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子抗旱相关性状的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171
1
作者 孟庆立 关周博 +2 位作者 冯佰利 柴岩 胡银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67-2675,共9页
【目的】探讨作物抗旱性分析评判的方法,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FC)分析,根据16个谷子品种在干旱... 【目的】探讨作物抗旱性分析评判的方法,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FC)分析,根据16个谷子品种在干旱胁迫和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抗旱相关性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综合主成分可代表谷子抗旱性90.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利用抗旱性度量值进行模糊聚类,可将16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这些谷子品种的选育和种植区域的干旱特点,其中冀谷18和豫谷1号抗旱性强且稳定性好。【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谷子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不仅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揭示谷子抗旱相关性状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模糊聚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抑制差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其表达序列标签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于秀梅 喻修道 +4 位作者 屈志鹏 韩青梅 郭军 黄丽丽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5,共6页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文库质量检测表明: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用DNAStar5.0对172条高质量的ESTs进行聚类,共获得120个contigs。对功能已知的contigs分类,能量和初级...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文库质量检测表明: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用DNAStar5.0对172条高质量的ESTs进行聚类,共获得120个contigs。对功能已知的contigs分类,能量和初级代谢类占32.5%,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参与膜及转运、抗病与防御的基因分别位于第二、三位;次生代谢、蛋白质合成加工和细胞结构建成的基因较少。通过分析抗病相关基因,初步推测HR和SAR可能为小麦抗条锈病过程中的2种抗性形式。最后利用RT-PCR对4条感兴趣基因进行分析,明确其在抗病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抑制差减杂交(SSH) 表达序列标签(ESTs) 反转录PCR(RT-PCR)
下载PDF
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盐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建设 沈国伟 +2 位作者 任长忠 胡银岗 刘春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3-1047,共5页
为给燕麦耐盐性鉴选和不同盐分盐渍地的燕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内9个燕麦主栽品种(定莜1号、坝莜1号、坝莜3号、白燕2号、白燕3号、白燕5号、白燕6号、草莜1号和燕科1号)为材料,研究了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三种单盐(NaCl,Na2SO4... 为给燕麦耐盐性鉴选和不同盐分盐渍地的燕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以国内9个燕麦主栽品种(定莜1号、坝莜1号、坝莜3号、白燕2号、白燕3号、白燕5号、白燕6号、草莜1号和燕科1号)为材料,研究了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三种单盐(NaCl,Na2SO4和MgCl2)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草莜1号、白燕3号、白燕5号、草莜1号、白燕6号对NaCl、Na2SO4、MgCl2胁迫较其他品种敏感性低,而定莜1号对各单盐胁迫的敏感性均最高;低浓度(≤1.0%)单盐胁迫下,NaCl和Na2SO4胁迫部分处理的幼苗生长指标较对照有所提高。浓度高于1.0%的单盐胁迫时,相对苗高与根长、相对单株鲜重与干重和相对根数和相对根冠比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盐浓度与除根冠比外的其他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中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间的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模拟干旱胁迫下冬小麦胚芽鞘长度变化及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关周博 王士强 +2 位作者 陈亮 唐娜 胡银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130,共6页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小麦苗期的胚芽鞘长度、苗高、主胚根长等性状,并与其在大田及防雨棚控水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和抗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 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小麦苗期的胚芽鞘长度、苗高、主胚根长等性状,并与其在大田及防雨棚控水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和抗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渗透溶液干旱胁迫处理下,小麦苗期胚芽鞘长度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产量的抗旱指数与苗期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胚芽鞘长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的胚芽鞘长度与其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0),抗旱性强的品种胚芽鞘较长,抗旱性弱的品种胚芽鞘较短。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处理下,各品种的胚芽鞘长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因此利用胚芽鞘长度可以在早期对小麦的抗旱性进行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胚芽鞘长度 抗旱指数 抗旱性
下载PDF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姜莹 黄林周 胡银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619-2632,共14页
