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春濤《秋柳》次韻詩考
1
作者 陳文佳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87-98,共12页
幕末至明治初期漢詩人森春濤(1819 1889)積極引介清人詩進入日本詩壇,其中尤以受王士禎詩論影響爲深。《春濤詩鈔》卷七《牛背英雄集》中載有《秋柳四首用王漁洋韻》及《疊韻》四首,計八首次韻之作。時值安正大獄期間,春濤爲避禍隱居於... 幕末至明治初期漢詩人森春濤(1819 1889)積極引介清人詩進入日本詩壇,其中尤以受王士禎詩論影響爲深。《春濤詩鈔》卷七《牛背英雄集》中載有《秋柳四首用王漁洋韻》及《疊韻》四首,計八首次韻之作。時值安正大獄期間,春濤爲避禍隱居於故鄉一宫(今愛知縣一宫市)。這也是春濤漢詩作品中最早透露出接受漁洋詩影響的痕迹。《秋柳四首》作爲王士禎的名作,精於用典,語意隱晦而内涵深刻,自問世以來,關於詩中本事可謂衆説紛紜而莫衷一是。春濤的八首次韻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柳四首》 《秋柳》 秋柳四首 明治初期 名古屋
下载PDF
蘇州江氏家族來舶清人考——稼圃、芸閣、星畬的生平與赴日經歷
2
作者 唐權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365-390,共26页
有清一代的赴日中國人中,因擅長文藝而聞名彼邦的人物不在少數。當時的日本人一般稱其爲“來舶清人”,目前可以數出350餘人。這一群體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舞臺上儘管活躍一時,但他們的生平和事迹却極少傳世。蓋因其中多數人以經商爲業,估... 有清一代的赴日中國人中,因擅長文藝而聞名彼邦的人物不在少數。當時的日本人一般稱其爲“來舶清人”,目前可以數出350餘人。這一群體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舞臺上儘管活躍一時,但他們的生平和事迹却極少傳世。蓋因其中多數人以經商爲業,估客身份令其爲後世學者所輕①。同時,現存的相關文獻又多散落於日本各地,尚未系統整理。單從他們留下的詩文書畫作品中,也難以直接獲知作者的身世與家庭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家庭背景 清人 身世 生平
下载PDF
《槐南集》未收詩考——以《新文詩》中所載槐南詩爲中心
3
作者 陳文佳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6年第2期51-69,共19页
明治四十五(1912)年三月,漢詩人森槐南(1863~1911)之子森健郎編修、妹婿森川鍵藏校對的八册廿八卷《槐南集》,由東京文會堂書店刊刻發行。此書收録作者槐南自明治十四年(1881)春至明治四十四年(1911)一月逝世之前所作的古今體詩二千六... 明治四十五(1912)年三月,漢詩人森槐南(1863~1911)之子森健郎編修、妹婿森川鍵藏校對的八册廿八卷《槐南集》,由東京文會堂書店刊刻發行。此書收録作者槐南自明治十四年(1881)春至明治四十四年(1911)一月逝世之前所作的古今體詩二千六百廿一首、詞九十六闋、小令二闋、南北曲二套,皆以創作年代順序排列。幾乎涵蓋了槐南一生的詩歌創作。據此書卷首槐南之子健郎所撰題記云:"辛巳至甲申,杠係手訂;乙酉以後,則及門諸弟子共相商訂,逐年編次。"可知明治十四年辛巳(1881)至十七年甲申(1884)期間的作品係由槐南親自編訂。《槐南集》中所收年代最早的作品,是明治十四年初,槐南十八歲時所詠的《雜擬》三首。不過,在此之前,槐南實已登上漢詩壇,並從事漢詩文創作活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槐南 甲申 南北曲 小令 十七年 明治
下载PDF
森春濤與陳碧城
4
作者 陳文佳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CSSCI 2016年第1期493-510,共18页
明治十三年(1880)二月,漢詩人森春濤之子槐南所作漢文《補春天傳奇》,以及春濤門人永坂石埭所作《補春天傍譯》同時刊行。《補春天傳奇》系以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文人陳文述(號碧城)哀悼明末才女馮小青,並爲其修繕墓道一事敷衍而成的南... 明治十三年(1880)二月,漢詩人森春濤之子槐南所作漢文《補春天傳奇》,以及春濤門人永坂石埭所作《補春天傍譯》同時刊行。《補春天傳奇》系以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文人陳文述(號碧城)哀悼明末才女馮小青,並爲其修繕墓道一事敷衍而成的南曲劇本。主人公陳碧城在清代未能躋身一流詩人之列,在當時中國詩壇亦不受注目。而在日本,櫻井成憲於文久元年(1861)即抄録並出版《陳碧城絶句》二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傳奇 詩人 十三年
