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细胞表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新晖 张锡庆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学兰 王科文 张亚 张德强 张希峰 《中国微循环》 2003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表型研究 ,拟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 ,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 ,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对肾微... 目的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表型研究 ,拟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 ,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 ,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法的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 ,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浆Weibel_Palade小体 ,以及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及CD44表达。结果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11代。此外 ,免疫组化显示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 ,电镜下观察到Weibel_Palade小体 ,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出CD31、CD34表达阳性 ,而CD44阴性。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培养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且后者表达CD31、CD34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表型
下载PDF
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新晖 张锡庆 +4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学兰 王科文 张亚 张德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方法 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 ,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 ,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并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Ⅶ因子相关抗... 目的 探索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为骨组织工程再血管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方法 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 ,先获得较高纯度的肾血管球 ,再应用肾血管球外植法体外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 ;并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Ⅶ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鉴定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出纯度很高的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 10代 ;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 ,透射电镜检测出W -P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内皮细胞 血管球
下载PDF
幼年大鼠青霉素点燃后慢性认知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倪宏 姜玉武 +3 位作者 丁美丽 王浙东 陶陆阳 吴希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0-490,共11页
在建立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点燃后至成年期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以及对海马记忆分子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3(PRG-3)、抗惊厥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锌离子转运... 在建立发育期大鼠青霉素点燃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点燃后至成年期不同发育阶段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以及对海马记忆分子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3(PRG-3)、抗惊厥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锌离子转运体1(ZnT-1)和3(ZnT-3)表达的远期影响.生后29天(P29)的SD大鼠随机分为青霉素点燃模型组(RS组,n=39)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21).RS组隔日腹腔注射青霉素,按体重5.60×106U/kg,连续6次,NS组以同样方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末次惊厥后1.5、3、6和12h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凋亡及自噬,于末次惊厥后1h进行脑电记录,于末次惊厥后24h原位末端标记凋亡法(TUNNEL)检测海马凋亡细胞.分别于P51~P56、P81~P84、P92~P95进行3次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最后,采用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实时定量RT-PCR测定海马CaMKⅡα、PRG-3、CCK、ZnT-1和ZnT-3的表达.结果如下:a.电镜显示末次惊厥后1.5~12h可见大鼠海马本部神经元内溶酶体被激活,自噬小体形成,12h自噬和凋亡同时存在;TUNNEL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b.RS组末次惊厥后3~5min脑电图记录显示额叶丛集放电,棘波和尖波阵发.c.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第1次测试各组逃避潜伏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RS组第5天潜伏期明显高于NS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S组第2次水迷宫测试中第1天潜伏期明显高于N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次水迷宫第2天的潜伏期仍明显高于N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d.在Morris水迷宫搜寻策略分析中采用秩和检验,第1次水迷宫对照组在第4天和第5天成绩明显优于R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和第3次水迷宫中对照组3天成绩均明显优于R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orris记忆实验显示:3次记忆测试平台象限路径与总路径之比,RS组3次记忆测试均明显低于N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f.Ti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点燃 癫痫模型 认知障碍 分子机制 CaMKⅡα ZnT CCK PRG-3
