择支气管肺炎患儿130例,对照组65例给予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7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有效率为66.2%,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退热时间(2.62±1.49)d,咳止时间(3.13±1.83)d,喘止时间(2.16±0.83)d,啰音消失时间(3.15±0.53)d;对照组退热时间(3.86±1.57)d,咳止时间(5.79±2.44)d,喘止时间(3.53±0.87)d,啰音消失时间(4.06±0.84)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氨溴索口服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咳喘灵颗粒 氨溴索口服液 支气管肺炎 疗效
下载PDF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陶林辉 管敏昌 +1 位作者 彭苍骄 金小红 《中国医药》 201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8例,按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10-15 mg/... 目的探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8例,按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10-15 mg/(kg·d),分3-4次,连用3 d10治疗组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3岁0.5-1 包,3次/d,4-6岁1-1.5包,3次/d,7-9岁1.5-2包,3次/d;同时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次使用1 h内喷4次,1次2-3揿,以后每隔1 h喷1次,1次2-3揿,2 d以后4次/d,1次2-3揿,儿童每日平均剂量15-20 mg,连用3 d10比较2组治疗5 d后疗效、热退时间、鼻塞缓解时间、流涕缓解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结果治疗5 d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66/69)比76.8%(53/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80,P<0.05);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鼻塞缓解时间、流涕缓解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4±0.5)d比(2.9±0.6)d、(2.8±0.7)d比(3.8±0.9)d、(3.2±0.8)d比(3.8±0.9)d、(3.6±1.2)d比(4.9±1.3)d,P<0.01]。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利巴韦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布地奈德对COPD急性发作期肺泡灌洗液中IL-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章国 娄昭君 +3 位作者 管敏昌 王惠庭 杭金国 汤卫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772-2774,2777,共4页
目的探讨COPD患者BALF中IL-8水平及布地奈德对其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本科2009年7月-2013年7月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60例。常规组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周,对2组治... 目的探讨COPD患者BALF中IL-8水平及布地奈德对其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本科2009年7月-2013年7月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60例。常规组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周,对2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周BALF中IL-8水平进行检测,并与GOLD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3周IL-8浓度常规组分别为(9.68±1.46)pg/ml、(9.45±1.63)pg/ml、(8.70±2.00)pg/ml,治疗组分别为(9.35±1.49)pg/ml、(8.75±1.57)pg/ml、(6.27±1.96)pg/ml,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LF中IL-8水平与GOLD分级呈正相关(r=0.519,P<0.01)。结论 COPD患者BALF中IL-8能反映COPD气道炎症情况,布地奈德能显著降低BALF中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8 布地奈德
原文传递
血清IL-18、IL-33及FeNO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廖震 楼凌云 +2 位作者 管敏昌 朱妍艳 陈杰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6期984-9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33(IL-33)及呼气一氧化氮(FeNO)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白介素-33(IL-33)及呼气一氧化氮(FeNO)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小儿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75%)、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8和IL-33含量;采用电化学法检测FeNO。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血清IL-18和IL-33水平变化和FeNO变化,及FeNO与IL-18、IL-33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FEF25%、FEF50%、FEF75%、FVC和FEV1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IL-18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NO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FeNO与IL-18和IL-33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IL-18、IL-33水平及FeNO值升高,且FeNO与IL-18和IL-33呈线性正相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8 白介素-33 呼气一氧化氮 儿童支原体肺炎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运 茹锦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特发性性早熟女童6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地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特发性性早熟女童6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地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激素水平(SH、LH以及E2)、子宫、卵巢、卵泡以及骨龄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FSH、LH以及E2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SH、LH以及E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SH、LH以及E2显著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BA/△C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BA/△CA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A/△CA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其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抑制患儿性激素水平,消退患儿第二性征,同时能够抑制患儿骨龄的提前,延缓骨龄的过早成熟,从而弥补甲地孕酮对骨骼发育无效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西药 女童特发性性早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