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钒酸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永梅 李惠娟 倪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13-518,共6页
介绍了Li1+xV3O8的结构特征、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的充放电机理,重点总结了Li1+xV3O8正极材料的各种制备和掺杂技术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可以通过阴阳离子共掺杂及包覆等技术优化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Li1+xV3O8正极材料 制备方法 掺杂改性
下载PDF
云南蟾蜍1新属2新种
2
作者 饶定齐 彭霄鹏 +3 位作者 乔轶伦 陈凯峥 李佳灵 周洪鑫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8-613,共6页
云南大窑大百草岭和永德大雪山分布的具有溪流繁殖习性的小型蟾蜍是2种新的未描述蟾蜍新种,它们都与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1)体型较小;(2)无鼓膜;(3)蝌蚪口部无吸盘;(4)产卵于山区溪流。因此,我们为其... 云南大窑大百草岭和永德大雪山分布的具有溪流繁殖习性的小型蟾蜍是2种新的未描述蟾蜍新种,它们都与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有相似的形态和习性:(1)体型较小;(2)无鼓膜;(3)蝌蚪口部无吸盘;(4)产卵于山区溪流。因此,我们为其建立了1个新属(Parabufo gen.nov.),并将这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Parabufo baicaolingensis sp.nov.和Parabufo xueshanensis sp.nov.,将哀牢蟾蜍(Parabufo Bufo ailaonica)移入该新属。3个种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差异:(1)体型大小:雄性的百草岭蟾蜍45.0~50.2 mm,雪山蟾蜍53.1~62.0 mm,哀牢蟾蜍41.1 mm,雌性的百草岭蟾蜍66.0~70.5 mm,雪山蟾蜍(缺少样本),哀牢蟾蜍52.0~55.0 mm;(2)皮肤:百草岭蟾蜍皮肤较为粗糙并密布大小不一的疣粒和痣粒(尤其雌蟾),雪山蟾蜍背部皮肤较光滑且疣粒很少,哀牢蟾蜍背部皮肤较为光滑但疣粒明显且大小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属 蟾蜍科 溪流繁殖蟾蜍 新种 云南 中国
下载PDF
小远志中糖酯类成分及其体外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凌云 李盼盼 +3 位作者 余小红 王军民 鲁斌 华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146-4150,共5页
目的研究小远志Polygala sibirica var.megalopha中的糖酯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小远志75%乙醇提取物通过D101大孔树脂,依次用水和35%、65%、95%乙醇洗脱,采用尿酸生成法检测出65%乙醇洗脱部分抗黄... 目的研究小远志Polygala sibirica var.megalopha中的糖酯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小远志75%乙醇提取物通过D101大孔树脂,依次用水和35%、65%、95%乙醇洗脱,采用尿酸生成法检测出65%乙醇洗脱部分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最高(IC50=10.83μg/m L),对该部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活性追踪,得到4个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高抑制活性的糖酯类化合物。结果 4个糖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远志寡糖酯A(1)、3,6′-二芥子酰基蔗糖(2)、3′-E-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6-苯基蔗糖(3)、3′-E-3,4,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4-苯基蔗糖(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对黄嘌呤氧化酶的IC50分别为9.5、10.2、7.7μmol/L,比对照品别嘌呤醇(IC50=11.2μmol/L)抑制作用略强,而化合物2(IC50=1.3μmol/L)则显示出更强的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推测该类糖酯结构中苯乙烯基与糖基相连的结构片段是发挥药效的重要基团。结论糖酯类化合物作为新的黄嘌呤氧化酶高效抑制剂,具有开发成为抗痛风药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远志 糖酯类成分 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3’-E-3 4 5-三甲氧基肉桂酰基-4-苯基蔗糖 3 6’-二芥子酰基蔗糖
原文传递
干冷空气淬火制备钒酸锂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永梅 李惠娟 倪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33,共4页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以碳酸锂和五氧化二钒作原料,在600℃下合成了钒酸锂(LiV3O8)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钒酸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产物结晶度较低,形貌均匀,尺寸较小。用充放电循环、循环伏...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以碳酸锂和五氧化二钒作原料,在600℃下合成了钒酸锂(LiV3O8)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钒酸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产物结晶度较低,形貌均匀,尺寸较小。用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样品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小的锂离子扩散电阻。在0.25C充放电倍率下,其首次和3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256mA.h/g和189mA.h/g,每次循环平均放电容量高出直接固相合成样品约40mA.h/g。该方法是提高钒酸锂材料性能的简便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锂 淬火 固相合成 正极材料
下载PDF
Y^(3+)掺杂LiV_3O_8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永梅 刘守庆 梁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4,448,共7页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一系列Y3+掺杂的LiV3-yYyO8(y=0,0.01,0.03,0.05,0.1,0.2)正极材料.XRD结果表明,Y3+掺杂量不同对LiV3O8结构的影响不同.适量Y3+掺杂能保持LiV3O8的原有结构,增大其d100值,同时降低材料的结晶度.当Y3+... 利用固相合成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一系列Y3+掺杂的LiV3-yYyO8(y=0,0.01,0.03,0.05,0.1,0.2)正极材料.XRD结果表明,Y3+掺杂量不同对LiV3O8结构的影响不同.适量Y3+掺杂能保持LiV3O8的原有结构,增大其d100值,同时降低材料的结晶度.当Y3+掺杂过多时,样品中会产生YVO4杂相.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CV)及交流阻抗(EIS)测试结果表明,Y3+掺杂虽然降低了材料的初始容量,但适量的Y3+掺杂能稳定材料的循环性能.电池存放实验表明Y3+掺杂还能提高电池的存放性能.在高电压下存放15 d后,掺杂样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4.2%,高于未掺杂样的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3O8 Y3+掺杂 存放性能 正极材料
