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祁正超 常佩静 +4 位作者 李永善 田雪梅 李旭东 郭丁 牛得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使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各...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使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各土层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粒径为主,放牧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分形维数(D)值升高,土壤团聚体结构遭受破坏,稳定性降低,导致土壤团聚体由大粒径团聚体(0.25~2 mm)向小粒径团聚体(0.053~0.25 mm、<0.053 mm)转变;重度放牧使土壤团聚体的C/N值升高,造成有效养分难以释放,植物所需养分亏缺。说明重度放牧是造成阿拉善盟荒漠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垂穗披碱草落粒性评价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永强 张俊超 +4 位作者 赵旭红 张宗瑜 张建全 王彦荣 谢文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1-1720,共10页
为挖掘优异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加快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在前期资源筛选基础上,于2015-2016年对13份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落粒性及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综... 为挖掘优异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加快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在前期资源筛选基础上,于2015-2016年对13份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落粒性及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43%,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77%。13份种质中,PI619516落粒率最低,种柄断裂拉伸张力(breaking tensile strength,BTS)测定值达70.05gf,种质PI639855的落粒率最高,BTS值为13.99gf。BTS变异分析表明,种质PI639852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5.09%,表明该种质在落粒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种内遗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二叶长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旗叶长与旗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穗小花数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BTS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穗长和茎粗越大,BTS就越小,落粒率就越高。以BTS值为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第ⅰ类种质落粒性最高,第ⅱ和第ⅲ类种质表现出很高的落粒性,而第ⅳ类种质落粒性中等。1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种质PI547394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综合隶属函数值为0.55。本研究为垂穗披碱草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落粒性 断裂拉伸张力 农艺性状 种质评价 相关性分析 育种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下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植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舒朝成 刘彤 +4 位作者 王倩 于成 庞晓攀 郭正刚 刘慧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9-1897,共9页
盐渍化土地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的潜在土地资源。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量对紫花苜蓿建植、生物量及其茎叶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及越冬率在土壤盐浓度为0.3%和0.5%的生... 盐渍化土地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的潜在土地资源。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量对紫花苜蓿建植、生物量及其茎叶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及越冬率在土壤盐浓度为0.3%和0.5%的生境内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在土壤盐浓度大于0.7%时极显著降低(P<0.01)。而播种量对紫花苜蓿出苗率、存活率及越冬率没有明显影响。紫花苜蓿植株密度、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均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茎叶比则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紫花苜蓿植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茎叶比和株高随播种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播种量和土壤盐浓度交互作用下地上生物量呈现一个开口向下的"龟背面",表明当土壤含盐量小于0.5%时,盐渍化土地能够用于建植紫花苜蓿栽培草地,且需要采用大于当地农户的常用播种量(26.25kg·hm-2),以提高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出苗率 存活率 越冬率 植株密度 株高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豌豆蚜生物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丽 袁明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7-1740,共14页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豆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害虫,不但直接取食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豌豆蚜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模式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多样的生殖方式、表型可塑性以及与细菌复杂...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许多豆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害虫,不但直接取食寄主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豌豆蚜作为生态学研究的模式昆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周期、多样的生殖方式、表型可塑性以及与细菌复杂的共生关系等诸多特点,已成为众多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本文全面总结了豌豆蚜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豌豆蚜的多型现象和内共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研究豌豆蚜在全球气候和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下生物生态学特性演变规律的必要性,加强其生态适应性及多型现象等遗传机制研究,以期为建立该虫的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生物学特性 表型可塑性 孤雌生殖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繁殖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艳 王倩 +3 位作者 于成 庞晓攀 金少红 郭正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66-573,共8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生境的改变,而植物繁殖分配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生境的改变,而植物繁殖分配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高山嵩草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殖枝与营养枝比和根冠比(P<0.05),但降低了地上生物量(P<0.05)。