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深水钻孔平台施工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富宇 张乙彬 《四川水泥》 2024年第5期238-240,共3页
深水钻孔平台是深水桩基施工的基本条件,如何在没有大型浮吊和通航条件下进行深水钻孔平台搭设是基础施工中的一项难点。依托南盘江大桥拆除重建项目,设计深水钻孔平台结构,制作简易小型浮吊,总结深水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法及要点。结果表... 深水钻孔平台是深水桩基施工的基本条件,如何在没有大型浮吊和通航条件下进行深水钻孔平台搭设是基础施工中的一项难点。依托南盘江大桥拆除重建项目,设计深水钻孔平台结构,制作简易小型浮吊,总结深水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法及要点。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钻孔平台结构符合刚度、强度、稳定性要求,可满足现场施工安全;自制的简易小型浮吊满足现场起重条件;提出的浮吊抗倾覆公式为小型浮吊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高原湖泊 深水钻孔平台 自制浮吊
下载PDF
软弱破碎地层隧道掘进支护CD法及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杨勇 《交通世界》 2023年第33期152-154,共3页
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开挖难度较大,安全风险高,尤其对于软弱破碎地层隧道开挖,极易产生围岩变形、坍塌等问题,严重威胁施工安全。为有效提升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安全,结合某隧道工程施工实践,并借助FIAC有限差分模型,对在... 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开挖难度较大,安全风险高,尤其对于软弱破碎地层隧道开挖,极易产生围岩变形、坍塌等问题,严重威胁施工安全。为有效提升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安全,结合某隧道工程施工实践,并借助FIAC有限差分模型,对在软弱破碎地质条件下进行CD法及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施工时,隧道围岩应力、变形、塑性区破坏面积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种方法对围岩的扰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相比,CD法施工对围岩干扰小、初支闭环及时、隧道变形及破坏小,对于软弱围岩Ⅴ级隧道施工更加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围岩 中隔壁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下载PDF
公路桥梁项目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超灌控制措施探讨
3
作者 杨勇 《交通世界》 2023年第36期133-135,共3页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为有效确保桩体施工质量,防止出现因顶部浮浆过厚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的状况,通常需超灌一定高度。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环境复杂、隐蔽性较强,实际灌注过程中超灌高度把控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超灌高度不足或过...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为有效确保桩体施工质量,防止出现因顶部浮浆过厚导致桩基承载力不足的状况,通常需超灌一定高度。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环境复杂、隐蔽性较强,实际灌注过程中超灌高度把控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超灌高度不足或过大现象,严重降低成桩质量,影响桩基整体承载性能。基于此,针对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超灌控制措施进行综合探究,分析了桩基混凝土受力特征及超灌控制仪工作原理、适用特点,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混凝土超灌控制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受力特征 钻孔灌注桩 混凝土超灌控制
下载PDF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框架及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发林 银乐利 肖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45,共7页
在传统质监模式难以应对监管困境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双重背景下,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的吁求日渐高涨。应用"顶层设计"理论,建立以"一平台、多系统、无缝隙、全方位"... 在传统质监模式难以应对监管困境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的双重背景下,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的吁求日渐高涨。应用"顶层设计"理论,建立以"一平台、多系统、无缝隙、全方位"为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智能化顶层设计整体框架;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安全架构等五方面对总体架构展开论述,以数据标准为抓手、以管理办法为助推器、以智能化平台为实施载体,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上传、建筑材料与实际构件一一对应"的核心目标。研究遵循大数据理念形成可分析、可追溯的质量数据库,致力于对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全面监管,数据管理方式与配套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相辅相成,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以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智能化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工程项目 质量管理 实现路径 顶层设计 大数据