原文传递
Y^(3+)、F^-共掺杂钒酸锂材料的电化学及存放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永梅 李惠娟 倪杰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304-308,共5页
利用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Y^(3+)、F^-共掺杂的LiV_3O_8材料。XRD结果表明Y^(3+)、F^-共掺杂能"收缩"晶格。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掺杂引入的杂质是非电化学活性的,共掺杂样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存放实... 利用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Y^(3+)、F^-共掺杂的LiV_3O_8材料。XRD结果表明Y^(3+)、F^-共掺杂能"收缩"晶格。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掺杂引入的杂质是非电化学活性的,共掺杂样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存放实验表明共掺杂能降低电池自放电率。在高电压下存放15天后,共掺杂样的容量保持为存放前的92.4%,高于未掺杂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_3O_8 Y^3+、F^-共掺杂 存放性能 正极材料
下载PDF
云南金花茶转录组SSR的分布及其序列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叶鹏 李显煌 +5 位作者 唐军荣 李斌 张贵良 刘成 雷瀚 辛培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91,共6页
分析云南金花茶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及其序列分布特征,为SSR引物的大量开发奠定前期基础。利用MISA软件分析了云南金花茶转录组数据155011条Unigenes的SSR位点信息,在云南金花茶转录组中共检测到30435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9.63%,平均... 分析云南金花茶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及其序列分布特征,为SSR引物的大量开发奠定前期基础。利用MISA软件分析了云南金花茶转录组数据155011条Unigenes的SSR位点信息,在云南金花茶转录组中共检测到30435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9.63%,平均3.46kb就出现1个SSR位点。而重复基元类型从二核苷酸到六核苷酸均有出现,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为主要类型,占SSR总数的71.44%;其次是三核苷酸,占SSR总数的25.48%;四核苷酸到六核苷酸仅占3.08%。AG/TC与CT/GA是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基元的26.75%与25.17%;CTT/GAA与AGA/TCT是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数的2.64%与2.23%。根据云南金花茶转录组测序结果,云南金花茶转录组的SSR位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具有丰富的基元类型,并且有较高的重复次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潜力。随机选出50对设计的SSR引物用于检测,其中有14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且单一的谱带。对云南金花茶转录组数据中SSR位点信息进行分析,可为其SSR引物的设计与筛选、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花茶 转录组 SSR特征
下载PDF
云南松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亚麒 孙继伟 +4 位作者 李江飞 王丹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28,共11页
【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 【目的】旨在探明不同家系云南松苗木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异速生长现象,了解苗木的个体发育规律及适应策略。【方法】对10个家系310株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木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家系苗木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存在差异,但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茎>根。苗木个体越小,叶生物量占比越大,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茎。(2)苗木器官生物量间及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家系中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等速生长。(3)地上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及茎生物量与根生物量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1.054和1.209。不同家系苗木既存在等速生长又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异速生长关系并不一致。【结论】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的家系中并不唯一,既有趋同适应又存在差异,反应了苗木的生长与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香花枇杷质体基因组序列密码子偏性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屈亚亚 辛静 +5 位作者 冯发玉 董章宏 瞿绍宏 王海洋 李斌 辛培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4,158,共8页
选取香花枇杷质体基因组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用于理解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原因,为今后该属植物基因的进化、起源以及转化体系中载体构建等方面研究提供借鉴。利用Codon W 1.4.2、SPSS statistics 17.0、Excel 2016... 选取香花枇杷质体基因组进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用于理解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原因,为今后该属植物基因的进化、起源以及转化体系中载体构建等方面研究提供借鉴。利用Codon W 1.4.2、SPSS statistics 17.0、Excel 2016和cusp等软件对筛选出的37条基因编码序列密码子进行最优密码子分析、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和PR2-plot绘图分析。结果表明,ENC平均值为47.02;GC3与GC1、GC2的相关性均不显著;GCall为39.08%,GC1(48.79%)>GC2(40.18%)>GC3(28.44%);RSCU>1的29个密码子中有28个以A或U结尾;PR2-plot绘图分析显示多数位点偏离中心,落于左下方位置;确定了UUU、UUG、CUU等15个最优密码子。