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在荣 王达利 +4 位作者 王玉明 程代薇 刘强 刘华庆 高振宇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活性变化及地塞米松(Dex)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LI+Dex,10只)、模型组(ALI+NS,10只)和对照组(NS,10只)三组,实验组在建模成...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活性变化及地塞米松(Dex)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LI+Dex,10只)、模型组(ALI+NS,10只)和对照组(NS,10只)三组,实验组在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模型组在建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药6小时后留取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仪检测其NF-κBP65、IκB-α蛋白的相对含量,并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 ALI大鼠肺组织可见大量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IκB-α表达显著降低。Dex能明显下调NF-κBP65的蛋白表达,上调IκB-α表达,并能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 NF-κBP65活化在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ex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减少了肺组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组织 NF-ΚBP65 ALI 急性肺损伤 地塞米松 IΚB-Α 腹腔注射 结论 重要作用 实验
下载PDF
文眉失败后的手术修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作勇 傅姜文 朱文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文眉失败 手术修复 心理分析 切口
下载PDF
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体会
3
作者 赵善军 程代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修复 皮瓣
下载PDF
颈部瘢痕挛缩手术整复34例报告
4
作者 朱文 李汛 +2 位作者 汪镇章 李作勇 郭晓波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颈部瘢痕挛缩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皮肤Merkel细胞癌171例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志伟 李伟人 +4 位作者 刘莉 颜小玲 郑德义 王毅 杜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肤Merkel细胞癌(MC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8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国内报道的皮肤MCC病例资料。结果1986-2017年的31年间,国内共... 目的分析皮肤Merkel细胞癌(MC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8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国内报道的皮肤MCC病例资料。结果1986-2017年的31年间,国内共报道皮肤MCC171例,男78例,女93例,男女例数之比为1:1.19。50岁以上136例(79.5%)。139例(81.3%)发生在头面部或四肢部位。149例(87.1%)曾被误诊,分别为肿物待查89例(52.0%)、恶性淋巴瘤34例(19.9%)、良性肿瘤15例(8.8%)及非肿瘤11例(6.4%)。临床分期Ⅰ期84例(49.1%)、Ⅱ期49例(28.6%)。1例接受免疫治疗,165例手术切除,单纯手术91例,手术后放疗24例,手术后化疗19例,手术后联合放、化疗31例。5例患者未描述治疗方案。74例MCC患者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52.7%,5年6.8%。按临床分期,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6.1%,Ⅱ期患者5.6%,Ⅲ期、Ⅳ期为0。结论中国皮肤MCC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头面颈、四肢为好发部位,临床误诊率高,手术切除病灶结合放疗、化疗是国内普遍治疗方案,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KEL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原文传递
过表达miR-34a脂肪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向阳 郑德义 +1 位作者 王宝云 李自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过表达miR-34a后释放的外泌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原代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记分子,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采用miR-34a过表...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过表达miR-34a后释放的外泌体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原代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记分子,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采用miR-34a过表达慢病毒感染ADSCs,获得miR-34a过表达的ADSCs(ADSCs/miR-34a)和阴性对照的ADSCs(ADSCs/miR-NC),然后提取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获得ADSCs外泌体(ExoADSCs)、miR-34a过表达的ADSCs外泌体(ExoADSCs/miR-34a)和阴性对照的ADSCs外泌体(ExoADSCs/miR-NC),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81和CD63;再将得到的外泌体分别与HSF共培养,分为对照组(HSF+PBS)、ExoADSCs处理组(HSF+ExoADSCs)、ExoADSCs/miR-NC处理组(HSF+ExoADSCs/miR-NC)和ExoADSCs/miR-34a处理组(HSF+ExoADSCs/miR-34a)。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ADSCs及外泌体中miR-34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HSF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SF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SF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和Bcl-2)、纤维化相关蛋白(COLⅠ、COLⅢ)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p-Smad2和p-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得到ADSCs,并具有成骨分化能力;透射电镜可见直径在50~100 nm呈双层膜结构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小体,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81和CD63阳性表达;miR-34a过表达可增加ADSCs及其外泌体中miR-34a表达水平;与ExoADSCs处理组和ExoADSCs/miR-NC处理组比较,ExoADSCs/miR-34a干预可抑制HSF增殖(P <0. 05),提高其凋亡率(P <0. 05),并上调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 <0. 05),并下调Bcl-2、COLⅠ、COLⅢ、p-Smad2、p-Smad3和TGF-β1等蛋白表达水平(P <0. 05)。结论过表达miR-34a的ADSCs外泌体可能通过下调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HSF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MIR-34A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增殖凋亡
