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路径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邹学荣 江金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实践、机制建设的必然,要走出生态补偿市场化认识滞后、计划惯性、资金瓶颈、市场发育迟缓、配套措施限制的困境,探索产权明晰、补偿方式多元、主体权责清晰、补偿意识提升、配套制度健全、交易平台培... 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实践、机制建设的必然,要走出生态补偿市场化认识滞后、计划惯性、资金瓶颈、市场发育迟缓、配套措施限制的困境,探索产权明晰、补偿方式多元、主体权责清晰、补偿意识提升、配套制度健全、交易平台培育、组织领导强化的市场化机制建设道路,推动生态补偿在市场运作中多元筹措资金,将补偿资源配置到关键环节,让生态补偿市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器,成为"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生态补偿机制 现实路径
下载PDF
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困境及路径探析
2
作者 邹学荣 江金英 谭平 《重庆经济》 2018年第1期33-39,共7页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把“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揭示生态补偿多元化机制建设的必然性、面临的困境,探索...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把“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揭示生态补偿多元化机制建设的必然性、面临的困境,探索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对于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机制建设 多元化 困境 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 环境需要
下载PDF
国外认知科学哲学中的认知表征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铁山 张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认知表征问题是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论题和前沿性论题。在认知科学发展历程中,相继出现了心智的数字计算—表征观、心智的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激进的涉身认知非计算—表征观和温和的涉身认知计算—表征观。这些认知表征观都... 认知表征问题是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论题和前沿性论题。在认知科学发展历程中,相继出现了心智的数字计算—表征观、心智的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激进的涉身认知非计算—表征观和温和的涉身认知计算—表征观。这些认知表征观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人类认知的说明,都有合理性和不足之处。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那种"非此即彼"的全盘否定的态度来看待它们,而应该采取"既—又"的综合多元论研究方法来分析它们。这对当前认知科学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哲学 认知表征 数字计算—表征观 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 激进的涉身认知—表征观 温和的涉身认知—表征观
下载PDF
公信力提升:智库建设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道进 《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期8-10,共3页
公信力,是智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逻辑预设。当前,崛起中的中国呼唤代表国家“软实力”的大国智库,然而,伴随着“消解权威”“祛魅专家”时代的来临,各类由专家组成的智库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这从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通... 公信力,是智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逻辑预设。当前,崛起中的中国呼唤代表国家“软实力”的大国智库,然而,伴随着“消解权威”“祛魅专家”时代的来临,各类由专家组成的智库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机,这从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可见一斑。因此,化解公信力危机,提升权威性和影响力,这是新型智库建设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建设 人文学科 自然科学 影响力 人文科学 科学技术 新型智库 公信力 专家
原文传递
“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解读
5
作者 刘治恒 孙道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唯物史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决定了真正的科学绝非纯粹的关于自然的物的科学,而是“关于自然的人的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即历史的科学。这样的科学,才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的科学 历史的科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中国梦基层传播的逻辑进路
6
作者 周宇航 《社会科学前沿》 2018年第4期524-528,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中国梦”的逻辑起点是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出发;从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现实需要出发去理解中国梦的深层含义。中国梦不是名山里的“秘密”,“基层传播”这一方式可以有效让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中国梦”的逻辑起点是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出发;从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现实需要出发去理解中国梦的深层含义。中国梦不是名山里的“秘密”,“基层传播”这一方式可以有效让中国梦“掌握群众”并外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物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基层传播
下载PDF
《反杜林论》旧序及三个版本的序言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金刚 《社会科学前沿》 2018年第6期751-755,共5页
《<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以下简称旧序)和《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连贯的和统一的。旧序由于篇幅较长被纳入《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比旧序内容更凝练;《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和第三版序言... 《<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以下简称旧序)和《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连贯的和统一的。旧序由于篇幅较长被纳入《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第一版序言比旧序内容更凝练;《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和第三版序言是适应当时时代特征和工人运动的需要而重新写的序言,指明了《反杜林论》内容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三版序言是旧序的继承和发展,和旧序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杜林论》旧序 序言 比较
下载PDF
撂荒、弃耕、退耕还林与休耕转换机制谋划 被引量:59
8
作者 罗婷婷 邹学荣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继承我国休耕的优秀传统,并借鉴欧美休耕的先进经验,建立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与休耕转换的有效机制:运用计划手段把休耕纳入国土规划,并把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纳入休耕计划;运用退耕还林等休耕补偿和撂荒、弃耕、闲置赔偿以及土地收回等市场手段,把休耕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 弃耕 退耕还林还草 休耕 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 耕地转换机制 土地整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38
9