下载PDF
岩石岩性Mask R-CNN智能识别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雷明锋 张运波 +5 位作者 王卫东 雷乃金 曾灿 肖勇卓 黄娟 龚琛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72-3382,共11页
岩性是决定岩石强度的主要因素,对隧道围岩分级等工程岩体分级至关重要,而岩性判定的关键为矿物成分的鉴定和含量的统计。目前,关于岩性判定多以专业人员镜下鉴定为主,严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且无法准确统计出岩石各成分的含量。在对... 岩性是决定岩石强度的主要因素,对隧道围岩分级等工程岩体分级至关重要,而岩性判定的关键为矿物成分的鉴定和含量的统计。目前,关于岩性判定多以专业人员镜下鉴定为主,严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且无法准确统计出岩石各成分的含量。在对比分析当前盛行的几种目标检测算法适用性的基础上,优选Mask R-CNN模型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出一种岩石薄片矿物识别与含量量化统计的智能检测方法,并基于采集获得的85块花岗岩薄片共850张原始图像开展模型深度学习训练、实例识别实验和模型参数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sk R-CNN模型可从像素级别识别出目标物轮廓,并基于像素占比分析实现各矿物成分含量的量化统计,在95%置信度下含量识别误差率仅为6.9%,相对于现有方法具有优越性和可靠性;实际工作中,采用该方法进行岩性智能识别时,IOU阈值设置在50%~70%之间;识别样本取3~5个为1组,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识别的最终结果可保证智能识别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为诸如隧道围岩分级等工作中的岩性智能化判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判定 矿物识别 组分量化 实例分割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块体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昱辉 郭吉平 孔凡林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了解决隧道工程施工中围岩稳定性分析这一工程难题,依托某在建公路隧道,基于地质素描与数理统计分析工作,精细化描述节理产状、间距、填充物、黏聚力等特征,并利用三维重构技术建立基于节理特征的隧址区地层模型,最后利用块体理论检... 为了解决隧道工程施工中围岩稳定性分析这一工程难题,依托某在建公路隧道,基于地质素描与数理统计分析工作,精细化描述节理产状、间距、填充物、黏聚力等特征,并利用三维重构技术建立基于节理特征的隧址区地层模型,最后利用块体理论检索了无支护、有支护工况下隧道临空面潜在的关键块体,分析了滑移形式和安全系数,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得知原设计支护强度富余,适当优化后仍可确保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块体理论 围岩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山岭隧道爆破效果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及爆破参数优化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雷明锋 张运波 +4 位作者 秦桂芳 石渊博 龚琛杰 张勇 高洪飞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针对山岭隧道爆破开挖普遍存在的超欠挖过大、渣体块度不适等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确定了隧道爆破开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爆破块度和超欠挖量为预测目标的隧道爆破效果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 针对山岭隧道爆破开挖普遍存在的超欠挖过大、渣体块度不适等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确定了隧道爆破开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爆破块度和超欠挖量为预测目标的隧道爆破效果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爆破渣体块度实例分割算法,形成了山岭隧道爆破参数优化决策方法,进而开展了工程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爆破渣体块度实例分割算法检测出的块体大小与真实值误差小于6.9%(置信度为95%),实现了隧道渣体块度样本数据的快速获取;(2)经148组工程实践样本数据训练后的隧道爆破效果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爆破渣体块度与超挖量;(3)爆破参数优化后试验断面的平均线超挖量均在10%左右,较原方案降低了50%以上;实测得到的渣体块度与超挖值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爆破开挖 超欠挖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
下载PDF
回归分析法在潘家湾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郭伍军 王成 +1 位作者 汤咏 窦克伟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130-133,149,共5页
介绍了瓮安—江口高速公路潘家湾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记录和数据回归性分析方法,根据公路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结果,结合回归分析法选取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中最合适的,推测围岩最大变形量,判断围岩收敛情况,指导公路隧道现场施工。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监控量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路面彩色抗滑磨耗层的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肖燕 史文洁 《公路交通技术》 2013年第6期19-21,共3页