下载PDF
发育中脑惊厥性损伤与海马Zn^(2+)转移 被引量:18
4
作者 倪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4,共4页
Zn2+是一种新的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毒性损伤的离子型介质。积聚于海马苔藓纤维(MF)通路突触前膜囊泡内的Zn2+,通过特定的自稳态机制向突触后神经元转运,以此实现对大脑兴奋-抑制平衡和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发育中长程或反复惊厥造成海马M... Zn2+是一种新的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毒性损伤的离子型介质。积聚于海马苔藓纤维(MF)通路突触前膜囊泡内的Zn2+,通过特定的自稳态机制向突触后神经元转运,以此实现对大脑兴奋-抑制平衡和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发育中长程或反复惊厥造成海马MF通路Zn2+的自稳态破坏,Zn2+在细胞内和突触间发生异常转移,并有再生性发芽等病理损伤现象。Zn2+转运体、Ca2+通透性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红藻氨酸通道(Ca-A/K通道)、金属结合蛋白和线粒体等共同参与发芽过程中Zn2+的异常转移。除此之外,Zn2+亦可作为神经调质,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对突触的功能或可塑性产生微妙的影响。这一独特的离子型跨突触信使作用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惊厥 ZN^2+
下载PDF
多重RT-PCR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军 薛永权 +5 位作者 李建琴 何海龙 何亚香 黄益萍 柴忆欢 朱伶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3-416,共4页
目的 研究多重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诊断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RT PCR技术 ,染色体R或G显带技术对 5 0例儿童ALL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ALL患儿中 18例 (36 .0 % )... 目的 研究多重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诊断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重RT PCR技术 ,染色体R或G显带技术对 5 0例儿童ALL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ALL患儿中 18例 (36 .0 % )分别具有 11种融合基因 ,包括E2A/PBX1、TEL/AML1、TLS/ERG、MLL/AF4、MLL/AF9、MLL/AF10、MLL/AFX、MLL/AF6、MLL/ELL、TAL1D、HOX11。在接受染色体检查的 4 8例ALL患儿中 ,染色体异常有 2 4例 (5 7.1% ) ,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缺失异常为 18例 ,染色体易位 6例。多重RT PCR和核型分析联合使ALL的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增至 70 % (5 0例中 35例 )。结论 多重RT 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 ,可以相互补充 ,从而提高了ALL患儿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 ,为儿童ALL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技术 染色体核型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诊断分型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新生期反复惊厥对认知和海马CaMKⅡ表达的远期影响及干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倪宏 姜玉武 +3 位作者 陶陆阳 楼江燕 王浙东 吴希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4,共8页
新生期惊厥活动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如成年期大脑对惊厥的易感和易损性提高,严重者产生认知功能损害.对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远期预后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了新生期大鼠单次长程或反复惊厥对... 新生期惊厥活动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如成年期大脑对惊厥的易感和易损性提高,严重者产生认知功能损害.对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远期预后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了新生期大鼠单次长程或反复惊厥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后致密物质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远期影响及运动训练的干预作用.生后6天(P6)的SD大鼠随机分成单次长程惊厥组(SS)、反复惊厥组(RS)和对照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分别于P27~P31、P58~P61、P80~P82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P51~P56对SS组和RS组进行踏转轮训练.最后脑组织切片观察CaMKⅡ mRNA在海马的表达.结果显示,第一次Morris水迷宫测试RS组第1天~第4天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次水迷宫RS组第1天~第2天的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仍显著延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次测试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搜寻策略显示,在第一次Morris测试时RS组第3天~第4天边缘式搜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RS组第3天~第4天趋向式搜寻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第二次和第三次水迷宫测试3组间趋向式和直线式搜寻策略无明显差异.在记忆实验中,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的比值,RS组第三次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RS组1~3天趋向式搜寻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aMKⅡ原位杂交显示,各组CaMKⅡ mRNA在海马均有明显表达,但是在齿状回和门区RS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表明,新生期反复长程惊厥能够对学习和记忆功能产生远期的损害,可能与海马记忆分子CaMKⅡ表达下调有关,而单次长程惊厥对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早期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反复惊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MORRIS水迷宫 运动训练 钙/钙调系依赖性蛋白微酶Ⅱ(CaMKⅡ)
下载PDF
