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质谱技术筛查儿童Graves病新环境干扰物的研究
1
作者 夏秦 陈临琪 +7 位作者 宋浩洁 陈秀丽 谢蓉蓉 王凤云 吴海瑛 孙辉 张丹丹 陈婷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10期108-112,65,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发病风险的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例初诊青春期前GD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收集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发病风险的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例初诊青春期前GD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收集其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血清中的总碘。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分析低分子环境物质。结果GD组与对照组之间有21种环境低分子物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松甾酮A是危险因素,而密叶辛木素是保护因素。此外还发现12种物质与GD患者的甲状腺生化指标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检测了多种环境物质,并发现了可能涉及儿童GD发病风险的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儿童 非靶向代谢组学 环境低分子干扰物
下载PDF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一例
2
作者 华敏 陈临琪 +5 位作者 陈婷 谢蓉蓉 王凤云 陈秀丽 王莉莉 吴海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yperornithinemia-hyperammon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鸟氨酸转移蛋白-1(ORNT1[1])的SLC25A15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鸟氨酸转移蛋白功能缺陷,致使胞质中鸟氨酸...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hyperornithinemia-hyperammon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综合征)是由于编码鸟氨酸转移蛋白-1(ORNT1[1])的SLC25A15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鸟氨酸转移蛋白功能缺陷,致使胞质中鸟氨酸含量升高,肝脏尿素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以神经系统症状较为显著。HHH综合征具有泛种族性分布,主要流行于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其余地区存在散在分布[2]。HHH综合征发病率数据仍然缺乏,现有研究[3-5]结果显示,HHH综合征占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的1.0%~3.8%。本文分析一例HH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 SLC25A15基因 肝功能异常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儿童Graves病代谢模式的研究
3
作者 夏秦 陈临琪 +7 位作者 宋浩洁 陈秀丽 谢蓉蓉 王凤云 吴海瑛 孙辉 张丹丹 陈婷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儿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血清代谢组学的改变。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首次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青春前期GD患儿30例作为GD组,选取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正常...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儿童Graves病(Graves′disease,GD)血清代谢组学的改变。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首次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青春前期GD患儿30例作为GD组,选取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分析受检者的血清代谢物。结果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所有受检者中共鉴定出730个代谢物,共筛选出48个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比较,GD组有33个代谢物水平升高,15个代谢物水平降低。通路分析显示,GD组中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和嘧啶代谢均有显著改变。结论通过基于UH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方法分析发现,GD患儿血清氨基酸代谢及核苷酸代谢组学模式有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儿童 非靶向代谢组学 血清代谢物 相关性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重患儿2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丹丹 陈临琪 +7 位作者 巩纯秀 李莺 柏振江 吴海瑛 陈婷 陈秀丽 孙辉 王晓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00-1102,共3页
对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13岁5个月,诊断"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损伤(3期)";例2,... 对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13岁5个月,诊断"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损伤(3期)";例2,女,2个月8 d,诊断"新生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予常规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不佳,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缓解;为明确病因,行基因检测,例2检出KCNJ11基因存在c.602G>A(p.R201H)杂合突变。提示对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重患者,在常规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不佳,合并其他器官功能损伤及顽固性酸中毒时,积极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儿童
原文传递
中国性发育异常患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林胡 杨浩 +43 位作者 傅君芬 袁金娜 黄轲 吴蔚 董关萍 田红娟 吴德华 唐达星 吴鼎文 孙莉颖 皮亚雷 刘丽君 史丽萍 顾威 黄鲁刚 汪治华 陈临琪 李洪英 于旸 卫海燕 程昕然 单小鸥 刘毓 徐旭 刘舒 罗小平 肖延风 杨玉 李桂梅 冯梅 马秀琦 潘道香 唐家彦 陈瑞敏 米热古丽·买买提 刘德云 崔新海 苏喆 董志巧 邹莉 刘燕玲 吴瑾 李坤霞 李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质性及相关性。结果1235例临床拟诊为DSD的患儿初诊时社会性别男980例、女255例,初诊年龄为1日龄至17.92岁。通过基因分子学检测致病性变异患儿共443例,阳性检出率为35.9%。临床表型以小阴茎(455例)、尿道下裂(321例)、隐睾(172例)常见;基因检测发现常见变异为SRD5A2变异(80例),AR变异(53例)及CYP21A2变异(44例)。其中临床表型为单纯小阴茎和单纯尿道下裂患儿中,均表现为SRD5A2变异最常见(分别为33例及11例),而单纯隐睾患儿中,以AMH变异最常见(7例)。结论中国DSD患儿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SRD5A2变异,常见的临床表型是小阴茎、隐睾、尿道下裂。分子诊断可以提供有关DSD生物学基础的线索并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特定的临床检查,目标序列捕获探针并二代测序技术能针对性地为DSD患儿提供有效而经济的遗传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分化障碍 诊断 遗传学
原文传递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硫酸脱氢表雄酮、抗苗勒管激素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在快进展型青春期女童中的早期预警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丹丹 谢蓉蓉 +7 位作者 吴海瑛 陈秀丽 陈婷 孙辉 王晓艳 宋梦佳 吴慧荣 陈临琪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期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IU/L、11.99(9.18~16.16)IU/L、和11.43(9.37~15.63)IU/L;血清FSH/黄体生成素(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μg/L、199.00(170.50~262.50)μg/L、252.00(233.00~291.50)μg/L、288.00(252.00~376.00)μg/L和382.00(264.00~499.50)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期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进展型青春期 青春期启动和进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硫酸脱氢表雄酮 抗苗勒管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
