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大乔 周秀华 +1 位作者 方平 肖行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6-898,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短期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CF -II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动态监测 ,术前 1日及术后第 1、2、3、5、7日检测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结果 :患者的血流动...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短期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CF -II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动态监测 ,术前 1日及术后第 1、2、3、5、7日检测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结果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PTCA术后第 1、2、3日较术前明显恶化 ,术后第 7日参数已恢复甚至优于术前水平。患者术后 1周内的心功能动态演变呈“U”型趋势曲线。结论 :AMI患者在PTCA术后可出现短暂而可逆的心功能障碍 ,尤其在术后 3日内心功能下降最明显。因此 ,加强和维护患者术后的心功能仍应是此期医疗和护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护理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正常妊娠中晚期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明娟 沙金燕 +1 位作者 易冰 肖行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CF型围产监测仪检测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及总外周阻抗,以研究外周阻力变化;检测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及微循环灌注连续性比率,探讨微循环改变;...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方法:运用CF型围产监测仪检测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及总外周阻抗,以研究外周阻力变化;检测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及微循环灌注连续性比率,探讨微循环改变;同时探讨血容量与血粘度变化。结果:妊娠后5~10个月左室射血阻抗、动脉特性阻抗、动脉终端阻抗及总外周阻抗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各月间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孕妇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至妊娠10月达高峰;毛细血管灌注连续性比率则明显下降(P<0.01),以妊娠10个月最低。该期间内,孕妇血容量明显增加(P<0.01),血粘度在孕5个月时最低,以后渐回升,至孕10个月时已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正常妊娠中、晚期孕妇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微循环功能增强,血容量增加,血粘度以妊娠中期最低,以后渐增加,至足月时恢复妊娠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液流变学 血粘度 微循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与心性事件的关系
3
作者 朱大乔 周秀华 +1 位作者 方平 肖行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性事件的关系并识别预后因素。方法 :用无创 CF- 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检测确诊的 6 3例 AMI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各参数 ,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发生心性事件 (...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性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性事件的关系并识别预后因素。方法 :用无创 CF- 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检测确诊的 6 3例 AMI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各参数 ,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发生心性事件 (包括再梗死、心原性休克、新发急性左心衰、室颤和心原性死亡 )分为心性事件组 ( 组 )和无心性事件组 ( 组 )。发生任何一项心性事件即归入 组 ;否则归入 组。结果 : 组与 组比较 :MAP、MSP、 MDP、CO、CI、EF、VFI、TPF、VEW非常显著下降 (P<0 .0 0 1)。结论 :血压、CO、CI、EF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性事件的关系密切 ,其异常是 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性事件的预后因素。监测 AMI患者上述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预后因素 AMI 心原性休克 室颤 心原性死亡
下载PDF
脉搏图监测妊娠期心血管功能的适应性改变
4
作者 沙金燕 易冰 肖行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0-271,共2页
正常妊娠时,母体为了维持妊娠和胎儿生长的需要,产生了一系列的血液循环适应性变化,这些改变明显地表现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如脉搏、心率、血压等。我科选用CF-Ⅱ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通过对31例不同孕周孕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正常妊娠时,母体为了维持妊娠和胎儿生长的需要,产生了一系列的血液循环适应性变化,这些改变明显地表现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如脉搏、心率、血压等。我科选用CF-Ⅱ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通过对31例不同孕周孕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围生保健提供定量依据。1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心血管功能 脉搏图 监测
下载PDF
用于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流动腔系统 被引量:18
5
作者 丛兴忠 姜宗来 +3 位作者 李玉泉 张炎 张传森 杨向群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是体外研究这两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特性与在体条件下均有差异,这可能是没有血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为了了解切应力对与平滑肌细胞联... 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是体外研究这两种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特性与在体条件下均有差异,这可能是没有血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为了了解切应力对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建立了用于多孔PET膜联合培养模型的力学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产生0~40dyn/cm2的稳定层流切应力,并应用本系统观察了切应力对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表明,在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沿流体方向发生了重排。这一系统的建立为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联合培养 切应力 流动腔系统
下载PDF
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几何形态与显微结构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国君 姜宗来 纪荣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2-86,I017,共6页
