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技术 被引量:28
1
作者 冯永强 阎小君 苏成芝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基因芯片技术是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和分析。它可用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基因组文库作图等研究工作,同时在人类疾... 基因芯片技术是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和分析。它可用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基因组文库作图等研究工作,同时在人类疾病的检测、预防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生命科学领域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遗传工程
原文传递
抗原肽冲击树突细胞治疗尖锐湿疣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菊 阎小君 +3 位作者 段杰 侯瑜 严泉剑 苏成芝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特异抗原肽激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复发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病理学作用。方法 对 79例复发 3次以上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予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治疗前后取疣体 ,分别行HE及免疫... 目的 观察特异抗原肽激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复发性生殖器尖锐湿疣的病理学作用。方法 对 79例复发 3次以上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予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治疗前后取疣体 ,分别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 ,镜下观察。结果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 ,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细胞浸润 ,空泡细胞减少 ,乳头瘤病毒阳性染色强度大大减低或转阴。结论 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对于改善人乳头瘤病毒反复感染的生殖器尖锐湿疣病变局部免疫状态 ,清除HPV感染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肽冲击树突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复发性 治疗
下载PDF
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海龙 江华 +1 位作者 张菊 焦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967-1970,共4页
目的:探讨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技术检测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在71例T2DM患者[2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 目的:探讨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技术检测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在71例T2DM患者[2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2例糖尿病非肾病患者(DN-组)]和45例健康对照者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KK,KN和NN基因型在T2DM组的分布分别为:42,40,12例;DN+组:14,11,4例;DN-组:22,14,6例;正常对照组:13,23,9例.①T2DM患者DGAT1K378等位基因频率(66.0%)高于健康对照组(54.4%),但未达显著性水平;②DN+组与DN-组K378N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K378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患者组有升高,但未见DGAT1K378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T2DM及DN发生的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 TDI-FP技术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5 位作者 苏振兴 阎小君 宋天保 陈蕤 李丁 张玉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克隆和分析HPV11的晚期表达基因序列L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HPV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了1例尖锐湿疣患者疣组织中HPV 11 L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本例尖锐湿疣临床标本HP... 目的克隆和分析HPV11的晚期表达基因序列L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HPV感染的检测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了1例尖锐湿疣患者疣组织中HPV 11 L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本例尖锐湿疣临床标本HPV 11 L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收录号:M14119)比较有8个碱基变异。结论 中国地区尖锐湿疣HPV 11 L1基因存在着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11型 L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HPV感染阳性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严泉剑 张菊 +4 位作者 闫小君 段杰 张宇梅 赵锦荣 苏成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培养人原代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阳性皮肤角朊细胞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取患者新鲜疣体及正常包皮皮肤组织 ,用胰酶消化法培养角朊细胞 ,观察其生长情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 ,用 PCR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细胞 .结果  HP... 目的 培养人原代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阳性皮肤角朊细胞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取患者新鲜疣体及正常包皮皮肤组织 ,用胰酶消化法培养角朊细胞 ,观察其生长情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 ,用 PCR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细胞 .结果  HPV阳性角朊细胞 (PK)在 16 40液中生长情况良好 ,增殖速度较正常角朊细胞快 .结论  PK细胞在16 40液中生长情况良好 ,适合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角朊细胞 原代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易感及预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华 焦凯 张菊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年第B05期38-41,共4页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遗传因素对其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近年对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葡萄...