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前卫艺术的本质与起源——从比格尔的《前卫理论》出发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名潞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101,共13页
本文从比格尔等人的前卫理论入手,清理关于前卫艺术的本质与起源的理论线索;同时,针对现时中国艺术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在中国当下的"艺术区"中创造出批量的产品,艺术家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特殊产品的工种,而不再是精神的创造者。... 本文从比格尔等人的前卫理论入手,清理关于前卫艺术的本质与起源的理论线索;同时,针对现时中国艺术中的问题提出看法。在中国当下的"艺术区"中创造出批量的产品,艺术家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特殊产品的工种,而不再是精神的创造者。"艺术区"的目的既不是为前卫个体创造空间,因为前卫不能生存在这种批量生产和批量买卖以及批量展示的大卖场似的"艺术区"里,也不是为了市民的文化公益,它们主要是为艺术体制(画家、画商、策划人、收藏家和美术馆)服务的。20世纪80年代的理想主义前卫和90年代初的消极前卫都已经消亡。因此有必要回顾比格尔的理论,以启发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批判和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卫艺术 起源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艺术 问题提出 创造空间 批量生产
下载PDF
当代艺术策展的历史意识与中国语境——专访高名潞
2
作者 缑梦媛 高名潞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2,共5页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及建筑史系高名潞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的当代艺术策展经历和理论建构,探讨了展览策划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展陈空间对作品的影响、展览主体性的转移等问题。在艺术家的创作大多从个体出发、艺术批评较为...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系及建筑史系高名潞教授在访谈中回顾了过去四十年的当代艺术策展经历和理论建构,探讨了展览策划与理论研究的关系、展陈空间对作品的影响、展览主体性的转移等问题。在艺术家的创作大多从个体出发、艺术批评较为沉寂的今天,依然有必要通过策展和理论的紧密结合发现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点,并有意识地建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策展 艺术批评 元理论 意派
原文传递
建筑与当代艺术论坛 中国当代文化视野下的越界与交叉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名潞 王明贤 +3 位作者 史建 王南溟 祝晓峰 徐甜甜 《时代建筑》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什么是后实验时代?因为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建筑和艺术,特别是过去30年的当代建筑和艺术思潮都是在“实验”的推动之下发生的。实际上,中国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的实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80年代的建筑和艺术之间有着非常频... 为什么是后实验时代?因为过去一个世纪的中国建筑和艺术,特别是过去30年的当代建筑和艺术思潮都是在“实验”的推动之下发生的。实际上,中国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的实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80年代的建筑和艺术之间有着非常频繁的互动。这个互动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文化理想之上,那就是文化的现代性之上。当然,在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和具体的关注点上,建筑和艺术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 艺术论坛 文化视野 当代建筑 当代艺术 实验 年代
下载PDF
见微知著——蔡锦的格物绘画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名潞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阅读蔡锦的作品实际上是在阅读蔡锦这个人。我与蔡锦接触不少,但是很少听她夸夸其谈。她寥寥数语的谈话和笔记大多讲她对枯萎的美人蕉、对家乡老屋的窗格子、对水痕及红色腥气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一种无法捕捉的诡秘。凡有生命的东西,必... 阅读蔡锦的作品实际上是在阅读蔡锦这个人。我与蔡锦接触不少,但是很少听她夸夸其谈。她寥寥数语的谈话和笔记大多讲她对枯萎的美人蕉、对家乡老屋的窗格子、对水痕及红色腥气的感觉。这种感觉有一种无法捕捉的诡秘。凡有生命的东西,必定诡秘。诡秘在于我们无法从表面现象去把握它们的内在实质,或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寥寥数语 内在实质 表面现象 水痕 女性艺术家 THINK 屋漏痕
下载PDF
反思现代主义与中国居住方式
5
作者 王飏 张悦 +13 位作者 祝晓峰 候正华 庄慎 苏运生 张应鹏 高名潞 王辉 张轲 黄居正 俞挺 李凯生 陈幼坚 支文军 卜冰 《时代建筑》 2007年第4期156-161,共6页
缘起 一年前我们《时代建筑》以“中国式住宅的现代策略”为主题的一期在建筑界反响热烈,从万科的“第五园”到证大的“九间堂”,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对当代中国式居住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无论是对样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讨论,还是对... 缘起 一年前我们《时代建筑》以“中国式住宅的现代策略”为主题的一期在建筑界反响热烈,从万科的“第五园”到证大的“九间堂”,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对当代中国式居住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无论是对样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讨论,还是对住宅项目的操作、市场运作等等的关注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 居住方式 现代主义 《时代建筑》 住宅项目 居住问题 生活情趣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