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被引量:328
1
作者 黄宗智 彭玉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88,共15页
观点对立的两派在农村产权问题上固然针锋相对,但却有一个基本共识,即农业的低收入和劳动力过剩问题,必须等待进一步的城镇化才有可能解决。针对这个基本共识,笔者试图对近、中期的广义农业(即农、林、牧、渔业)前景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探... 观点对立的两派在农村产权问题上固然针锋相对,但却有一个基本共识,即农业的低收入和劳动力过剩问题,必须等待进一步的城镇化才有可能解决。针对这个基本共识,笔者试图对近、中期的广义农业(即农、林、牧、渔业)前景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探讨。首先,从近年人口与就业趋势出发,估计今后10年到25年的农业就业前景。然后,从近年的食品消费趋势出发,估计消费需求,进而估计相应的可能农业生产。最后,配合就业和人口变迁趋势估计每农业劳动力工作日数,从而估计务农人员的可能收入。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农业今天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和农业生产结构转型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之中。这样的交汇将同时导致农业从业人员的降低和农业劳动需求的增加。面对这样的历史性契机,政府若能采取适当措施,农业当前的隐性失业问题应该可以在近10年间改善,而农业的低收入问题也应该可以在今后25年间缓解。这条出路应以市场化的兼种植—养殖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并迈向绿色农业。其中关键的因素在于国家必须抓住眼前的契机,适当投资于农业和扶持农业,既是为缓解"三农问题",也是为城镇工业建立广阔的国内市场,借以促进全国民经济的连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 农业结构 家庭农场 城市化 劳动力转移
原文传递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被引量:260
2
作者 黄宗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93,共11页
国内外中国研究领域长时期依赖现代西方的理论而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作者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理论多从理性人的构造出发,把它作为一切认识的前提。近年来西方理论界本身已对这种“启蒙现代主义”提出多种质疑。在社会学领域,布... 国内外中国研究领域长时期依赖现代西方的理论而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作者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理论多从理性人的构造出发,把它作为一切认识的前提。近年来西方理论界本身已对这种“启蒙现代主义”提出多种质疑。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又提出了以实践为根据的理论设想。它其实接近于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认识方法:要求从实践的认识出发,进而提高到理论概念,再回到实践去检验。排除其伴随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在调查方法上,这个认识传统接近于现代人类学的参与者的观察方法。在学术上,它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于费孝通那样的现代中国的社会学。正是这个传统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走向 理论 观察方法 大革命失败 社会科学 参与者 中国 理性人 国内外
原文传递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被引量:241
3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94,共19页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本文论证,这是个不符合世界农业经济史所展示的农业现代化经济逻辑的设想,它错误地试图硬套"地多人少"的美国模式于"人多地少"的中国,错误地使用来自机器时代的经济学于农业,亟需改正。它也是对当今早已由企业型大农场主宰的美国农业经济实际的误解。美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主导逻辑是节省劳动力,而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劳动和资本双密集化""小而精"模式的关键则在节省土地。美国的"大而粗"模式不符合当前中国农业的实际,更不符合具有厚重传统的关于真正的小农经济家庭农场的理论洞见。中国近三十年来已经相当广泛兴起的适度规模的、"小而精"的真正家庭农场才是中国农业正确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美国“大而粗”农业模式 中国“小而精”农业模式 适度规模 小农经济理论
原文传递
“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 被引量:228
4
作者 黄宗智 龚为纲 高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59,8,共17页
最近几年一组优秀的中国社会学学者率先争论,中国社会和治理的关键机制已经从之前的"单位制"转化为"项目制"。他们大多认为,这个治理"转型"代表的是现代化和合理化,包括专业化和技术化,是从"管制型&... 最近几年一组优秀的中国社会学学者率先争论,中国社会和治理的关键机制已经从之前的"单位制"转化为"项目制"。他们大多认为,这个治理"转型"代表的是现代化和合理化,包括专业化和技术化,是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治理的演变。本文论证,在实际运作中,"项目制"所遵循的其实是另一套逻辑,是逐利价值观下所形成的权—钱结合,主要展示为"官商勾结"。这个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也促使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并已初步凝固为一种坚韧的治理体制,亟需警惕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广双季稻 农业合作社 土地财政 权-钱结合 重庆实验
原文传递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 被引量:163