高原鼠兔干扰区内,高山嵩草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随干扰强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态势,生殖枝与营养枝比呈先降低后增加态势,说明高原鼠兔干扰强度从低增加到适宜干扰强度阈值的过程中,高山嵩草将更多资源分配给营养生长,以进行种群扩张,而当干扰强度超过适宜干扰阈值时,高山嵩草将资源更多的分配给生殖生长,以保证基因延续和种群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山嵩草 繁殖分配 生物量 生殖枝与营养枝比
下载PDF
栖息于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环境的两种草原毛虫miRNA转录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兴卓 张棋麟 +3 位作者 李敏 贾程琳 周敏强 袁明龙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1-683,共13页
有关动物适应异质性海拔环境的研究,已在表型、解剖学、生理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方面广泛开展,但是很少关注小RNA(micro RNAs或miRNAs)的生态适应性功能.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害虫,并对不同海拔环境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 有关动物适应异质性海拔环境的研究,已在表型、解剖学、生理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方面广泛开展,但是很少关注小RNA(micro RNAs或miRNAs)的生态适应性功能.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害虫,并对不同海拔环境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为此,本研究以两种栖息于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环境的黄斑草原毛虫和门源草原毛虫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Hi Seq技术对这两种草原毛虫的miRNA转录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两种草原毛虫中共鉴定到109个成熟miRNAs,其中47个为保守miRNAs.在所有miRNAs种,共有9个miRNAs的表达水平在两种草原毛虫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对这9个差异性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发现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功能分析表明,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共预测到93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到脂、核酸和维生素等代谢或衰老相关的GO条目,并与代谢、抗寒和低氧等KEGG通路相关(如AM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m TOR信号通路).这些研究表明,miRNAs在草原毛虫对异质性海拔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加深了对青藏高原特有昆虫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基础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蛾亚科 小RNA 基因表达 青藏高原 高海拔适应
原文传递
温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种子萌发与病原真菌侵染关系的影响
7
作者 田真 张书琴 +2 位作者 李文洁 蒋霏飞 陈焘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自然条件下,病原真菌侵染是导致种子死亡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种子特性(如休眠和发芽速率)与真菌侵染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17种草本植物种子为对象,设置不同温度(10、15、20和25℃)发芽实验,研究不同... 自然条件下,病原真菌侵染是导致种子死亡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背景下,种子特性(如休眠和发芽速率)与真菌侵染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17种草本植物种子为对象,设置不同温度(10、15、20和25℃)发芽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病原真菌侵染和死亡与种子发芽速率和休眠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温度条件下,种子病原真菌侵染率、死亡率与种子休眠率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但在25℃条件下相关性最强:仅在25℃条件下,种子真菌侵染率、死亡率与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子休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能有效抵御病原真菌的侵染;种子通过快速萌发有效逃避病原真菌的侵染,但其与病原真菌的关系受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种子存活 种子萌发 病原真菌 发芽时间
原文传递
草地土壤pH值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淑娟 任运涛 +1 位作者 吴彩霞 傅华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3-348,共6页
土壤酸碱度(pH)是判断土壤理化性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选取5种草地类型土壤,分别采用国际和国内标准测定其pH值并探讨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及两种标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pH值测定主要受静... 土壤酸碱度(pH)是判断土壤理化性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选取5种草地类型土壤,分别采用国际和国内标准测定其pH值并探讨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及两种标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pH值测定主要受静置时间和水土比的影响,振荡时间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两种标准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国际标准测定结果稳定性高且具有可比性。基于以上研究,建议使用国际标准测定我国草地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国际和国内标准 方法比较 不同草地类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施氮和灌溉互作对垂穗披碱草生物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文雅 周培 +4 位作者 张忠雪 段媛媛 冯甘霖 邓雨森 郭正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30-338,共9页
