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VWF和PAI-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云燕 杨玉英 +1 位作者 朱媛媛 侯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VWF和PAI 1水平。结果 :(1)...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VWF和PAI 1水平。结果 :(1)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血浆VW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与中、重度妊高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2 )正常妊娠组血浆PAI 1水平与轻度妊高征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组与中、重度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3)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浆VWF与PAI 1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70 1,P <0 .0 5 ;r =0 .783,P <0 .0 5 )。结论 :孕妇血浆VWF、PAI 1水平有望成为检测妊高征病情进展的指标 ,VWF、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庆兰 郭秋杰 曾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后对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 测定 38例降纤酶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2 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D 二聚体 (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后对脑梗死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 测定 38例降纤酶治疗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2 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D 二聚体 (D 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及α2 抗纤溶酶 (α2 PI)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bg、D D、PAI 1及α2 PI明显升高 ,t PA明显降低 ;降纤酶治疗后Fbg、D D、PAI 1及α2 PI明显降低 ,t PA明显升高 ,其中 ,Fbg、t PA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降纤酶有良好的降纤、溶纤作用 ,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肯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急性脑梗死 纤溶指标 凝血指标 治疗
下载PDF
急性期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何爱玉 唐维国 方国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287-288,共2页
对95例脑出血、108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73名正常人作血液流变学对照观察,结果:出血组血球压积和全血粘度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1、<0.05),其余六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梗塞组8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出血组血球... 对95例脑出血、108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73名正常人作血液流变学对照观察,结果:出血组血球压积和全血粘度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1、<0.05),其余六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梗塞组8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出血组血球压积和全血粘度明显低于梗塞(P<0.01),降低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其余六项指标与梗塞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病理
下载PDF
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熊术道 胡林辉 +6 位作者 蒲莲芳 丁洋洋 李曼曼 刘军 杨冬冬 王会平 张翠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727-1731,共5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归性分析99例非M3型初治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归性分析99例非M3型初治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探讨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有无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以及融合基因等因素对AML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结果 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1-8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2.6月(0.33-59.47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率为62.7%,复发率为44.1%,不同年龄段患者CR率有明显差异(P=0.03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AML患者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系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结论 老年及染色体数目异常为非M3型AML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t(8,21)/inv(16)是其独立预后良好因素。AML临床应结合年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预后因素进行预后评估,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核型 基因融合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健康人及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elios+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莉 葛晓松 翟志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54-357,361,共5页
目的:观察健康青年人(青年组)、健康老年人(老年组)及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中Helios+调节性T细胞分布比例。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青年组、老年组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Foxp3+、CD4+Foxp3+Helios+细胞所占比例,同... 目的:观察健康青年人(青年组)、健康老年人(老年组)及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中Helios+调节性T细胞分布比例。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青年组、老年组及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Foxp3+、CD4+Foxp3+Helios+细胞所占比例,同时比较各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青年组、老年组、肺癌组外周血中CD4+Foxp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77±0.53)%、(3.82±0.61)%、(6.00±2.40)%,青年组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明显低于肺癌组(P<0.01)。2.青年组、老年组、肺癌组外周血中CD4+Foxp3+Helios+细胞占CD4+Foxp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7.67±4.53)%、(26.38±4.50)%、(16.76±4.13)%,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3.肺癌组中,Ⅰ期、Ⅱ期、Ⅲ期CD4+Foxp3+Helios+细胞占CD4+Foxp3+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52±2.99)%、(18.57±3.05)%、(12.13±3.23)%,肺癌Ⅰ期与Ⅱ期患者无明显区别,而Ⅲ期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Helios+调节性T细胞在青年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及肺癌组,早期肺癌明显高于晚期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FOXP3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陈国雄 杨文西 +1 位作者 方国安 金秀国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780-781,共2页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血小板 体外聚集功能 药理