【目的】了解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小麦冬春性的关系,促进小麦地方品种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STS分子标记,对其在中国小麦十大生态栽培区的15... 【目的】了解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小麦冬春性的关系,促进小麦地方品种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STS分子标记,对其在中国小麦十大生态栽培区的153份地方品种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结果】(1)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4个显性春化基因的分布频率依次为60.78%(Vrn-D1)、5.88%(Vrn-A1a)、5.23%(Vrn-B1)和0(Vrn-B3)。(2)Vrn-A1a和Vrn-B1在东北春麦区等春麦区地方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以东北春麦区最高,达50%和33.33%,在大部分冬麦区未检测到这2个显性突变。10个麦区地方品种均检测到Vrn-D1,在青藏春冬麦区地方品种分布频率最高(83.33%),也是在中国冬麦区小麦地方品种中检测到的主要春化基因类型。(3)中国十大麦区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型与其对春化作用的要求基本吻合,除中部和南方冬麦区地方品种基因型与文献记载的冬春性的一致性指数较低外,其它麦区的冬春性一致性指数较高。【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明确了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的春化基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子检测与田间观察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品种的冬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春化基因 分布频率 冬春性
下载PDF
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 被引量:25
6
作者 唐娜 姜莹 +1 位作者 何蓓如 胡银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774-3784,共11页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和室内胚芽鞘长度调查,比较赤霉素(GA3)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结果】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对129份供试品种进行分类,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小麦品种58份,含有Rht-D1b的24份,含有Rht8的73份。其中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16份品种含有Rht-D1b和Rht8。赤霉素敏感性检测发现含有矮秆基因Rht-B1b或Rht-D1b的小麦品种多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含有矮秆基因Rht8的小麦品种多对赤霉素反应敏感,而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Rht8或Rht-D1b+Rht8的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以及同时含有赤霉素不敏感和赤霉素敏感2个矮秆基因的小麦品种(Rht-B1b+Rht8和Rht-D1b+Rht8)降低株高的效应较大,分别为24.6%、30.4%、28.2%和32.2%,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降低株高的效应为14.3%。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以及Rht-B1b+Rht8和Rht-D1b+Rht8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胚芽鞘长度,其效应分别为25.4%、31.3%、28.4%和31.3%,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缩短胚芽鞘长度的效应较小,仅为6.0%。【结论】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素不敏感的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限制了胚芽鞘的伸长,不适于旱地小麦改良利用,而赤霉素敏感的矮秆基因Rht8既降低了株高又不影响胚芽鞘长度,是旱地小麦改良中比较理想的矮秆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Rht8 胚芽鞘长度 株高
下载PDF
中国大鲵皮肤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立新 郑尧 +3 位作者 艾闽 刘宏社 杨辉 张莹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5,91,共5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皮肤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以及Ca、P、Zn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新鲜大鲵皮肤水分含量为77.84%,粗蛋白含量25.45%,粗脂肪含量1.23%,灰分含量0.82%;矿质元素中Ca含... 采用常规方法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皮肤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氨基酸以及Ca、P、Zn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新鲜大鲵皮肤水分含量为77.84%,粗蛋白含量25.45%,粗脂肪含量1.23%,灰分含量0.82%;矿质元素中Ca含量101.20μg/g、P含量730μg/g、Zn元素含量高达15.93μg/g;皮肤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1.86%,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91%,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9.85%,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27.03%,45.05%。大鲵皮肤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和缬氨酸,氨基酸评分及化学评分得出氨基酸总量较高,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65,氨基酸组成较合理。结果表明大鲵皮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皮肤 营养成分分析 品质评价
下载PDF
普那菊苣高效再生体系建立和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宋书锋 曹凤 +3 位作者 杨培志 陈明利 李传山 郭蔼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65-570,共6页