施氮和灌溉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0、200和400 mg·kg-1)和灌溉量(土壤饱和持水量的35%~40%、60%~65%、75%~80%)互作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物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 施氮和灌溉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0、200和400 mg·kg-1)和灌溉量(土壤饱和持水量的35%~40%、60%~65%、75%~80%)互作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物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垂穗披碱草株高、分蘖数、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但施氮量对垂穗披碱草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灌溉量增加,垂穗披碱草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先增加后降低。施氮和灌溉互作时垂穗披碱草株高、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00 mg·kg^-1、灌溉量为土壤饱和持水量60%~65%时最佳。因此,施氮和灌溉互作对垂穗披碱草产量及构成要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加效应,且存在最佳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施氮量 垂穗披碱草 生物量 互作
下载PDF
温度和混播比例对红豆草-垂穗披碱草群体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汶桃 苑广源 +1 位作者 沈禹颖 杨宪龙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29,共8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和25℃)和混播比例(8∶0、6∶2、4∶4、2∶6和0∶8)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群体植物地上部生长(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及...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和25℃)和混播比例(8∶0、6∶2、4∶4、2∶6和0∶8)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群体植物地上部生长(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及混播物种种间竞争性(相对产量总和)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整体上有利于红豆草与垂穗披碱草高度、叶面积指数、地上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10℃及15℃下4∶4混播比例(红豆草∶垂穗披碱草,下同)和15℃、25℃下2∶6混播比例地上生物量较大。在不同温度下,随着混播群体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增加,植株根冠比有增加趋势。从种间竞争性来看,除10℃和15℃下2∶6混播比例外,其余各处理种间竞争一般小于种内竞争。综合来看,红豆草和垂穗披碱草豆禾混播组合具有明显的混播优势,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增加有利于混播群体产量优势与抗旱抗寒性能(根冠比表征)的提升,在气温25℃和2∶6混播比例组合下红豆草-垂穗披碱草混播群体具有较好的混播优势。以上结果可为高寒地区红豆草与垂穗披碱草混播草地建植区域及混播比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垂穗披碱草 混播 生物量 种间竞争
下载PDF
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黑麦草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晓瑜 郭艳娥 +2 位作者 冯希 施颖 段廷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80-390,共11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相关酶等方面探究了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利用两类微生物来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单独接种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AM...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养分吸收和抗逆相关酶等方面探究了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黑麦草(Loliumperenne)抗旱性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利用两类微生物来提高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单独接种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AM真菌+禾草内生真菌以及无AM真菌和无禾草内生真菌4种处理,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种子建植获得。并于黑麦草生长38 d后,按照土壤最大持水量的15%、30%、45%和60%设置4个水分梯度,共16种处理。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显著促进了45%和60%土壤水分条件下黑麦草的生长,促进了其对N、P的吸收,增强了黑麦草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浓度,表明本研究所用共生微生物仅在较为干旱条件下提高了植物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干旱胁迫 植物生长 养分吸收 抗逆酶 水分梯度 共生微生物
下载PDF
青海野决明、芒颖大麦草和盐生草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邹凯 王绿菁 +2 位作者 王嘉茜 睢峥岩 曾彦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883-2892,共10页
以采集于甘肃省境内的青海野决明(Thermopsis przewalskii)、芒颖大麦草(Halogeton glomeratus)和盐生草(Hordeum jubatum)种子为材料,调查了模拟盐分(NaCl溶液)和干旱(聚乙二醇溶液)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显示,3种种子的最终萌... 以采集于甘肃省境内的青海野决明(Thermopsis przewalskii)、芒颖大麦草(Halogeton glomeratus)和盐生草(Hordeum jubatum)种子为材料,调查了模拟盐分(NaCl溶液)和干旱(聚乙二醇溶液)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显示,3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FGP)均随盐分和干旱胁迫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初始萌发时间呈延迟趋势,平均萌发时间呈延长趋势。盐分胁迫条件下,青海野决明、芒颖大麦草和盐生草种子的FGP均以对照和轻度胁迫条件(-0.6~-0.3MPa)下为高,最高FGP依次为97%、86%和76%,萌发耐盐极限值分别出现在-2.1、-2.1和-3.3 MPa左右,耐盐指数分别为0.76、0.70和0.84。干旱胁迫条件下,青海野决明、芒颖大麦草和盐生草种子FGP分别在-0.3~0MPa、0MPa和-2.1~0MPa渗透势条件下为最高,分别为97%、76%和68%,萌发耐旱极限值分别出现在-2.4、-2.4和-3.5MPa左右,耐旱指数分别为0.71、0.72和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干旱胁迫 萌发率 平均萌发时间 初生根芽比 耐盐/旱指数
下载PDF
刈割高度对粮饲兼用小麦抗逆性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玉平 杨景宁 +3 位作者 王丹丹 杨倩 张小明 沈禹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67,789,共7页