3-甲基腺嘌呤对反复惊厥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巩勇 倪宏 陶陆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新生大鼠大脑皮层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出生6dSD大鼠随机分成惊厥组、3-MA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36只。惊厥组新生大鼠每天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m... 目的探讨反复惊厥新生大鼠大脑皮层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及3-甲基腺嘌呤(3-MA)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出生6dSD大鼠随机分成惊厥组、3-MA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36只。惊厥组新生大鼠每天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5次,每次间隔30min,连续9d;对照组新生大鼠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3-MA组新生大鼠惊厥前腹腔注射3-MA(总量2μL),同样方法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3组新生大鼠分别于最后1次惊厥后1.5h、3.0h、6.0h、12.0h、24.0h、48.0h处死并取其大脑皮层,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Beclin1的表达。结果1.5h、3.0h、6.0h、12.0h、24.0h惊厥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Beclin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Beclin1的表达(t=2.249,2.426,3.002,2.385,1.542Pa<0.05),1.5h、3.0h、6.0h、12.0h3-MA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Beclin1的表达明显低于惊厥组同一时间点的表达(t=2.251,2.426,2.252,2.460Pa<0.05)。48.0h惊厥组Beclin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502P>0.05),24.0h和48.0h3-MA组Beclin1的表达与惊厥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t=1.542,1.285Pa>0.05)。结论惊厥后Beclin1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表明自噬途径被激活,3-MA通过抑制Beclin1表达,参与自噬途径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BECLINL 3-甲基腺嘌呤 大鼠 新生
原文传递
哮喘患儿血清ECP、IL-4及IFN-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郁昕 缪竞诚 +1 位作者 严永东 季正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5,191,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IL-4 IFN-Γ 血清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热惊厥幼龄大鼠脑内Fos和热休克蛋白-70及锌离子转运体3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倪宏 水泉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热应激(Heatstress,HS)和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s,FC)对脑内FOS蛋白、热休克蛋白70(Heatstressprotein-70,HSP-70)和锌离子转运体3(Zinctransporter3,ZnT3)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21日龄雄性SD大鼠,体重(52—6... 目的探讨热应激(Heatstress,HS)和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s,FC)对脑内FOS蛋白、热休克蛋白70(Heatstressprotein-70,HSP-70)和锌离子转运体3(Zinctransporter3,ZnT3)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21日龄雄性SD大鼠,体重(52—62)g,由浙江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热应激组(28只)。28只热应激处理大鼠中15只达到5级(设为热性惊厥组,Febrileconvulsiongroup,FC),10只未出现惊厥(设为单纯热应激组.Heatst艄group,HS),3只达到2级惊厥,弃用。采用热水浴诱导21日龄大鼠FC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Hs和FC大鼠Fos、HSP-70免疫反应性在不同脑区的表达进行分析,原位杂交检测ZnT3表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首先作正态性W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分布和总体方差相等时,采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FC组大鼠大脑皮层各区和海马各区Fos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HS组大鼠(P〈0.01)。HS组和对照组未见HSP-70-IR阳性细胞,而FC组则于大脑皮层、海马、杏仁核、丘脑及下丘脑见大量HSP-70-IR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FC组海马区域可见明显ZnT3mRNA表达,而HS组和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结论FC组海马及大脑皮层各区FOS高表达,表明FC组大鼠脑神经元呈过度兴奋状态,为神经元的早期轻微损伤提供了依据。FC组出现HSP-70迅速表达,而HS组表达阴性,提示FC可能导致神经细胞在很早的时间内发生损伤变性。FC组海马ZnT3mRNA明显表达提示FC组海马区域存在异常增高的锌离子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热应激 FOS 热休克蛋白70 锌离子转运体3
原文传递
ITP的病毒感染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益萍 季正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的病因及病毒感染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人微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的病因及病毒感染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人微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高于病毒感染阴性患者(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病毒感染 血小板相关抗体 病因 聚合酶链反应 血液病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对反复惊厥新生大鼠前脑可塑性相关基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雪媛 倪宏 +1 位作者 任守芸 陈情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前脑可塑性相关基因-1(PRG-1)的表达及生酮饮食(K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日龄7d(P7)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惊厥组(RS组),每组各12只。适应性喂养1 d后,RS组大鼠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反复...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前脑可塑性相关基因-1(PRG-1)的表达及生酮饮食(KD)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日龄7d(P7)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惊厥组(RS组),每组各12只。