下载PDF
下眼睑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小奇 程代薇 +1 位作者 彭德飞 严晓寒 《微创医学》 2011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下眼睑缺损修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14例下眼睑皮肤缺损的患者,采取游离植皮,下睑部分复合组织缺损选用邻近皮瓣,下睑全层缺损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及额部岛状皮瓣加自体耳软骨、肋软骨、口腔黏膜复合组织行移植再造... 目的探讨下眼睑缺损修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14例下眼睑皮肤缺损的患者,采取游离植皮,下睑部分复合组织缺损选用邻近皮瓣,下睑全层缺损应用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及额部岛状皮瓣加自体耳软骨、肋软骨、口腔黏膜复合组织行移植再造。结果植皮及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受区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1周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下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下睑皮肤软组织缺损,小面积者可植皮,大范围时需用局部皮瓣以防止术后皮肤挛缩、睑外翻;下睑全层缺损的再造要兼顾皮肤、睑板和结膜: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供区隐蔽,术后形态恢复满意;额部皮瓣血供可靠,但供区影响外观。自体耳软骨较肋软骨更适合替代睑板。切取口腔黏膜对外观功能无影响,宜作为睑结膜再造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缺损 植皮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VSD负压联合那格银治疗烧伤后大面积骨质外露2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邬佳敏 郑德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183-1184,共2页
目的:探讨VSD负压联合那格银治疗烧伤后大面积骨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例烧伤后大面积骨质外露、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行骨质钻孔,VSD负压封闭引流,每天1次0.9%生理盐水、那格银湿性敷料冲洗引流,5~7d更换1次负压材料,... 目的:探讨VSD负压联合那格银治疗烧伤后大面积骨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例烧伤后大面积骨质外露、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行骨质钻孔,VSD负压封闭引流,每天1次0.9%生理盐水、那格银湿性敷料冲洗引流,5~7d更换1次负压材料,观察至骨质创面完全肉芽(或上皮)覆盖,植皮封闭创面。结果:2例患者创面均得到有效封闭,创面痊愈。结论:VSD负压联合那格银治疗烧伤后大面积骨质外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负压 那格银 大面积烧伤 骨质外露
下载PDF
感染性创面细菌学调查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窦孝康 程代薇 王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858-4860,共3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创面临床特点与耐药性,以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280例慢性感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自动微生物检测仪及GNI鉴定卡对分离培养的病原菌... 目的分析感染性创面临床特点与耐药性,以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280例慢性感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自动微生物检测仪及GNI鉴定卡对分离培养的病原菌予以鉴定,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感染性创面由创伤、术后、烧伤、压疮、糖尿病、血管性疾病引起,分别占47.60%、22.60%、15.41%、6.85%、4.11%、3.43%;所有创面均行病原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共培养出3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8株占68.68%,革兰阳性菌103株占31.02%,真菌1株占0.30%;感染性创面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及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性降低。结论创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率较高,抗菌治疗难以愈合,因此在创面感染时,未进行细菌培养前勿滥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泛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感染创面 病原菌 培养 药敏分析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术后不同放射治疗方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润蕾 方立纯 程代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42-344,I0008-I001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术后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检索自1990年1月至2018年8月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维普期刊)、万方医学网...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术后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的影响。方法检索自1990年1月至2018年8月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维普期刊)、万方医学网等,并提取相关试验数据,纳入Meta分析。结果对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时机的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根据术后放射治疗开始时间,分为术后72 h内与术后72 h后放射治疗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OR=10.80 [5.92,19.69];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分割剂量纳入7篇文献,根据不同分割剂量分为两组,即小分割剂量组(单次放射治疗剂量≤2 Gy)与大分割剂量组(单次放射剂量>2 Gy),两组有效率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OR=0.25 [0.16,0.38];大分割剂量组与小分割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OR=3.73 [2.44,5.71];两组局部红斑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36 [1.08,5.19]。结论瘢痕疙瘩切除术后72 h内开始放射治疗,其效果优于72 h后开始放射治疗;大分割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小分割剂量组。大分割剂量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体高于小分割剂量组,其中局部红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META分析 术后放射治疗 时间 分割剂量
原文传递