原文传递
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7
作者 朱兰英 吴永贵 +5 位作者 毛海萍 安业浩 彭文兴 李欣 曾牡华 陈惠珍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2-35,共4页
对30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比较血透前单剂量注射低分子量肝素(LMWH,速避凝)和持续输注普通肝素(SH)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且无明显差别,但LMWH组透析器复用次数明显延长(P<... 对30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比较血透前单剂量注射低分子量肝素(LMWH,速避凝)和持续输注普通肝素(SH)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且无明显差别,但LMWH组透析器复用次数明显延长(P<0.05),第四次透析2小时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及透析器血液间隙容量无明显下降;SH组则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无出血征象,但LMWH组穿刺点压迫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两组透析2小时血浆肝素活性抗-低分子量肝素(FXa)水平无明显差别,透析4小时LMWH组明显高于SH组(P<0.05);LMWH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仅透析2小时轻度延长,透析4小时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SH组均明显延长(P<0.001)。我们认为血透前单剂量LMWH能有效、完全地代替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肝素 血液透析 抗凝剂
原文传递
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明明 方国安 +7 位作者 邓杰 安敏飞 陈学波 沈芝红 杨海波 金秀国 刘波 王仙琼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大黄 危重症患者 血清 细胞因子 影响
原文传递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扁桃体剥离术在儿童手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彦书 姜永进 +1 位作者 卢长云 冯春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4期100-101,共2页
扁桃体剥离术、挤切术是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传统术式,其手段有常规剥离、激光、电刀、等离子等。在这些手段中,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扁桃体剥离术 儿童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会超 陈砚凝 +4 位作者 黄晨 王芃堉 张红 丁雅雯 刘丽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3-768,共6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EBV原位感染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各项实验室检查、淋巴结活检病理数据,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和EBER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检测9例传...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EBV原位感染的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各项实验室检查、淋巴结活检病理数据,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和EBER原位杂交双重标记检测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9例患者平均年龄22岁,起病急,病程短,发热、肝脾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多数EBV CAV-IgM抗体阳性,EBV-DNA载量均增高,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肝功能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大于10%。外周血免疫表型为高表达全T细胞标记及CD8,而CD4表达明显减低甚至不表达,CD4^+/CD8^+比值倒置。淋巴结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呈斑驳状,可见B细胞分化谱,无包膜增厚及间质纤维增生;病变以CD3阳性的淋巴细胞为主,CD20及CD30阳性的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及免疫母细胞散在分布,强弱不等;EBER原位杂交阳性的部位主要在T区。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V引起的自限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工作中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减少误诊,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苏密龙 苏智军 +4 位作者 余雪平 郭如意 黄绿叶 康斌 杨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对感染监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单纯感染性疾病患者90例(其中急性细菌性感染30例,急性病毒性感染30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及...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对感染监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单纯感染性疾病患者90例(其中急性细菌性感染30例,急性病毒性感染30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结果: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组(102.16±35.65,22.91±21.66)、急性病毒性感染组(157.10±39.35.24.18±22.95)分别显著高于相应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治疗后组(47.22±16.38,4.21±3.69,均P〈0.001)、急性病毒性感染治疗后组(53.47.±14.95,2.72±1.29,均P〈0.001)及健康对照组(39.22±8.77,1.54±0.28,均P〈0.0{31);单核细胞CD64表达水平在急性病毒性感染组、慢性乙型肝炎组(55.13±16.87)分别高于急性细菌性感染组(P〈0.001)及健康对照组(P〈0.001)。单核细胞与巾性粒细胞CD64比值在急性病毒性感染组(13.96±14.59)、慢性乙型肝炎组(32.78±8.33)也分别高于急性细菌性感染组(6.23±3.10,P=0.008)及健康对照组(26.02±6.75,P=0.001);急性细菌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与m清PCT水平成正相关(r=0.762,P〈0.001)。结论:急性细菌性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较单核细胞CD64表达明显上调.但其并不能用于区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单核细胞CD64可作为敏感、通用的感染监测指标.其在病毒性感染时上调幅度最大。联合检测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对临床感染的监测及评价抗感染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FcgRI(CD64) 单核细胞FcgRI(CD64) 流式细胞术 急性细菌性感染 急性病毒性感染
下载PDF
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青松 方瑞 +3 位作者 刘亢亢 王会平 项云 都鹏飞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对I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以... 目的观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变化,分析Treg对I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行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D3^+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观察组治疗前;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Treg细胞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IM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下载PDF
