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都市主义设计课程教学介绍与评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广思 张雯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作为一种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景观都市主义需要落实在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之中。全面介绍了对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学系2014年秋季学期题目为"绿色促进:生产区域"的景观都市主义设计课程教学的背景、理念和方法... 作为一种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景观都市主义需要落实在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之中。全面介绍了对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学系2014年秋季学期题目为"绿色促进:生产区域"的景观都市主义设计课程教学的背景、理念和方法,然后以作业示例的方式,分别展示了该门设计课程4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它们分别是绿色介入、问题空间研究、水装置和生产性区域。最后,作者认为该门设计课程体现了景观都市主义的设计思想和操作手法,提供了一份可以参考的有意义的教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教育 风景园林教育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规划 绿色基础设施 生产景观
下载PDF
宾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庆宏 《广东园林》 2021年第3期88-91,共4页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是世界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个标杆,而其教育的成功有赖于其逻辑严谨和健全的教学体系,其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其风景园林与区域规划核心课(LARP-601)。从其教学传承与整体课程框架出发... 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是世界风景园林教育的一个标杆,而其教育的成功有赖于其逻辑严谨和健全的教学体系,其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其风景园林与区域规划核心课(LARP-601)。从其教学传承与整体课程框架出发,详细分析其教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并总结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启示,结合实际研学经历来呈现其中的精华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大学 风景园林教育 LARP601设计课 生态规划
下载PDF
全球“画”
3
作者 (美国)理查德·韦勒 何志森 《风景园林》 2015年第4期86-88,共3页
每一年我都要为许多在美国申请研究学位的学生评估他们的作品集。这些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普遍,我还是要说这些学生的作品看起来竟然会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大部分的学生作品呈现出来相同的画图技术,这些技术描述了... 每一年我都要为许多在美国申请研究学位的学生评估他们的作品集。这些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普遍,我还是要说这些学生的作品看起来竟然会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大部分的学生作品呈现出来相同的画图技术,这些技术描述了相同的景观类型,并且使用了相同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品 景观类型 人物形象 技术
下载PDF
拉美城市景观:一种强化的拼贴
4
作者 戴维·加弗努尔(著) 邓可(译) 向岚麟(译) 《风景园林》 2019年第2期8-26,共19页
拉丁美洲是自然和文化多样性很强的地区。自1492年欧洲殖民者到来至今,这片次大陆像一块"海绵",持续受到各个时期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其他国家的影响。这一过程在某些境况下完全改变了这个地区先前存在的文化景观,而在另一些... 拉丁美洲是自然和文化多样性很强的地区。自1492年欧洲殖民者到来至今,这片次大陆像一块"海绵",持续受到各个时期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其他国家的影响。这一过程在某些境况下完全改变了这个地区先前存在的文化景观,而在另一些境况下,则表现为外来模式对本土条件的适应。其结果是城市、景观和建筑形成丰富多样的拼贴,它们共同存在、相互交融,形成了十分独特、变幻万千的拉美色彩。研究这种外国文化对本土的适应和混合过程,可以让其他新兴经济体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拉美地区在20世纪40—6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开展了一系列大尺度城市、景观和建筑设计的经典探索。尽管如此,这里依然被认为是社会不平等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富人区与贫民窟共存,又形成空间分异。这种社会断裂表现为正规与非正规(自我建构)城市之间的形态和居住标准差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城市整体规划来调和这些非正规聚落与上层阶级的景观和建筑的实践探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多元文化 适应性影响 持续不均等
下载PDF
非正规框架规划设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晨笛(译)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24-38,共15页
随着正规和非正规住区之间的社会鸿沟日益扩大,城市功能逐渐失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采用传统的规划方法、推进社会住房计划和“场地和服务项目”。然而,由于非正规城市化进程的性质和规模,这些方法取得的成效很有限。作为笔者的著... 随着正规和非正规住区之间的社会鸿沟日益扩大,城市功能逐渐失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采用传统的规划方法、推进社会住房计划和“场地和服务项目”。然而,由于非正规城市化进程的性质和规模,这些方法取得的成效很有限。作为笔者的著作《未来非正规住区规划与设计:塑造自建城市》的概述,该研究通过提供设计规划标准、空间组织的暗示与表现机制,阐明了如何指导以非正规发展形式为主导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研究,引入了非正规框架(IA)的概念,作为非正规城市化的设计和管理方法。在住区形成的早期阶段,随着(非正规)住区演变成更大的城市系统的一部分,IA规划设计方法有着灵活的转化形式,其来源于以往的一些研究和实践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原则及成果。通过分析拉丁美洲的典型案例,IA阐明了全球非正规城市共同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1)(居住)场地不足更易促使非正规增长;2)缺乏流动性和可达性;3)难以获得用于服务、就业和便利设施的公共或社区土地以及公共空间;4)不平衡的城市系统使非正规区域高度依赖正规城市。IA还涉及当代城市化的重要问题,即环境压力。它还强调了以公共/社区和私人合作的创新形式引导城市化进程,以及提倡使用促进包容与和平的文化方式的必要性。IA的应用实施迫在眉睫。只要在有政治意愿、具有透明性和技术支持的非正规住区,面临非正规城市化进程的挑战,IA就可以提供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尝试 非正规框架 多尺度规划设计回应方式 转变
下载PDF
五角大楼遇难者纪念园
6
作者 凯斯.凯斯曼 朱莉.贝克曼 陈丹子 《风景园林》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2001年9月11日五角大楼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184名遇难者的家属组成的纪念组织提出并着手实施修建纪念园的计划,悼念在此次恐怖事件中丧失生命的至亲好友。8个月之后,2002年的夏天,修建五角大楼遇难者纪念园的国际设计比赛启动了... 2001年9月11日五角大楼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184名遇难者的家属组成的纪念组织提出并着手实施修建纪念园的计划,悼念在此次恐怖事件中丧失生命的至亲好友。8个月之后,2002年的夏天,修建五角大楼遇难者纪念园的国际设计比赛启动了。该竞赛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派出的工作组领衔,并筹建一个颇具公信的评审团来评审参赛方案。竞赛共收到来自50多个国家的1100个作品,评审团挑选了6个作品进入最后的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角大楼 纪念园 恐怖事件 恐怖袭击 设计比赛 美国陆军 评审 工作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