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布与表型对血管塑形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袁斯明 欧阳天祥 +3 位作者 邢新 倪灿荣 郑唯强 温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53-55,i002,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分布与表型,并分析其发病机制和研究结果对疾病治疗和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实验于1996-06/2000-08在第二军医大学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畸形组织25根,正常中小静脉各12根。苏木精...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分布与表型,并分析其发病机制和研究结果对疾病治疗和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实验于1996-06/2000-08在第二军医大学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畸形组织25根,正常中小静脉各12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比较畸形血窦壁和中小静脉壁中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分布并计数分析。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畸形和中小静脉中的分布。结果:畸形血窦壁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少,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微小静脉壁。畸形中CD31表达与中小静脉相似,但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中小静脉,排列紊乱。结论:海绵状静脉畸形血窦壁中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发育不均衡,平滑肌细胞表型异常,导致血窦壁薄弱而在血窦内血液的压力下不断扩张,引起血管塑形障碍,这可能是病变发生和进展的原因。闭塞病理性血窦、阻断病变进展过程从而尽可能保留功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内皮 血管 肌细胞 平滑肌
下载PDF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健生 邢新 +3 位作者 张敬德 文军慧 倪灿荣 张怀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568-569,T002,共3页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对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同时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 目的:研究α-促黑素细胞激素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对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为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取人的瘢痕疙瘩,常规石蜡包埋,同时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DMEM培养液传代、扩增培养,以细胞形态学鉴定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中α-MSH的表达,并通过MTT法从细胞生长及增殖特性分析不同浓度的α-MSH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瘢痕疙瘩组织能够表达α-MSH,1×10-6~1×10-8mmol/L质量分数的α-MSH可明显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结论:瘢痕疙瘩组织能够表达α-MSH,α-MSH对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促生长和增殖作用,其有效质量分数为1×10-6~1×10-8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 瘢痕疙瘩 基因表达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电磁脉冲辐照所致海马神经细胞膜穿孔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梅兰 曹晓哲 +4 位作者 王德文 张飒 刘杰 张燕 钱迅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7-149,164,共4页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y熏AFM)对电磁脉冲辐照前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进行观察,以探讨电磁脉冲对细胞损伤的机制。材料和方法:将新生的Wistar(24小时内)乳鼠解剖镜下分离出海马组织,将海马神经细胞稀释成1...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y熏AFM)对电磁脉冲辐照前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膜进行观察,以探讨电磁脉冲对细胞损伤的机制。材料和方法:将新生的Wistar(24小时内)乳鼠解剖镜下分离出海马组织,将海马神经细胞稀释成1×106个/ml浓度的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种植到六孔板中,2ml/孔。培养14天后,高场强EMP模拟源穴有界波模拟源雪,场强为6×104V/m,脉冲上升时间为20ns,脉宽为30μs熏频率包含0~100MHz。以2.5次/min熏辐照2分钟。并于辐照后即刻固定细胞,应用日本岛津穴SHIMADZU雪公司的SPM-9500J3型原子力显微镜对细胞表面进行接触式连续扫描。结果:电磁脉冲辐照后即刻就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表面大小不一、类圆形和不规则形的穿孔,穿孔最大口径和深度可达281.56nm×89.90nm×17.76nm。结论:电磁脉冲辐照后可直接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膜的穿孔,提示细胞膜可能是电磁脉冲生物效应的靶部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海马神经元 细胞膜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材料对兔胫骨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使RNA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伟 吴岳嵩 +4 位作者 王文良 倪灿荣 王建华 肖斌 吴卫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181-183,共3页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族多功能的蛋白多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为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其影响程度如何是判定内固定材料优劣的一个重要评定指标。目的:通过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后骨折愈...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族多功能的蛋白多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为转化生长因子β1。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不同,其影响程度如何是判定内固定材料优劣的一个重要评定指标。目的:通过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后骨折愈合不同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细胞内定位,借此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1-07在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42只,所有动物均随机抽取,雌雄不限,按内固定物分成两组:矩形髓内钉组;不锈钢接骨板组,每组动物21只。方法:以矩形髓内钉与不锈钢接骨板固定兔胫骨制作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内固定部位为兔左胫腓骨交界下2mm处。手术前后用市售动物颗粒饲料分笼喂养,饮用自来水,自由活动,不用外固定。每组动物于内固定手术后1,3,7,14,21,28d分别处死3只,取骨折端骨痂及周围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切片和原位杂交处理。