应用ROC评价LDH、BXTM、β_2-MG、CRP和D-D指标在NHL骨髓浸润中的风险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宇晴 徐优慧 +1 位作者 陈荣 邹学森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86-2488,2491,共4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β_2-微球蛋白(β_2-MG)、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指标变化及其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初治NHL患者,通过骨髓穿刺细胞...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β_2-微球蛋白(β_2-MG)、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指标变化及其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初治NHL患者,通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分为骨髓侵犯(BMI)组26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组31例和无BMI(N-BMI)组1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 BMI组和LMCL组的LDH、β_2-MG、CRP和DD指标水平均高于N-BMI组(P<0.05);并基于ROC曲线分析,确定了骨髓浸润时各指标最佳诊断分界点,其CRP和LDH均有很好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80.00%~100.00%)及诊断准确性(80.00%~100.00%),在LMCL组β_2-MG、DD和BXTM诊断准确性为63.30%~100.00%。结论 NHL患者LDH、CRP、β_2-MG和DD指标变化与淋巴瘤细胞骨髓浸润严重程度一致,对分期、疗效判定及预后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C反应蛋白质 Β2微球蛋白 D-二聚体 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下载PDF
Hepcidin在老年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汪文娟 王浩 +1 位作者 陈哲 陈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Hepcidin(铁调素)水平,探讨Hepcidin在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IDA患者28例、ACD患者21例、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Hepcidin,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RBC计数...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Hepcidin(铁调素)水平,探讨Hepcidin在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病贫血(A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IDA患者28例、ACD患者21例、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ELISA法检测Hepcidin,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RBC计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SI)水平。结果:血清Hepcidin在IDA组、ACD组及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CD组SF、WBC计数、CRP明显比IDA组高(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Hepcidin临界值取93.31μg/L时,诊断老年IDA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9%;当Hepcidin临界值取130.05μg/L时,诊断ACD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96%。结论:血清Hepcidin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老年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病贫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铁调素
下载PDF
Carbomedics机械瓣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建旸 董力 +2 位作者 田子朴 孟文彤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 观察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可行性 ,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监测方式。 方法 对连续 6 1例置换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患者 ,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 [国际标准比值 (INR) 1.5~2 .0 ],随访观察其抗凝... 目的 观察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可行性 ,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监测方式。 方法 对连续 6 1例置换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患者 ,采用低强度抗凝标准 [国际标准比值 (INR) 1.5~2 .0 ],随访观察其抗凝指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超声心动图变化。 结果 术后随访 5 7例 ,随访时间 1~ 2 4个月 ,平均 17.9± 6 .4个月。本组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 8例 ,发生栓塞 1例 ,1年生存率平均为 98.4 %± 0 .3%。平均 INR值为 1.7± 0 .4 ,平均华法林剂量为 2 .5 4± 0 .6 0 m g/ d。 结论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效果可靠 ,随访抗凝监测方式安全方便。抗凝强度过高和波动性增大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medics双叶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随访 并发症 超声心动图 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于倩倩 王会平 +1 位作者 翟志敏 赵一鸣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明确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CD64指数)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发热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测定C反应蛋...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明确CD64平均荧光强度指数(CD64指数)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发热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测定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CD64指数并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胸片等检查综合判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感染组)91例和发热待查组14例,再根据白细胞分类、病原学及血清学等检查将感染性疾病分为细菌性(75例)、病毒性(8例)和真菌性感染组(8例)。计算25例正常对照组CD64指数、CRP值和CD64指数95%可信区间,与以上各组比较;另将血培养阳性、确诊为败血症的患者(18例)和局部细菌感染患者(57例)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之间CD64指数的差异;根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得出CD64指数及CRP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截断值确定阳性阈值,从而重新对病例进行归类分析得出最终阳性意义结论。并对14例细菌性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CD64指数也进行了比较;同时对CRP、血培养及CD64指数几个指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横向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组外周血CD64指数(10.49±6.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87±0.73)(P<0.05);败血症患者CD64指数(14.08±6.78)最高,且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患者(9.75±6.34)(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2.96±0.78),真菌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66±0.92)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提示临床患者感染时CD64指数能起到鉴别作用;根据绘制ROC曲线确定了CD64指数和CRP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及95%可信区间确定了CD64指数的阳性阈值,取CD64指数>4.0为弱阳性,CD64指数>9.0为强阳性,重新分组分析后验证了CD64指数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14例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CD64指数(13.83±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受体 IgG CD64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克隆基因谱型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符粤文 朱平 +6 位作者 赵晓武 李惠芳 曾中州 张蕊 王奕嘉 张英 刘继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前后T细胞受体 β(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的变化 ,探讨SLE发病机理以及患者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克隆的免疫重建特征。