目的 为主动脉弓生物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 ,对 5例正常成人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进行计量形态学研究。 结果 获得了人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几何形态和显微结构成分含量沿轴向和... 目的 为主动脉弓生物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 ,对 5例正常成人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进行计量形态学研究。 结果 获得了人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几何形态和显微结构成分含量沿轴向和周向连续变化的完整数据。升主动脉根部结构成分以胶原纤维为主 ,左、右、后瓣环、窦壁的厚度和结构成分含量在血管周向无显著差异。 结论 人主动脉弓几何形态与显微结构存在血管轴向和周向非均匀性 ,提示主动脉弓应力应变的不均匀状况。主动脉弓胶原纤维的周向非均匀性不如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显著 ,与其力学性质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凡何形态 生物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重建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瑞生 姜宗来 +2 位作者 张传森 陈尔瑜 刘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7-81,I014,共6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动脉形态结构重建和功能重建的特征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 方法 应用形态学、生物力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察了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几何形态、显微结构成分含量和在体顺应性。 结果  (1)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动脉形态结构重建和功能重建的特征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 方法 应用形态学、生物力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察了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几何形态、显微结构成分含量和在体顺应性。 结果  (1)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结构重建以血管肥厚为特征 ,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出现最早 ,继而出现胶原纤维面积进行性增大和弹性纤维面积减小 ;(2 )糖尿病时主动脉的顺应性大小改变出现较早 ,随着病程呈进行性下降 ;(3)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顺应性与血管壁的 C/ E值显著相关。 结论 糖尿病时长期的高血糖环境 ,引起主动脉壁胶原纤维堆积和 C/ E值增大 ,导致了血管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而顺应性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血管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重建 主动脉 生物力学 大鼠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学 被引量:9
8
作者 姜宗来 丛兴忠 +4 位作者 李玉泉 张炎 陈双红 张传森 杨向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07-1010,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生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抗应力能力。方法 :应用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和流动腔系统 ,以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生理切应力作用下的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 结... 目的 :观察生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抗应力能力。方法 :应用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模型和流动腔系统 ,以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生理切应力作用下的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 结果 :0 .2 m N/ cm2和 0 .4m N/ cm2切应力作用 2 4h,绝大多数内皮细胞均沿切应力方向发生重排 ,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形成与切应力方向平行的应力纤维。 2 4h后 ,内皮细胞未见明显脱落。结论 :联合培养条件下 ,内皮细胞重排程度与切应力大小有关。切应力越大 ,重排程度越高 ,提示内皮细胞抗应力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联合培养 切应力 形态学 人工血管
下载PDF
实验性低血压大鼠腹主动脉的形态结构重建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洪海 姜宗来 +4 位作者 刘波 张传森 杨向群 李玉泉 丛兴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低血压状态下腹主动脉重建的规律,探讨腹主动脉的应力生长关系。方法在大鼠在肾动脉起点以下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实验性低血压大民模型,按不同的时相点,在血管组织切片上,观察腹主动脉的几何形态指标及其显微结构成份的变化... 目的研究低血压状态下腹主动脉重建的规律,探讨腹主动脉的应力生长关系。方法在大鼠在肾动脉起点以下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实验性低血压大民模型,按不同的时相点,在血管组织切片上,观察腹主动脉的几何形态指标及其显微结构成份的变化。结果低血压导致腹主动脉几何形态、平滑肌、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呈“负增长”状态。结论腹主动脉壁面积减小出现早,趋势最稳定,且在各个时相点之间“负增长”率及总“负增长”幅度最大,是低血压大鼠动脉重建的特征性几何形态学指标。在血管三种显微结构成分中,平滑肌对应力的反应最敏感,总“负增长”幅度最大,是影响腹主动脉重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腹主动脉重建 平滑肌 大鼠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丛兴忠 李玉泉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心血管人工移植物 (如人工血管、人工瓣膜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组成细胞在人工血管的构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外培养是研究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细胞... 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心血管人工移植物 (如人工血管、人工瓣膜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组成细胞在人工血管的构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体外培养是研究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但静态条件下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联合培养缺少在体条件下的力学环境 ,因而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研究在力学环境下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血管内皮细胞 生物学作用 临床应用 心血管人工移植物