5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2期51-73,共23页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即没有工作保障,缺少福利和不受国家劳动法保护的劳工)已占今天2.83亿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中的1.68亿,比正规就业人员要多出一倍半。但是,今日的中国国家统计机构尚未真正正视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统... 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即没有工作保障,缺少福利和不受国家劳动法保护的劳工)已占今天2.83亿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中的1.68亿,比正规就业人员要多出一倍半。但是,今日的中国国家统计机构尚未真正正视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统计。其部分原因是当前的主流经济(以及社会)理论——即主要来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二元经济"理论、"三部门理论"和"橄榄型"社会结构理论——的误导。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50年代和60年代风行美国的"现代化"模式。本文扼要论述该模式的关键论点,进而回顾70年代和80年代发展经济学"革命"中有关学者对其所作的批评,以及后来新古典经济学在美国新保守主义领导下进行的"反革命"辩驳,重在揭示论争双方的意识形态化偏颇,并突出各自的洞见,提倡适当结合双方正确的见解,由此建立去意识形态化的理论观点,以助于理解今天非正规经济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中国 国家统计机构 社会结构理论 意识形态化 就业人员 “二元经济” 新古典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 被引量:131
6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5期82-105,共24页
主要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中国当前的现代化主义意识形态认为,伴随现代经济发展,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小农生产将被个体的产业工人所取代,其三代家庭也将会被核心家庭所取代。但中国经济史的实际却显示,即便是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世界... 主要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中国当前的现代化主义意识形态认为,伴随现代经济发展,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小农生产将被个体的产业工人所取代,其三代家庭也将会被核心家庭所取代。但中国经济史的实际却显示,即便是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的今天,小农家庭农场,以及其三代家庭,仍然顽强持续。当前的中国法律体系在实践层面上也同样展示一个庞大的家庭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的非正规领域。同时,在非正规—家庭主义和正规—个人主义之间,还存有一个巨大的两者拉锯的中间领域。家庭单位的经济行为所展示的是与一般经济学的前提信念很不一样的逻辑。它对待劳动力的态度既有别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司,又不同于个体的工人。它的劳动力组成结构也迥然不同,对待投资、子女教育和婚姻也很不一样。中国的现代性在社会、经济和法律层面上与现代西方存在的种种差异,意味着亟需建立另一种社会科学;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化之不同于西方的主张提出社会经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业 三代家庭 家庭主义法律 家庭经济单位 中国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野 被引量:126
7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5,5,共25页
中国终于在1980年—2010年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该农业革命的动力和历史上其他的农业革命十分不同。它是"隐性的",因为它不是来自某种新的投入而提高了某些产物的亩均产出,而主要是由于... 中国终于在1980年—2010年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该农业革命的动力和历史上其他的农业革命十分不同。它是"隐性的",因为它不是来自某种新的投入而提高了某些产物的亩均产出,而主要是由于从低值的谷物生产转向越来越多的高值肉禽鱼、蛋奶和(高档)蔬菜与水果的生产。这个变化是由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食物消费转化所推动的,是伴随主要来自非农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收入水平上升而来的。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农业变迁不简单取决于市场和/或技术,或产权制度等人们如今较多关注的因素,而是由这些因素和人地关系资源禀赋、城乡关系、国家行为,以及历史巧合之间的互动所促成的。中国的经验其实与印度的至为相似,而不同于西方国家或所谓的"东亚模式"的国家。即便如此,中国经验也和印度有重要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资源禀赋 农业与手工业的紧密缠结 单向的城乡贸易 食物消费革命 “东亚”合作经验
原文传递
农业合作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东亚农业合作化历史经验的启示 被引量:95
8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5,5,共18页
政府和乡建运动者多认为农业合作社必须是完全自发的农民组织。同时,政府更认为,农业现代化必须依赖规模化的大农场。本文论证,这是当前关于农业合作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既不符合经济逻辑,也与历史上人多地少小农经济现代化最成功的... 政府和乡建运动者多认为农业合作社必须是完全自发的农民组织。同时,政府更认为,农业现代化必须依赖规模化的大农场。本文论证,这是当前关于农业合作化路径选择的两大盲点,既不符合经济逻辑,也与历史上人多地少小农经济现代化最成功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历史经验相悖。东亚历史经验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其把战前日本政府(或其占领下)原有的由上而下的农政,战后在美国占领或决定性影响下,其相当部分转让给农民合作组织,由此来推动由下而上的民主合作化。同时,和东亚合作化历史经验一样,中国农业需要的不是"横向一体化"的大农场,而是小农场+合作社提供的产、加、销"纵向一体化"服务,由此来克服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困境。如此的路径意味的不是如今中国偏重一己"私利"的激励机制,而是"公益"化的私利机制。这才是中国农业和农政应该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农政 民主化合作社 小农场vs.大农场 横向一体化vs.纵向一体化 “私利”vs.“公益”