原文传递
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7
作者 苗丰 谢安慰 +5 位作者 赵璇 张一铭 严萌玮 郭宏卿 顾洁 姚文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1143-1150,共8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 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运动锻炼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及汇总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 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运动锻炼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网站、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相关的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 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 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 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汇总及分级。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 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1篇。最终从运动禁忌证、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注意事项、减重目标、家庭参与7个方面总结出22条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的最佳证据, 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与家庭意愿及偏好、实际临床情境、运动资源支持等条件开展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运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青少年 运动管理 循证护理
原文传递
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狄云霏 丁粤粤 +6 位作者 徐秋琴 吕海涛 陈临琪 吴海瑛 陈秀丽 史晓燕 陈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baPWV、BMI的Z分数(Z-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差异。比较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和青春期前组baPWV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儿童的baPWV慢于健康儿童(P=0.036)。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的baPWV快于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快于青春期前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和HOMA-IR是肥胖儿童baPWV的影响因素,B(95%CI)为10.959(4.745~17.173)和3.416(0.771~6.061)。结论:肥胖儿童baPWV与血压、HOMA-IR、青春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动脉硬化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肾小球高滤过对儿童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孙辉 薛颖 +6 位作者 黄锋 吴海瑛 谢蓉蓉 王凤云 陈秀丽 陈婷 陈临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研究肾小球高滤过(GHF)对于早期1型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价值。方法入选100例1型糖尿病患儿,用Macisaac’s公式估算其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按照e GFR水平将患儿分为高滤过组43例,正常滤过率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高... 目的研究肾小球高滤过(GHF)对于早期1型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价值。方法入选100例1型糖尿病患儿,用Macisaac’s公式估算其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按照e GFR水平将患儿分为高滤过组43例,正常滤过率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高滤过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正常滤过率组,而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AGL)水平低于正常滤过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滤过组和正常滤过率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比值(NAG/Cr)、尿α1微球蛋白/肌酐比值(α1-MG/Cr)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短、Hb A1c高为GHF的危险因素。结论 GHF可反映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血脂的紊乱情况,其与糖尿病患儿肾脏损伤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肾小球高滤过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秦 陈临琪 陈婷 《医学综述》 2021年第3期428-435,441,共9页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主要包括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儿童AITD发病率较成人低,但有逐年升高趋势,且儿童AITD临床症状较重,影响生长发育,病情易反复,不易治愈,已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一种慢性病。AITD的发病机制尚...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主要包括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儿童AITD发病率较成人低,但有逐年升高趋势,且儿童AITD临床症状较重,影响生长发育,病情易反复,不易治愈,已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一种慢性病。AIT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诱因共同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引起。AITD的免疫失衡过程由甲状腺自身抗体、T细胞及B细胞共同参与,其中辅助性T细胞(Th) 1和Th2细胞、Th17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平衡,以及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h9、Th22和B细胞,均在AIT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索儿童AITD的发病机制,可为将来开发AITD的免疫调节或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儿童 发病机制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桥本甲状腺炎
下载PDF
186例矮小症患者遗传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莉莉 吴海瑛 +7 位作者 谢蓉蓉 王凤云 陈婷 陈秀丽 孙辉 王晓艳 张丹丹 陈临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生长缓慢就诊的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行矮小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对发现的可能的染色体片段拷贝数变异者进一步完善基因芯片检查,比较基因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生长缓慢就诊的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行矮小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对发现的可能的染色体片段拷贝数变异者进一步完善基因芯片检查,比较基因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临床表型差异。结果共纳入186例矮小症患儿,中位年龄7.3(5.1~9.1)岁,男103例、女83例。共检测出69例阳性结果,阳性检出率37.1%。其中54例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测序诊断,15例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诊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特殊面容和骨骼发育异常是儿童矮小症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发生的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全外显子测序是检测儿童矮小症遗传病因的有效技术手段,伴有特殊面容和/或骨骼发育异常的患儿更可能检测到遗传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症 遗传病因 基因型 临床表型 儿童