下载PDF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史琳丽 杨向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介绍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种类、分化潜能及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关于BMSCs、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和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并... 目的介绍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种类、分化潜能及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关于BMSCs、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和去分化脂肪(dedifferentiated fat,DFAT)细胞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综合与分析。结果从脂肪基质成分可以分离得到ADSCs,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内皮、肌以及神经细胞等,并已较成功地应用于再生医学各领域。成熟脂肪细胞经过天花板培养法可以去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即DFAT细胞,获得了多向分化潜能,也可以像ADSCs一样分化为脂肪、骨、软骨、内皮、肌以及神经细胞等。相比较目前常用的成体干细胞BMSCs,ADSCs、DFAT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更容易;而相对于ADSCs,DFAT细胞均一性高,增殖能力强。结论脂肪组织作为人体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可能会给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再生带来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去分化脂肪细胞 血管基质成分 再生医学
原文传递
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构筑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玉泉 姜宗来 +2 位作者 张炎 丛兴忠 王栋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为了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技术提供实验基础 ,我们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等技术 ,研究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 为了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技术提供实验基础 ,我们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等技术 ,研究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中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 型胶原的构筑及含量的变化 ,同时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静态条件下 ,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在细胞内均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核周区 ,以纤丝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 ,且纤丝相互交织成网状。 型胶原主要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核周围 ,纤丝极少。切应力作用下纤维粘连蛋白形成纤丝束 ,并有沿切应力方向排列的趋势 ,层粘连蛋白、 型胶原也形成纤丝束 ,但排列无方向性。细胞外基质各组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结果提示 ,切应力作用下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可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切应力 纤维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IV型胶原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内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内小动脉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向群 陈尔瑜 +3 位作者 姜宗来 章建梁 沙继宏 冀凯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40,I009,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高血压肾内小动脉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4周龄 SHR,给予口服型内皮素 A型受体拮抗剂 BMS- 182 874至 16周 ,在肾组织切片上分别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测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学指标和小动脉平滑肌及...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高血压肾内小动脉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  4周龄 SHR,给予口服型内皮素 A型受体拮抗剂 BMS- 182 874至 16周 ,在肾组织切片上分别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测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学指标和小动脉平滑肌及其间隙 ,离体肾脏灌流法测定最小肾血管阻力。 结果  BMS- 182 874在没有降低 SHR血压的情况下 ,使外径在 10 0~ 2 0 0 μm之间的小动脉管壁厚、壁面积、壁厚内径比和 SMC宽度都显著减小。 结论 内源性内皮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SHR肾内小动脉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重建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肾内小动脉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构筑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炎 李玉泉 +2 位作者 王栋 丛兴忠 姜宗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应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 ,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学技术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应力和粘附能力的影响 ,为改进血管内皮细胞种植的组织工程学技术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以及切应力作用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组 ,研究了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F 肌动蛋白构筑的变化。 结果 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 肌动蛋白排列松散 ,不规则 ,微丝较细 ;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 肌动蛋白微丝明显增多增粗。切应力作用下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F 肌动蛋白发生重排 ,并形成大量沿切应力方向排列的应力纤维 ,且发生重排的时间明显早于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 结论 在切应力作用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下 ,内皮细胞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联合培养 切应力 F-肌动蛋白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压力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整合素β_3、桩蛋白和纽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向群 严志强 +1 位作者 张炎 姜宗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研究压力对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整合素 β3、桩蛋白和纽蛋白的分布与表达的影响 ,探讨它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机械应力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方法 不同压力 (16 0mmHg和 80mm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30min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 目的 研究压力对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整合素 β3、桩蛋白和纽蛋白的分布与表达的影响 ,探讨它们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机械应力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方法 不同压力 (16 0mmHg和 80mm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30min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观察整合素 β3、桩蛋白和纽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和分布变化。 