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已引起广泛关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行车安全性,已成为道路交通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重庆市渝涪高速公路维修工程的交通安全设计,介绍在事故多发路段采用彩色抗滑层并配合传统的警示标线,可有效增强车辆减速效... 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已引起广泛关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行车安全性,已成为道路交通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重庆市渝涪高速公路维修工程的交通安全设计,介绍在事故多发路段采用彩色抗滑层并配合传统的警示标线,可有效增强车辆减速效果,缩短车辆的刹车距离,并具有降低侧滑几率及提醒减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预防和降低交通事故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彩色抗滑磨耗层 交通安全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载荷重复作用的热熔标线色度性能衰变研究
10
作者 胡江碧 邱伟博 +3 位作者 谢方臣 江长秋 关艳艳 刘腾 《公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37,共5页
路面标线因经受车轮不断碾压其可视性会不断衰减,为探究车辆载荷重复作用对热熔标线色度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的加速加载设备模拟交通车辆碾压标线的情况,采集了白色热熔标线在小客车荷载0.2 MPa的轮压下经过36万次碾压过程中其色品坐标... 路面标线因经受车轮不断碾压其可视性会不断衰减,为探究车辆载荷重复作用对热熔标线色度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的加速加载设备模拟交通车辆碾压标线的情况,采集了白色热熔标线在小客车荷载0.2 MPa的轮压下经过36万次碾压过程中其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的变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载荷重复作用下标线色品坐标无显著变化;而车辆载荷重复作用对亮度因数影响显著,亮度因数随车辆载荷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前期变化速率较快,后期趋于平缓;标线亮度因数与车辆载荷重复作用次数具有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两者的对数函数模型。试验方法和结果为标线寿命周期预测、标线养护检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 路面标线 热熔标线 车辆载荷 色度性能
原文传递
300 m空腹式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监测技术
11
作者 闫忠斌 伏亚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针对高墩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为改善后期主墩受力状态,需在中跨合龙前对合龙口进行顶推的问题,分析顶推过程中的线形、应力监测的现状,强调在仿真计算过程中需对整体刚度进行修正,支座预偏值也要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中... 针对高墩大跨度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为改善后期主墩受力状态,需在中跨合龙前对合龙口进行顶推的问题,分析顶推过程中的线形、应力监测的现状,强调在仿真计算过程中需对整体刚度进行修正,支座预偏值也要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中跨合龙顶推监测技术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式连续刚构桥 合龙顶推 监测 支座预偏值
下载PDF
对称型节理发育岩体隧道锚喷支护形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忠峰 郭吉平 朱文轩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8,共4页
针对近对称型节理发育的Ⅳ级围岩区段,建立二维离散元计算模型,分析公路隧道开挖时不同支护参数下围岩深部位移、锚杆轴力及初支内力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探究该类地质条件下锚喷支护的必要性,明确合理的支护形式及设计参数。分析表明... 针对近对称型节理发育的Ⅳ级围岩区段,建立二维离散元计算模型,分析公路隧道开挖时不同支护参数下围岩深部位移、锚杆轴力及初支内力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探究该类地质条件下锚喷支护的必要性,明确合理的支护形式及设计参数。分析表明:施作格栅拱架后,必须设置锁脚锚杆,以减小围岩受扰动程度,确保落底安全;设置锁脚锚杆后,再增设系统锚杆、局部锚杆,支护效果提升不明显,建议原设计方案优化为"喷射混凝土+格栅拱架+锁脚锚杆",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支护 对称节理 离散元 锚杆
下载PDF
打造兴环名片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运营——“赤子心环 精锐黔行”党建文化品牌介绍
13
作者 《中国公路》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赤子心环精锐黔行”党建文化品牌是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义环高公司”)广大党员干部一心向党,始终讲忠诚、讲宗旨、讲担当的思想意识表现,是全体职工牢记嘱托、立足岗位感恩思进的具体实践表现。兴义环高公司党... “赤子心环精锐黔行”党建文化品牌是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义环高公司”)广大党员干部一心向党,始终讲忠诚、讲宗旨、讲担当的思想意识表现,是全体职工牢记嘱托、立足岗位感恩思进的具体实践表现。兴义环高公司党支部坚持“赤子之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两个至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把营造“路地和谐司乘满意”的融洽通行氛围作为兴环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为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打造兴环名片,奋力为贵州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兴环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文化 党建引领 环城高速公路 立足岗位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服务意识 多彩贵州 思想意识