肾缺血再灌注通过促凋亡途径加重糖尿病小鼠肾损伤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庆玲 郑德义 +3 位作者 李伟人 王志伟 杜娇 王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34-183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在糖尿病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肾I/R加重糖尿病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2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ham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组)(n=6),... 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在糖尿病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肾I/R加重糖尿病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2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ham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组)(n=6),正常血糖肾缺血组(I/R组)(n=8),糖尿病肾缺血组(DM+I/R组)(n=8)。通过连续5 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的方法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4周后,通过开腹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静脉30 min,然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12 h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常规生化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血糖小鼠(P <0. 05),而糖尿病小鼠空腹体重明显低于正常血糖小鼠(P <0. 05)。I/R组和DM+Sham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高于Sham组(P <0. 05),DM+I/R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高于DM+Sham组和I/R组(P <0. 05)。与Sham组比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I/R组和DM+Sham组小鼠肾组织中升高(P <0. 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 <0. 05);与DM+Sham和I/R组比较,DM+I/R组小鼠肾组织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 05),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降低,肾缺血再灌注通过促凋亡途径加重糖尿病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肾损伤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糖尿病大鼠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12
作者 张柏巍 余倩 +3 位作者 廖洪勇 张一弛 邹晋峰 贺纯静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92-2098,共7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调节内皮细胞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糖尿病血管病变组(B组)、糖尿病血管病变+ESWT治...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调节内皮细胞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糖尿病血管病变组(B组)、糖尿病血管病变+ESWT治疗组(C组)。B组和C组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模型,C组在建模成功后1周(T_(1))、2周(T_(2))、3周(T_(3))、4周(T_(4))接受ESWT治疗。T_(4)时通过超声测量大鼠股动脉血管病变区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ESWT治疗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取下肢股动脉及腓肠肌,在电镜下观察各组股动脉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股动脉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腓肠肌CD31表达水平。结果B、C组T_(4)时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C组高于B组(P<0.05)。3组大鼠股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但C组高于B组(P<0.05)。B组的PI3K、Ak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B、C组PTE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但C组高于B组(P<0.05)。电镜下观察到,ESWT治疗后,C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较B组明显;B、C组CD3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但C组高于B组(P<0.05)。结论ESWT可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下肢动脉PTEN,下调PI3K和Akt,改善血管功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善腓肠肌微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糖尿病 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IL-6与GATA-6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剑雄 张一驰 +2 位作者 王炳今 张谦 刘维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通过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研究肺动脉高压发生过程中IL-6、GATA-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n=18)、空白对照组(B组,n=18)和MCT组(C组,n=18只),C组大鼠给予1%MCT... 目的通过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研究肺动脉高压发生过程中IL-6、GATA-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n=18)、空白对照组(B组,n=18)和MCT组(C组,n=18只),C组大鼠给予1%MCT按60mg/kg腹腔内注射造模,A组给予等量0.9%NaCl,B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T1)、第14天(T 2)、第21天(T3)三个时间点对每组各6只大鼠做右心室压力、右心室肥厚指数监测,qRT-PCR检测肺组织GATA-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IL-6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大鼠在T1~T3右心室平均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增高(P<0.05)且C组中T1~T3右心室平均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递增性变化并于T3达到最高峰(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大鼠IL-6表达在T1~T3明显增高(P<0.05)且C组中IL-6表达于T3明显增高并达到最高峰(P<0.05);GATA-6的表达在T1~T3明显降低(P<0.05)且C组中GATA-6的表达于T3明显降低并达到最小峰(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组中IL-6与GATA-6呈显著负相关(r=-0.887,P<0.05)。