作者 闵婕 杨庆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乡村聚落演进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重要依据。以三峡库区重要区重庆万州区为研究对象,选择库区蓄水前(1995年)和后三峡时代(2012年)为时间节点,进行乡村聚落空间演...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乡村聚落演进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重要依据。以三峡库区重要区重庆万州区为研究对象,选择库区蓄水前(1995年)和后三峡时代(2012年)为时间节点,进行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的识别,并以村级范围内乡村聚落变化率为因变量,选用地形综合指数、道路、城区中心、三峡工程、人口变化率、农民人均收入变化率等12个因子为自变量,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村级范围内的乡村聚落变化率呈明显"东增西缓中减少"的空间分异特征;乡村聚落演变过程中,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驱动因素综合作用,其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不同导致乡村聚落演变模式出现差别,根据驱动力作用程度和乡村聚落变化率值将研究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分为自然演变、加速演变和剧烈演变等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库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局部空间回归 驱动机制 空间演变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以库区重要区万州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闵婕 杨庆媛 唐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以三峡库区重要区万州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万州区农村居民点从三峡工程蓄水之前(1995年)到后三峡时代(2012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因此划分了空间格局演变类... 以三峡库区重要区万州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万州区农村居民点从三峡工程蓄水之前(1995年)到后三峡时代(2012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因此划分了空间格局演变类型。结果表明:万州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从"单点高值集中"向"多点中高值集中"转变,整体呈"西密东疏"的空间差异;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地形的限制作用减弱;空间演变速度呈"东增西缓中减少"的特征。依据基础分析结合区域位置和生态条件将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投影在村级单位上,并分为自然演变、加剧演变、剧烈演变和三峡工程扰动四种类型。空间格局演变类型的确定为后期驱动机制研究、空间重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具备更好的操作性,未来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则需要根据不同空间格局演变类型的特点加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动态度 万州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学荣 江金英 谭平 《创新》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实施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技术薄、生产粗放、销售难、标准缺、信誉差等困境,生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面临着管理体制部门分割、制度建设滞后... 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是实施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技术薄、生产粗放、销售难、标准缺、信誉差等困境,生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面临着管理体制部门分割、制度建设滞后、补偿主体方式单一、补偿标准量化难、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等困境,探索规范补偿范围、明确主客体权责、培育筹资平台、建立标准化体系、完善补偿方式、健全监管控制、强化组织领导等现实路径是生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落地见实效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生态补偿 机制建设
下载PDF
建立三峡库区生态补偿特殊机制刻不容缓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学荣 江金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蓄水引起库岸、水体、湿地等生态脆弱加剧,延长了生态修复周期;人工与自然修复、紧迫与维护修复、联动与重构修复三结合;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三峡库区战略定位、淹没损失、"吃饭财政"导致自身无力筹措足够的修复资金,... 蓄水引起库岸、水体、湿地等生态脆弱加剧,延长了生态修复周期;人工与自然修复、紧迫与维护修复、联动与重构修复三结合;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三峡库区战略定位、淹没损失、"吃饭财政"导致自身无力筹措足够的修复资金,再加上财政转移支付的紧迫修复资金缺口大,资金瓶颈凸显。库区生态脆弱加剧、蓄水成因决定了生态补偿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三峡库区以生态补偿基金为载体,项目支持为方式,多方齐头并进、纵横协调的特殊生态补偿机制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库蓄水 生态恶化 紧迫修复 补偿机制
下载PDF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海艳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8-72,共5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其蕴含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它的时代价值和基本精神至今引发深思。马克思通过对旧哲学的批判分析,引导我们从实践观出发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运用实践观来剖析世界观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其蕴含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思想,它的时代价值和基本精神至今引发深思。马克思通过对旧哲学的批判分析,引导我们从实践观出发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运用实践观来剖析世界观和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引导我们从人的本质关系中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论述哲学的阶级立场和历史使命,引导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背后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这些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实践 人的本质
下载PDF
社会性的自然: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6-44,共9页
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 社会性的自然是戴维·佩珀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本体论之"根"。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概念的出场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其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伪善导致的严峻生态危机、苏东传统社会主义的解体和失败产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及西方生态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理论渊源是:后现代绿色思潮下的生态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各自存在的内在缺陷、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化自然观"以及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自然和社会辩证法的理解等。佩珀的"社会性的自然"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性质,是一个社会概念;这一概念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社会"关系的辩证观点。他的这些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内涵以生态学意义,进一步延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本体论的内容,从而对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攻击给予了反击,并为佩珀提出他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他的这一概念为他继而提出克服自然异化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了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佩珀 社会性的自然 原初境域 生态自然观 自然本体论
