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临床特征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舒远琴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导致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进行探讨,总结患儿临床特征。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与阴沟肠杆菌为新生儿肺炎常见的病原体...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导致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进行探讨,总结患儿临床特征。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与阴沟肠杆菌为新生儿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患儿体重低,多在出生后的24h内入院。结论: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对医院内病原体的传播与感染应做好监督与防控,以期将新生儿感染率降低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病原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
作者 田雪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7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70例,其中贵州航天医院21例,其他医院49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实施开...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70例,其中贵州航天医院21例,其他医院49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可改善患儿生命体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 新生儿 机械通气治疗
下载PDF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6例
3
作者 舒远琴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5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两组常规治疗和喂养相同,观察组患儿出生6~24 h以内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气血分析和检... 目的 探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5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两组常规治疗和喂养相同,观察组患儿出生6~24 h以内应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气血分析和检测C-反应蛋白。应用SPSS21.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Pa O2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P〈0.005;Pa O2比较,P〈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比较,P〈0.005;Pa O2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比较,P〈0.005;Pa O2比较,P〈0.0005。两组并发肺炎比较,P〈0.05;两组并发呼吸暂停、颅内出血、败血症比较,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P〈0.0005;呼吸机时间比较,P〈0.0005。两组死亡率比较,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预防与治疗中应及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迅速恢复自主呼吸,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应用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治疗
下载PDF
颅内压监护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旭 廖洪民 +3 位作者 匡涛 舒远琴 张直 李红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1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压监护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监护病房共收治颅内压异常的患儿89例,进行颅内压监测,通过疾病类型、颅内压力大小和患儿死亡人数分析颅内压监测在NICU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9例患儿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 目的研究颅内压监护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生儿监护病房共收治颅内压异常的患儿89例,进行颅内压监测,通过疾病类型、颅内压力大小和患儿死亡人数分析颅内压监测在NICU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9例患儿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颅内压不同,死亡人数也不同,且颅内压和死亡人数在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类型、颅内压、死亡三者之间呈两两正相关,P均<0.05。结论为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压升高,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应及时而准确对NICU的新生儿进行颅内压监护以配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 新生儿监护病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