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志萍 段玮玮 +1 位作者 雷文鸽 曾令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生存质量、肩颈功能、焦虑、疼痛变化情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康复训练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华盛顿大学生生存质... [目的]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生存质量、肩颈功能、焦虑、疼痛变化情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康复训练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华盛顿大学生生存质量问卷(UW-QOL)、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及WHO疼痛分级标准4个量表,分别于病人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评定,分析病人不同时段生存质量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生存质量、肩颈功能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生存质量单项条目中,语言、肩功能、活力、外貌评分比术前下降明显,性别、切口愈合等级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颈淋巴清扫术病人各时间点的肩颈功能评分均低于未进行颈淋巴清扫术的病人;术后1周病人疼痛评分及焦虑发生率最高;不同时点生活质量变化与肩颈功能、疼痛、焦虑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肿瘤病人进行手术方案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手术治愈率,更要兼顾病人功能的修复与重建,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外科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肩颈功能 焦虑 疼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配体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影响研究
2
作者 贾馨雨 郭彦 +2 位作者 孙杨 龚忠诚 郭治辰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 chemokine ligand 2,CXCL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感染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 chemokine ligand 2,CXCL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感染的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60例OS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及癌旁组织石蜡块标本,分别记为OSCC组和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2组CXCL2、P.gingivalis及EMT相关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进行细胞实验,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鉴定TSCCA细胞与P.gingivalis共培养情况,采用q RT-PCR检测比较TSCCA组(单纯培养TSCCA细胞)、TSCCA+P.gingivalis组(TSCCA细胞与P.gingivalis共培养)和TSCCA+P.gingivalis+CXCL2组(共培养模型中加入CXCL2)中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情况,采用CCK-8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TSCCA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结果OSCC组CXCL2、P.gingivalis和vimentin的表达阳性占比明显高于癌旁组,而E-cadherin的表达阳性占比明显低于癌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CCA细胞与P.gingivalis共培养成功。与TSCCA组相比,TSCCA+P.gingivalis组和TSCCA+P.gingivalis+CXCL2组的TSCCA细胞形态发生间质样改变,细胞培养24、48 h后的光密度值(OD600值)、侵袭细胞数和vimentin的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E-cadherin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且TSCCA+P.gingivalis+CXCL2组相较于TSCCA+P.gingivalis组以上改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gingivalis感染OSCC细胞的炎性微环境下,CXCL2可能通过EMT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配体 牙龈卟啉单胞菌 口腔鳞癌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低浓度家庭漂白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3
作者 贺敏 刘洁 +1 位作者 崔蜜 牛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10%Opalescence PF漂白系统在天然牙牙齿漂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7~2021年间40例进行牙齿漂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0%Opalescence PF漂白系统进行牙齿漂白,2周后利用Vita easyshade adva... 目的:探讨分析10%Opalescence PF漂白系统在天然牙牙齿漂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7~2021年间40例进行牙齿漂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0%Opalescence PF漂白系统进行牙齿漂白,2周后利用Vita easyshade advance电子比色仪对漂白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牙齿敏感度及患者满意度VAS量化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2周漂白后已行漂白治疗的牙齿颜色色阶均有显著提升(P<0.05),有效率为100%。漂白前后牙齿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表现为轻度敏感,患者对漂白效果满意度为100%,患者满意度与牙齿敏感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10%Opalescence PF漂白系统在天然牙牙齿漂白中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漂白 10%Opalescence PF漂白系统 牙齿敏感
原文传递
针对COVID-19的电子预检分诊系统在口腔专科医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志萍 黄瑞哲 +4 位作者 代泉 张毓蓉 李艺凡 曹晓婷 韩雪阳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0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口腔专科医院预检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应用COVID-19预检分诊传统手写登记模式的患者资料240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23日-2月7日),应用COVID-19电子预检分诊信息系...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口腔专科医院预检分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应用COVID-19预检分诊传统手写登记模式的患者资料240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23日-2月7日),应用COVID-19电子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登记资料240例设为观察组(2020年2月8日-2月18日),对两组预检分诊信息登记用时、信息登记缺陷项目数量和信息登记准确率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结果对照组预检分诊信息登记用时(80.69±37.44)s,观察组用时(44.44±7.31)s,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明显缩短,工作效率提高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22,P=0.000);对照组信息登记缺陷项67项,准确率72.08%;实验组信息登记准确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7,P<0.01)。