为探索刈割对冬小麦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温室控制条件下,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6cm(RE-6)、3cm(RE-3),不刈割(CK)),以‘陇育4号’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植株干物质(DM)积累,可溶性糖(WSS)、可溶性蛋白含量(WP),过氧化... 为探索刈割对冬小麦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温室控制条件下,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6cm(RE-6)、3cm(RE-3),不刈割(CK)),以‘陇育4号’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植株干物质(DM)积累,可溶性糖(WSS)、可溶性蛋白含量(W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逆指标活性。结果表明:刈割后20d内冬小麦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刈割留茬高度增加而减少(P<0.05),RE-3处理下叶可溶性蛋白与地上部SOD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8%~25%和10%~30%(P<0.05),RE-6处理茎POD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30%(P<0.05)。刈割降低植株地下部POD活性,但对地下部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刈割留茬3cm下‘陇育4号’通过增加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及地上部抗氧化酶活性,为其安全越冬及早春的恢复生长提供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刈割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保护性酶活性
下载PDF
刈割高度对冬小麦再生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茜 杨丽群 +5 位作者 雷家运 杨景宁 王玉平 王丹丹 杨倩 沈禹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09-2116,共8页
为确定刈割留茬高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光合产物累积及分配的影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冬小麦陇育4号(LY)和运旱2号(YH)于分蘖期进行刈割处理,刈割留茬高度为6cm(R_6)和3cm(R_3),以不刈割为对照(CK)。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影... 为确定刈割留茬高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光合产物累积及分配的影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冬小麦陇育4号(LY)和运旱2号(YH)于分蘖期进行刈割处理,刈割留茬高度为6cm(R_6)和3cm(R_3),以不刈割为对照(CK)。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影响冬小麦株高增长,刈割后花期植株叶面积指数与CK无差异。在R_6和R_3处理下,LY的地上部生物量较CK分别下降了23%和3%,根生物量分别下降了12%和13%(P>0.05),YH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2%和15%(P>0.05)、根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6%和0.1%(P>0.05)。刈割干扰使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在全株中占比下降,茎干重在地上生物量占比下降,而叶干重占比上升。留茬6cm下,冬小麦花期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对照无差异,而留茬3cm下光合产物向地上部转移比例增加,意味着适度干扰可通过源库协调,释放生长冗余,维护籽粒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 冬小麦 留茬高度 干物质积累 株高增长 叶面积指数 光合速率
下载PDF
基于两种收益目标的西藏境内不同地区草畜平衡 被引量:5
15
作者 郅堤港 王玲玲 +3 位作者 杨鼎 王倩 乔福云 郭正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901-1911,共11页
草畜平衡是西藏畜牧业持续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本研究以“一江两河”地区的南木林县和藏北高原的申扎县为对象,以牧户饲养家畜获取经济收益和不获取经济收益为基准,评估了两个空间上毗邻县的草畜平衡状况,提出了实现草... 草畜平衡是西藏畜牧业持续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本研究以“一江两河”地区的南木林县和藏北高原的申扎县为对象,以牧户饲养家畜获取经济收益和不获取经济收益为基准,评估了两个空间上毗邻县的草畜平衡状况,提出了实现草畜平衡的最优技术方案。结果表明,若牧户饲养家畜的主要目标为获取经济效益,则会增加家畜数量,若牧户饲养家畜的主要目标不是获取经济效益,则家畜数量处于波动稳定状态。无论是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还是以不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南木林县和申扎县在2015–2017年均处于饲草料供给匮缺状态,其中以不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时两个县分别匮缺14.05万~16.65万和7.39万~9.67万t,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时两个县则分别匮缺29.35万~32.89万和22.67万~25.70万t。以青贮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例,从两个县农牧空间互补角度提出实现草畜平衡的12种技术方案,其中最优方案为南木林县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申扎县以不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标,分别需要减畜6.97万~11.60万和12.80万~16.75万羊单位,或分别外调紫花苜蓿5.34万~8.88万和7.39万~9.67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 获取经济收益 不获取经济收益 标准羊单位日食量 栽培草地
下载PDF
基于野外台站的“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斌 赵传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5-1780,共6页
利用野外台站建设的优势开展“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探索的重点方向。本文以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从野外台站的选择、实践内容的设计与优化、新教... 利用野外台站建设的优势开展“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探索的重点方向。本文以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从野外台站的选择、实践内容的设计与优化、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基于野外台站的实践教学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了实践教学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的成效,并提出了改进方向,为今后“自然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台站 自然地理学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工程迹地面积对其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彤 毛亮 +3 位作者 庞晓攀 金少红 张静 郭正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5-2182,共8页
工程迹地面积严重影响着青藏高原受损天然草原的恢复程度。本研究测定了历经18年恢复期的不同面积的工程迹地(55、156、254、583m^2)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工程迹地附近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 工程迹地面积严重影响着青藏高原受损天然草原的恢复程度。本研究测定了历经18年恢复期的不同面积的工程迹地(55、156、254、583m^2)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工程迹地附近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天然草原作为对照,揭示工程迹地面积对土壤持水力、养分潜力和养分供给能力恢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天然草原土壤差异不显著(P>0.05),但当其增至583m^2时,土壤含水量却显著低于天然草原(P<0.05);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天然草原,1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却显著低于天然草原,但它们均显著高于工程迹地面积为583m^2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工程迹地为55m^2时,其土壤全氮含量和天然草原差异不显著(P>0.05),但当迹地面积大于156m^2时,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天然草原(P<0.05),且随工程迹地面积增加,降低幅度逐渐增加;0-10cm土层全磷含量随工程迹地面积增加先增加后降低(P<0.05),在156和254m^2时较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却先降低后增加,在156和254m^2时较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工程迹地面积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以254m^2时最大,当工程迹地面积大于254m^2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天然草原,当其小于254m^2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天然草原。土壤含水量、养分潜质和养分含量对工程迹地面积响应的结果表明,工程迹地面积小于254m^2时土壤持水量、养分潜力和养分供给力基本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迹地面积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含量 高寒草原