下载PDF
也論晏殊及其詞——從《浣溪沙》説開去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明珍 《词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歷來對晏殊其人其作存在著偏見,‘太平宰相’、‘富貴顯達’、‘富貴優遊’、‘生活優裕’、‘及時行樂’、‘無病呻吟’、‘空虚落寞’等詞語充斥于有關晏殊及其作品的評論之中。晏殊詞集裹,確實有不少花間尊前、流連光景之作,但也有... 歷來對晏殊其人其作存在著偏見,‘太平宰相’、‘富貴顯達’、‘富貴優遊’、‘生活優裕’、‘及時行樂’、‘無病呻吟’、‘空虚落寞’等詞語充斥于有關晏殊及其作品的評論之中。晏殊詞集裹,確實有不少花間尊前、流連光景之作,但也有不少作品有著作者深刻的情感體驗,如其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一闋,很明顯是‘抒懷人之情’,而且很可能是生離死别之情。但學界對晏殊其人以及《浣溪沙》一詞的不少解讀,摻雜了許多帶有偏見的主觀評判,與此詞的實際情況並不符合。事實上,晏殊‘奉養清儉’、‘奉養極約’、‘雖處富貴如寒士’;其作品的‘富貴氣’也是時代風尚;而至少在兩宋之世,‘明哲保身’乃是士大夫信守的重要處世準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偏見 重新評價
原文传递
《廣韻》與實際收字處音切不一致之又音釋疑 被引量:1
6
作者 趙庸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1期219-238,共20页
《廣韻》一書有44條字例,所注又音本身符合《廣韻》音系,但在對應之處找不到該字,這些字幾乎均在另處見收。這些又音有的切語用字或直音字有誤,有的混切、混韻、混開合、混等,還有的屬於異源音切。這些又奇並非摘自古籍舊音,它們来源於... 《廣韻》一書有44條字例,所注又音本身符合《廣韻》音系,但在對應之處找不到該字,這些字幾乎均在另處見收。這些又音有的切語用字或直音字有誤,有的混切、混韻、混開合、混等,還有的屬於異源音切。這些又奇並非摘自古籍舊音,它們来源於當時的實際語音。又音互見是《廣韻》編撰者謹守的工作原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廣韻》 又音 音系 音變 又音互見
原文传递
《王三》和早期韻書又音的比較
7
作者 趙庸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本文取《箋三》《切二》作爲早期韻書的代表和《王三》進行又音比較。《王三》對前書又音的繼承非常忠誠。《王三》和《箋三》又音的吻合度非常高,兩書一脈相傳的説法可以確信。《王三》和《切二》的又音吻合情况説明《王三》和《切二... 本文取《箋三》《切二》作爲早期韻書的代表和《王三》進行又音比較。《王三》對前書又音的繼承非常忠誠。《王三》和《箋三》又音的吻合度非常高,兩書一脈相傳的説法可以確信。《王三》和《切二》的又音吻合情况説明《王三》和《切二》的關係比與《箋三》的關係還要密切一些。《箋三》《切二》《王三》從母書中繼承了共同的又音記録,又彼此獨立增注又音,《王三》增注最多,三書增注的都不是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音 王三 箋三 切二 又音
原文传递
姜夔《疏影》主旨辨正——兼論姜夔詞的評價問題
8
作者 邵明珍 《词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40-159,共20页
姜夔《暗香》、《疏影》久負盛名,關於這二首詞的内涵,《暗香》的看法基本一致,而《疏影》則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爲此詞有‘故國之思’,另一種意見則明確判斷《疏影》同樣與合肥情遇有關,而非爲感慨靖康之亂、二帝蒙塵而作。... 姜夔《暗香》、《疏影》久負盛名,關於這二首詞的内涵,《暗香》的看法基本一致,而《疏影》則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爲此詞有‘故國之思’,另一種意見則明確判斷《疏影》同樣與合肥情遇有關,而非爲感慨靖康之亂、二帝蒙塵而作。本文同意後一種意見,對此詳加辨正,並就姜夔詞的評價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疏影》 主旨辨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