原文传递
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 被引量:83
9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10期134-158,共25页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解主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市场化的私有公司以及相关法律所起的作用;Andrew Walder和钱颖一等则指出,地方政府,尤其是其乡村企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解主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市场化的私有公司以及相关法律所起的作用;Andrew Walder和钱颖一等则指出,地方政府,尤其是其乡村企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验:发展的主要动力变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下为外来企业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它们普遍用低于其成本的土地和配套基础设施,另加各种显性和隐性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并允许绕过国家劳动和环保法律来招引外来投资。正是它们的这种非正规实践以及伴之而兴起的庞大的非正规经济,而不仅是外来企业,才是中国惊人的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其日益加剧的社会与环境危机的来源。本文的分析来自历史+理论的视角,所指向的是对中国改革经验的新的理解和实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非正规经济 集权的分权主义 重庆经验
原文传递
改革中的国家体制:经济奇迹和社会危机的同一根源 被引量:74
10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2009年第4期75-82,共8页
改革30年来中国在旧体制和市场化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国家体制,它既是中国30年来经济发展"奇迹"的能动主体,也是同时期凸现的社会和环境危机的主要根源。它既可能凝固为一个僵化的体制,也可能是一个仍然在"... 改革30年来中国在旧体制和市场化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国家体制,它既是中国30年来经济发展"奇迹"的能动主体,也是同时期凸现的社会和环境危机的主要根源。它既可能凝固为一个僵化的体制,也可能是一个仍然在"转型"中的体制。本文先讨论此体制和发展与危机之间的关联,再讨论其在运作中所显示的一些特点,最后提出对进一步改革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体制 社会危机 经济奇迹 改革 同一 相互作用 能动主体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小农户与大商业资本的不平等交易:中国现代农业的特色 被引量:66
11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9,共12页
在日益全面、深入的市场化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农最关心的是其与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所发生的'流通关系'。其中的问题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理论来理解,也不能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和交易成本理论来理解。它的关键... 在日益全面、深入的市场化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农最关心的是其与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所发生的'流通关系'。其中的问题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理论来理解,也不能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和交易成本理论来理解。它的关键是不平等的交易,由此导致一系列既非资本主义经济的、也非前资本主义经济的现象。媒体一般把掌控商业资本的'中间商'描述为广泛对农户进行'盘剥'和对市场价格进行'炒作'的主体。本文问的是:实际情况如何?应该怎样从经济学理论来理解?这是个初步的探索,试图在基本的事实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商 马克思主义理论 流通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不平等交易
原文传递
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中国的农业发展 被引量:64
12
作者 黄宗智 高原 彭玉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0,共2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古典、新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均认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农业的兴起,农业无产阶级会快速扩展。这是18世纪英格兰的经验,也是当代印度所走的道路。本文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目前中国,农业雇工的规模有多大?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古典、新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均认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农业的兴起,农业无产阶级会快速扩展。这是18世纪英格兰的经验,也是当代印度所走的道路。本文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目前中国,农业雇工的规模有多大?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解释这种规模?答案出乎我们的预期,农业雇佣工人(长工)仅占中国农业全部劳动投入的3%(短工占0.4%),这与印度的45%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与此同时,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农业发生了实质性的资本化(单位土地的资本投入不断增加)。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这是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雇工 统计数据 家庭农场 农业企业 家庭化的生产