结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IL-6的表达明显增高,GATA-6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两者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IL-6与GATA-6可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IL-6 GATA-6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股前外侧或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肤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若冰 郑德义 +1 位作者 王宝云 李伟人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4-571,共8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或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5年7月-2022年7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21例CSCC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7~74岁。CSCC...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或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5年7月-2022年7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21例CSCC患者,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7~74岁。CSCC扩大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5 cm×4.0 cm~23.0 cm×8.5 cm。18例患者创面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中观察到3例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存在变异,采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8.0 cm×5.0 cm~25.0 cm×10.0 cm。将19例患者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采用对侧大腿薄中厚皮片修复2例患者供瓣区创面。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长和住院天数。术后随访时,观察患者肿瘤复发情况、供受区外形、供瓣区功能等。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结果20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于术后48 h内发生血管危象,立即行急诊手术处理后皮瓣成活。患者手术时长为4~5 h,住院15~38 d。术后随访1~6年见局部肿瘤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差异不大,弹性良好,外形较佳;2例患者供瓣区皮片存活良好,出现局部色素沉着;所有患者供瓣区仅有线状瘢痕,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对疗效满意者15例、一般者6例。结论对于CSCC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优先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存在变异的情况下,选择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2种皮瓣切取面积大,可根据缺损组织量调整皮瓣面积,精准有效修复CSCC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外观及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穿支皮瓣 皮肤鳞状细胞癌 血管变异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IL-6信号通路及其调节GATA-6启动子甲基化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剑雄 张一驰 +2 位作者 王炳今 张谦 刘维佳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动脉压力和肺小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血管过度收缩、肺小动脉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美国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PH患病率至少为10.6/100万,年发病...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动脉压力和肺小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血管过度收缩、肺小动脉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美国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表明,PH患病率至少为10.6/100万,年发病率至少为2/100万[1]。由于治疗效果差和疾病不可逆性迅速进展,PH病死率居高不下[2]。若PH不及时控制,患者预期生存时间仅为2.8年[3]。所以研究PH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PH的发生与遗传、个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于2015年发布最新“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PH分为动脉性PH、左心疾病相关性PH、肺部疾病和(或)缺氧所致PH、慢性血栓栓塞性PH及机制不明和(或)多因素所致PH五大类[4],但目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PH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其中肺小动脉重构是主要环节[5-6]。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异常增殖、炎性反应等因素共同参与了肺血管重构过程,其中又以炎性反应及PASMC异常增殖为PH肺小动脉重构的中心环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白细胞介素6 GATA6转录因子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综述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免疫细胞浸润与基因富集分析
16
作者 柳若冰 郑德义 李伟人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761-768,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搜索并下载CSCC数据集,经过检索及筛选得到临床信息GSE45216和GSE108008两个数据集,使用R语言CIBERSORT函数分析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搜索并下载CSCC数据集,经过检索及筛选得到临床信息GSE45216和GSE108008两个数据集,使用R语言CIBERSORT函数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它们在CSCC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性。使用vioplot软件绘制差异细胞的小提琴图,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靶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CC组中3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6个上调基因、304个下调基因,通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排名前10的关键基因分别为人乳铁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1、RPTN、天冬氨酰氨基葡糖苷酶、PAN3、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分泌粒蛋白5、叶酸受体3、维甲酸诱导蛋白14、多肽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14;CSCC发生发展中导致浆细胞数量增加,M1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记忆性CD4+T细胞为高浸润性,且细胞溶解活性与嗜酸粒细胞呈正相关(r=0.530,P<0.001),而与M2型巨噬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570,P<0.001),影响CSCC预后。GO富集分析显示,基因功能主要与角质细胞分化、细胞防御、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核内的蛋白酶体有关。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胆固醇代谢、脂肪酸等脂质代谢通路。