结论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可缩短预检分诊信息登记用时,提高工作效率和登记信息的准确率;通过规避证件传递环节和缩短医患近距离接触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提高医护人员安全防护;预检分诊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为医疗机构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检分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动检测系统 工作效率 感染防控 口腔专科医院
下载PDF
唇腭裂上颌后缩的序列治疗
5
作者 普盼君 赵华翔 +2 位作者 牟清楠 梁蓉 侯玉霞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570-575,共6页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先天畸形。唇腭裂患者的颌骨畸形常涉及三维方向,其中矢状向不调的矫治是其诊疗的要点及难点。本文将对唇腭裂上颌后缩治疗的适应证、矫治方法等作一阐述,并介绍我们在...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先天畸形。唇腭裂患者的颌骨畸形常涉及三维方向,其中矢状向不调的矫治是其诊疗的要点及难点。本文将对唇腭裂上颌后缩治疗的适应证、矫治方法等作一阐述,并介绍我们在唇腭裂上颌后缩序列治疗中的经验,以推动其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上颌后缩 上颌前方牵引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唇腭裂序列治疗
下载PDF
不同雌激素水平大鼠舌下神经核中ERα的表达
6
作者 李环 梁军 侯玉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去卵巢对雌激素受体ERα在舌下神经核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8周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250±25)g,随机等量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雌二醇组(OVX+E2组),建立不同雌激素水平大鼠模型。sha...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去卵巢对雌激素受体ERα在舌下神经核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8周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250±25)g,随机等量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雌二醇组(OVX+E2组),建立不同雌激素水平大鼠模型。sham组去除大鼠卵巢周围少量脂肪,OVX组去除卵巢,OVX+E2组去除卵巢后皮下注射雌二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α在舌下神经核表达;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ERα mRNA、蛋白表达。结果 三组大鼠舌下神经核均存在ERα阳性表达。与sham组比较,OVX组ERα mRNA及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OVX组比较,OVX+E2组ERα mRNA及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sham组和OVX+E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ERα在不同雌激素水平雌性大鼠舌下神经核均存在表达,ER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受雌激素水平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卵巢 雌激素 舌下神经核 ERΑ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秦药”复方双花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伟丽 张涛 +5 位作者 韩欣妍 张军侠 李崇 赵芳 郭鹏奇 鲁毅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探究复方双花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以及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复方双花片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靶点后获得共同靶点。采用STR...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手段探究复方双花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以及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复方双花片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靶点后获得共同靶点。采用STRING软件构建共同靶点蛋白互作图后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拓扑分析获得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奈酚等11个黄酮类,荷包牡丹碱、清风藤碱、去氧喜树碱3个生物碱,β-谷甾醇和豆甾醇2个植物甾醇,牛蒡子苷、异落叶松脂素等4个木脂素类。关键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热休克蛋白90AB1(Heat Shock Protein 90 k Da Alpha,Class B member 1,HSP90AB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11个。主要富集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分子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促进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炎症反应及调节NO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表明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一定的作用力。结论:复方双花片中的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PTGS2、HSP90AB1、TNF等靶点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阻止病毒复制,降低炎性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发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复方双花片 流行性腮腺炎 活性成分 机制
下载PDF
维吾尔族与汉族不同矢状骨面型人群前牙冠根比研究
8