原文传递
重新认识中国劳动人民——劳动法规的历史演变与当前的非正规经济 被引量:59
13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73,共18页
今天,传统的"工人"和"农民"范畴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社会实际。同时,国家劳动法规已经和实际的劳动人民脱节,相当程度上已经变成只是维护少数特权蓝领工人以及白领公务员、事业人员和大中型企业职员的法规。"工... 今天,传统的"工人"和"农民"范畴已经不再适用于中国社会实际。同时,国家劳动法规已经和实际的劳动人民脱节,相当程度上已经变成只是维护少数特权蓝领工人以及白领公务员、事业人员和大中型企业职员的法规。"工人"、"农民"和"劳动法律"话语其实已经导致对中国社会实际的深层误解。本文论证了今天中国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既非传统意义的产业工人,也非传统意义的农民,而是半工半农、亦工亦农的农村户籍人员。他们大多处于劳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外,被认作为临时性的"劳务"人员,处于"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之中。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真正的中产阶级差别悬殊,两者几乎属于两个不同世界。今天,包含中产阶级的受到劳动法保护的正规经济只占总就业人员中的16.8%,而半工半农不受劳动法保护的非正规经济的劳动人民则占到83.2%,亟需我们去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 农民 刘易斯拐点 橄榄型社会 半工半农家庭
原文传递
中国新时代小农经济的实际与理论 被引量:59
14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75,共15页
今天中国农业的主体仍然是小农家庭农场,但中国农业已是相当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其高附加值的"新农业"尤其如此,即便是"旧农业"的粮食生产也如此。这便和经典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预期都截然不同,更符... 今天中国农业的主体仍然是小农家庭农场,但中国农业已是相当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其高附加值的"新农业"尤其如此,即便是"旧农业"的粮食生产也如此。这便和经典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预期都截然不同,更符合预见到小农经济处于现代化大市场中的困境的实质主义理论。决策者则一直跟从经典理论,主要关注被认作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横向一体化"大农场。实际上,大农场一直竞争不过低成本的小家庭农场,多演变为仅从事"纵向一体化"的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商业资本,与无数小商小贩共同组成如今的流通体系。旧农业则多依赖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供销社"机构。两者都是低效和高成本的体系。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新型的纵向一体化,特别是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极其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基于小农社区的合作社。若能借助信息技术和新运输、储藏、销售设施来组成新型的物流体系,它们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并解决社会不公问题,也能振兴农村社区并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国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与纵向一体化 商业资本 新农业与旧农业 基于社区的合作社 新物流体系
原文传递
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 被引量:57
15
作者 黄宗智 高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79,7,共22页
本文首先论证人间世界和自然世界在本质上的不同。人间世界充满主观性、多元性和偶然性,需要通过主观与客观、多元与单元、偶然与规律间的互动来理解。虽然如此,科学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而揭示普适和确定性的规律——... 本文首先论证人间世界和自然世界在本质上的不同。人间世界充满主观性、多元性和偶然性,需要通过主观与客观、多元与单元、偶然与规律间的互动来理解。虽然如此,科学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而揭示普适和确定性的规律——影响仍然非常巨大,在经济学和法学的形式主义理论传统中尤其明显。它偏重演绎逻辑以及数学化的推演,并且效仿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体系,结果是片面依赖于演绎而忽视归纳。如此的思维和研究进路其实违反了自然科学紧密、有机结合演绎和归纳的基本方法。本文论证社会科学应拒绝形式主义的方法,从立足于经验证据之上的归纳出发,然后应用演绎逻辑从中导出可靠的推断与假说,然后再返回到经验世界中去检验。这应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形成在特定的经验条件下和限定范围内适用的理论与洞见,而非去试图构建普适与绝对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理论 历史学 演绎和归纳 新制度经济学 有限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还是个人? 被引量:47
16
作者 黄宗智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期76-93,共18页
在中国经济史上,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一直都是农户家庭,而不是个体化的雇工;一定程度上,今天依然如此。回顾明清以来的中国经济史,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其实一直在和依靠个体化雇工的规模化生产进行顽强竞争。中国经验不同于英国和西... 在中国经济史上,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一直都是农户家庭,而不是个体化的雇工;一定程度上,今天依然如此。回顾明清以来的中国经济史,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其实一直在和依靠个体化雇工的规模化生产进行顽强竞争。中国经验不同于英国和西欧,也异于印度和"东亚模式"。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东亚模式"理论,都没有直面中国家庭经济顽强持续的基本现实。认识到家庭单位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才有可能想象一个与现代西方不同的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家庭农场 雇工大农场 结合农业和手工业 结合农业和工业 新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国家与村社的二元合一治理:华北与江南地区的百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3