结果 高压和常压灌流对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整合素 β3、桩蛋白和纽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但高压使整合素β3、桩蛋白和纽蛋白在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分布发生改变 ,向离管腔面的平滑肌细胞膜聚集。 结论 高压诱导了整合素 β3、桩蛋白和纽蛋白向离管腔面的平滑肌细胞膜聚集。提示整合素 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诱导 血管平滑肌细胞 整合素Β3 桩蛋白 纽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宗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05-1006,共2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研究 细胞培养 生物人工器官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动脉的零应力状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向群 姜宗来 +3 位作者 陈尔瑜 冀凯宏 章建梁 蔡国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1-243,共3页
通过观察肾动脉主干张开角的大小,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高血压建立前后肾动脉零应力状态的变化,并于SHR高血压形成前,分别给予口服型Au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Losartan和ETA型受体拍抗剂BMS-182... 通过观察肾动脉主干张开角的大小,研究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高血压建立前后肾动脉零应力状态的变化,并于SHR高血压形成前,分别给予口服型Au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Losartan和ETA型受体拍抗剂BMS-182874,研究内源性AugⅡ和ET在SHR肾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高血压已建立的SHR,肾动脉主干的张开角(114.2±42.2度)显著大于同龄的WKY大鼠(70.2±30.4度)。给予SHRLosartan和BMS-182874(4~16周),SHR肾动脉主干的张开角均显著减小(分别为65.9±327度和66.6±41.54度)。结果表明,在已建立高血压的SHR,肾动脉主干存在非均匀生长,其残余应力、应变大于同龄的WKY,内源性AnsⅡ和ET在SHR肾动脉零应力状态的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零应力状态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前后肾内小动脉的重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向群 陈尔瑜 +3 位作者 姜宗来 章建梁 沙继宏 冀凯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3-136,I008,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内小动脉形态学重建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方法  4周龄和 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使肾内小动脉处于最大舒张状态后 ,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在肾组织切片上测量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中膜平滑肌及其... 目的 探讨肾内小动脉形态学重建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方法  4周龄和 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使肾内小动脉处于最大舒张状态后 ,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在肾组织切片上测量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中膜平滑肌及其间隙的宽度。 结果 与同龄 WKY相比 ,4周 SHR肾内小动脉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16周 SHR外径在 2 0~ 5 0 μm之间的小动脉壁厚、壁厚内径比增加 ,但壁面积未增加 ,外径在 5 0~ 2 0 0 μm之间者 3项都显著增加 ;肾内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隙都显著增加。 结论  SHR肾内小动脉的重建发生在高血压形成之后 ,外径小于 5 0 μm的小动脉的重建可能由于中膜平滑肌细胞的重排所引起的 ,而外径大于 5 0 μm的小动脉的重建则存在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肾内小动脉 VSMC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PDGF-B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玉泉 王栋 +2 位作者 张炎 丛兴忠 姜宗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对内皮细胞 (ECs)PDGF BmRNA表达的影响 ,为预防血管移植物发生再狭窄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 ,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ECs和联合培养的ECs为两对照...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对内皮细胞 (ECs)PDGF BmRNA表达的影响 ,为预防血管移植物发生再狭窄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 ,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ECs和联合培养的ECs为两对照组 ,观察切应力作用下单独培养的ECs和与VSMCs联合培养ECs的PDGF BmRNA表达变化。 结果 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ECs的PDGF BmRNA表达水平比单独培养的ECs下降 ;切应力作用下 ,联合培养ECs的PDGF BmRNA的表达在切应力作用 1h左右有瞬时上升 ,6h后下降至低于联合培养条件下的静态水平 ,且瞬时上升的时间点比单独培养的ECs提前。 结论 切应力作用下 ,与VSMCs联合培养ECs的PDGF BmRNA表达水平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切应力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玉泉 姜宗来 +3 位作者 张炎 丛兴忠 张传森 杨向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分泌t-PA和 PAI-1的影响。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研究 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 t-PA和 PAI-l的量的变化,以...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分泌t-PA和 PAI-1的影响。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研究 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 t-PA和 PAI-l的量的变化,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和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为两对照组。结果 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t-PA的量较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的量显著增多.同期PAI-l的分泌量减少。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t-PA的分泌量进一步增多,PAI-l的分泌量在整个切应力作用过程中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 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抗血栓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联合培养 切应力 组织纤溶酶 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组织工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