下载PDF
基于倾斜变形的边坡临界滑动面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菅永明 屈晓英 +1 位作者 袁维 赵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585-11591,共7页
采用强度折减法寻找三维边坡临界滑动面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对边坡临界状态位移场的分析,提出一种三维边坡临界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即认为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时,滑动面上的点是空间倾斜角度最大的位置点。通过强度折... 采用强度折减法寻找三维边坡临界滑动面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对边坡临界状态位移场的分析,提出一种三维边坡临界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即认为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时,滑动面上的点是空间倾斜角度最大的位置点。通过强度折减计算使边坡达到临界状态,沿边坡表面及坡体内部等距布置测线和离散点,并计算各离散点的空间倾斜角度,提取每条测线上离散点空间倾斜角度最大值的坐标点;然后利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方法做平滑处理,并将曲面在边坡范围外的多余部分进行裁剪即可得到三维边坡的临界滑动面。最后,探讨了倾斜变形计算长度大小和离散点布置的疏密程度对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变形计算长度对滑动面形状影响较小,离散点间距对滑动面形状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三维边坡 临界滑动面 空间倾斜角度 边坡临界状态
下载PDF
路段服役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俊 王永 袁明园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151-153,共3页
为了对路段服役质量或技术状况做出精准的评价以及计算各个在役路段综合质量得分,提出了一种将主观、客观权重融合,且能够全面反映评价指标区分度和重要性的复合权重确定方法。此方法依据道路各个评价指标的实测数据,计算指标的客观权重... 为了对路段服役质量或技术状况做出精准的评价以及计算各个在役路段综合质量得分,提出了一种将主观、客观权重融合,且能够全面反映评价指标区分度和重要性的复合权重确定方法。此方法依据道路各个评价指标的实测数据,计算指标的客观权重;考虑专家经验以及主观偏好,分别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最后将客观权重与主观权重充分融合得到复合权重,并基于贵州省某二级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对此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段评价 主观权重 客观权重 复合权重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级联深度学习的无砟轨道板表面裂缝测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卫东 吴铮 +6 位作者 邱实 彭俊 胡文博 伍定泽 王劲 冉志发 袁啸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92-3603,共12页
轨道板劣化严重程度判识是工务养维的重要基础,而裂缝识别与宽度的精确测量是判识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基于传统机器视觉的轨道板裂缝判识易漏检、错检,复杂背景条件下检测精度较低,计算成本较高。现有深度学习方案虽然提升了检测精度,... 轨道板劣化严重程度判识是工务养维的重要基础,而裂缝识别与宽度的精确测量是判识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基于传统机器视觉的轨道板裂缝判识易漏检、错检,复杂背景条件下检测精度较低,计算成本较高。现有深度学习方案虽然提升了检测精度,但存在单一模型处理效率低,多裂缝目标分割粗糙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级联算法,通过图像分类网络、实例分割网络和正交投影法的级联处理和特征传递,实现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裂缝的精细化测量。该算法首先基于图像分类网络快速筛选巡检数据并捕获含裂缝图像;然后基于实例分割网络从图像分类网络的输出中逐像素地分割出独立的裂缝目标的边界,并作为正交投影法的输入;最后基于正交投影法沿裂缝边界提取单像素骨架及轮廓并计算连续宽度。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目标级联算法的平均精度(AP)达到70.7%,相较于传统像素级的深度学习模型(Mask R-CNN)提升23.6%;综合处理效率达到63.44FPS,达到单一SOLOv2网络的3.6倍,有效克服了单一分割模型对健康图像的冗余计算。进一步地,多目标级联算法的裂缝宽度测量范围是传统人工测量方法的1.15倍且标准差更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人工局部测量导致的宽度突变。此外,基于研究成果统计得到了无砟轨道板裂缝的宽度分布,可以作为裂缝的发展预测及轨道结构科学养维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无砟轨道板裂缝 多目标级联深度学习 正交投影 宽度测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和虚拟模型的路面全域伤损状态自动化感知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实 陈斌 +6 位作者 胡文博 王卫东 伍定泽 张晨雷 汪雯娟 高洪波 王劲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9,共9页