作者 徐金瑞 戴永刚 +4 位作者 王梓涵 石晓宇 杨洁 朱婉瑜 聂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与汉族不同矢状骨面型人群前牙冠根比。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CBCT影像资料,按照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A组:骨性Ⅰ类(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B组:骨性Ⅱ类1分类(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C组:骨性Ⅱ类2分类(汉族3...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与汉族不同矢状骨面型人群前牙冠根比。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CBCT影像资料,按照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A组:骨性Ⅰ类(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B组:骨性Ⅱ类1分类(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C组:骨性Ⅱ类2分类(汉族30例,维吾尔族28例);D组:骨性Ⅲ类(汉族30例,维吾尔族28例)。测量上下颌前牙根长、冠长,计算冠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组中,维吾尔族与汉族上颌切牙、下颌尖牙冠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维吾尔族与汉族下颌侧切牙冠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汉族四组比较中,D组上下颌前牙冠根比大于A、B组,C组上颌前牙冠根比大于B组,C组上颌切牙冠根比大于A组(P<0.05);在维吾尔族四组比较中,D组上下颌前牙冠根比大于A、B组,C组上颌前牙冠根比大于B组,C组上颌切牙冠根比大于A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在骨性Ⅱ类1分类上颌切牙、下颌尖牙和骨性Ⅱ类2分类的下颌侧切牙冠根比具有差异性,种族是影响上下颌前牙冠根比的一个重要因素。维吾尔族、汉族的骨性Ⅲ类及骨性Ⅱ类2分类冠根比相对较大,正畸医生应根据冠根比设计矫治方案,并在矫治过程中密切关注冠根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根比 错[牙合]畸形 锥形束CT 前牙 颅面形态
下载PDF
PEEK与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党薇 王珍珍 谭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3-127,共5页
目的:比较CAD/CAM设计制作的PEEK与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纳入123例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KennedyⅠ、Ⅱ类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n=50)采用PEEK制作RPD,对照组患者(n=... 目的:比较CAD/CAM设计制作的PEEK与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纳入123例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KennedyⅠ、Ⅱ类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n=50)采用PEEK制作RPD,对照组患者(n=73)采用钴铬合金制作RPD,分别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标、主观满意度评价及义齿使用强度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修复6个月后牙齿菌斑指数平均水平较低,修复12个月、18个月后牙齿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平均水平较低,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探诊深度平均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18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对RPD的美观性、轻便性及密合性评价较高(P<0.05),舒适性、对咀嚼功能、固定功能及语音功能影响的评价两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8个月后,实验组义齿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钴铬合金材料,PEEK材料制作RPD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更好,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钴铬合金 可摘局部义齿 口腔修复
下载PDF
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及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燕妮 龙雯 +1 位作者 常晓峰 赵宁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建立简单、优化的分离及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为组织工程支架研究提供细胞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常规和改良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培养BMSCs。常规法按照传统全骨髓贴壁法,对骨髓冲洗液进行过筛和离心处理后加入完全... 目的建立简单、优化的分离及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为组织工程支架研究提供细胞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常规和改良的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和培养BMSCs。常规法按照传统全骨髓贴壁法,对骨髓冲洗液进行过筛和离心处理后加入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中,将骨髓冲出骨髓腔后直接加入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比较两组BMSCs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CD90、CD29、CD11b/c、CD45。对改良法培养的BMSCs进行定向诱导成骨及成脂分化,并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潜能,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其成脂分化潜能。结果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BMSCs形态均一,细胞集簇排列呈“鱼群状”“漩涡状”。改良法比常规法培养的BMSCs增殖活性强(P<0.05)。改良法与常规法培养的BMSCs均高表达CD90和CD29,低表达CD11b/c和CD45。改良法培养的B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分离并培养BMSCs,培养的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奠定了细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全骨髓贴壁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分化
下载PDF
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36个月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敏 刘洁 +1 位作者 贾如 党薇 《口腔生物医学》 2023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在个别前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例个别前牙缺失的患者用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进行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24、36个月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修复临床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 目的:探讨分析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在个别前牙缺失修复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例个别前牙缺失的患者用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进行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24、36个月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APHA)制定的修复临床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修复前及修复后各个时间点基牙及其邻牙的牙周指标,观察修复体临床修复效果,分析修复体对基牙牙周状况的影响,并对患者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分析。结果:20例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在修复后36个月期间未发生脱粘接及折裂现象,修复后24个月,1例修复体边缘着色达到B级,其余均为A级;修复体完成36个月,3例修复体边缘着色达到B级,其余为A级;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为100%,患者对缺牙区状态的满意度在修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基牙各时间点牙周指标较修复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个别前牙缺失的患者,用单固位体悬臂式粘接桥进行修复,可获得较为稳定的临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粘接桥 前牙缺失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吞咽辅助训练器治疗儿童异常吞咽的疗效评价