结论部分免疫细胞浸润及其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在CSCC发生过程及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角质细胞分化、脂质代谢信号通路改变可能与CSC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细胞浸润 差异表达基因 GEO数据库 生物信息分析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清TPO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德义 赵桂香 +3 位作者 程代薇 付晋凤 李自力 郑庆桂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血清TPO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20%~96%TBSA,分别于烧伤后1,3,7,10d抽取静脉血常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TPO值。结果 (1)中度烧伤血清TPO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时相与正常对照组之...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血清TPO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6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20%~96%TBSA,分别于烧伤后1,3,7,10d抽取静脉血常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TPO值。结果 (1)中度烧伤血清TPO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时相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重度及以上烧伤患者血清TPO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7d以后血清TPO明显升高(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量伤后3d明显降低(P<0.01),10d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并表现血小板增多;(3)TPO与血小板数之间呈正相关(r=0.196,P<0.05)。结论烧伤严重程度影响烧伤患者血清TPO变化,感染期TPO升高可能是烧伤患者血小板增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大鼠吸入性损伤肺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志军 马士辉 +4 位作者 程代薇 王达利 王和庚 陈杏绮 伍晓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6期2772-2773,共2页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后,早期给予注射低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对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后,早期给予注射低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对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10只为空白组,40只为对照组,40只为处理组,将后两组大鼠制成吸入性损伤模型。其中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处理组于伤后1h腹腔注射CY2mg/kg,对照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等渗生理盐水。伤后分别于2、6、12、24h取大鼠肺组织制成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TNF-α、IL-2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吸入性损伤后2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2、6、12、24h,处理组TNF-α、IL-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CY可降低大鼠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中TNF-α、IL-2的水平,从而改善肺损伤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肺组织
下载PDF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露 郑德义 李伟人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9期1695-1700,共6页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表现复杂,早期难以诊断。CMM早期可发生血液和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CM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此外,肿瘤扩...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及病理表现复杂,早期难以诊断。CMM早期可发生血液和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CM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目前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方面还存在一定争议。此外,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修复也应兼顾功能与外观,需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个性化的修复方案。相信未来随着临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结合分子靶向、免疫治疗等有效治疗手段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手术切除范围 淋巴结清扫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皮肤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志伟 郑德义 +3 位作者 李伟人 刘莉 韩庆玲 颜小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7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以"多发性"和"基底细胞癌"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限1985年1月~2017年11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排除在不同刊...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以"多发性"和"基底细胞癌"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时限1985年1月~2017年11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排除在不同刊物或以不同形式重复报道的病例。统计分析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病理结果、预后情况等。结果共检索得出38篇文献,52例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从1985年起,按每8年划分,每个阶段分别报道3、5、19、25例。男女比例1.26∶1,年龄4~82岁,其中50岁以上患者共31例(59.6%)。病程中位数7年。报道职业的16例中,7例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病灶位于光暴露部位48例(92.3%);报道病灶个数的51例中,病灶个数≥5个的共25例。病灶伴破溃21例(40.4%),临床分型中结节溃疡型33例(63.5%)。42例病理分型中实体型25例(59.5%)。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9.2%。淋巴结转移2例(转移率3.8%)。报道治疗方案的22例中,手术切除17例(77.3%)。报道随访及预后的15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13.3%),分别在术后1、2年复发。结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和上肢,就诊时间较晚,临床误诊率、溃疡发生率、转移率、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依然是主要治疗方法。近期报道例数增加,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临床 病理 多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