主要观察指标:观测并记录组织切片中不同细胞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染色阳性强度和阳性面积比,显示兔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分布和含量。结果:共用实验动物42只,腹泻死亡3只,伤口局部感染骨外露3只,共6只未纳入结果分析,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各3只,进入结果分析动物数36只。①在骨折早期,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局部的细胞和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均无表达;7d后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中有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表达。②矩形髓内钉组和不锈钢接骨板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阳性染色强度、阳性面积比及阳性指数术后14d最高(1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折 转化生长因子Β RNA 信使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彦丽 赵向荣 +2 位作者 白辰光 杨蕾 马大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300-2305,共6页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链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CP),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ST 52例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蛋白... 目的: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链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CP),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ST 52例中PDGFRα和C-kit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IST 52例中PDGFRα基因突变5例(9.6%),多见于梭形细胞型的胃源性GIST,C-kit基因突变28例(53.8%),多发生于小肠,并且这两种基因突变互相独立;PDGFRα蛋白表达率100%,C-kit蛋白的表达率为94.2%,突变的5例GIST PDGFRα强于C-kit突变的GIST,正常胃肠道组织和神经鞘瘤:突变与C-kit蛋白表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5332),而突变与PDGFRα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001).结论:GIST中PDGFRα和C-kit突变在部分GIST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变位点与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有关;大多GIST中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突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C-KIT 基因突变 蛋白印迹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胃癌GST-π,P-gp,Top-Ⅱ和nm23H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倪灿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 GST-π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P-gp,Top-Ⅱ和 nm23H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催化信号放大(CSA)系统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m23H1的表达.结果其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 目的探讨 GST-π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P-gp,Top-Ⅱ和 nm23H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催化信号放大(CSA)系统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m23H1的表达.结果其 GST-π、P-糖蛋白、Top-Ⅱ和 nm23H1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2%,77%,50%和58%.GST-π和 Top-Ⅱ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x^2=6.45和 x^2=5,P<0.05);GST-π和nm23H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GST-π呈正相关(x^2=10.048,P<0.01),nm23H1呈负相关(x^2=24.78,P<0.001);GST-π和 P-gp 高表达与<3 a 生存期相关(x^2=9.506,P<0.01和 x^2=8.439,P<0.01),nm23H1高表达与≥3a 生存期相关(x^2=10.89,P<0.01).结论 GST-π与 P-糖蛋白、Top-Ⅱ一样可作为肿瘤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作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差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转录因子 生物合成 谷胱甘肽转移酶 生物合成 P-糖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癌发生中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斌 戴益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05-208,共4页
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1990年代,随着对细胞周期调控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被证明与包括肝癌在内的一些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瓜礫1-7].现将对近年肝癌发生中细胞周期调节异常的研究做一扼要综述. 1... 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1990年代,随着对细胞周期调控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细胞周期调节因子被证明与包括肝癌在内的一些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瓜礫1-7].现将对近年肝癌发生中细胞周期调节异常的研究做一扼要综述. 1 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 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进程是由一系列调控因子有序的聚合和激活来调节控制的[8].细胞的正常生长依赖于细胞周期中各种调节因子的平衡调控.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有: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和CDK抑制蛋白(cyclin dependent kinaseinhibitors,CDKIs)[9-16].目前已发现cyclin有A,B,C,D,E五大类和若干亚类,分别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合成和降解,显示时相特异性.CDKs分为CDK1-CDK7,单独的CDK亚基没有激酶活性,需与相应的cyclin结合,从而构成有蛋白激酶活性的异二聚体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类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抑制蛋白 肝癌
下载PDF
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被引量:9
8
作者 黄潇 戴益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168-1171,共4页