12
作者 孔荣荣 胡志萍 +5 位作者 乔虎 邵鑫 林亭廷 梁文慧 齐兵 王丽颖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吞咽辅助训练器治疗儿童异常吞咽的疗效。方法选取异常吞咽儿童45例,佩戴吞咽辅助训练器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吞咽时口周肌肉、舌体位置以及吐舌分级的变化。结果佩戴前与佩戴3个月后,口周肌肉群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观察吞咽辅助训练器治疗儿童异常吞咽的疗效。方法选取异常吞咽儿童45例,佩戴吞咽辅助训练器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吞咽时口周肌肉、舌体位置以及吐舌分级的变化。结果佩戴前与佩戴3个月后,口周肌肉群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舌体位置改变例数及吐舌分级例数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辅助训练器可明显改善口周肌肉紧张,改善吐舌习惯,有助于舌体恢复正常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吞咽 吞咽辅助训练器 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磁牵引舌骨悬吊术在OSAHS动物模型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崇文 杨邡俪 +5 位作者 戴皓 赵谦 张少强 闫金凤 白艳霞 白纪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0-465,共6页
目的探索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方法制作大白兔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索磁控舌骨牵引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只成年雄性实验用大白兔... 目的探索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方法制作大白兔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索磁控舌骨牵引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只成年雄性实验用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溶液0.4 mL(10 U),构建舌后坠OSAHS动物模型,对照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4 mL。设计并3D打印可装载钕铁硼内磁体及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外壳,建模成功后在实验组动物舌骨上固定内磁体装置,术后10 d实验组动物佩戴装载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颈托。应用动脉血氧检测仪测量建模前后及佩戴颈托前后实验组动物股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_(2))及颏舌肌注射前后对照组动物股动脉SaO_(2),多层CT平扫测量两组动物上气道最窄处直径。结果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后5 d逐渐出现活动减少,呼吸费力及口唇、耳缘青紫等低氧血症表现,体质量由(3.72±0.21)kg下降至(3.40±0.20)kg,股动脉平均SaO_(2)由(93.84±5.14)%降至(84.00±3.35)%,上气道最窄处直径由(4.83±0.47)mm下降至(3.52±0.83)mm(P<0.05);对照组动物体质量、股动脉平均SaO_(2)及上气道最窄处直径颏舌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动物完成磁牵引舌骨悬吊术,术后佩戴含外磁体的颈托行舌骨磁力牵拉后,实验组动物食量及活动量增加,口唇颜色由青紫转为粉红,股动脉SaO_(2)明显上升至(90.44±5.95)%,上气道最窄处直径较佩戴前增大至(4.42±0.15)mm(P<0.05)。结论大白兔颏舌肌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有效构建舌后坠OSAHS动物模型。磁牵引舌骨悬吊术可有效纠正舌后坠导致的上气道狭窄及低氧血症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牵引舌骨悬吊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舌后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获取软组织轮廓准确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相斌 曹潇 +2 位作者 张宇宸 眭永潮 周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 目的: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化间接法模型为参考模型(MR),对数字化直接法(DS组)、个性化印模石膏模型(MCI组)与参考模型间龈缘龈乳头高度差异(ΔH)、唇侧牙龈凸度水平向差异(ΔDFM)及穿龈轮廓水平向差异(ΔDEP)进行测量比较。结果:相比参考模型,DS组龈缘龈乳头高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4 min时ΔH平均-0.21~-0.39 mm,唇侧牙龈凸度在龈缘根方1 mm处出现轻微塌陷,4 min时(-0.15±0.09) mm、龈缘根方2~3 mm处相对稳定;穿龈轮廓逐渐收缩,且中部及根方区域收缩程度显著大于冠方。MCI组较参考模型的龈缘龈乳头高度降低平均0.06~0.27 mm、与DS0.1相近;唇侧牙龈稍凸出于参考模型表面,平均(0.03~0.09) mm;穿龈轮廓也出现一定程度缩窄,根方区域ΔDEP显著大于冠方及中部,与DS0.1相比MCI在唇侧龈下1 mm及2 mm处ΔDEP更小,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直接法印模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的误差随扫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使用时应尽快完成扫描;个性化印模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时也存在误差,与取下临时冠立即扫描相比,记录龈缘龈乳头位置的准确性相近、穿龈轮廓的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美学 印模 穿龈轮廓
下载PDF
帐篷技术在牙槽骨垂直骨增量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嘉义(综述) 史剑杰(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94-198,共5页
在牙槽骨骨增量手术中,垂直骨增量往往具有挑战性。其难点在于受植区的周围缺少骨壁支撑,难以保持血凝块和骨替代物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垂直骨增量效果。近年来,帐篷技术的提出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逐渐发展出三类理念相同却各有特点... 在牙槽骨骨增量手术中,垂直骨增量往往具有挑战性。其难点在于受植区的周围缺少骨壁支撑,难以保持血凝块和骨替代物的稳定性,从而影响了垂直骨增量效果。近年来,帐篷技术的提出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逐渐发展出三类理念相同却各有特点的具体术式,以应对大部分需要垂直骨增量的情况。本文将对帐篷技术的具体内容和该技术在垂直骨增量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垂直骨增量 牙槽骨 牙列缺损 帐篷技术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早期整复的回顾性研究
16
作者 毕思思 任战平 +2 位作者 李锦峰 陶永炜 高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早期整复 鼻中隔
下载PDF
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患者的鼻气道结构对比
17