香花枇杷叶绿体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偏性较弱(47.02);密码子的第1、2位碱基组成比较相似,但均不同于第3位;整体A、U含量大于C、G,末位碱基以A、U为主,且嘧啶的使用频率高于嘌呤;香花枇杷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模式主要受到选择、突变的和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花枇杷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性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生长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蔡年辉 王大玮 +5 位作者 黄文学 吴俊文 王军民 陈诗 许玉兰 段安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生长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和相对重要性,以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村林场种子培育的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和侧根数6个生长性状及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生长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和相对重要性,以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禄丰村林场种子培育的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和侧根数6个生长性状及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对生物量影响不大的性状,在此基础上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指标与生物量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和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长性状对生物量均有直接或间接的正向效应,直接影响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优势因素为地径和苗高,针叶长、侧根长和主根长对生物量的影响也起正向效应。各生长性状对生物量的直接效应均较大,而通过其他性状的间接效应均较小,其中侧根长通过其他性状对生物量产生的间接影响最大。依据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了云南松各组分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云南松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长性状 生物量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金花茶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云 付羚 +4 位作者 张颖君 唐军荣 阚欢 张贵良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1-326,332,共7页
金花茶组植物系山茶科山茶属落叶小灌木,花为金黄色,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时也为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茶的花、叶及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良好的... 金花茶组植物系山茶科山茶属落叶小灌木,花为金黄色,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时也为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茶的花、叶及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金花茶组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糖、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抗炎、抗过敏及抑菌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为金花茶组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组 化学成分 活性物质 保健功效
下载PDF
植物花粉直感效应及其机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修涛 王滨蔚 +2 位作者 车鹏燕 李里 何承忠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在综述植物花粉直感效应对种子或果实内、外品质及其他性状影响的同时,探讨了花粉直感效应产生的机理,并提出在今后花粉直感机理研究中,要充分应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多层次研究,促进研究进程。
关键词 花粉直感 机理 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不同苗龄云南松异速生长及其表型可塑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丹 李江飞 +4 位作者 李亚麒 颜廷雨 陈诗 许玉兰 蔡年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苗龄植物各性状间的异速生长能客观反映其生长关系随植物发育的变化,探究苗龄差异对云南松异速生长的影响及表型可塑性,为云南松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各苗龄... 【目的】研究不同苗龄植物各性状间的异速生长能客观反映其生长关系随植物发育的变化,探究苗龄差异对云南松异速生长的影响及表型可塑性,为云南松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苗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各苗龄云南松生物量和针叶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不同苗龄云南松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针叶长均有显著差异,均随着苗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在苗龄为2、3 a时有较高的变异度;在各苗龄器官与植株大小、地上生物量与根的异速生长分析中,均出现了不同的异速生长模式,个体大小和苗龄同时影响异速生长斜率的变化趋势,其中叶受苗龄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显著,斜率为递增趋势,而在苗龄为3 a时地上生物量与根的异速生长斜率最大,且显著大于1.0,表明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茎与根的异速生长关系呈比例稳定生长,异速生长轨迹未发生改变,发现不同苗龄苗木器官间存在趋同进化;由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发现,3年生苗木各器官间针叶的异速生长斜率最大,这时资源分配上向针叶倾斜;由针叶长与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发现,4年生苗木显著小于2年生苗木和3年生苗木针叶长的生长速率,即2年生苗木、3年生苗木有较大的针叶长。【结论】2年生苗木和3年生苗木有较高的变异度,苗龄对茎与根的生长关系影响不显著,存在趋同进化;苗龄会对云南松根、茎、叶与植株大小,地上生物量与根,叶与根,茎及针叶长与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叶生物量和针叶长较为敏感,在苗龄为3 a时有较大的叶生物量和针叶长,因而3年生云南松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龄 异速生长关系 表型可塑性
下载PDF