下载PDF
“培根-展叶-散绿”教学模式——以兰州大学《草类植物遗传育种学》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文刚 张吉宇 张建全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5-1710,共6页
草类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新农科建设内涵,围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国际化草业人才这一总体目标,针对课程特色和教学中存在的痛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根-展叶-散绿”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构建“教室... 草类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新农科建设内涵,围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国际化草业人才这一总体目标,针对课程特色和教学中存在的痛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根-展叶-散绿”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构建“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大课堂、构建有营养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培根”,夯实基础;结合研究性教学和中外教学资源融合让学生“展叶”,提升实践技能和英语能力。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教与学的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培根”和“展叶”效果;以促成学生成长和发展进行“散绿”。课程创新改革经验可为全国农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育种学 教学模式 改革
下载PDF
钾添加对燕麦生长及其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丽萍 盛兵扬 +2 位作者 张鸿博 阿依谢木 沈禹颖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4-1753,共10页
钾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的重要必需营养元素。本研究以‘青海444’和‘加燕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0(CK),45(K45),90(K90),135(K135)和180(K180)kg·hm^(-2)(以K 2O计)对燕麦(Avena sativa ... 钾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的重要必需营养元素。本研究以‘青海444’和‘加燕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0(CK),45(K45),90(K90),135(K135)和180(K180)kg·hm^(-2)(以K 2O计)对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及体内钾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青海444’开花期、乳熟期地上生物量在K135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为26.9 g·盆^(-1)和31.5 g·盆^(-1),分别较对照提高17.8%和19.2%。‘加燕2号’花期地上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K90处理下,为28.6 g·盆^(-1),较对照提高13.9%。2个品种全株钾含量范围为1.82%~3.5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施钾量为85.2 kg·hm^(-2)和88.6 kg·hm^(-2)时,‘青海444’乳熟期和‘加燕2号’花期全株钾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639 g·盆^(-1)和0.989 g·盆^(-1),茎秆钾含量和钾积累量最高。初步推荐‘青海444’和‘加燕2号’的适宜施钾量分别为135 kg·hm^(-2)和90 kg·hm^(-2)。本研究可为饲用燕麦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添加 燕麦 产量 钾含量
下载PDF
河北沧州地区优良高产抗病苜蓿品种的筛选
20
作者 罗庭 张梨梨 +3 位作者 刘振宇 曹选莉 喻军强 李彦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2-715,共14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河北沧州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9月调查32个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病害发病率,并测定草产量,评价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苜蓿产量和病害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沧州地区... 为筛选出适宜在河北沧州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9月调查32个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病害发病率,并测定草产量,评价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苜蓿产量和病害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沧州地区主要发生5种苜蓿病害,分别是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Phoma medicaginis)、苜蓿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uncatum)、苜蓿尾孢叶斑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苜蓿锈病(Uromyces striatus)和苜蓿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前3种病害的发病率较高,最高可达73.22%、86.67%和91.67%;所有品种对田间调查到的病害均具有一定的抗性,其中,‘敖汉苜蓿’、‘中苜3号’和‘陇东苜蓿’对上述5种病害均表现为高抗。32个苜蓿品种草产量为1.28~4.53 t·hm^(-2),‘新牧4号’最高,‘陇东苜蓿’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的发病率与‘皇冠’和‘骑士T’的草产量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显著负相关(P<0.05);苜蓿褐斑病的发病率与‘甘农4号’和‘新牧4号’的草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显著负相关;苜蓿炭疽病的发病率与‘冲击波’的草产量在2018年和2019年显著负相关,在2020年极显著负相关;苜蓿尾孢叶斑病的发病率与‘中苜1号’和‘甘农4号’的草产量在2020年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敖汉苜蓿’、‘中苜3号’、‘皇冠’、‘新牧4号’和‘甘农4号’较好,推荐在当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茎点霉叶斑与黑茎病 苜蓿炭疽病 苜蓿尾孢叶斑病 苜蓿锈病 苜蓿褐斑病 抗病性 草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