适应性喂养1 d后,RS组大鼠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反复诱导惊厥持续30 min,每日1次,同样方法连续诱导8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在P21依据是否给予KD,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2组,即未惊厥普通饮食组(CON+ND)、未惊厥KD组(CON+KD)、惊厥普通饮食组(RS+ND)、惊厥KD组(RS+KD),每组各6只。CON+ND组和RS+ND组大鼠给予普通饮食,CON+KD组和RS+KD组大鼠给予KD,饮食干预3周。P42大鼠断头取大脑皮质及海马,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及海马PRG-1的表达。结果与CON+ND组比较,RS+ND组皮质及海马PRG-1表达均显著增高(Pa<0.05);与RS+ND组比较,RS+KD组皮质及海马PRG-1表达均明显降低(Pa<0.05);与CON+ND组比较,CON+KD组皮质及海马PRG-1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新生大鼠反复惊厥远期PRG-1的表达增高,提示其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而KD可能通过下调惊厥组大鼠PRG-1表达,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可塑性相关基因-1 惊厥 大鼠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清 李艳红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585-586,58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分析4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所有患儿住院时间4~83 d,平均23.1 d。化脓性脑膜炎平均治疗时间24.4 d。痊愈27例,好...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分析4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所有患儿住院时间4~83 d,平均23.1 d。化脓性脑膜炎平均治疗时间24.4 d。痊愈27例,好转1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3例。共12例存在并发症,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总数大于500×106/L、CRP大于100 mg/L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大。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提高病原诊断率非常重要,抗菌药物需要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以及临床经验选用合适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学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B7同源体3经Toll样受体2依赖性机制增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小鼠的炎性反应和病理损伤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旭勤 汪江淮 +1 位作者 张学光 包关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B7同源体3(B7-H3)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大鼠的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经小鼠侧脑室穿刺注入SP悬液,制备脑膜炎模型。野生型鼠分5组,分别为PBS组、SP组、SP+B7-H3组、SP+同型单抗组、SP+B7-H3阻断性单... 目的探讨B7同源体3(B7-H3)对肺炎链球菌(SP)脑膜炎大鼠的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经小鼠侧脑室穿刺注入SP悬液,制备脑膜炎模型。野生型鼠分5组,分别为PBS组、SP组、SP+B7-H3组、SP+同型单抗组、SP+B7-H3阻断性单抗组。Toll样受体2基因剔除(TLR2-KO)鼠分3组:PBS组、SP组、SP+B7-H3蛋白组。术后6 h、18 h、30 h,麻醉其下眼眶采血法收集血清,取脑组织,制备脑组织匀浆。ELISA检测其血清TNF-α、IL-6、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水平以及脑组织匀浆中血清蛋白(Albumin)和IgG水平。结果 1.ELISA检测野生型鼠血清SP组、SP+B7-H3组注射18 h后TNF-α、IL-6和MCP-1的表达及30 h后TNF-α、IL-6、IL-1β和MCP-1的表达均较PBS组显著升高(Pa<0.05);SP+同型单抗组与SP组比较,各时间点各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SP+B7-H3组注射18 h后MCP-1的表达及30 h后TNF-α和IL-6表达均显著高于SP组[(42.010±3.883)ng.L-1 vs(29.620±3.830)ng.L-1;(37.550±3.232)ng.L-1 vs(24.570±2.377)ng.L-1;(66.160±5.766)ng.L-1 vs(48.630±4.418)ng.L-1,Pa<0.05];SP+B7-H3阻断性单抗组注射30 h后,TNF-α和IL-6的表达均显著低于SP组[(18.680±1.798)ng.L-1 vs(24.570±2.377)ng.L-1;(37.180±3.150)ng.L-1 vs(48.630±4.418)ng.L-1,Pa<0.05]。2.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SP组、SP+B7-H3组注射18 h、30 h后Albumin、IgG的表达较PBS组均显著升高(Pa<0.05);SP+同型单抗组与SP组比较,各时间点Albumin、IgG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SP+B7-H3组注射18 h、30 h后脑组织匀浆Albumin的表达及30 h后脑组织匀浆IgG的表达均显著高于SP组[(59.090±4.184)μg.g-1vs(35.450±4.256)μg.g-1;(59.890±4.701)μg.g-1 vs(43.790±3.508)μg.g-1;(36.220±2.775)μg.g-1 vs(25.440±2.620)μg.g-1,Pa<0.05]。3.SP+B7-H3阻断性单抗组注射后18 h、30 h Albumin的表达及30 h IgG的表达显著低于SP组[(20.590±1.720)μg.g-1 vs(35.450±4.256)μg.g-1;(28.650±3.063)μg.g-1 vs(43.790±3.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球菌脑膜炎 B7同源体3 TOLL样受体2 炎性反应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诱导共刺激分子和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筱涵 安竞男 +4 位作者 沈宇 蒋觉安 武剑 刘翠平 张学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1-697,I0002,共8页