17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5,5-6,共17页
本文从论述中国的基本治理哲学出发,将其与英美现代传统的自由民主思想对比,分析两者的优劣、得失。然后,聚焦于国家和基层社区间的关系的实际运作,回顾华北和江南地区近百年历史演变,既突出其源自中华文明的国家与社会、道德理念与实... 本文从论述中国的基本治理哲学出发,将其与英美现代传统的自由民主思想对比,分析两者的优劣、得失。然后,聚焦于国家和基层社区间的关系的实际运作,回顾华北和江南地区近百年历史演变,既突出其源自中华文明的国家与社会、道德理念与实用主义运作的二元合一治理思想,区别于西方现代英美模式中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想,也梳理了其在实践中所展示的优点和失误,提出如何纠正后者的问题.文章对比了传统的治理模式及其近现代的演变、集体化时期采用的模式、改革期间采用的模式,以及在这些变迁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文章进而提出,需要在中国现代党政体制本身的传统之内探寻可用资源来纠正集权的偏颇倾向,建议采用“群众路线”中的优良传统,把民众参与设定为拟定和执行关乎民生的重大公共政策的必备条件,真正做到结合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二元合一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意识形态与实用意识形态 二元对立 二元合一集体化模式与改革模式 社区合作与民众参与模式
原文传递
道德与法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被引量:43
18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94,5,共20页
本文聚焦于道德与法律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结合,不仅在法理层面,也在实践层面,并检视其正面和负面。本文用意不仅在于论证两者的结合在过去实际存在并在当今也必然存在,也在于说明如此的结合不必是模糊的,而可以是精确和清晰的,并且是... 本文聚焦于道德与法律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结合,不仅在法理层面,也在实践层面,并检视其正面和负面。本文用意不仅在于论证两者的结合在过去实际存在并在当今也必然存在,也在于说明如此的结合不必是模糊的,而可以是精确和清晰的,并且是依据可说明的理性原则的。本文的目的是要探寻一条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既符合中国文明基本倾向也符合中国现代实用需要的立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理性法律 实体主义法律 实用道德主义 中国的法律思维方式 实践理性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发展三大模式:行政、放任与合作的利与弊 被引量:40
19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53,共26页
本文论证,中国的"旧农业"——谷物生产——今天主要运作于一个行政模式之下,而"新农业"——高值蔬菜、水果、肉-禽-鱼和蛋奶——则主要运作于一个放任的市场模式之下。在国际市场竞争和粮食价格相对低廉的压力下,... 本文论证,中国的"旧农业"——谷物生产——今天主要运作于一个行政模式之下,而"新农业"——高值蔬菜、水果、肉-禽-鱼和蛋奶——则主要运作于一个放任的市场模式之下。在国际市场竞争和粮食价格相对低廉的压力下,前者起到保护中国谷物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作用,但也显示倾向过度依赖指令性手段和无视农民意愿的弱点。后者则成功地凭借市场收益激发了小农的创新性,但经常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以及商业资本的榨取。作为第三种模式的"专业合作社",则主要试图模仿美国的纯经济性合作社模式,无视中国村庄,不符合中国实际。本文提倡,中国应该模仿"东亚"模式的半政府性综合农协,扎根于村庄社区,由此往上延伸到乡(镇)、县(市)、省、中央各级政府。它们主要为小农提供"纵向一体化"的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技术咨询与服务、信贷服务、组织农资供销、组织社区活动,并参与国家政治来维护小农利益,一如日-韩-台历史经验中,其人均国内总产值以及工农业所占相对比例大致相当于如今中国的那段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农业 新农业 日-韩-台综合农协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非正规经济(上) 被引量:37
20
作者 黄宗智 李强 +9 位作者 潘毅 李丁 许庆红 胡伟 刘世定 胡鞍钢 张静 郭伟和 张勇 万向东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1期5-37,共33页
第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庞大的"非正规经济"本为发展中... 第八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非正规经济"。规模庞大的"非正规经济"本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然而在中国这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广为世人瞩目之际,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与研究。摆脱主流经济理论和"现代化"模式的误导,摒弃意识形态的争执,正视中国非正规经济的现实,从"社会保护"和"人本发展"的角度,探讨人道、经济、可持续的中国发展之路,乃为本届论坛主题设立的缘起与主旨。本届论坛涉及的议题包括:中国发展与非正规经济实践、非正规经济与非正规就业、非正规经济与社会流动、非正规经济与社会发展等。以下专题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并经发言者阅校和编辑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将分两期发表本届论坛的研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经济 中国社会 北京大学 发展研究中心 开放时代 2010年 社会学 杂志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