肿瘤相关基因产物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已显示出可喜前景.核抗原Ki67、P53、P21、p27、c-myc蛋白和Bcl-2蛋白过量表达,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定量检测,抑癌基因FHIT缺失、P16基因点突变,血清癌胚抗原(CEA... 肿瘤相关基因产物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已显示出可喜前景.核抗原Ki67、P53、P21、p27、c-myc蛋白和Bcl-2蛋白过量表达,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定量检测,抑癌基因FHIT缺失、P16基因点突变,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P53抗体的联合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与D3S4513、D5S2501等标志物,iNOS,Cox- 2蛋白,TSGF,端粒酶,Egr-1 mRNA和蛋白,脂肪酸合酶,TGFβ1和TGFβRⅡ,维甲酸受体RAR β等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中均不同程度的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对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分子生物学 标志物 肿瘤 基因异常表达
下载PDF
胃癌同证型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7
9
作者 许玲 孙大志 +2 位作者 何金 刘龙 魏品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2782-2787,共6页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层次探索胃癌中医证本质. 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收集术前胃癌患者,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归属;取术后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肿瘤中E-Cadherin、C-erbB-2、P53、nm23、ICAM-1、VEGF、KDR...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层次探索胃癌中医证本质. 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收集术前胃癌患者,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归属;取术后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肿瘤中E-Cadherin、C-erbB-2、P53、nm23、ICAM-1、VEGF、KDR、MMP-2、TIMP- 29种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每个证型中的9个基因蛋白之间均有不同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6证型的9个基因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 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同一证型内部多组基因都存在表达差异性;VEGF、E-cad、nm23表达率较高,分别为94%、90%、92%.痰湿凝结型中E-cad的蛋白表达最高,以平均秩和表示为:63.09,肝胃不和、瘀毒内阻两型E-cad表达较低. 结论:肝胃不和、瘀毒内阻两型胃癌发生转移可能主要与E-cad的缺失有关,但内部既有癌基因的高表达亦有抑癌基因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转移 基因蛋白 表达 辨证分型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级及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辰光 马大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31-1435,共5页
近年来,随着新的标志物的发现和基因突变检测的逐步开展,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已不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但是其生物学行为仍然难以预料,判断时需综合考虑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和临床情况.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分级分期方案主要是美... 近年来,随着新的标志物的发现和基因突变检测的逐步开展,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已不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但是其生物学行为仍然难以预料,判断时需综合考虑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和临床情况.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分级分期方案主要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侵袭危险度分级方案(2008年修订版)和国际抗癌联盟的TNM肿瘤分期方案(2010版),分级分期指标涉及肿瘤大小、核分裂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是否破裂等.胃肠道间质瘤分子基因学的深入研究显示,基因突变类型与肿瘤预后和伊马替尼(imatinib)反应性密切相关,但仍有待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分级 临床病理 基因表型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CD15抗原表达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1 位作者 李全华 苏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24-425,共2页
目的 探讨CD15抗原的表达及含量与胆囊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45例胆囊癌,17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15抗原表达及含量。 结果 CD15抗原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A值,在胆... 目的 探讨CD15抗原的表达及含量与胆囊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45例胆囊癌,17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15抗原表达及含量。 结果 CD15抗原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A值,在胆囊癌中(71%,4.0±3.2)显著高于胆囊腺瘤(35%,0.9±0.3)和慢性胆囊炎(20%,0.4±0.1)(P<0.05,P<0.01);胆囊癌Ⅱ,Ⅲ级(90%,5.4±1.7)显著高于Ⅰ级(58%,2.2±3.1)(P<0.05,P<0.01);有转移的肿瘤(88%,6.5±3.5)(P<0.05,P<0.01);显著高于无转移的肿瘤(52%,3.3±2.1)(P<0.01)。 结论 CD15抗原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相关,对判断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胆囊癌
下载PDF
四环素tet-off系统调控的DT/VEGF融合基因对肝细胞癌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欣 潘卫 +3 位作者 倪灿荣 柯重伟 曹广文 戚中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67-873,共7页
目的研究四环素 tet-off 调控系统对 DT_(390)-VEGF_(165)及DT_(390)-VEGF_(exon7)融合基因的调控作用,探索毒素融合基因在调控状态下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方法构建四环素 tet-off 调控的 DT_(390)-VEGF_(165)或 DT_(390)-VEGF_(exon7)... 目的研究四环素 tet-off 调控系统对 DT_(390)-VEGF_(165)及DT_(390)-VEGF_(exon7)融合基因的调控作用,探索毒素融合基因在调控状态下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方法构建四环素 tet-off 调控的 DT_(390)-VEGF_(165)或 DT_(390)-VEGF_(exon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细胞癌 HepG2,在四环素有或无的情况下观察肝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用质粒直接注射法观察构建物对荷肝癌裸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3μg真核表达构建物转染5×10~5个肝癌细胞/孔(24孔板)96h 后发现,无四环素时转毒素融合基因的细胞存活率为20%,对照细胞存活率为77%;四环素存在时转毒素融合基因的细胞存活率为68%,对照细胞存活率为74%;转染细胞在四环素有或无的情况下经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呈现黄绿色荧光,表明融合基因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且四环素调控系统存在基础量的漏表达;用质粒直接注射瘤体虽可观察到质粒被吸收和表达,但由于表达效率低下,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四环素调控系统基本上可以控制毒素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白喉毒素 分子克隆 脂质体 基因疗法