下载PDF
基于质量反馈的强化跟踪管理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希 赵明娟 +3 位作者 曹素英 王国英 沈丽 林艳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反馈的强化跟踪管理对I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糖、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4例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反馈的强化跟踪管理对I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糖、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4例T1D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基于质量反馈的强化跟踪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管理前(出院时),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出院6个月)两组患儿FPG、2hPG、HbAlc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儿的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所包含的情感功能、生理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上述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1DM患儿实施基于质量反馈的强化跟踪管理可有效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质量反馈 强化跟踪管理 血糖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儿童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4型伴反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13
作者 张丹丹 王红英 +11 位作者 王晴 吴海瑛 谢蓉蓉 王凤云 陈秀丽 吴慧荣 孙辉 王晓艳 宋梦佳 王莉莉 陈临琪 陈婷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7-940,共4页
对1例以糖尿病起病的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4型(FPLD4)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3岁5个月,糖尿病病程3年余,于2021年11月10日第4次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糖尿病病程中反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对1例以糖尿病起病的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4型(FPLD4)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13岁5个月,糖尿病病程3年余,于2021年11月10日第4次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糖尿病病程中反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逐渐出现脂代谢并发症,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基因PLIN1 c.1325delG(p.G442Afs*99)和SPINK1 c.194+2T>C(p.?)双基因杂合变异。PLIN1为FPLD4的致病基因,c.1325delG变异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FPLD4,同时携带基因SPINK1 c.194+2T>C(p.?)变异,可能使慢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增加。本病例报道丰富了FPLD4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型数据,基因检测方法的应用使患儿糖尿病分型得到了精准诊断,同时需警惕双基因突变对疾病进展的影响,对制定治疗方案和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4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PLIN1基因 SPINK1基因
原文传递
罕见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进展和挑战
14
作者 陈婷 吕海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875,共7页
罕见病影响全球3亿多人口,提高疾病筛查与诊断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资源消耗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进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为疾病筛查与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在病历电子化时代... 罕见病影响全球3亿多人口,提高疾病筛查与诊断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资源消耗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进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为疾病筛查与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在病历电子化时代,CDSS在数据集成、行为干预等方面有了更大进展,但同时亦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罕见病CDSS的进展进行综述,剖析存在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为国内罕见病筛诊领域CDSS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人工智能 诊断
原文传递
23例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秀丽 吴海瑛 +3 位作者 付明翠 王红英 徐鸥 陈临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7-1424,共8页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 目的·分析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方法确诊的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性激素水平、性腺病理等。结果·共有23例患儿明确诊断为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其中11例为女性表型,12例为男性表型。其中12例患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明确诊断,10例患儿需结合FISH明确诊断,仅1例患儿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明确诊断。初诊年龄为(0.3~14.9)岁,女性表型患儿平均初诊年龄为(9.3±3.9)岁,大于男性表型患儿[(4.4±3.7)岁,P<0.05]。所有1岁以上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迟缓,女性表型患儿矮小程度更严重。女性表型患儿中3例存在阴蒂增大,其余患儿外生殖器外观无男性化表现;女性表型患儿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external masculinization core,EMS)为0~2.5分。12例男性表型患儿均处于青春前期状态,4例存在尿道下裂合并隐睾,3例存在单纯尿道下裂,3例存在小睾丸,2例外生殖器无异常。男性表型患儿的EMS为4~12分,平均分为10.5分。女性表型患儿均存在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男性表型患儿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多与年龄相匹配。有3例患儿出现性腺母细胞瘤,均为女性表型患儿。结论·45,X/46,XY性染色体嵌合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应重视该类患儿性腺肿瘤的发生;EMS对患儿临床评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嵌合 身材矮小 性腺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外生殖器男性化评分
下载PDF