方法 应用RT PCR扩增APBSCT的SLE患者外周血的TCR...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前后T细胞受体 β(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的变化 ,探讨SLE发病机理以及患者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克隆的免疫重建特征。方法 应用RT PCR扩增APBSCT的SLE患者外周血的TCRβ可变区 (V) 2 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 ,在长泳道测序胶上电泳 ,形成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通过谱型图上电泳条带分析SLE移植前T细胞克隆增生的特征以及移植后T细胞克隆群的变化 ,做增生T细胞克隆的TCRβ基因序列分析 ,了解TCRβ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 结果 正常TCRβV2 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电泳后分别出现呈高斯分布的 10余条电泳条带 ,组成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 8例SLE患者谱型图均出现异常 ,4例TCRβ在 βV13.1基因家族T细胞出现寡克隆增生 ,3例在 βV8,βV9,βV15家族中出现寡克隆性增生。APBSCT后T细胞克隆分布趋于正常 ,CDR3恢复多态性 ,部分恢复到正常TCRβ基因分布。测序结果显示谱型图上单一条带过度浓集往往是单克隆或者寡克隆T细胞增殖 ;发现SLE一个异常T细胞克隆的TCRβV8CDR3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强直性脊椎炎疾病相关克隆完全一致。 结论 SLE患者出现T细胞寡克隆增生 ,增生的T细胞克隆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APBSCT后免疫重建 ,抑制了致病的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 克隆 基因表达谱 免疫重建 RT-PCR
原文传递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朋 陈佳琦 +3 位作者 宋志纯 李凌云 李金美 吴伟平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66例CAP患儿和52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根据儿童CAP病情的轻重分...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66例CAP患儿和52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根据儿童CAP病情的轻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结果儿童CAP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7.05±10.93)μ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77±9.78)μg/L](P<0.01),而CRP水平[(11.77±5.98)mg/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4.56±2.48)mg/L](P<0.01)。同时,重症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P<0.01),而平均年龄则大于轻症组(P<0.01);CRP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是儿童CAP的潜在病因,在判断疾病的轻重上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C反应蛋白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下载PDF
CEA与CA199及CA125等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娟 刘钰 郭爱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3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应用CEA(癌胚抗原)、CA125(糖类抗原125)、CA19-9(糖抗原19-9)等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检查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1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普通胃病患者作为A组,取同期收治的胃...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应用CEA(癌胚抗原)、CA125(糖类抗原125)、CA19-9(糖抗原19-9)等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检查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1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普通胃病患者作为A组,取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41例作为B组,检测两组的CEA、CA125以及CA19-9等指标水平,并开展病理学检查,总结检查结果。结果B组CEA、CA199、CA125指标水平分别为(10.69±4.31)ng/mL、(38.59±6.31)U/mL、(42.57±10.85)U/mL,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442,t=20.9597,t=19.5635,P<0.05);B组患者中,肿瘤标志物联合病理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92.12%)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病理学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72,P<0.05)。结论CEA、CA199、CA125等多项肿瘤标志物与病理检查联合用于胃癌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可以为胃癌疾病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依据,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 CA199 CA125 肿瘤标志物 病理检查 胃癌诊断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摄碘率与血液中NIS-A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利强 郄永强 +3 位作者 徐尚福 陈院朝 周邵娟 刘文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治疗前后摄碘率(RAIU)与甲状腺钠/碘同向转运体抗原(NIS-A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36例健康体检人员和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治疗前后摄碘率(RAIU)与甲状腺钠/碘同向转运体抗原(NIS-A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36例健康体检人员和108例甲状腺疾病就诊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原氨酸(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用甲状腺摄碘功能仪分别检测各组的3 h RAIU、24 h RAIU,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NIS-Ag、TPO含量,比较各组别RAIU、NIS-Ag、TPO含量,并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RAIU与NIS-Ag、TPO相关性。结果FT3、FT4、TSH含量,除甲减摄碘率增高组和减低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减摄碘率增高组和减低组FT3、FT4含量最低,TSH最高;甲亢组FT3、FT4含量最高,TSH最低。各组治疗前3 h RAIU、24 h RAIU、NIS-Ag及T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RAIU、3 h RAIU、NIS-Ag及TPO在甲减甲状腺摄碘率减低组中最低,而在甲亢组中最高。各患病组3 h RAIU、24 hRAIU与NIS-Ag、TPO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正常组该指标间无相关性(P>0.05)。各组治疗后24 h RAIU、3 h RAIU、NIS-Ag及TPO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患病组治疗后3 h RAIU、24 h RAIU与NIS-Ag、TPO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患者和甲亢患者RAIU与NIS-Ag、TPO存在正相关性;药物治疗能降低RAIU、NIS-Ag及T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甲状腺摄碘率 钠/碘同向转运体抗原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