运用红外相机调查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斌强 李鹏映 +4 位作者 杨家伟 字红军 李兴权 段锡焕 罗旭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3-1347,共5页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作者在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28个监测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监测6,377台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692张,其中兽类563张,鸟类1,129张。鉴定出71种鸟类和兽类,其中兽类13种,分属5目11科;...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作者在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28个监测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监测6,377台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692张,其中兽类563张,鸟类1,129张。鉴定出71种鸟类和兽类,其中兽类13种,分属5目11科;鸟类58种,分属9目23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种,即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种,分别是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普通鵟(Buteojaponic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白鹇(Lophuarnycthemera)、领角鸮(Otus lettia)和灰林鸮(Strix aluco)。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 1种被评估为极危, 3种被评估为易危。CITES附录I收录的有1种,附录Ⅱ收录的有7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黑领噪鹛(Garrulaxpectoralis,5.68),其次是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2.81)、赤麂(Muntiacus muntjak, 1.68)。本次物种调查结果可反映本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和地栖性鸟类本底,为保护区管理和野生动物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物种丰富度
原文传递
平茬高度对云南松苗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蔡年辉 唐军荣 +4 位作者 车凤仙 陈诗 王军民 许玉兰 李根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857,共9页
为了解平茬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C、N、P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异速生长关系,本研究对不同平茬高度(对照、5、10和15 cm)的云南松苗木采样测定,分析主根、侧根、茎... 为了解平茬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讨C、N、P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异速生长关系,本研究对不同平茬高度(对照、5、10和15 cm)的云南松苗木采样测定,分析主根、侧根、茎、侧枝、母株针叶、萌条枝、萌条针叶共7个器官的C、N、P含量及其C∶N、C∶P、N∶P值。结果表明:除C含量在平茬高度间无显著差异外,N含量、P含量、C∶N、C∶P、N∶P在平茬高度、器官、平茬高度×器官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加,N含量、P含量和N∶P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C∶N和C∶P呈现相反的趋势;不同平茬高度下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异系数波动低,表明平茬对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平茬处理下C含量与N、P含量间的相关关系有一定的改变,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加,C含量与N、P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减弱;平茬未改变它们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表现为C的积累速率低于N和P,苗木生长以N调控为主;综合来看,平茬改变植株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而改变植物体内C、N和P含量的平衡关系,云南松苗木表现以N调控为主,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加,苗木对N和P的利用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N受限程度也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P 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异速生长
原文传递
2年生云南松苗木分级与生物量分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亚麒 陈诗 +3 位作者 孙继伟 王军民 许玉兰 蔡年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31,共7页
为探究分级指标差异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将苗木划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对不同等级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地径或苗高分级,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在3个等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为探究分级指标差异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将苗木划分为3个不同的等级,对不同等级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地径或苗高分级,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在3个等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株生物量积累量表现为Ⅰ>Ⅱ>Ⅲ;不同生长等级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各等级苗木根生物量分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级苗木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茎,Ⅲ级苗木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叶。构建各等级苗木单株生物量估测模型,以地径分级后构建的最优生物量模型多为幂函数方程,二次方程次之;以苗高分级后构建的最优生物量模型均为二次方程,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云南松生物量分配受到苗木等级的制约,以地径或苗高分级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差异较小,生产实践中采用地径或苗高分级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苗木分级 分级指标 生物量
下载PDF
紫果西番莲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亚楠 张湛仪 +5 位作者 赵李姗 余俊玲 汪梦婷 蔡年辉 唐军荣 许玉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 以紫果西番莲离体培养的子叶为实验材料,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1.0 mg/L+TDZ 0.5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73.33%。在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中,以MS培养基+2,4-D 0.5 mg/L+TDZ 2.0 mg/L+琼脂3.8 g/L+蔗糖30 g/L的诱导率最佳,为46.67%。对不定芽继续进行增殖培养,以MS培养基+6-BA 1.0 mg/L+IAA 0.3 mg/L+琼脂4.0 g/L+蔗糖30 g/L最佳,增殖倍数为2.97。从而建立了西番莲植株再生体系,可进行优良材料的离体快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子叶 愈伤组织 分化 不定芽 增殖