普那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国外引种后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普那菊苣草质柔嫩,适口性优良,营养丰富,牛、羊、猪、鱼、兔极喜食,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牧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实验,建立普那菊苣的高... 普那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国外引种后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种植。普那菊苣草质柔嫩,适口性优良,营养丰富,牛、羊、猪、鱼、兔极喜食,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牧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实验,建立普那菊苣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6-BA2.0mg/L+IBA0.1mg/L培养基可高效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1/2MS培养基可快速诱导根的生成,形成再生植株。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FP,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普那菊苣以探寻高效的普那菊苣转化体系,结果显示以农杆菌LBA4404为介导菌株、以叶片为转化受体、3d预培养时间和3d共培养时间以及350mg/L羧苄青霉素和40mg/L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转化效果较好,为利用普那菊苣生产动物口服型疫苗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 组织培养 根癌农杆菌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晨芳 黄丽丽 +4 位作者 张宏昌 韩青梅 朱琳 冯浩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60,共9页
对条锈菌与小麦不同互作体系中组织学特征、活性氧产生及其相关酶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学观察表明:非亲和组合相对于亲和组合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减少,寄主细胞在接种后18h左右出现过敏性坏死。... 对条锈菌与小麦不同互作体系中组织学特征、活性氧产生及其相关酶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组织学观察表明:非亲和组合相对于亲和组合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减少,寄主细胞在接种后18h左右出现过敏性坏死。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非亲和组合中,O2-的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均高于亲和组合,且O2-产生速率在接种后12h达到一个峰值,H2O2的含量在接种后20和72h出现2个高峰。而在亲和组合中,O2-产生速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相似,H2O2的含量虽然高于对照,但却普遍低于非亲和组合;SOD在亲和组合中的活性总体上要高于非亲和组合;接种24h后,CAT在2种组合中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在接种后36和48h时,亲和组合中的CAT活性高于非亲和组合,而在接种60h后又开始低于非亲和组合;POD活性在接种24h后均明显升高,但亲和组合中POD活性增幅大;MDA在非亲和组合中于接种后72h含量明显上升。结果表明,亲和与非亲和组合中条锈菌扩展、活性氧的产生及相关酶活变化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小麦抗锈性的表达可能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条锈菌 活性氧 保护酶
原文传递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育性相关基因的SSH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国琦 胡银岗 +2 位作者 林凡云 董普辉 何蓓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1-1308,共8页
以人工气候箱控温条件下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017的不育幼穗和可育幼穗为材料,分别构建了不育和可育条件下基因特异表达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在两个库中分别随机挑选1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BLAST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功能已知的EST 78... 以人工气候箱控温条件下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017的不育幼穗和可育幼穗为材料,分别构建了不育和可育条件下基因特异表达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在两个库中分别随机挑选1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BLAST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功能已知的EST 78条.比较发现,不育条件下与细胞质相关的基因表达数量(63.4%)远高于可育条件下的基因数量(35.1%),参与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加工/储藏、转运和信号传递过程基因的比例也均高于可育条件下的,而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基因的比例则明显偏低.分析认为,在不育和可育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变化的关键,这为进一步从分子基础上揭示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系 抑制消减杂交 育性相关基因
下载PDF
拟南芥ats1A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利军 范三红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56-1860,共5页
通过PCR扩增,从拟南芥中克隆出ats1A基因启动子(包括叶绿体转运肽),将此启动子与GUS基因相连构建植物瞬时表达载体,用基因枪法将之导入烟草进行瞬时表达。GUS基因检测分析表明,ats1A基因启动子能特异的启动GUS基因在烟草叶片中高效表达。
关键词 拟南芥 atslA基因启动子 叶绿体转运肽 烟草 微弹轰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醋中的8种维生素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萍萍 曹江平 刘书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1-184,共4页
建立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果醋中VC、VB1、VB2、VB3、VB6、VB1 2、叶酸和烟酰胺8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分析方法。考察柱温、缓冲液浓度、pH值以及梯度洗脱程序对各组分分离的影响。最终采用0.1mol/L醋酸钠溶液(pH4.25)和甲醇... 建立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果醋中VC、VB1、VB2、VB3、VB6、VB1 2、叶酸和烟酰胺8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分析方法。考察柱温、缓冲液浓度、pH值以及梯度洗脱程序对各组分分离的影响。最终采用0.1mol/L醋酸钠溶液(pH4.25)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0mL/min,柱温为30℃,8种水溶性维生素在14.2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紫外检测波长为266nm和280nm;线性范围:VB2、叶酸为0.05~12.5μg/mL;VC、VB1、VB3、烟酰胺为0.1~25μg/mL;VB6、VB12为0.15~37.5μg/mL,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其最低检出限为0.47~3.46ng/mL。该法被成功地用于定量果醋中的维生素,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4%~105.2%,相对标准偏差为0.08%~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水溶性维生素 果醋