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遗传因素对其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近年对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载脂蛋白E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和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等,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判断糖尿病患者DN易感性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应用更完善的多基因研究策略和技术将有助于这方面的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遗传易感性 预后相关基因 研究进展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下载PDF
主动免疫治疗复发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菊 闫小君 +4 位作者 曹云新 段杰 严泉剑 候瑜 苏成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观察以树突细胞疫苗为主的主动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反复复发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3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顽固型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首先行冷冻或高频电刀治... 目的 观察以树突细胞疫苗为主的主动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反复复发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3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顽固型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首先行冷冻或高频电刀治疗 ,以去除大部分疣体组织 ,随后对照组用干扰素、抗病毒药物治疗 ,治疗组则采用主动免疫治疗 .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为 2 0 % ,复发间期平均 4wk,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改善 ;对照组复发率 80 % ,复发间期 7d.结论 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对于反复复发、顽固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生殖器尖锐湿疣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主动免疫治疗 尖锐湿疣 治疗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主要衣壳蛋白L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蕤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李青 李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3-595,共3页
目的 从已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新鲜宫颈癌组织中获得 HPV16型晚期表达基因 L1,为 HPV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并用 PCR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获得 L1基因 ,用 p GEM- T作为克隆载体 ,构... 目的 从已感染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新鲜宫颈癌组织中获得 HPV16型晚期表达基因 L1,为 HPV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引物设计原则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并用 PCR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获得 L1基因 ,用 p GEM- T作为克隆载体 ,构建重组质粒并以双脱氧法双向测定插入片段序列 ,拼接出 L1基因序列 ,自动测序验证并分析序列 .结果 从西安地区 1例宫颈癌临床标本克隆到的 1株 HPV16型 L1蛋白编码序列经 BL AST2 .0分析与既往报道序列存在高度同源性 .结论 构建的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基因 克隆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1型主要衣壳蛋白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冯永强 阎小君 +2 位作者 苏成芝 张菊 江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 从临床尖锐湿疣标本克隆人乳头瘤病毒(HPV ) 11型主要衣壳蛋白 L 1基因 ,进行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比较 ,以为研究该临床病毒株的免疫原性及流行病学奠定基础 .方法 以临床尖锐湿疣标本总 DNA为模板 ,用 L 1基因保守区简并引物以 ... 目的 从临床尖锐湿疣标本克隆人乳头瘤病毒(HPV ) 11型主要衣壳蛋白 L 1基因 ,进行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比较 ,以为研究该临床病毒株的免疫原性及流行病学奠定基础 .方法 以临床尖锐湿疣标本总 DNA为模板 ,用 L 1基因保守区简并引物以 PCR方法分段扩增衣壳蛋白 L1基因大部 ,重组入 p GEM- 3zf(- )质粒载体 ,以双脱氧法双向测定插入片段序列 ,拼接出 L1基因序列 ,通过 BL AST2 .0与已报道序列进行比较 .结果 从西安地区一尖锐湿疣临床标本克隆到的一株 HPV11型 L1蛋白编码序列与一文献报道大部分相同 ,但有些位点有点突变 .结论 构建的 p GEM- 3zf(- )重组质粒为进一步通过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病毒壳体 基因扩增 克隆 序列分析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复发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荧光偏振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菊 陈中灿 +4 位作者 白玉杰 高艳娥 尹国武 何玉宪 闫小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 检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型 ,以探讨尖锐湿疣复发的机理 ,并指导治疗。方法 以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 81例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临床样本DNA ,以各型HPVDNA通用引物行PCR扩增 ,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 目的 检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型 ,以探讨尖锐湿疣复发的机理 ,并指导治疗。方法 以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 81例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临床样本DNA ,以各型HPVDNA通用引物行PCR扩增 ,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 (TDI FP)结合 ,应用HPV 6B ,11,16 ,18各型特异探针杂交延伸反应对扩增产物进行HPV分型 ,并分别以含HPV 6B ,11,16 ,18L1质粒的阳性及不含待测靶基因的同源质粒的阴性标准品为参照。结果  81例尖锐湿疣组织块中HPV检出率 10 0 % ,其中两型混合感染 2 9例 ,占 36 .6 % ,三型混合感染 7例 ,占 8.6 %。结论 本组 81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HPV的多重感染率高达 4 5 % ,可能与该病的反复复发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荧光偏振检测