目的 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以及血浆中可溶性ICOSL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SLE患者和39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ICOS及CD1... 目的 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表达,以及血浆中可溶性ICOSL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SLE患者和39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ELISA检测血浆可溶性ICOSL的表达,分析临床意义.采用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SLE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均显著升高[(19.1±1.7)%与(14.0±1.5)%,t=2.156,P=0.035]、[(10.0±1.0)%与(6.4±1.0)%,t=2.587,P=0.012].CD14+单核细胞上ICOSL的表达高于健康志愿者个体[(2.94±0.88)%与(0.89±0.21)%,t=2.152,P=0.04],且与患者血浆C3、C4水平呈正相关(r=0.401,P=0.031;r=0.44,P=0.017).活动期组SLE患者血浆sICOSL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362±25) ng/ml与(278±15) ng/ml,t=2.356,P=0.025],且与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243,P=0.022;r=-0.4099,P=0.025).MMPI可显著抑制sICOSL产生.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ICOS和ICOSL,以及血浆sICOSL异常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SLE免疫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共刺激分子 诱导共刺激分子 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
原文传递
泡泡浴水疗对新生期大鼠反复惊厥脑损伤的干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洁英 倪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泡泡浴水疗对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损伤的干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出生6 d(P6)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惊厥组(n=12)和水疗组(n=12)。惊厥组及水疗组大鼠在P6时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持续30 min,连续6... 目的探讨泡泡浴水疗对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损伤的干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出生6 d(P6)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惊厥组(n=12)和水疗组(n=12)。惊厥组及水疗组大鼠在P6时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持续30 min,连续6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水疗组于惊厥结束第2天开始进行水疗干预,为期28 d。水疗期间分时段进行负向趋地试验、悬吊试验行为学评分,水疗结束后采用Timm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发芽情况,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可塑性相关基因(PRG)-1 mRNA、PRG-3 mRNA的表达。结果 1.负向趋地试验评分惊厥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经泡泡浴水疗,水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悬吊试验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Timm染色显示,惊厥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锥体细胞层可见明显异常增生苔藓纤维,水疗组异常增生苔藓纤维密度较惊厥组降低,对照组未见明显发芽。3.RT-PCR显示惊厥组大鼠大脑皮质PRG-1 mRNA、PRG-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水疗组大鼠大脑皮质PRG-3 mRNA表达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5),PRG-1 mRNA表达虽然亦较惊厥组降低,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期大鼠吸入三氟乙醚致反复惊厥后能够导致神经行为发育损伤,大脑皮质PRG-1、PRG-3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进行泡泡浴水疗干预对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神经行为 发芽 大脑皮质 可塑性相关基因 大鼠 新生
原文传递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庞丽 赵文理 +6 位作者 车琳 郭豆豆 潘健 何海龙 邵雪君 何亚香 季正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诊的450例ALL患儿骨髓进行E2A/PBXI融合基因检测.免疫... 目的 探讨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初诊的450例ALL患儿骨髓进行E2A/PBXI融合基因检测.免疫分型为B淋巴细胞系的有420例(成熟B淋巴细胞除外),其中20例表达E2A/PBX1(4.76%,20/420例)(E2A/PBX1阳性组),按ALL危险度分级标准归入中危组;以同期初诊的E2A/PBX1融合基因阴性且危险分度相同的85例ALL患儿作为对照(E2A/PBX1阴性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和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及总生存(OS)率.结果 E2A/PBXI阳性组与E2A/PBX1阴性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2A/PBX1阳性组患儿第33天微小残留病(MRD)数值较阴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P=0.001).E2A/PBX1阳性组与E2A/PBX1阴性组ALL患儿5年EFS率分别为(84.4±15.6)%、(73.5±15.6)%,OS率分别为(86.0±17.6)%、(81.8±17.6)%;2组复发率分别为10.5%、12.9%,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8.9±5.3)个月、(26.2±8.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的预后与融合基因阴性且同危险度的ALL患儿无明显差异,是儿童B淋巴细胞系ALL临床危险分级的中等危险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儿童 E2A PBX1融合基因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先天性尿道下裂自然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媛媛 张兹镇(综述) 张亚(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男童常见的外生殖器畸形。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在各个国家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其病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两大方面。本文根据目前关于尿道下裂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环境因素中的物...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男童常见的外生殖器畸形。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在各个国家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其病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两大方面。