下载PDF
小麦种子过氧化物酶WP1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单丽伟 唐如春 +2 位作者 刘三阳 范三红 郭蔼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WP1是小麦种子中最主要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该酶不仅参与种子的发育过程,而且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首先构建了WP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WP1,并将其转化到T7 Expression大肠杆菌菌株中诱导表达。His-tag融合的WP1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WP1是小麦种子中最主要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该酶不仅参与种子的发育过程,而且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首先构建了WP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WP1,并将其转化到T7 Expression大肠杆菌菌株中诱导表达。His-tag融合的WP1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使用Ni-NTA亲和层析柱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8%的重组蛋白。重组WP1经尿素梯度透析复性溶解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最终获得WP1多克隆抗体。ELISA分析结果显示制备的WP1兔抗血清的效价大于1∶625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WP1具有很好的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过氧化物酶 WP1 表达纯化 抗体制备
原文传递
禾谷镰刀菌侵染引致小麦穗组织细胞壁成分变化的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康振生 黄丽丽 +1 位作者 韩青梅 张宏昌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3-628,共6页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组织。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分泌产生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类,造成寄主细胞壁成分的分解及细胞壁松弛,从而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穗部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细胞壁降解酶 细胞化学
下载PDF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TaPR10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岗 李依民 +5 位作者 张毅 董艳玲 王晓杰 魏国荣 黄丽丽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克隆条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研究其在小麦成株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子克隆、RT-PCR技术,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兴资9104中,分离病程相关蛋白10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分析该基因的DNA序... 【目的】克隆条锈菌诱导的小麦病程相关蛋白PR10基因,研究其在小麦成株抗条锈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子克隆、RT-PCR技术,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兴资9104中,分离病程相关蛋白10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分析该基因的DNA序列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保守域及基本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小麦成株期和苗期受条锈菌CYR32侵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到病程相关蛋白10基因,命名为TaPR10,ORF长483bp,编码由1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TaPR10;TaPR10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定位在胞内,除具有典型的病程相关蛋白Bet_v_I家族保守结构域外,还有其它4类功能保守域;与小麦、高粱、玉米和水稻等4种植物PR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80%左右;TaPR10 DNA序列内部存在188至271位84bp的内含子序列,其拼接位点序列具有GT-AG双核苷酸序列;TaPR10基因表达分析的结果表明,TaPR10基因在成株期和苗期反应中表达量均上调,成株期表达高于苗期。【结论】首次分离到一个条锈菌CYR32诱导的小麦TaPR10基因,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小麦成株抗条锈病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病程相关蛋白 表达模式 基因克隆 电子克隆
下载PDF
谷子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希文 胡银岗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4,共6页
为了挖掘谷子的抗旱基因,根据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DREB6的序列设计引物,从谷子中分离到一个DREB基因的cDNA序列,长1 113 bp,编码259个氨基酸,具有DREB类转录因子典型的N-末端碱性核定位信号和高度保守的AP2/ERFBP结构域。植物DREB类氨基... 为了挖掘谷子的抗旱基因,根据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DREB6的序列设计引物,从谷子中分离到一个DREB基因的cDNA序列,长1 113 bp,编码259个氨基酸,具有DREB类转录因子典型的N-末端碱性核定位信号和高度保守的AP2/ERFBP结构域。植物DREB类氨基酸序列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谷子DREB基因属于DREB2类转录因子,暂命名为SiDREB2。半定量RT-PCR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在谷子幼苗干旱胁迫过程中,谷子SiDREB2基因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有低水平的表达,在干旱胁迫期间诱导上调表达,说明谷子SiDREB2基因的表达受干旱胁迫诱导,可能是谷子抗旱节水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于农作物抗旱节水性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DREB 干旱复水 表达模式 进化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杰 钮绪燕 +2 位作者 张管曲 彭德良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185,共5页