下载PDF
L_2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治疗顽固尖锐湿疣(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菊 闫小君 +4 位作者 段杰 尹国武 陈蕤 严泉剑 苏成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 观察体外合成的 HPV16 L2抗原肽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顽固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体液免疫学 ,细胞免疫学及病理学作用及疗效 .方法  10 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尖锐湿疣患者 ,随机分为... 目的 观察体外合成的 HPV16 L2抗原肽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顽固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体液免疫学 ,细胞免疫学及病理学作用及疗效 .方法  10 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尖锐湿疣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按知情同意原则 ,分别予常规疗法如干扰素或 L2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全体患者随访 6 mo,疗程前后分别取外周血检测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同时疗程前后分别取疣体 ,行 PCR,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结果  L2抗原肽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 ,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较普通治疗方法有显著改善 ,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细胞浸润 ,空泡细胞减少 ,病毒感染清除或减轻 .治疗组复发率降至 10 % .结论  L2抗原肽冲击的树突细胞能刺激特异性体液免疫 ,改善反复复发、顽固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病变局部免疫状态 ,对清除疣体部位病毒 ,防止复发有显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免疫疗法 乳头状瘤病毒 尖锐湿疣 治疗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宋天保 李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相比 ,E6基因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 ,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有 1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E6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下载PDF
HPV58 E6的基因克隆及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凌 沈柱 +3 位作者 伍津津 张菊 周杨 范雪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克隆HPV58E6的基因,并对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扩增HPV58E6基因,常规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pGEM-TEasy载体中。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位置特异性分数矩阵(PSSM)理论、... 目的:克隆HPV58E6的基因,并对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扩增HPV58E6基因,常规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pGEM-TEasy载体中。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位置特异性分数矩阵(PSSM)理论、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和蛋白酶体酶切位点预测算法分析HPV58E6的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结果:成功克隆了1株HPV58E6基因(GenBank EF060239),表位47FADLRIAY-RDGNPFA和表位102RCIICQRPLCPQEKK理论上是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结论:这两个表位可望作为后续相关实验中表位筛选、鉴定和多肽疫苗研制的候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58 E6 基因克隆 T细胞表位
下载PDF
L1抗原冲击的树突细胞治疗尖锐湿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菊 阎小君 +3 位作者 尹国武 何玉宪 段杰 苏成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表达的HPV6 ,11L1抗原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致反复复发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免疫及病理学作用及疗效。方法 :2 0 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顽固型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分别予常规或L1抗... 目的 :观察体外表达的HPV6 ,11L1抗原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 ,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致反复复发生殖器尖锐湿疣的免疫及病理学作用及疗效。方法 :2 0 9例反复复发 3次以上 ,顽固型尖锐湿疣患者 ,按知情同意原则 ,分别予常规或L1抗原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全体患者随访 6个月 ,疗程前后取疣体 ,分别行PCR ,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L1抗原冲击的自身树突细胞免疫治疗后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常规疗法有显著改善 ,病灶处组织中大量免疫细胞浸润 ,空泡细胞减少 ,病毒感染清除或减轻。结论 :L1抗原冲击的树突细胞免疫对于改善反复复发、顽固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及病变局部免疫状态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治疗 尖锐湿疣 研究 L1抗原冲击 乳头状瘤病毒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高通量分型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菊 高艳娥 +1 位作者 苏振兴 阎小君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4-75,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的存在与多种皮肤粘膜的良、恶性增生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各型序列与其生物学行为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因此人乳头瘤病毒及其分型的高通量检测对判断感染者预后、指导治疗具重要临床价值。