下载PDF
三峡地区传统农业技术蕴含的生态文明智慧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凡 冯沈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33,共9页
通过对三峡地区传统农业技术的调研,在钩沉三峡地区传统农业重视人与自然相和谐,集约利用耕地等自然资源,传统用地养地技术和传统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 通过对三峡地区传统农业技术的调研,在钩沉三峡地区传统农业重视人与自然相和谐,集约利用耕地等自然资源,传统用地养地技术和传统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传统农业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三峡水库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新木 张科 邹学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三峡成库标志独特地理单元形成,径流量4 510亿m^3的淡水资源在实现防洪、发电、航运、补水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在灌溉、养殖、旅游、生态等领域进行深度开发,是摆在库区各级政府和1 400... 三峡成库标志独特地理单元形成,径流量4 510亿m^3的淡水资源在实现防洪、发电、航运、补水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在灌溉、养殖、旅游、生态等领域进行深度开发,是摆在库区各级政府和1 400多万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思考三峡水库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助推政府中观决策实施,对于三峡库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移民幸福安康、库区长治久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淡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以仪陇县为例
17
作者 罗坚 《社会科学前沿》 2020年第7期1071-1079,共9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廉洁、高效、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转型的必然选择。服务型政府建设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基层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参与情况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最终成效密切相关。本文以仪陇县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廉洁、高效、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转型的必然选择。服务型政府建设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基层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参与情况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最终成效密切相关。本文以仪陇县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为切入点,先明确服务型政府及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和价值内涵,其次结合仪陇县实际,分析仪陇县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原因出发针对激发公民参与意识、加强公民参与教育、发展县域经济和县政府的统筹协调等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陇县 服务型政府 公民参与 问题
下载PDF
论马克思自然观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8
作者 张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6-70,共5页
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实践论、自然价值论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提供重要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本文在对马克思自然观生成的理论来源及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考察马克思自... 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自然本体论、自然认识论、自然实践论、自然价值论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提供重要理论和方法论指导。本文在对马克思自然观生成的理论来源及其历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考察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意蕴以及其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诸多影响,笔者发现,马克思自然观具有科学预见性、优越性、生命力和感召力。他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生态危机根源论"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以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能够揭示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的误读和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理论来源 哲学意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影响
下载PDF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学荣 吴彬 罗婷婷 《创新》 2020年第2期1-9,F0002,共10页
聚焦乡村发展滞后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分析40年来我国乡村人气、业气、财气、生气、景气“五气”不足为表象的乡村发展滞后问题;查明城乡二元壁垒、工农收入差距、乡村分散、城镇化等发展滞后成因;抓住人民日益增... 聚焦乡村发展滞后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分析40年来我国乡村人气、业气、财气、生气、景气“五气”不足为表象的乡村发展滞后问题;查明城乡二元壁垒、工农收入差距、乡村分散、城镇化等发展滞后成因;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历史必然,以及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顺势而为的逻辑必然;探索内生动力激发、农业有机提升、乡镇建设、产业转移、职业农民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乡村振兴现实路径,以促进城乡共同踏入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历史必然 逻辑必然 现实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重庆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基于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健全的视角
20
作者 杨阳 《各界》 2019年第20期174-175,共2页
经由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走访田野乡村实地,观察到目前重庆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身处窘境导致的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不足、文脉与人脉的困境展现出的乡村原有文化底蕴和精神信仰在... 经由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走访田野乡村实地,观察到目前重庆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身处窘境导致的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不足、文脉与人脉的困境展现出的乡村原有文化底蕴和精神信仰在逐渐褪色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基于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健全的视角,阐释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三个层面来提振重庆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 供给服务能力 现代文化产业 市场体系健全视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