下载PDF
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效率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长虹 戚晓东 +1 位作者 王茵 郑建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1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结合病理组织学探讨联合应用彩色超声成像和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组织学活检病理证实的74例乳腺癌患者(97个病灶)及良性肿块70例患者(75个病灶)的术前彩色超声成像及核磁共振检查资料,比较两... 目的:结合病理组织学探讨联合应用彩色超声成像和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组织学活检病理证实的74例乳腺癌患者(97个病灶)及良性肿块70例患者(75个病灶)的术前彩色超声成像及核磁共振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率,同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结果:超声、核磁共振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3%、82.5%和87.6%,特异性分别为92.0%、88.0%和96.0%,符合率分别为83.1%、84.9%和91.3%,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经济性分析显示,采用超声检查,其费用支出仅为MRI的约1/10,为联合应用法的约1/11;如都实施穿刺病理检查,则超声穿刺法的费用支出较MRI或联合法节约一半以上。结论:超声、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联合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符合率。考虑到经济性效率,采用超声结合病理穿刺诊断乳腺癌更适于高危人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 核磁共振 病理 诊断 经济性评价
原文传递
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岑 徐晶晶 白辰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757-3760,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C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本组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47.67岁),... 目的:探讨消化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C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本组患者年龄26-70岁(平均47.67岁),肿瘤直径0.3-2.0cm,发病部位分别为胃、乙状结肠及腹壁。镜下肿瘤由大量胶原纤维组成,成纤维细胞少,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及砂粒体形成,间质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Vim)阳性,Desmin(Des)、Calponin(CALP)、Smooth Muscle Actin(SMA)、S-100、CD34、CD117、Dog-1、Bcl-2均阴性,例5及例6 Ig G4阴性,Ki-67增殖指数0-2%。结论:消化道CFT属于罕见的良性纤维性肿瘤,确诊需要结合年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临床及病理均需与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纤维瘤病等其它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转录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谷化平 倪灿荣 周翠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 CD44v6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观测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 CSA 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组织中 CD44v6 mRNA 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 CD44v6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观测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 CSA 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组织中 CD44v6 mRNA 及其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食管癌中 CD44v6 mRNA 和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40/65)和58.55(38/65),其表达均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 CD44v6表达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抗原 CD44 RNA 肿瘤转移 核酸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红 谢强 +2 位作者 冯菲 白辰光 马大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研究突变型c-kit基因对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揭示突变型c-kit基因对人体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 方法:将构建于pcDNA3的突变型c-kit cDNA和野生型c-kit cDNA重组质粒及空白pcDNA3质粒(空白对照)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人胚胎肾... 目的:研究突变型c-kit基因对细胞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从而揭示突变型c-kit基因对人体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 方法:将构建于pcDNA3的突变型c-kit cDNA和野生型c-kit cDNA重组质粒及空白pcDNA3质粒(空白对照)通过脂质体法稳定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uman embry- onic kidney cell.HEK)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观测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kit基因突变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与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相比,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增生活性明显增强,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处于增生期细胞(S+G2-M) 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处于增生期的细胞比例依次为:48.34%(实验组)、48.2496(阳性对照组)、42.03%(阴性对照组)、42.16%(空白对照组). 