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强 衣服新 +4 位作者 孙志方 周丽英 王爱东 钱建新 单卫民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7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SCID鼠与免疫学相关的外周血指标变化及个体“渗漏”问题。方法 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SCID、NC、BALB/c鼠 14项外周血指标 ,3H TdR掺入测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细胞毒活性。结果 SCID鼠与NC、BALB/c鼠相比 ,WBC、淋... 目的 探讨SCID鼠与免疫学相关的外周血指标变化及个体“渗漏”问题。方法 采用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检测SCID、NC、BALB/c鼠 14项外周血指标 ,3H TdR掺入测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细胞毒活性。结果 SCID鼠与NC、BALB/c鼠相比 ,WBC、淋巴细胞分类 (Ly)的比例显著减少 ;中性粒细胞 (GR)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显著增加。随着鼠龄的增长 ,WBC和Ly增加 ,GR和RDW减少 ,其中变化最显著的个体 (WBC≥ x±2SD)称之为“渗漏” ,在鼠龄 6~ 8周时和 17~ 19周时的渗漏率分别为 5 .5 %和 2 6 .7%。此外 ,SCID鼠的T、B淋巴细胞转化和CTL细胞功能与BALB/c鼠相比显著低下。结论 SCID鼠T、B淋巴细胞联合缺陷 ,可在免疫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 ,但要及时剔除个体“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渗漏 淋巴细胞转化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小鼠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薛波新 单玉喜 +2 位作者 钱建新 颜纯海 殷福兴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08-409,共2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其中8例有不洁性行为患者还检测淋球菌(NG),并进行对照组检测。结果UU、CT及NG的阳性率分别为278%(15/54)、7.4%(4/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其中8例有不洁性行为患者还检测淋球菌(NG),并进行对照组检测。结果UU、CT及NG的阳性率分别为278%(15/54)、7.4%(4/54)、75.0%(6/8)。对照组UU阳性率为5.0%(1/20),CT为阴性。本实验结果表明UU极有可能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之一,对有不洁性行为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需高度怀疑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CT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尚难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前列腺炎 解脲支原体 病原菌 诊断
下载PDF
髓系抗原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3
作者 张学兰 钱建新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80-282,共3页
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85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的免疫表型 ,观察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ALL髓系抗原阳性率达 2 1.2 % ,以CD13和... 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85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的免疫表型 ,观察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及其与临床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ALL髓系抗原阳性率达 2 1.2 % ,以CD13和CD33阳性常见。T系ALL与B系ALL髓系抗原表达无差异 (P >0 .75 )。T/B混合ALL中髓系抗原表达率较高 (7例中 3例阳性 )。ALL L2 与ALL L1髓系抗原表达无差异 (P >0 .0 5 ) ;髓系抗原阳性ALL与髓系抗原阴性ALL临床生物学特征、染色体数量及其结构变化均无差异 (P >0 .2 5 ) ;髓系抗原阳性病例完全缓解 (CR)率低于阴性病例 ,1年内复发率高于阴性病例 ,但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提示 ,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与治疗缓解率无关 ;T/B混合ALL的髓系抗原的表达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实验室分析 髓系抗原 儿童
下载PDF
ITP患者脾动脉栓塞前后血小板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顾爱萍 单卫民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7期782-783,共2页
应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ITP患者脾动脉栓塞前后不同时期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栓塞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呈负相关,但PLT恢复正常后,MPV仍高于正常。提示脾动脉栓塞后血小板计数增高的... 应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ITP患者脾动脉栓塞前后不同时期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栓塞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呈负相关,但PLT恢复正常后,MPV仍高于正常。提示脾动脉栓塞后血小板计数增高的机理不同于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IPP 脾动脉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