路面全域伤损的有效感知是全面、系统地实施维护决策的关键依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虚拟模型的路面全域伤损状态自动化感知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实测数据建模生成路面虚拟实体;然后使用深度语义分割网络从实测数据中精细化... 路面全域伤损的有效感知是全面、系统地实施维护决策的关键依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虚拟模型的路面全域伤损状态自动化感知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实测数据建模生成路面虚拟实体;然后使用深度语义分割网络从实测数据中精细化地检测路面伤损;最后,将输出的伤损特征检测结果与虚拟实体数据进行匹配和UV映射,获取各个伤损在虚拟空间中的定位信息并逐一部署,得到面向路面全域的伤损状态感知模型。结果表明:在现场实测统计长为236 m,宽为20 m的实际路面区域试验研究中,充分训练的U-Net网络的平均交并比(MIoU)达到0.86,显示出对无人机采集到的路面伤损区域极佳的分割精度。建立的路面伤损状态感知模型有效感知实际存在的伤损91处,与传统的二维检测结果相比,能够更加系统地对路面全域伤损进行全局表征,便于高效地推断伤损的特征和位置信息,实现精准、动态的路面服役状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伤损检测 深度学习 状态感知模型
原文传递
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大数据质量安全监督平台技术创新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安吉 杨宏 +1 位作者 曾强 刘洪舟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年第10期206-209,共4页
针对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不透明、反馈不及时、管理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大数据质量安全监督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等先进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管控。通过对视频监控、劳务实... 针对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不透明、反馈不及时、管理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兴义环城高速公路大数据质量安全监督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等先进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管控。通过对视频监控、劳务实名、试验室检测、拌合站生产、张拉压浆、隧道门禁等20多项智能终端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预警提醒,使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发现、整改、归闭时效提升了150%以上,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在监管中存在的缺陷,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测与预警”,并最终达到创造智慧工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智慧工地 物联网 BIM 安全监督 兴义环线 同望科技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及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瑜 《华东科技(综合)》 2019年第4期188-188,211,共2页
文章结合某公路实例,对其存在的病害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此提出了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原材料质量等方面。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病害防治控制措施,才能减少病害的出现,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达到... 文章结合某公路实例,对其存在的病害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此提出了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设计和施工过程,以及原材料质量等方面。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病害防治控制措施,才能减少病害的出现,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 病害 控制
下载PDF
下伏隧道施工条件下桥梁基础的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巨建勋 史文杰 《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7,共5页
在既有桥梁下方进行隧道施工,是目前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和交通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某实际工程为出发点,采用三维几何建模软件和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关于可反映该实际工程细节的精细三维模型,基于桩头沉降位移和桩基... 在既有桥梁下方进行隧道施工,是目前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和交通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某实际工程为出发点,采用三维几何建模软件和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关于可反映该实际工程细节的精细三维模型,基于桩头沉降位移和桩基受力的变化规律,对地下隧道开挖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力学响应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下伏隧道的开挖会对桥梁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邻近桩基受到的影响较大;距离隧道越远,桩基受到的扰动越小;隧道埋深越深,桩基受到的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下开采 桥梁基础 力学 数值模拟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