本文根据目前关于尿道下裂的最新研究成果,围绕环境因素中的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化学因素三个方面,对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病因学 尿道下裂/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对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甜 赵东敬 +3 位作者 郭兴青 孙奇 徐丹凤 倪宏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KD)对三氟乙醚所致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损伤的影响和载脂蛋白E(ApoE)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日龄8d(P8,下同)的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惊厥组(Rs组),每组各24只。于P9RS组大...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KD)对三氟乙醚所致新生期反复惊厥大鼠神经行为损伤的影响和载脂蛋白E(ApoE)表达的变化。方法48只日龄8d(P8,下同)的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惊厥组(Rs组),每组各24只。于P9RS组大鼠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反复诱导惊厥持续30min,每日1次,同样方法连续诱导8d;NS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于P28每组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再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对照组(NS+ND组)、对照加生酮饮食组(NS+KD组)、单纯惊厥组(RS+ND组)、惊厥加生酮饮食组(RS+KD组),每组各12只。于P42进行神经发育指标监测。于P58每组各随机取6只大鼠断头取大脑皮层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ApoE的表达。结果P42各组大鼠神经发育指标结果显示:平面翻正实验中,NS+ND组平面翻正时间[(1.04-0.14)s]与RS+ND组[(0.75±0.32)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KD组平面翻正时间与Rs+N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向趋地反应实验中,NS+KD组、RS+ND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3.17±0.58)s,(6.754-0.75)s]与NS+ND组[(1.58±0.52)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0.05),RS+KD组负向趋地反应时间[(4.58±0.52)s]与Rs+ND组[(6.75±0.75)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崖回避实验中,NS+ND组、RS+KD组悬崖回避时间[(5.754-2.90)s,(9.50±4.36)S]与RS+ND组[(14.004-4.79)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RS+ND组ApoE在大脑皮层的表达(1.26士0.30)与NS+ND组(0.78±0.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RS+KD组(0.894-0.10)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酮饮食能够改善新生期反复惊厥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期惊厥 生酮饮食 神经行为 载脂蛋白E
原文传递
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亚香 薛永权 +7 位作者 何军 张学兰 季正华 黄益萍 朱雪明 何海龙 柴忆欢 朱玲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58-361,共4页
目的 研究伴 11q2 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32 0例AL中 18例伴有 11q2 3异常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R带核型分析... 目的 研究伴 11q2 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32 0例AL中 18例伴有 11q2 3异常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预后。以同期核型正常的 2 0例AL患儿作为对照。结果  18例伴 11q2 3异常AL患儿中 1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其中M5b3例 ,M2a1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 16例患儿中 ,13例有淋系抗原表达 ,3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均显示CD34 阳性。异常核型有 6种 :t(4 ;11) (q2 1;q2 3) 6例 ;t(10 ;11) (p13;q2 3) 3例 ;t(11;19) (q2 3;p13) 1例 ;t(11;17) (q2 3;q11) 1例 ;t(8;11) (q2 3;q2 3) 1例 ;del(11) (q2 3) 6例。本组AL完全缓解 (CR)率为 72 .2 % ,与对照组的 80 .0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死亡率为 6 1.1% ,与对照组的 2 5 .0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1q2 3异常主要见于儿童AL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11q23 染色体异常 细胞免疫表型 核型分析 预后
原文传递
肠缺血再灌注肠P-选择素表达与肠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志成 刘维明 +3 位作者 孙庆林 王兴东 季正华 张志德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及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抗肠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肠组织、血二胺...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及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在抗肠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肠组织、血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血DAO活性在再灌注60min时达高峰(1.27±0.19)u/ml;肠组织中DAO活性假手术组(1.12±0.14)u/mgpro,再灌注60min组为(0.50±0.13)u/mgpro,P<0.01。血MPO活性假手术组为(46.16±6.19)u/l,再灌注30min达高峰(148.83±22.80)u/l,P<0.01,小肠组织P-选择素蛋白表达显著;而在再灌注同时给予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治疗,再灌注30min,血MPO活性可见明显降低为(70.17±17.70)u/l。结论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肠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表达上调,可能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并导致早期肠黏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可有效地防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 P选择素 过氧化物酶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P-选择素 肠损伤 DAO活性 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血管内皮细胞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