2010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5-20 cm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 g土孢囊数量,用生物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调查的39个县市中20个县市均有分布,南部县市尚未发现小麦孢囊线虫,关中地... 2010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5-20 cm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 g土孢囊数量,用生物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调查的39个县市中20个县市均有分布,南部县市尚未发现小麦孢囊线虫,关中地区发生普遍且较重。其中,周至县、岐山县、西安市临潼区、扶风县、眉县、杨凌、三原县、高陵县、泾阳县、华县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密度较大,每100 g土壤的平均孢囊含量达9.8~63.0个。小麦孢囊线虫在陕西省分布广、危害严重,呈快速传播态势。这是首次报道陕西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状况与分布,为陕西省全面防治小麦孢囊线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小麦 分布 陕西
下载PDF
中加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国伟 李建设 +1 位作者 任长忠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24,共8页
为揭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加拿大和中国的64份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5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 为揭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加拿大和中国的64份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5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共134条,多态性百分比为78.36%。燕麦各种质间的Dice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所有燕麦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99~0.934,平均值为0.81,表明参试燕麦种质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差异相对较小。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燕麦种质中81.25%的种质血缘相对比较单一,仅18.75%的种质拥有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矮秆基因对小麦部分农艺性状的效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唐娜 逯芳芳 +1 位作者 何蓓如 胡银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9,共9页
以中国主要麦区的12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其按照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旗叶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室内苗期根系长度等农艺形状的调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 以中国主要麦区的12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其按照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旗叶长、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室内苗期根系长度等农艺形状的调查,分析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显示:(1)参试的124份小麦品种(系)中23份含有Rht-B1b,7份含有Rht-D1b,22份含有Rht8基因,34份同时含有Rht-B1b和Rht8,16份同时含有Rht-D1b和Rht8,可分为6组。(2)Rht-B1b和Rht-D1b在降低株高的同时也缩短了旗叶的长度和苗期叶长,Rht8对株高的影响较弱,对旗叶和苗期叶长的影响也较小;3个矮秆基因对苗期根系长度、小穗数没有显著影响;Rht-D1b和Rht8显著增加穗粒数。研究表明,矮秆基因Rht8对小麦株高以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是小麦矮化育种中比较理想的矮秆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Rht-B1b Rht-D1b Rht8 农艺性状
下载PDF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QTL定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菊红 李轲 +1 位作者 何蓓如 胡银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45-2054,共10页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被定位在1Bs染色体片段上,但已发现的相邻分子标记与该基因的遗传距离较大,达10 cM以上。为寻找与该基因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以YM型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与恢复系中国春杂交的F2代200株为作图群体,...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被定位在1Bs染色体片段上,但已发现的相邻分子标记与该基因的遗传距离较大,达10 cM以上。为寻找与该基因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以YM型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与恢复系中国春杂交的F2代200株为作图群体,从1Bs的22个SSR引物中筛选出5个在亲本和F2代中分离的SSR引物,构建了1个包含5个标记的1Bs局部遗传连锁图谱。结合F2代个体的育性调查,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YM型温敏雄性不育系的1Bs染色体上检测到不育基因的1个主效QTL rfv1-1和1个微效QTL rfv1-2。rfv1-1位于SSR标记Xgwm18和Xwmc406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0 cM和4.6 cM,LOD值为8.80,加性效应23.87,显性效应10.44,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3.91%;rfv1-2位于Xwmc406和Xbarc8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0 cM和3.4 cM,LOD值为3.10,加性效应17.59,显性效应5.99,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78%。本研究初步定位了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1Bs染色体片段上不育基因的QTL,为进一步准确定位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基因 SSR标记 QTL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