近年 ,在各套... 人乳头瘤病毒的存在与多种皮肤粘膜的良、恶性增生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各型序列与其生物学行为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因此人乳头瘤病毒及其分型的高通量检测对判断感染者预后、指导治疗具重要临床价值。近年 ,在各套通用引物系统基础上的高通量分型检测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 ,有望进入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PCR高通量检测 诊断 HPV 泌尿生殖系癌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家系对氧磷酯酶2 C311S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欣 焦凯 +2 位作者 张宏柳 侯军峰 张菊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2(PON2)Cys 311 Ser(C311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技术,对135例的T2DM家系成员和45例正常人的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测序结果与TDI...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2(PON2)Cys 311 Ser(C311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技术,对135例的T2DM家系成员和45例正常人的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测序结果与TDI-FP方法检测结果比较,符合率100%。2型糖尿病家系中T2DM组、NDR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TDI-FP技术能准确敏感地检测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未发现PON2 C311S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家系 对氧磷酯酶2 TDI—FP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家系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研究
17
作者 张宏柳 叶欣 +2 位作者 侯军峰 张菊 焦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汉族人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对T2DM患者(T2DM组)76例、T2DM患者家系中非DM一级亲属(NDR组)59例的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汉族人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偏振-模板依赖的染料掺入反应法(TDI-FP)对T2DM患者(T2DM组)76例、T2DM患者家系中非DM一级亲属(NDR组)59例的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测定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并与45名正常人(NC组)相比较。结果:DGAT1 K378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NDR组依次为87.5%和83.9%,而NC组为5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NDR组和NC组不同基因型DGAT1受检者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GAT1基因K378N多态性与西安地区人群T2DM的发病相关,该多态性与患者血浆TG水平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 TDI—FP技术
下载PDF
我国不同肝炎患者及献血员中SENV-D/H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士杰 陈蕤 +1 位作者 李丁 张献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SEN病毒(SENV)D亚型和H亚型在我国不同肝炎患者和献血员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收集的270例健康献血者和484例各型肝炎患者(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进行SENV-D亚型和H亚型DNA检测。结果... 目的了解SEN病毒(SENV)D亚型和H亚型在我国不同肝炎患者和献血员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收集的270例健康献血者和484例各型肝炎患者(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进行SENV-D亚型和H亚型DNA检测。结果无偿献血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25.9%,SENV-H为24.4%;急性甲肝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14.5%,SENV-H为32.7%;慢性乙肝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46%,SENV-H为45.2%;在丙肝患者中SENV-D和SENV-H感染率均为65%;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51.2%,SENV-H为43.9%。结论SENV可能与HCV和HBV具有一样的传播方式,但并不是肝病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V—D亚型 SENV—H亚型 流行病学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与HBV进入细胞有关的细胞膜分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晏海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1年第6期182-185,共4页
本文对近年有关 HBV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主要介绍了新发现的与 HBV进入细胞有关的细胞膜分子和 HBV包膜蛋白的水解机制。
关键词 HBV 细胞膜分子 抗原
下载PDF
冷应激大鼠肾上腺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
20
作者 王枫 崔大祥 +2 位作者 陈耀明 刘秀红 闫小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195-197,共3页
目的 分离常温生活 SD大鼠和 - 10℃冷应激 4h大鼠肾上腺的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取同一祖父母的近交系 级 SD大鼠 ,将实验组在 - 10℃冷应激 4h,取大鼠肾上腺采用 m 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差异表达条带 ;将差异条带克隆、测序 .结果 共... 目的 分离常温生活 SD大鼠和 - 10℃冷应激 4h大鼠肾上腺的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 取同一祖父母的近交系 级 SD大鼠 ,将实验组在 - 10℃冷应激 4h,取大鼠肾上腺采用 m 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差异表达条带 ;将差异条带克隆、测序 .结果 共分离出差异条带 16 2条 ,5 9条为新表达的差异片段 ,47条为高表达的差异片段 ,36条为弱表达的差异片段 ,2 0条为实验组未表达条带 ;其中 49个片段属于 D-T11G组 ,5 3个片段属于 D- T11A组 ,6 0个片段属于 D- T11C组 ;测序发现一些新的基因片段 .结论 大鼠在冷应激时 ,肾上腺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测序、鉴定及基因全长的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冷应激 mRNA差异展示 差异表达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