结论:c-kit基因突变可使人类细胞的增生活性明显增强, 并可以使更多的细胞由静止期进入增生期,提示c-kit基因突变有可能是引起GIST的恶性转化的关键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基因 突变体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阳天祥 袁斯明 +3 位作者 邢新 倪灿荣 郑唯强 温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背景: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而难治的血管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cavernousvenous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研究CVM病理标... 背景: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而难治的血管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目的:研究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在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cavernousvenousmalformation,CVM)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研究CVM病理标本中的结构蛋白和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用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作为对照,半定量分析结果。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996/2000间手术切除的CVM病理标本25例,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各12例。干预: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VM、正常中型静脉和小静脉标本中的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结构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等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观察Ⅳ-型胶原、Fn、Ln、VEGF、Ang-1在各个标本中的表达强度,分为“-、+、”3个等级。结果:Ⅳ型胶原、Fn和Ln在海绵状静脉畸形与在中小静脉中的分布类似,但表达量明显少。畸形组织和小静脉的VEGF表达明显强于中型静脉,小静脉的Ang-1表达明显强于静脉畸形和中型静脉。结论:结构蛋白及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变化可能是海绵状静脉畸形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Ang-1表达减少可能参与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管塑型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蛋白 血管形成因子 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 血管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4α在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娟 纪伟平 +2 位作者 姚厚山 王良哲 胡志前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PCR法检测HNF4α在直肠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NF4α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NF4α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PCR法检测HNF4α在直肠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NF4α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NF4α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在直肠癌组织中,HNF4α的mRNA(t=6.092, P<0.001)和蛋白(χ2=15.230,P<0.001)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其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χ2=48.311,P<0.001)、浸润深度(χ2=23.911,P<0.001)、分化程度(χ2=20.787,P<0.001)、淋巴结转移(χ2=39.064,P<0.001)以及远处转移(χ2=5.146,P=0.04)相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HNF4α低表达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43.8%)低于高表达组(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患者的预后与HNF4α表达(χ2=28.778,P<0.001)、分化程度(χ2=26.680,P<0.001)、临床分期(χ2=32.702,P<0.001)、肿瘤浸润深度(χ2=6.226,P=0.013)、淋巴结转移(χ2=15.270,P<0.001)以及远处转移(χ2=21.817,P<0.001)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 HNF4α低表达(RR=6.084,P=0.028)是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价的独立因素。结论 HNF4α参与直肠癌的发生、进展,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因子,可能成为直肠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肝细胞核因子4Α
原文传递
骨和骨膜硬纤维瘤(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文学 张覃泉 欧士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1-152,169,共2页
骨和骨膜硬纤维瘤又称韧带样纤维瘤、成硬纤维性纤维瘤等,是一种十分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本文报道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硬纤维瘤3例和骨膜硬纤维瘤1例,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
关键词 骨硬纤维瘤 骨膜硬纤维瘤 X线诊断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方方 葛军辉 +4 位作者 刘惠敏 何金 袁振刚 王良哲 马小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I-DLBCL患者中CD10、Bcl-6、Mum-1、NF-κBp65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NF-κBp65与PGI-DLBCL免疫...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GI-DLBCL患者中CD10、Bcl-6、Mum-1、NF-κBp65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NF-κBp65与PGI-DLBCL免疫分型、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GI-DLBCL中CD10阳性15例(28%),Bcl-6阳性37例(69%),Mum1阳性44例(81%),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9例(35%),活化B细胞(ABC型)35例(65%).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72%(39/54),ABC型中NF-κBp65的表达率明显高于GCB型(74.4%vs25.6%,P<0.05).PGI-DLBCL中NF-κBp65的表达程度与结外侵犯部位有显著差异(P<0.05),其阳性表达率在结外侵犯部位中"≥2"组的77%(10/13)表达强度大于"0-1"组的71%(29/41)(P<0.05).NF-κBp65表达阴性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阳性组(45.8mo±35.9movs20.3mo±29.3mo,P<0.05).结论:NF-κBp65和ABC型呈正相关,和PGI-DLBCL的发展和侵袭有关,对PGI-DLBCL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在PGI-DLBCL的高表达可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P65 胃肠道 淋巴瘤 大B细胞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