ORC6基因变异致Meier-Gorlin综合征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王莉莉 王凤云 +1 位作者 王晓艳 陈临琪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分析1例ORC6基因纯合变异所致Meier-Gorlin综合征(MGS)患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3月25日因"自幼生长迟缓"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MG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认患儿... 目的分析1例ORC6基因纯合变异所致Meier-Gorlin综合征(MGS)患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3月25日因"自幼生长迟缓"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MG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认患儿候选位点,Sanger验证确认变异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儿为8岁3个月男性,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双耳均小、双侧隐睾术后、髌骨发育不良。患儿父母为表兄妹婚配。患儿ORC6基因存在c.712A>T(p.K238*)纯合错义变异,导致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Sanger验证其父母为该变异携带者。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变异指南,c.712A>T(p.K238*)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_Moderate+PM2_Supporting+PM3+PP3+PP4)。结论c.712A>T(p.K238*)考虑是MGS患儿致病的原因,为患儿的确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矮小症 ORC6基因 Meier-Gorlin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EP300基因变异致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
17
作者 杨冰玉 陈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1例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3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的1例RST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对患儿进行... 目的探讨1例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ST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3日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的1例RST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并对其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儿为9岁4个月男性,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小头畸形、大脚趾宽大、生长发育迟缓以及智力缺陷。WES检测结果显示患儿EP300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c.3604G>T(p.E1202*)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母该位点为正常基因型,提示为新发变异。EP300基因c.3604G>T(p.E1202*)变异在神州基因组数据云、ExAC、1000 Genomes及gnomAD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经SIFT、PolyPhen-2及CADD等在线软件对该变异有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变异均被预测为有害性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对该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结论EP300基因c.3604G>T杂合变异可能是RST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患儿被诊断为RSTS 2型。上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EP300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EP300基因 新发变异 发育迟缓
原文传递
IGSF1基因变异所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18
作者 张陈晨 陈临琪 +7 位作者 陈秀丽 谢蓉蓉 王凤云 陈婷 王晓艳 孙辉 张丹丹 吴海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IGSF1基因变异所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2017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数据。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患儿1因新生... 目的探讨IGSF1基因变异所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2017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数据。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患儿1因新生儿期黄疸入院,患儿2、3因儿童期生长迟缓查甲状腺功能提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稍低,患儿4在新生儿期发现FT4降低,基因检测发现4例患儿均携带IGSF1基因致病变异,且均遗传自母亲。给予患儿左旋甲状腺素口服并定期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结论IGSF1基因变异可导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F1基因 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基因型-表型对应关系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的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二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辉 陈秀丽 +5 位作者 陈婷 吴海瑛 谢蓉蓉 王凤云 王晓艳 陈临琪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分析2例不同亚型的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对相关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报道2例2015年和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RT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 目的分析2例不同亚型的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TH)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对相关甲状腺激素受体(TR)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方法报道2例2015年和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RT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女,10岁,发现甲状腺肿大数天,无甲状腺毒性症状。实验室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5.36 pmol/L(3.1~6.8),游离甲状腺素65.77 pmol/L(12~22),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基因检测在TRβ基因发现一个杂合变异,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为可能致病性变异,诊断为RTHβ。例2男,3岁,有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生长、发育落后,骨骼畸形),但是甲状腺激素指标接近正常范围。目标序列捕获测序分析在TRα基因发现一个新生的无义变异,根据ACMG指南为致病性变异,诊断为RTHα。结论RTHβ常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明显升高,促甲状腺素正常;RTHα临床表现类似甲状腺功能低下,但甲状腺激素指标接近正常。对TRβ和TRα进行基因测定和致病性分析有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受体 甲状腺激素 基因测定
原文传递
尿促性腺激素在评估性发育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咪露 吴海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24-129,共6页
青春发育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成熟过程,并伴随着生长加速、第二性征的发育以及最终获得成年生殖能力的现象。青春期的启动需要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分泌,使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然后使性腺成熟和产生性... 青春发育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成熟过程,并伴随着生长加速、第二性征的发育以及最终获得成年生殖能力的现象。青春期的启动需要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脉冲分泌,使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然后使性腺成熟和产生性类固醇激素。研究表明,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在青春前期和整个青春期在夜间以脉冲方式增加,而尿促性腺激素有望反映这种夜间分泌的升高。现对尿促性腺激素在评估儿童青春发育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促性腺激素 血清促性腺激素 青春发育 GnRH激发试验 性腺 生殖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