下载PDF
樟叶越桔1株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肖学 樊苗苗 +5 位作者 张訸 罗旭璐 赵长林 伍建榕 李靖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从野生樟叶越桔叶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VDL117,利用形态学分类方法、ITS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曲霉属杂色曲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棉花枯萎菌等5种常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发酵液进行了酸碱稳定... 从野生樟叶越桔叶中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VDL117,利用形态学分类方法、ITS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曲霉属杂色曲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发酵液对棉花枯萎菌等5种常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发酵液进行了酸碱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VDL117发酵液对5种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在酸性条件下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较强,碱性条件下活性减弱,并在70℃及以下温度能保持活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内生真菌 杂色曲霉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温度对玉米秸秆成型颗粒烘焙制备生物炭及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范方宇 李晗 邢献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采用低温烘焙技术制备玉米秸秆成型生物炭,可解决玉米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研究以玉米秸秆成型颗粒为原料,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制备了不同烘焙温度(250~400℃)成型生物炭,采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能量产率、质量产率、机械性... 采用低温烘焙技术制备玉米秸秆成型生物炭,可解决玉米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研究以玉米秸秆成型颗粒为原料,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制备了不同烘焙温度(250~400℃)成型生物炭,采用元素分析、工业分析、能量产率、质量产率、机械性能、疏水性、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元素K含量等分析生物炭特性。随烘焙温度升高,热值增加,能量产率降低,400℃时,成型生物炭热值为21.86MJ/kg,能量产率为50.17%。成型生物炭颗粒表面裂纹增多,机械性能降低,350℃烘焙成型生物炭(CSP350)机械性能好于400℃烘焙成型生物炭(CSP400),低于成型生物质颗。烘焙生物炭疏水性提升,可贮藏于室外。成型玉米秸秆经烘焙热解发生了脱水、脱羰基、脱甲基反应,纤维素、半纤维素热解剧烈,木质素开始热解。随温度升高,其孔径呈下降趋势,比表面积增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烘焙生物炭可作为优质生物燃料,适宜制备温度为300~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机械特性 生物炭 成型颗粒 烘焙 生物燃料
下载PDF
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江飞 王瑜 +5 位作者 颜廷雨 汪啟波 陈诗 蔡年辉 许玉兰 唐红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9,共10页
【目的】为了解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使用模式。以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为研究对象,筛选出41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密码子组成特点及影响密码子偏好的因素,确定其最优密码子,为云南油杉开... 【目的】为了解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使用模式。以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为研究对象,筛选出41条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密码子组成特点及影响密码子偏好的因素,确定其最优密码子,为云南油杉开展叶绿体基因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 W 1.4.2和CUSP在线软件对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密码子进行了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PR2-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分析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因素,并从中得到最优密码子。【结果】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依次是GC_(1)(49.65%)>GC_(2)(40.66%)>GC_(3)(29.79%),表明其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和U结尾;叶绿体基因组中大部分编码基因的ENC值>45;可推断出其密码子的偏性较弱。GC_(12)和GC_(3)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为-0.208和-0.206,相关性不显著;ENC频数比值分布在-0.05~0.05间的有21个,这部分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突变的影响;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中大部分基因分布在PR2平面图的右下方,即T>A、G>C;说明在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上,其偏好性更多地受到选择影响,同时亦受到突变因素的影响。对应性分析发现,第1轴存在16.57%的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与ENC、GC_(3)相关系数为0.097、0.142,均无显著相关关系。最终UUA、CUU、AUU等15个密码子被确定为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结论】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和U结尾,其密码子偏好性在受到选择影响的同时亦受到突变因素的影响。该结果可为今后开展云南油杉叶绿体基因工程、遗传多样性分析、种源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油杉属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油杉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