作者 高明 陶永炜 +2 位作者 毕思思 李锦峰 任战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利用CB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健侧、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收集22例已行唇腭裂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牙槽突裂患者(完全裂组)及20例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牙槽突裂... 目的:利用CBCT三维重建对比分析伴与不伴有腭裂的单侧唇牙槽突裂继发鼻畸形患者的健侧、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方法:收集22例已行唇腭裂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牙槽突裂患者(完全裂组)及20例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牙槽突裂患者(唇牙槽突裂组)的CBCT数据。利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从前、中、后3个冠状面上测量健侧、患侧的鼻气道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完全裂组较唇牙槽突裂组中、后冠状面的鼻中隔偏曲程度大(P<0.05)。组间比较,3个冠状面的健、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分析,两组3个冠状面上健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均较患侧大(P<0.05)。两组中与后两个冠状面健、患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唇牙槽突裂组前与中两个冠状面的患侧鼻气道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冠状面间的鼻中隔偏曲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和腭裂手术是导致已行唇裂手术的单侧唇腭牙槽突患者中、后两个冠状面鼻中隔偏曲程度增大的重要因素,其对前、中、后3个冠状面上的鼻气道横截面积无明显影响。无论是否伴有腭裂,3个冠状面的健侧鼻气道横截面积一般均大于患侧,中与后两个冠状面上健侧及患侧鼻气道的横截面积及鼻中隔偏曲程度差异一般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腭牙槽突裂 单侧唇牙槽突裂 鼻气道 CB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伟丽 王菲 赵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接诊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77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记录全部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布情况、细菌培...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接诊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77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记录全部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布情况、细菌培养结果、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研究共纳入77例患者,临床表现中,"食欲减退"的发生比例为98.70%,"感染部位红肿热痛"的发生比例为97.40%;有57例患者接受标本采集后的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标本包括切开引流的脓液27例,穿刺抽吸的脓液20例,自然破溃的脓液10例。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有21例标本未检出病原体;54例患者给予青霉素衍生物,21例给予头孢类药物,2例儿童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有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给予奥硝唑;蜂窝组织炎的18例患者均单纯使用抗感染治疗,脓肿的59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引流+抗感染治疗。77例患者经救治后全部达到治愈标准出院。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多种病原体均为造成感染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一般以切开引流联合抗感染为主,及时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结果,在治疗过程中需防范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并发症 引流 脓液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正畸患者睡眠呼吸障碍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荣荣 杜海燕 +3 位作者 林亭廷 梁文慧 王丽颖 乔虎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和青少年正畸患者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中心就诊的汉族儿童和青少年正畸患者348例,通过问卷调查其是否有打鼾、呼... 目的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和青少年正畸患者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中心就诊的汉族儿童和青少年正畸患者348例,通过问卷调查其是否有打鼾、呼吸暂停、嗜睡、行为障碍等问题。问卷平均得分≥8分的患者记为SDB高风险组,得分<8分的记为SDB低风险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结果问卷平均得分≥8分的患者有33例,占9.48%。问卷中“早上醒来后感到口干”和“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分心”回答为“是”的患者分别为127例(36.49%)和119例(34.20%),占比较高。SDB高风险组与SDB低风险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正畸患者中,SDB高风险患者接近10%,需要引起家属及正畸医生的关注,并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儿童和青少年错(牙合)畸形 睡眠呼吸障碍
原文传递
两种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短期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宁波 杜良智 +2 位作者 常晓峰 周秦 贺龙龙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4 mm时,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和侧壁开窗上... 目的研究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4 mm时,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患者45例(50侧上颌窦,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4 mm),于术前、术后当日或术后第2天及术后6~9个月的愈合期后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术式的上颌窦底新骨形成高度、上颌窦底黏膜穿孔率及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结果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分别有19例和26例(上颌窦分别为21、29侧)患者;上颌窦底黏膜穿孔率分别为4.76%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9个月的愈合期,两种术式上颌窦底新骨形成高度分别为(5.18±0.48)mm和(7.32±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种植体早期成功率分别为95.8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4 mm时,两种术式均安全可靠,早期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剩余牙槽骨高度 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体成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